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小金剛溪谷
 
江原道(江陵市)
座落於五臺山國立公園東邊地區的青鶴洞小金剛,它的奇岩怪石模樣,彷彿是金剛山的縮小版,所以被取名為小金剛。又由於狀似鶴展翅的模樣,所以別稱青鶴山。以海拔1,470M的黃柄山為主峰的老人峰,和左側的梅峰形成似鶴展翅的山勢。小金剛茂盛蔥鬱樹林之間,展露了奇岩怪石的壯觀秀麗,讓來此的遊客都被此深深吸引。武陵溪流經40餘里,沿途有武陵溪、十字沼、明鏡臺、食堂岩、九龍瀑布、君子瀑布、萬物相等景點,還有新羅麻衣太子背負著國家復興,訓練軍隊的金剛山城(又稱峨嵋山城)等名勝。

淸凉山道立公園
 
慶尙北道(奉化郡) ,
位在奉化邑東南方29km、安東市東北方24Km的清涼山(870m)像是躲避人間俗事的紊亂一般,默默隱藏著。並且擁有包含金塔峯在內的12作美麗山峰、8個洞窟、包含新羅文武王3年(663年)元曉大師所建的清涼寺在內的12座寺廟及庵子、寬昌瀑布等觀光資源。 清凉山道立公園自古就有著名的高僧和文人居住。清凉山的奇岩峭壁構成了12座山峰,洛東江環山而流。清凉山道立公園的岩石後面有朝鮮時期著名學者李滉(號退溪,1501-1570年)所作的“清凉山歌”詩碑。據說退溪先生在修建教授儒學的學校即陶山書院時,曾對究竟選擇清凉山還是現在陶山書院所在地猶豫不决。除了退溪先生外,新羅時代的僧侶元曉、義湘(625-702)、書法家金生(711-791)、學者崔致遠(857-?)等有名的人物也都曾來清凉山研修學道。他們的故事流傳至今。清凉山的文物古迹有清凉寺、應真殿,以及退溪的弟子們在退溪曾與文人們講學論道的地方修建的吾山堂,高麗恭湣王(1351-1374年在位)爲躲避紅巾賊之難(農民起義)而來此居住時修建的清凉山城等。

插橋湖觀光園區
 
忠清南道(唐津市) ,
插橋湖為1979年10月26日竣工的人工湖,由於位在入海口附近,與大海鄰接,擁有豐富的資源,故成為可與附近溫陽溫泉、道高溫泉等地一同觀光,備受矚目的國民觀光園區。可同時欣賞寬闊的湖面與大海的風光,感受自然情趣的插橋湖,於1983年10月被交通部指定為觀光園區,並規劃各年度目標進行階段性的開發,目前全長3,360m的插橋湖防波堤,即為新開發之景點。插橋湖防波堤一帶設有欣賞湖光水色的遊覽船乘船處、30多間的生魚片店、一眼望盡插橋湖與大海的觀景臺、供旅客休憩的休息處與停車場等,各種便利的設施與優美的風景,使插橋湖一躍成為知名的綜合型國民觀光園區。 插橋湖連結牙山市與唐津市,於首爾搭乘前往唐津、瑞山方向的高速或市外巴士,將可輕鬆抵達。

蔚山大公園
 
蔚山廣域市(南區) ,
蔚山大公園坐落於蔚山廣域市南區的郁東,是擁有大型游泳池和主題公園、室外劇場、體育場,多功能球場的生態型城市公園。位於室外的主題公園,是由四個大小不一的蓮花池、散步道,各種遊樂設施、戶外劇場、廣場、多用途球場、野餐空間等所組成。另外,大公園南門的旁邊,還有蝴蝶園、玫瑰園、小型動物園。

母岳山道立公園
 
全羅北道(完州郡) ,
屹立於千年古都-全州南邊的母岳山,位於完州郡九耳面元基里一帶,是形成與金堤市金山面自然界線的名山。位於萬頃江與東津江之間遼闊的津萬平原東邊,高793.5m的母岳山是蘆嶺山脈的中央部分。1972年12月被指定為道立國家公園,包含著藏有11處國寶級文化財與許多地方文化財的金山寺,隨著季節變化而有各種不同的美麗景色。就像在母親溫暖懷抱裡一樣的溫和山林,讓前來此處的登山客絡繹不絕。金山寺的櫻花、邊山半島的綠蔭、內臟寺的楓葉再加上白羊寺的雪景,並稱湖南四景。包含金山寺在內,母岳山還有大院、水王寺等寺廟。新羅末期甄萱以此處為根據地建立了後百濟;朝鮮朝末期姜甑山在大院寺悟道,創立了甑山教;這裡也是數十種新興宗教的發源地。  

Maze Land
 
濟州道(濟州市)
Maze Land是擁有世界最長的石造迷宮的綜合主題樂園,他們以濟州島的「三多」(石頭、風、女人)為主題,打造了長達5.3公里的迷宮。並設有迷宮博物館,在裡面可以看到迷宮的起源及從14世紀開始到現在的各種迷宮相關遺物,同時也是可以直接體驗拼圖的空間。 此處的迷宮是以石頭和樹木建成,濟州的石頭因遠紅外線放線量高,加上風與女人迷宮區的北美香柏樹能釋放許多芬多精,所以在這裡不只是單純的走迷宮,也是同時考慮健康的親自然樂園。Maze Land的腹地一共花費40多年來整治,40多年的老樹們包圍著園區,是最適合做森林浴的場所。

中元瀑布
 
京畿道(楊平郡)
中元瀑布就位於楊平郡龍門面的中元寺東邊的中元溪谷裡。分成3段的瀑布高約10公尺,其與週邊像是屏風一般圍繞著的奇岩絕璧以及寬深的水潭,形成了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美麗風景,也是夏季很受觀光客歡迎的景點。

奉化淸凉寺
 
慶尙北道(奉化郡) ,
清涼寺位於清涼山道利公園內,新羅文武王3年(663年)由元曉大師所建,法堂為地方文化財47號的清涼寺保存有琉璃寶殿。從風水地理學來看,清涼寺可以說是寶地中的寶地,六六峰(12座山峰)就像是蓮花瓣一般包圍在四週,而清涼寺所在處正是花朵雄蕊的位置。寺廟中還留有兩個貴重的文物,為擁有恭愍王親筆匾額的琉璃寶殿與紙佛,琉璃寶殿意旨供奉藥師如來佛之處,而紙佛雖然是紙做的佛,但現已噴上金漆。寺廟正後方是可將清涼山風景盡收眼底的菩薩峰,原名為卓筆峰,傳說是周世鵬在看過地形後重新為其命名。如果說清涼寺是內清涼的話,應真殿就是外清涼了。從入口處沿著登山步道徒步約30分鐘即可見到的應真殿是元曉大師曾經居住過的庵子,建造於663年,為清涼山景觀最為優美的地方。後方巨大的金塔峰就像是屏風般圍繞著庵子,底下為深不見底的懸崖斷壁。岩石彷彿九層樓的金塔模樣,每一層紮根的松樹有如鑲嵌在岩壁上般,而秋季峭壁下火紅的楓葉甚為壯觀。* 主要文化財 - 應真殿、5層舍利塔、金生窟、清涼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