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回玉淵精舍
 
慶尙北道(安東市) ,
* 柳成龍為研究學問所建 - 玉淵精舍 * 河回玉淵精舍是西厓柳成龍(1542~1607)在熟識的誕弘法師幫助下建造,做為他研究學問、培養弟子之處。西厓先生在遠志精舍落成後,因受不了靠近村落的繁雜,於是在江另一頭的芙蓉臺山腳下找了個新位置,但因家境貧寒,遲遲無法動工。誕弘法師得知此事後,承諾協助建造並負擔經費。1576(宣祖9年)動土興建,歷經10年,於1586(宣祖19年)西厓先生45歲時完工。搬遷後因可取道山腰小徑前往位於芙蓉臺西側山腳屬於西厓先生兄長(謙唵先生)的謙唵精舍,更增進兄弟間的情感。1605年(宣祖38年)因洛東江洪水,西厓先生位於河回內的三間草屋遭到沖毀,轉而隱居於此,並回顧壬辰倭亂而寫下《懲毖錄》(國寶132號)。 * 玉淵精舍的兩棟建築 - 洗心齋與遠樂齋 * 洗心齋以瞰綠軒廳堂為中心,左右兩邊各有一間房,做為西厓先生的書房使用。書房中寫著取自《周易》繫辭傳中的「意或從事於斯,以庶幾萬一爾」的句子,為有心就能期望實現其一之意。而廳堂綠軒之名來自王羲之的詩句「仰視碧天際,俯瞰綠水濱」。遠樂齋是西厓先生的起居室,也是撰寫《懲毖錄》的地方。有等待朋友來訪之意的遠樂齋,名稱引用自《論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2間規模的廳堂愛吾軒知名,則是從陶淵明的詩句「吾亦愛吾廬」所擷取。

浦項客輪站
 
慶尙北道(浦項市) ,
於浦項客輪站可搭乘前往鬱陵島等地之輪船。天候異變可能會導致航班有所變動,出發前請先詢問及預約 。

喜方寺
 
慶尙北道(榮州市) ,
喜方寺位於慶尚北道榮州市豐基邑水鐵里。6.25戰亂時,法堂、訓民正音原板與原印譜等貴重文化遺產都被燒毀,1935年重建直至今日,保存著以幽幽鐘聲聞名的喜方寺銅鐘。搭車從豐基往竹嶺約10分鐘左右,就會出現往小白山喜方寺的叉路,從此路進去就能看見喜方溪谷。

慶尚北道樹木園
 
慶尙北道(浦項市) ,
慶尚北道樹木園建於1996年,此後不斷的進行面積擴大,截止到2005年6月,已由最初的55ha達到了3,222ha,是亞洲面積最大,世界面積第二的樹木園。這裡種植著很多稀有樹種和特產品種,共有1,510種,179,226株,並且按著樹木的特性,分為高山植物園、菖蒲園等24個園區,是一處絕佳的體驗自然、學習及研究的空間。 * 設立目的 地域特色鄉土樹種保護保存,及通過科學研究發展山林文化,進行自然教學 * 規模- 3,222ha(9,746,550坪) * 擁有的種類 - 1,510種179,226株(木本 694種 85,493株/草本 816種 93,733株) * 植物園介紹 1) 高山植物園 位於高山上,主要種植適合高山生長的樹種,有稀有樹種紅皮雲杉、真柏、朝鮮冷杉、獐耳細辛、紅豆杉、龍膽、羊茅、低矮薹草等 2) 郁陵島自生植物園 主要種植郁陵島自生的植物,有朝鮮五角楓、白丁香、栒子屬、濱柃、郁陵雉子筵等 3) 食用植物園 食用植物園主要種植著短果茴芹、與黃鹌菜、桔梗、茖蔥、山韭等,這些植物都是在山間或田野自然生長出來的,可直接食用 4) 水生植物園 利用東西兩側的山陵及其中間呈Y型的溪谷部分,種植水生植物,主要有菖蒲花、香蒲、金蝴蝶花、龍膽、落葉鬆等,有些植物也可藥用 5) 芳香植物園 位於樹木園西部,主要種植花或者葉子可以散發出香氣的樹木,有三千裡香、秦椒、橄榄等 * 園區介紹 1) 主題庭院 - 一年四季均可欣賞到綻放的花朵,按季節對花進行分類種植 2) 菖蒲園 - 蓮花池和菖蒲園位於樹木園的中心,裡面種植著菖蒲花、金蝴蝶花、朝鮮鸢尾等 3) 針葉樹園 - 主要種植針葉樹,如鬆樹、紅鬆、剛鬆等 4) 闊葉樹園 - 主要種植著以落葉闊葉樹為主的綠蔭樹

芙蓉臺
 
慶尙北道(安東市) ,
芙蓉臺位在太白山脈的尾端,為高64m的懸崖上並可以一眼眺望安東河回村的地方。芙蓉臺這個名稱源自於中國古史,芙蓉也就是蓮花的意思。因為河回村的樣貌就如同蓮花般而來,加上這裡為眺望河回村視野最好的地方因而稱為芙蓉臺。在最早以前有著“河回北方的山丘”之意而被稱為“北崖”。而芙蓉臺下方為玉淵精舍和花川書院,洛東江蜿蜒曲折地流過。

盈德竹蟹村
 
慶尙北道(盈德郡) ,
位於慶尚北道東海岸的盈德竹蟹村,自古便是尊禮尚學的儒生之鄉,更是擁有著雄偉的山勢與東海岸所形成的天然美景的典型漁村。此地自高麗太祖時代開始便是有名的「盈德竹蟹」盛產地,東海岸最美的觀光勝地的江口港沿岸,聚集了超過100多間的商家,形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竹蟹街。 到了每年11月至翌年5月的7個月竹蟹盛產期之際,盈德竹蟹村都會有許多國內外的饕客,為了一嚐盈德竹蟹的美味蜂擁而至。此外,以韓國最美麗的海岸道路而自豪的盈德郡海岸道路上,也遍佈著各個海釣場與10多個海水浴場以及水上遊樂體驗區,讓遊客不僅可以體驗有趣的水上活動,更能感受漁村的浪漫與各式各樣的文化體驗。

伽倻山野生花植物園
 
慶尙北道(星州郡) ,
* 韓國第一座野生花專門植物園-伽倻山野生花植物園 * 2006年6月16日開館的伽倻山野生花植物園是國第一座野生花專門植物園。園區內種植了約400多種的樹木與野生花,對於野生花資源保存以及自然學習、學術研究發展上相當有助益,故也是一處野生花文化空間。 整座植物園由綜合展覽館以及兩層樓(地下一層、地上一層)的玻璃溫室所組成。四季都可以欣賞到野生花的溫室,模擬了亞熱帶氣候,讓野生樹種以及野生花在四季可以恣意生長、散發香氣並且常綠不凋。而溫室內主要有食用植物園、藥用植物園、香氣植物園、觀賞植物園、水生植物園、蕨類植物園等6個園區,共計有松樹等92種的喬木、杜鵑花等54種灌木、白頭翁等257種的野生花。此外,在綜合展覽館中也陳列出了星州一年12個月的風景以及一年之中的植物故事等各種展示,讓人可以吸收豐富的知識,並且擁有可供休憩的空間。 另外在星州伽倻山野生花植物園內,還有由灌木園、菊花園、宿根植物園、伽倻山園區、野生花學習園等5個主題園區所組成的戶外展示園區。園區內的植物配合著伽倻山的美景,並形成了一片壯麗的風景。

大乘寺
 
慶尙北道(聞慶市) ,
* 擁有美麗的創建傳說之地-大乘寺 * 四佛山大乘寺連同美麗的創建傳說一起,保有較為豐富的事蹟。創建以後的記錄並不詳盡,但依據《大乘寺事蹟記》記載,朝鮮宣祖37年(1604年)西聰大師重建了大雄殿西邊的僧堂,孝宗2年(1651年)敬穆大師重建了大雄殿東邊的禪堂。 之後仁祖8年(1630年)至肅宗29年(1703年)間,又經過桂潭大師、角仁大師、先林大師、惠彈大師、宗水大師、元應大師等歷屆住持的重修。當時寺內有大雄殿、應眞殿、觀音殿、十王殿、金堂、寮舍、鐘閣、一柱門、樓閣、水閣、廚庫、門廊等眾多殿閣滿布四佛山,使此地成為嶠南的大伽藍。高宗12年(1875年),木刻後佛幀從浮石寺移至此處供奉,雖然此後仍一直有爭議,但最後仍歸大乘寺所有。 1922年夏天,一場無名火將許多建築燒毀。經由義雲、翠月、德山大師等募款,於1927年將寺廟復原。但1956年1月又再次發生火災,僅剩極樂殿、冥府殿、山神閣等建築保存下來,隨後南仁、大休、雪月、正岩大師等又合力重建大雄殿、應真殿、大房、一柱門等。 * 大乘寺的創建傳說 * 四佛山原本的名字叫做功德山,但根據《三國遺事 》第3卷〈四佛山、掘佛山、萬佛山〉的內容來看,「竹嶺東方百餘里處有座山。眞平王9年(甲申年),突然有個用紅布包著,四面約10尺,且皆刻有佛像的大石頭從天降至山頂。王聽了這件事就乘車前往參拜,並在石頭旁邊蓋了大乘寺,且請了一名誦讀法華經的不具名比丘來主管這座寺。他將石頭的周邊清掃乾淨,並加以供奉,之後香火不斷。當時山被叫做德山或四佛山。而比丘死後入葬,在其墓上長出了蓮花」。寺廟因此以「天降四佛」及「地湧雙蓮」的傳說而聲名遠播。

白蓮庵
 
慶尙北道(靑松郡) ,
白蓮庵位於大典寺對面, 與大典寺同一時間建成,被似玉般清澈的溪水和像屏風一樣的冬青包圍著,庵名取自週王之女白蓮。庵裡有個大鐘,據說每到清晨山野裡就隱隱傳來鐘聲,如今,大鐘已經沒有了,只是蘊含著深深的情趣。

大伽倻博物館
 
慶尙北道(高靈郡) ,
位於慶尚北道高靈郡高靈邑池山里的大伽倻博物館,為展示大伽倻與高靈地區歷史與文化的博物館。博物館由大伽倻王陵展示館與大伽倻歷史館等建築所構成,珍藏了池山洞第44號古墳的模型與出土遺物,以及伽倻金冠複製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