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島海洋道立公園
 
濟州道(濟州市)
號稱島中之島的牛島位在濟州島東邊尾端的城山浦東北方約3.8公里處。由於樣子很像是一頭臥牛伸著頭的樣子,而取了牛島這樣的名字。從北濟州郡舊左邑終達里的海岸觀看,可以一眼從牛頭看到牛尾,欣賞牛島這特別的模樣。島約長3.8公里,海岸線總長約17公里,面積605公頃。牛島大約到了朝鮮肅宗23年(1679)設置了國有牧場之後才開始有人登島,開始有人居住則大約是從150年前開始。當時為了管理及飼育國馬,開始有人在島上往來,到了憲宗10年(1844)金石麟進士一行人入島後才正式有人在島上定居。牛島約有699戶、1,603人,主要從事漁業與農業。牛島擁有地勢緩和的沃土、豐富的漁場、牛島八景等上天賜予的良好天然條件,再加上濟州海女與石牆路等,讓來這裡的遊客就可以體驗到只有濟州島才有的獨特傳統文化與自然環境,就好比是個縮小版的濟州島。除了天然絕景之外,還有海釣、騎腳踏車、巴士遊覽、搭乘潛水艇、遊覽船觀海等有趣的行程。登上島上最高的牛頭峰(132m),可以俯瞰腳下的全島風貌,還可以眺望以蔚藍的海洋作為背景的濟州島城山日出峰美景。牛島的觀光大致上就是從這裡開始,然後再轉往其他景點一處一處慢慢觀賞。這裡的珊瑚海水浴場因電影'時越愛'(台譯'觸不到的戀人',李政宰、全智賢主演)的拍攝而更加有名,只要在附近漫步,看到雪白的珊瑚砂海灘和蔚藍耀眼的大海這樣完美的搭配,就好像自己也成了電影裡的主角一樣。這樣如畫一般的風景旁開設了一家與此相配的喫茶店兼民宿,點上一杯茶,坐在窗邊享受悠閒、欣賞海景,彷彿自己突然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在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人覺得也許像電影那樣穿越時空的愛情也可能真的會發生吧。具有這樣上天賜與,讓人不問塵世的自然環境,牛島每年都吸引了40~50萬人次的觀光人潮。北濟州郡有秀麗的自然景觀與清淨海域,為了帶動海洋觀光,2001年1月1日將島上2個港口(牛島港與下牛牧洞港)週邊與牛島海上一帶25,863㎢的區域指定為牛島海上郡立公園。另外,還新引進可以觀覽牛島水中美景的潛水艇觀光,更加具備海上觀光區的氣勢。並且在日出峰附近的城山浦港搭接不船只要不到15分鐘的時間,除了旅客之外還可以搭載車輛,真的相當方便。因此只要來濟州島的遊客都一定會來牛島觀光。* 牛島8景1) 晝間明月牛島東南部的"光台角"外型奇特,底部有好幾個被海浪侵蝕出的海蝕洞窟,上午10點到11點之間,照射在透明藍色海洋上的陽光被反射到洞窟裡,就好像潔白圓潤的滿月緩緩升起的模樣。2) 夜航漁帆在牛島隨處都可以看到夜裡點燈捕魚的漁船。尤其是鯷魚季(6-7月間),無數的漁船亮著形形色色的火光與渾圓的滿月構成了這樣的牛島絕色夜景。3) 天津觀山從島天津里的東天津洞港口觀看漢拏山,比在濟州島的任何地方觀看都還要來得美麗壯觀。4) 地頭靑莎登上牛島的最高峰牛頭峰(132m)俯瞰全島的景觀,山脊一帶的翠綠天然草原與海上景觀所構成的清涼美景。5) 前浦望島牛島的前海,特別是在北濟州郡舊左邑終達里海岸看牛島的話,島的樣子看起來就像是一頭海上的臥牛。6) 後海石壁牛島南方的牛頭峰下高20m,寬30m的岩壁相當壯觀,搭船到牛頭峰附近可以看到絕壁的紋路,就好像一條巨大的水流流向海裡一般。7) 東岸鯨窟位在牛頭峰下永一洞黑沙海岸的特別雙層的海蝕洞窟。要等到退潮才看得到入口,洞口雖小,裡面卻是相當寬敞,傳說以前是鯨魚的住所。8) 西濱白沙牛島西邊東天津洞與上牛牧洞的交界附近的珊瑚沙灘。是東洋唯一的珊瑚沙海灘,潔白的沙灘與湛藍的海洋形成的美景讓人讚嘆。* 島構成:本島1座* 面積:6.18k㎡

寶石博物館
 
全羅北道(益山市) ,
益山的驕傲-寶石博物館自古以來益山就以寶石聞名,為了傳承這個屬於益山的地區性特色,寶石博物館應運而生。寶石博物館建於佔地廣達141,990㎡的王宮寶石主題旅遊區內,以活用百濟文化遺跡與寶石之美的觀光資源為目標,收藏有11萬餘件以上的珍貴寶石原石等,是具世界級水準的博物館。另外,在能一次掌握地質年代歷史的化石展示館中,依照年代分別展示各種化石與翼龍、蛇頸龍、實物大小的恐龍骨架等,讓青少年可以遨遊在想像的世界裡。寶石博物館由寶石博物館與化石展示館、體驗館等組成,各自規模分別為寶石博物館6,214㎡(地下1層、地上2層)、化石展示館932㎡(地下1層、地上2層)、體驗館574㎡(地下1層、地上2層)。寶石博物館的體驗活動每個週末寶石博物館都會提供遊客貴金屬寶石的相關體驗學習機會,課程期間為除了冬季以外的3月~11月,於益山寶石博物館2樓的藝廊進行。透過體驗活動,可以製作運用琺瑯工藝技法的銀飾品、串寶石(手機吊飾、項鍊)、製作銀戒指等,能製造專屬自己的寶石飾品。※ 開館日 : 2002年5月22日

碧草池文化樹木園
 
京畿道(坡州市)
碧草池 - 花草、樹木、土地及流水相互輝映的休憩地碧草池文化樹木園自1965年起確立用地後,在園區內合適的地形上栽植各式各樣稀有珍貴、瀕臨絕種危機的植物、野生植物、超過100餘種的水生植物及外來引進品種等,成為現今樹木園的基礎。以原來自然所擁有的美麗生態系統與人類的創造力為開端,發展出文化起頭所呈現的美景型態,就算是不屬於同根生,但在前來尋求自然與文化接軌的遊客們,能於此感受到快樂的同時也可了解到如何將學習到的喜悅傳播出去。讓前來的遊客認為自己就是碧草池文化樹木園的主人一樣,持續地堅守住自然的保存及研究,以改善活動或積極的文化性活動來宣揚這股在都市生活裡難見的舒適愉悅感。為了維持樹木園自然生態系統的原貌,園內主要也以親環境性的植物所組成,不僅栽培韓國原生植物,還同時培植全世界各國珍貴稀有的品種植物。除形成一幅景色優美協調的生態畫作外,也強調其自然生態界的自我恢復機能。

丹陽市外巴士客運站
 
忠淸北道(丹陽郡) ,
丹陽市外巴士客運站為位於忠清北道丹陽郡丹陽邑別谷里的丹陽郡巴士客運站。附近有丹陽溫泉、古藪洞窟、島潭三峯、石門、泉洞洞窟、多里安觀光地、玉筍峰、龜潭峰、舍人岩等丹陽知名觀光景點分布。

平昌武夷藝術館
 
江原道(平昌郡)
開放於2001年的平昌武夷藝術館是由西洋畫家、書法家、雕刻家、陶藝家共4人在藝術創作活動中,將一所小學加以改造後用作工作室並陳列有280件作品的地方。 藝術館由內部的工作室和陳列室及操場上的雕塑展所構成。遊客不儘能欣賞藝術家的作品,還能一窺藝術家創作時的模樣。特別是擅於畫麥的西洋畫家鄭然瑞的作品尤其受到歡迎。 藝術館2樓有咖啡廳,坐在戶外的陽台上,可以觀看整個操場上所展示的雕塑作品。

思連伊森林步道
 
濟州道(西歸浦市)
思連伊森林步道是以榧子林路為起點,橫跨水滿岳和思連伊岳的森林步道,位於茂密的杉樹林1112號道路的前半段部分。思連伊森林步道中有櫟樹、榆樹、野茉莉、扁柏樹、杉樹等多種樹種,平均海拔高度為550公尺左右,屬於「濟州隱藏秘境31處」之一,更以不受破獲的天然清靜森林而聞名,深受健行旅客的喜愛。

艮絕岬燈塔
 
() ,
位於蔚州郡西生面大松里的艮絕岬為韓半島迎接新千年真正的第一道曙光,同時也是東海岸一帶最先升起太陽的地方。艮絕岬的日出比虎尾岬早出現1分鐘,也比江陵市正東津提早5分鐘迎接太陽,與蔚山地區的鎮下海水浴場、西生浦海倭城並列為新一代的旅遊著名景點。 艮絕岬燈塔距離蔚山南部循環道路入口處約20分鐘的車程,逢洋槐花盛開的季節,沿著海岸線觀光從蔚山往海雲臺方向,比起大海的風光,洋槐花白色花朵上懸掛著累累果實飄散出的香氣更是迷人。放眼望盡眼前正是波濤洶湧的大海,遠方則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適合作為闔家大小旅遊的好去處。 遠眺大海望去可見潔白的燈塔高聳豎立於眼前,搭上船隻盡情遨遊海上享受久違的海洋之旅,美麗的景象給予人無限的想像力。燈塔前方是大片的松樹森林,雖然這裡的松樹沒有蔚氣公園般的蒼鬱茂盛,但彎曲歪斜的形狀也是給人另一番的視覺享受。燈塔內部如同外觀也是整片雪白景象,燈塔自1920年3月正式點燈後,除負責管理的機關變更以外,一路維持至今。只需向管理人員諮詢並留下到訪紀錄,即可登上燈塔高處。圓筒型的燈塔建築物中,設有螺旋型的旋轉階梯,在此望向窗外欣賞大海別有一番新滋味。燈塔週邊沿著大海的小路兩側上開滿大大小小的生魚片餐廳,除了可以用眼睛享受美麗海景之外,一邊聽著滔滔海浪聲,一邊品嘗美味的新鮮生魚片料理絕對是人生一大自在享受。

華溪寺
 
首爾(江北區)
華溪寺位在首爾江北區水踰洞三角山的一隅,是受曹溪寺管理的小寺廟。雖然位在首爾市內,但仍有華麗的山水以及鬱蒼的樹林環繞,不像是位在都市的寺廟,相當幽靜。華溪寺是朝鮮中宗17年(1522年)由信月法師所創建,但1618年因火災全數燒毀,1866年(高宗3年)在興宣大院君的捐助下重建。境內的建築有初期建築大雄殿(有形文化財第65號)、冥府殿、三聖閣、千佛五百聖殿、梵鐘閣、寶華樓、鶴棲樓等。華西寺旁的華西寺溪谷(華西谷)內有個烏啄泉,據說此泉水是以前有隻烏鴉在岩石上啄出的洞所流出的。也據說此泉水對皮膚病及胃腸病很有效果,有許多人特地來此喝水。

龍頭海岸
 
濟州道(西歸浦市)
山房山脈向海岸延伸時受到侵蝕作用,形似龍頭探入海中,故稱龍頭海岸。這裡有幾千萬年堆積而成的砂岩層。形似房間一樣深深凹陷的山洞以及寬闊的岩壁中侵蝕地層以美麗的曲線層層堆積,景色十分壯觀。通向海岸的路上有「Hamel漂流紀念碑」,這是爲紀念1653年漂流到此並在此居住的Hamel而建的。海岸的右側有柔軟的黑沙灘。此外在這裡還可看到海女們在賣剛剛抓獲的海參,緊靠著海邊有條散步道,海邊美景盡收眼底。

坡州烏頭山城
 
京畿道(坡州市)
烏頭山(119m)山頂上的烏頭山城,其名稱依照紀錄的不同稍有差異。《大東地志》內稱其為鳥頭城、《輿地圖書》內為烏頭山城、《世宗實錄地理志》與《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內則紀錄為烏鳥城。這座山城以漢江與臨津江交界處的烏頭山山頂為中心建造,長約620公尺,為百濟時代的馬鞍形山城。四面陡峭,西邊為臨津江、南邊面朝漢江、東邊是農耕地,北邊則與山腳相連。山頂上到處都散佈著城牆用石材,可以看出從三國時代到朝鮮時代持續修築的痕跡。1990~1991年間發掘調查結果,出土的大部分為土器、白瓷、瓦片、鐵鏃等。此處為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地,雖然在建立統一展望臺後,已難以看出其原來的樣貌,但根據相關專家對於遺跡附近的實地考察結果,可確定臨津江與漢江交界的西邊內陸有高1~1.5m、長約30m、寬6~7m、完整保留下來的古城牆。建築方式為基石上堆疊地臺石(5~15cm)後,內側為全部只填充石頭的後填充石形式。在大巖盤上採集石頭使用,而將其斷面作為城牆的型態是研究百濟時代城墎的重要遺跡。從烏頭山城位置及山勢等週邊地形條件來看,有學者主張它就是廣開土大王陵碑、《三國史記》與《百濟本記》等紀錄中所提到的百濟北邊關彌城,金正浩的《大東地志》中則紀錄烏頭山城就是百濟的關彌城,是最近在學界引發不少關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