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和平展望臺
 
仁川(江華郡)
地下1層樓、地上4層樓的江華和平展望臺於2006年底動工,開放過去管制進出相當嚴格的兩寺面鐵山里民統線北防區域,4層樓規模的展望臺可眺望北方獨特文化生態,於2008年9月5日竣工開館。地下1樓和4樓為軍隊專用設施,1樓有販賣江華特產和北韓特產等的土產店,以及餐廳、管理辦公室、貴賓接待室。2樓備有高性能的望遠鏡和可看到戰爭慘狀和痕跡的江華國防體驗,以及北韓的挑釁、南北韓軍力比較、永無止境的統一政策和韓民族,還有能體驗北韓之旅的前往統一路。此外,還可透過影片了解韓戰當時背景及挑起國內外戰爭的過程,加上戰爭之後困難重重、永生難忘的巨大損害等。3樓則有可以近看北韓山川風景的觀景臺,即使是陰天也可透過大螢幕欣賞北韓全景等的影片。本展望臺前方有約2.3公里寬的海岸,並有禮成江流過。右方有開城工業區、臨津江、漢江滙流處的金浦愛妓峰展望臺和坡州烏頭山統一展望臺,以及一山新市街計劃區。左方可眺望中立地區江口島預定地、延白郡地區北韓居民的生活樣貌以及宣傳用假村落、開城工業區塔、松嶽山和各種障礙物等。身為歷史文化寶庫的江華,將散佈於各處的歷史文化遺蹟以一日觀光主題遊的方式連結在一起,開發其他地區看不到的觀光景點和回味無窮的特色性觀光路線。以最好的管理和服務,提供遊客旅遊上的便利。* 規模:腹地面積9,975㎡,總面積2,277㎡ (地下1樓、地上4樓)

南山纜車
 
首爾(中區)
位於韓國的首都首爾中心地帶的南山,以及可一眼眺望首爾中心面貌的南山纜車,在超過40年的歲月中一直是深受市民與遊客愛戴的首爾代表旅遊設施。2008年12月6日重新營運的空中纜車,現在比起過去單趟可多乘載10人,一次可讓48位遊客觀賞南山面貌。另外有別於過去的纜車,現今的纜車四面以玻璃打造,讓遊客能夠更輕易眺望首爾的風景。南山纜車每個月平均有5萬名遊客搭乘,若想享受悠閒輕鬆的旅程,建議上午前往。晚上前往時,可一覽首爾夢幻般的夜景。為了方便前往南山的市民與遊客,於南山3號隧道入口旁打造了長140m直達南山纜車停車場的韓國首座室外傾斜式電梯。但需要2分鐘時間的電梯一次最多能乘坐20人,營運時間從上午10時起至下午11時30分為止,與纜車營運時間相同。

東仁川土魠魚街
 
仁川(中區)
位於東仁川站前的仁川學生文化會館旁的巷弄正是著名的東仁川土魠魚街。自40多年前由"仁荷之家"餐廳正式開始營業,創始店面不是位在現今土魠魚街內,而是在土魠魚街後面的巷道中。漸漸土魠魚街上的餐廳開始林立,土魠魚街以前並不像現在一樣主要販售烤魚,而是當時在各式各樣的下酒小菜中,又以烤土魠魚最受到客人們的歡迎,逐漸變成最具代表性的菜色,土魠魚街也開始打響名號。現在的仁荷之家旁邊牆壁上還掛著當時創店的老奶奶與老闆娘的壁畫,正式由於這兩位的努力,土魠魚街才會擁有如今共10餘間商家營業中的規模。2002年起由政府命名指定為土魠魚街,原於巷道入口處設立掛有土魠魚街的看板,現已拆卸改為由各家餐廳自行在店面掛上獨具特色的美麗招牌,也使土魠魚街的氣氛頓時更加活躍起來。土魠魚街內販售的土魠魚產於紐西蘭,依烤土魠魚的方式及沾醬的不同,在口味上也會略帶差異。除專賣土魠魚之外,各店家也拿出自己的拿手下酒菜色來滿足所有客人們的需求。

草芝鎮
 
仁川(江華郡)
為阻擋從海上侵略的外敵而於1656年建造了要塞,其他建於1679年的草芝墩、長者坪墩及蟾岩墩皆位在草芝鎮內。1666年時期的鎮將擁有兵馬萬戶,1763年配有佥使與軍官11人、士兵98人、墩軍18人、牧子210人與鎮船3艘等,曾歷經丙寅洋擾、辛未洋擾與日本軍艦雲揚號侵犯等近代轟轟烈烈的悲壯戰役。1871年4月23日美國威爾‧羅傑斯指揮亞洲艦隊入侵時,450名美軍陸戰隊登陸草芝鎮,並陸續佔領德津、廣城鎮。1875年8月21日的草芝鎮砲台與日本雲揚號展開了激烈的砲戰,雖然已於1973年完成複原工程,但現在仍可看到當時在老鬆與城牆上所留下的砲擊痕迹。草芝鎮內展示有朝鮮軍隊所使用的大砲等遺迹文物。 * 面積 - 4.233㎡

漢江栗島
 
首爾(永登浦區)
位於漢江上的栗島,如一顆栗子般坐落在漢江上。這裡還被稱為駕山,並且與汝矣島的別稱羅衣州相對應,還被稱為栗州。 栗島東部和西部的河蝕崖還被稱為“小海金剛”,大栗島的下面是漢江堆積而成的9個河中小島,延綿數十裡的白沙灘早已被列為首爾名勝“栗島明沙”,週邊的景色優美。 根據《東國輿地備考》記載,漢江栗島曾是高麗時期的流放地,1394年,隨著朝鮮王朝遷都至此,這裡便成為漢江上的運輸要塞,直到6.25韓戰之前,這裡一直是造船處和物資集散地。據《慵齋叢話》記載,世宗•成宗時代,這裡種植了許多桑樹,並有著“國家的桑田”之美稱,養蠶業興盛。 據《明朝實錄》11年4月記載的栗島居民日常生活:這裡位於首都首爾,漢江水十分乾淨,可以直接當做飲用水,與外部的交流較少,因此很少引起週邊的註意,島上居民的生活方式大體是自由奔波,民風淳樸,這裡聚集著馬氏、印氏、石氏、宣氏等韓國比較稀有的姓氏家族。府君堂和銀杏樹被視為庇佑島上村落安甯與和平的像徵。 到了1968年2月10日,作為汝矣島開發的一部分,對栗島實行了爆破,島上的62戶443名居民集體遷到了麻浦區倉前洞牛山半山腰。隨著時間的推移,漢江水的衝積,栗島上長滿了紫芒、水楊等親水性植物。1990年成為世界上罕有的城市中的“候鳥棲息地”。1999年8月10日,被指定為首爾市“生態保護地區”,一直以來受著特別地保護。

南怡島高空滑索
 
京畿道(加平郡)
加平郡、京畿觀光公社、(株)南怡島為了推廣親環境觀光,所建的休閒設施。在南怡島加平乘船處設置的高80公尺塔座,往海龜島方向延伸640公尺、南怡島方向940公尺的滑索,以無動力的方式滑降。是亞洲最大規模的wire-riding設施。

月精寺(五臺山)
 
江原道(平昌郡) ,
月精寺位在江原道平昌郡珍富面東山里五臺山東邊溪谷的茂密樹林裡,後方有東臺滿月山,被翠綠針葉樹林包圍的寺廟寂靜坐落於聚集滿月山精氣處,顯露出雅靜之美。潺潺流經寺廟前方的金剛淵,清澈的溪中鱗魚自在悠游,這也是一處不可錯過的美景。懷抱著月精寺的五臺山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美麗風光,而且從以前起就是五萬菩薩常駐的神聖佛教聖地。從新羅時代起至今一千四百多年的歲月、從開山祖師慈藏律師一直到近代的漢巖與吞虛師父等,做為五臺山中心寺廟的月精寺培育出不少有名的「善知識」(即高僧,佛教中指引人們理解佛法離苦得樂的指導者)。直至今日,月精寺依然以參天樅樹林的正直與翠綠完整守護著佛家的精神,並成為佛教的重要支柱。月精寺為曹溪宗第4教區的本寺,管理60多間寺廟與8間庵。新羅善德女王12年(643年)由慈藏律師所建,目前月精寺內保存有國寶第48號的八角9層石塔及寶物139號月精寺石造菩薩坐像等眾多文化財,與距離寺廟1km處的500年樅樹林皆為五臺山的象徵。* 月精寺浮屠群 - 江原道文化財資料第42號(1984.06.02指定)浮屠象徵著僧侶的墳墓,供奉著遺骨與舍利。共22座大小約為1~2m左右的浮屠分散在從月精寺前往上院寺途中的樅樹林內,從不高的構造來看,可推斷豎立的時代為朝鮮時代中期以後。這些供奉著法號為雲空性觀、金聖堂等僧侶們舍利的浮屠,大部分的構造都是在底矮基石上安著鐘造型的塔身石,偶爾也會看到擁有2層基壇與屋頂石的浮屠。* 主要文化財 - 月精寺八角9層石塔(國寶第48號)、石造菩薩坐像(寶物第139號)

北村生活史博物館
 
首爾(鍾路區)
〈北村生活史博物館〉展示著從首爾北村所收集來的韓國舊時生活物品。這裡於2003年開幕,像家庭般的展示館內擺放著數百年前因火,以及數十年前因為產業化而消失的韓國舊時生活用品-石磨(磨豆子、綠豆時所使用的器具)、醬缸(醃放醬油或辣椒醬的缸)、碗盤、尿盆(放在房間裝小便的器具)等,展示的所有舊用品皆可用手直接觸摸,感受不一樣的體驗。 景福宮旁的三清洞到禁院旁的苑西洞合起來的北村,從以前即為保存韓屋的地區,由於地板、閣樓等韓屋特有的結構,讓舊文物得以永久留存下來。目前藏有20,000餘件生活物品,博物館內展示著約300~400餘件物品。 展示品參觀以外,參觀人員滿10~15名以上可參加製作玩具物品、艾草糕等各種活動。北村生活史博物館附近有北村韓屋村、三清公園、貓頭鷹博物館、Toykino玩具博物館、世界裝飾品博物館、古宮博物館、景福宮等景點。

昌德宮小劇場
 
首爾(鍾路區)
昌德宮小劇場是為了活化韓國音樂所指定的文化特區,位於當德宮正對面。內部形式為舞臺與觀眾席相連的大廳地板形式,充滿著溫馨舒適的氣氛,可說是最典型的韓國式劇場,適合進行傳統表演、四物農樂、唱劇等與國樂相關的各類型表演。外國遊客可藉此近距離地感受具獨創性、美妙的韓國文化,更可體驗截然不同的藝術領域。小劇場周邊有昌德宮、雲峴宮、宗廟公園、仁寺洞等景點。

韓國歷史博物館
 
首爾(鍾路區)
於2012年12月26日正式開館的韓國歷史博物館,是採綜合且有系統的方式來展出19世紀末到現今整個韓國歷史的國立近現代史博物館。位於鐘路區世宗大路的韓國歷史博物館是將過去文化體育觀光部的辦公大樓重新翻修而成。建築物由地上8層,4個固定展示室和2個企劃展示室所組成。除此之外,博物館內還擁有會議室、研討室、咖啡廳、博物館商品店、樓頂花園等公共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