4.0/1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昌德宮(史蹟第122號)為1405年景福宮完工之後另外建造的別宮,位於正宮景福宮的東側,因此也被稱為「東闕」。在錦川橋(1411年)及敦化門(1412年)相繼落成後,從朝鮮第九代成宗開始的歷代君王都在這裡生活和辦公,也成為擔任正宮用途的宮闕。壬辰倭亂時,昌德宮遭遇祝融之災,而後於1611年光海君時期重新整修。此地集人工及自然美景於一身,因此吸引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參觀,宮內還有仁政殿、大造殿、宣政殿、樂善齋等文化財,非常引人注目。 1997年12月在義大利拿波里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議上,將昌德宮及水原華城一併列入世界遺產的名單之中。另外2010年11月於首爾舉行之「G20高峰會議」期間,各國領袖夫人當時也受邀參觀昌德宮這個最具代表韓國之美的著名旅遊景點。 昌德宮後苑是在太宗時代建立而成,為君王及王公貴族的休憩之處。後苑又被稱為北苑或禁苑,直到高宗以後才被改稱為秘苑。低矮丘陵和山谷盡量保持原來的自然面貌,僅有在需要補修的地方才以人工修復,是韓國非常知名的宮中庭院。到處可見芙蓉亭和芙蓉池、宙合樓和魚水門、暎花堂、不老門、愛蓮亭、演慶堂等亭池造景,尤其每逢秋季楓葉轉紅、落葉紛飛時,絕美的景色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大造殿是王妃所生活過之中宮殿的建築之一,建於朝鮮太宗5年(1405),之後遭受多次火難。現存的建築為1917年失火後,在1920年時將景福宮的交泰殿移到本地所建。建築上沒有屋脊為其特色,內部寢室為國王與王妃睡覺的地方,旁邊則為尚宮們的小房間。 * 正面9間、側面4間,單層翼工式歇山頂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昌德宮小劇場是為了活化韓國音樂所指定的文化特區,位於當德宮正對面。內部形式為舞臺與觀眾席相連的大廳地板形式,充滿著溫馨舒適的氣氛,可說是最典型的韓國式劇場,適合進行傳統表演、四物農樂、唱劇等與國樂相關的各類型表演。外國遊客可藉此近距離地感受具獨創性、美妙的韓國文化,更可體驗截然不同的藝術領域。小劇場周邊有昌德宮、雲峴宮、宗廟公園、仁寺洞等景點。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月光下的浪漫之旅——2017昌德宮月光紀行 2017昌德宮月光紀行將於6月1日至11月5日,每週四至週日在昌德宮舉行。在月光與行程交相輝映的夜空下漫步昌德宮,聽解說員講述朝鮮王朝的故事,還可以品嘗宮中茶點、欣賞傳統公演,享受獨特的古宮之旅。 入場券預約:韓國人、外國人          


首爾(鍾路區)

仁政門為仁政殿的正門,建於太宗5年(1405年),後於壬辰倭亂時受損,於光海軍元年(1608年)重建。英祖20年(1744年)10月承政院火災時左右的行閣也一起燒毀,隔年3年再度重建。純祖3年(1803年)12月時宣政殿西行閣失火,使得仁政殿於次年12年再次重修,現在的仁政門就是當時留存的。由多包柱、歇山頂、平三門等技法中可看出朝鮮後期的建築特徵。日據時代的1910年,與周圍的建築進行了部分修改,現在外牆的前後雖然都有門,但是推斷原本只有中間柱間有門。現為三階石層為基底,並於上方立起圓柱,柱子上方栱包由昌枋與平枋相拼。梁柱頂端平柱部位則採用內二橫木、外二直木重疊的方式疊起,平柱的四個角則以雲彩的雕刻形狀塑形。宮門頂端為椽燈頂棚,屋檐為雙層屋檐,平柱靠近屋檐部份使用做丹青彩繪。 仁政門左右行閣與仁政門的門扉在日據時代多改為日式風格。歷代的王都在這裡即位,包括孝宗、顯宗、肅宗、英祖等。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2015昌德宮月光之旅活動 (2015 Moonlight tour)昌德宮於2015年4月至10月為止,在農曆十五前後進行「2015昌德宮月光之旅」活動(上半年4~6月、下半年8~10月)。昌德宮月光之旅為了讓遊客們感受到宮闕的氣息,特別在既定的時間裡舉行這特別的體驗活動。晚上8點左右於昌德宮正門(敦化門)進入,參觀路線行經仁政殿、樂善齋、後苑,全程約需2小時。- 昌德宮 -昌德宮為朝鮮太宗李芳遠所建的離宮,與昌慶宮一起並稱東闕。壬辰倭亂後,因景福宮遭燒毀,光海君改將昌德宮做為法宮使用,而昌德宮也一躍成為朝鮮王朝的主要歷史舞臺,伴隨著朝鮮王室的喜怒哀樂,無數歷史事件皆於此上演。昌德宮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其配合自然環境所建造的建築和造景,也極具藝術價值,為韓國傳統建築及造景的精髓所在。尊重萬物生息,重視自然與人類共存,完美襯托出韓國這種文化特性的昌德宮,於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世界各國遊客所注目的文化遺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