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泉山郡立公園
 
全羅北道(淳昌郡) ,
剛泉山於1981年1月7日被指定為全國第一個郡立公園。距離淳昌邑僅10km距離,高583.7m的剛泉山又被稱為湖南小金剛,奇峰到處林立,大大小小數不清的石頭間形成了瀑布,深幽的溪谷與覆蓋於溪谷上的蒼郁樹林珍藏著自然原始的美麗。另外,歷史悠久的剛泉寺與三印臺、剛泉山5層石塔、金城山城等文化遺跡分散山間,到處都隱藏著秘境。 從剛泉山入口處的渡船橋綿延8km的溪谷,碧綠溪水在千仞斷崖所形成的屏風石下流過,瀑布與瀑布底下的水潭所形成的地方就有10來處。瀑布潭中匯集了像玉髓般清澈的水,彷彿明鏡止水般的美麗。 經過古剎剛泉寺與三印臺中間,選擇興化亭旁邊的路,就能看到標著雲橋(0.5km)、展望臺(1.5km)、剛泉堤壩(1.3km)、山城(2.3km)的指示牌。往上走5分鐘左右,就能看到掛在高50m、長75m令人暈眩的雲橋。爬上陡峭的崖壁,過了雲橋抵達展望臺,就能將秀麗的剛泉山美景盡收眼底。聽著水聲與鳥叫聲再繼續爬個3~4分鐘,往右邊轉上,這裡有著相當於剛泉山8部稜線,高300m相當長的儲水池,讓人有著來到山上天地般的神秘感。下來後繼續往溪谷移動,這裡有著連臺庵,而400m的山頂上就能見到山城。這裡的溪谷水底是礫石、水流快;而楓樹是沒有經過混種的純土生土長楓樹,楓葉小顏色漂亮,就算下霜也不會凋落,別名又叫小孩楓樹(楓葉期長),秋天隨著溪谷展開的楓葉光芒非常壯觀。  

昇日橋
 
江原道(鐵原郡) ,
昇日橋所在地區原為北韓所有,最初由北韓開始修築橋樑,於韓戰時停工。休戰後,此地為韓國所有,由韓國完成後續工程。之後於2002年5月31日被指定為登錄文化財第26號。

麗水忠愍祠
 
全羅南道(麗水市) ,
奉祀忠武公李舜臣的忠愍祠(史跡第381號)位於馬來山(385.2m)山麓,是宣祖34年(1601)體察使李恒福(1556~1618)於壬辰倭亂結束後,領受王命體察民心所向,命統制使李時言(?~1624)建設而成。1919年日據時期被強制拆除後,1947年以2間房屋延續祠堂命脈,最後在地區居民的努力下重建,並於1993年6月1日被列為史跡第381號。 * 忠愍祠下馬碑 忠愍祠入口設有一座高1.4m、寬42cm、厚10cm的小石碑,上書「下馬碑」三字。下馬碑主要設於宮闕、宗廟、文廟、聖賢誕生地或墓地前,以表示對君王或聖賢的尊敬之意。而立在忠愍祠前的下馬碑,也正顯示了此處的重要性。此碑原本位於東山洞石長丞旁,距忠愍祠100m處,後因開設右轉專用道而被遷移至現址。

居昌搜勝臺
 
慶尙南道(居昌郡) ,
搜勝臺位於慶尚南道居昌面渭川面黃山里黃山村前的龜淵洞,三國時代時是新羅與百濟的國界,朝鮮時代隸屬於安義縣,日據時期因行政區改制而編入居昌郡,直至今日。搜勝臺原為三國時代百濟使臣出使新羅時送別的地方,因擔心再也回不來,故過去稱為愁送臺。另一解帶有佛教意涵,"愁送"也可比喻為"能讓人送走憂愁的勝景"。朝鮮中宗時代,樂水愼權先生隱居於此,建立龜淵書堂培養學生,此處地形像烏龜,稱為岩龜臺,地區則稱為龜淵洞。現今的名字是1543年退溪李滉先生來到安義縣三洞遊覽,留宿在馬利面迎勝里時,因為政務繁忙法能親自訪問,但在聽聞地名由來後,認為此名不妥,便寫了一首四律詩,希望能讓此臺改名為同音的"搜勝臺",能使更多人前來見識美景,樂水慎權先生便把此名刻於臺面上。境內有龜淵書院、祠宇、內三門、觀水樓、典祠廳、樂水亭、涵養齊、旌閭、山高水長碑、遺蹟碑及岩龜臺等由居昌慎氏後世與當地士紳們共同管理,此地的松樹林、山泉與山石形成絕妙美景,另有jago庵與皐蘭草等稀有植物。

新慶州站
 
慶尙北道(慶州市) ,
新慶州站在2007年8月開始動工,於2010年10月28日車站竣工式後,2010年11月1日開始正式營運。致力於提供旅客們安全、便利的新慶州站。

月朗峰
 
濟州道(濟州市)
位在濟州市舊左邑細花里的月郞峰是海拔382.4m的寄生火山。鄰近城山日出峰與牛島,還可以看到海岸線與漢拏山以及其他火山岳,展望極佳。呈南北稍長的橢圓形狀,坡度陡峭,北方較為平坦。山頂有留下深陷凹落的圓形噴火口,跟其他火山岳的噴火口相比,最接近圓形。由於噴火口如月亮般渾圓,因此稱為'月郎峰'。山頂附近沒有什麼樹木,只有山麓有杉樹林,大部分是草地,生長嫁菜之類的的草地植物。山岳東方有座小火山岳,被稱為‘小月郎岳’。在月郎峰每年舉辦的‘月郎峰節’,光從名字想像從噴火口升起的滿月就感覺無比的壯觀。為方便攀登月郎峰,此地已設有木階梯,有許多遊客前來觀光或進行滑翔傘運動。山火預防期間(春季:2月1日~5月15日 / 秋季:11月1日~12月15日)進行入山管制,請示前向邑事務所確認。※ 涯月邑事務所:064-783-3003

馬羅島
 
濟州道(西歸浦市)
馬羅島是韓國南端的一個小島,位於大靜邑慕瑟浦港口向南11公里處,面積爲0.3平方公里。馬羅島的海岸線長4.2公里,最高點海拔39米,呈山芋形。島上的居民從事漁業,同時也爲遊客們提供民宿來賺取收入。馬羅島上挖不到水,因此只好在下雨時接雨水以備使用。島上利用太陽能發電。1883年三戶人家首次入島居住。開始時靠吃海産品爲生,後來糧食不夠了,就開始耕田,爲此焚毀了茂密的山林。據說那場大火把蛇和青蛙全部燒死了,因此至今馬羅島上都看不到蛇和青蛙。這裡也是有名的海上垂釣園。慕瑟浦港口每天有1、2班輪船運行。

大靜鄉校
 
濟州道(西歸浦市)
1408年(太宗8年),為了供奉賢儒的牌位和強化地方民眾的教育,在大靜縣城內創立了大靜鄉校。1652年(孝宗3年),大靜鄉校搬遷到現址,到1835年(顯宗1年)期間,共整修大成殿三次,1772年(英祖48年),整修了明倫堂。現存的建築物是內部各有五間房間的大成殿、明倫堂、東齋、西齋,神三門、正門、大成門等所組成。大成殿供奉有五聖,宋朝四賢,韓國十八賢的牌位。朝鮮時代國家曾配給土地、農田、奴婢給教官,讓教官教導學生。不過到甲午改革之後根據新學制,去除了教育的機能,改為每年春秋兩季進行釋奠大典,並於每月初一十五上香祭拜。大靜鄉校在1971年8月被指定為濟州島有形文化財第4號,1948年4月併設了文明學院,此處收藏的典籍有≪大靜鄕校節目≫等,18種,共37本,其中儒家經典-集註類為最大宗。現今的大靜鄉校由濟州島鄉校財團負責經營管理。

河回玉淵精舍
 
慶尙北道(安東市) ,
* 柳成龍為研究學問所建 - 玉淵精舍 * 河回玉淵精舍是西厓柳成龍(1542~1607)在熟識的誕弘法師幫助下建造,做為他研究學問、培養弟子之處。西厓先生在遠志精舍落成後,因受不了靠近村落的繁雜,於是在江另一頭的芙蓉臺山腳下找了個新位置,但因家境貧寒,遲遲無法動工。誕弘法師得知此事後,承諾協助建造並負擔經費。1576(宣祖9年)動土興建,歷經10年,於1586(宣祖19年)西厓先生45歲時完工。搬遷後因可取道山腰小徑前往位於芙蓉臺西側山腳屬於西厓先生兄長(謙唵先生)的謙唵精舍,更增進兄弟間的情感。1605年(宣祖38年)因洛東江洪水,西厓先生位於河回內的三間草屋遭到沖毀,轉而隱居於此,並回顧壬辰倭亂而寫下《懲毖錄》(國寶132號)。 * 玉淵精舍的兩棟建築 - 洗心齋與遠樂齋 * 洗心齋以瞰綠軒廳堂為中心,左右兩邊各有一間房,做為西厓先生的書房使用。書房中寫著取自《周易》繫辭傳中的「意或從事於斯,以庶幾萬一爾」的句子,為有心就能期望實現其一之意。而廳堂綠軒之名來自王羲之的詩句「仰視碧天際,俯瞰綠水濱」。遠樂齋是西厓先生的起居室,也是撰寫《懲毖錄》的地方。有等待朋友來訪之意的遠樂齋,名稱引用自《論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2間規模的廳堂愛吾軒知名,則是從陶淵明的詩句「吾亦愛吾廬」所擷取。

天冠山道立公園
 
全羅南道(長興郡) ,
天冠山道立公園是以全羅南道長興郡冠山邑與大德邑邊界的天冠山(723m)為中心的道立公園,天冠山由於高聳參天的奇岩怪石與出眾的自然景觀,在1998年被指定為道立公園。天冠山與智異山、內藏山、月出山、內邊山同為湖南的5大名山之一。整座山都被岩石所覆蓋,嬰兒岩、獅子岩、佛祖岩以及天柱峰、桅杆峰、蘆葦峰等許多奇岩怪石與奇峯在山頂上佇立。由於山的模樣有如天子所戴的冕旒冠,因此被稱為天冠山。在山頂可以一眼看盡南海的多島海,向北可以看到靈巖的月出山與光州的無等山,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濟州島的漢拏山。山頂附近有片寬廣的芒草原,每年秋天都會在山頂的煙臺峰(芒草平原)舉行‘天冠山芒草節’慶典。山腰處有座天冠寺,寺內保有天冠寺3層石塔(寶物第795號)、天冠寺石燈(全南有形文化財第134號)、5層石塔(全南有形文化財第135號)、長興塔山寺址石燈(全南文化財資料第196號)等文化財。附近除了有方便的住宿設施外,還有散步步道, 自然觀察園、兒童遊樂園、體能訓練設施等,以冬柏林與榧子林聞名的天冠寺自然休養林、由自然石石塔與有名文學作家的文學碑所組成的天冠山文學公園也都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