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江
 
慶尙南道(金海市) ,
東西向橫貫蔚山市的太和江發源於迦智山米岩、白雲山塔谷泉等地,流經蔚山市區後匯入東海為山灣,長達47.54公里。與蔚山市民一同走過歷史的太和江,是蔚山引以為傲與珍貴的河川。蔚山市開發以前的太和江曾是有著大量香魚與大麻哈魚棲息的乾淨1級水質河川,但隨著產業發展與各種廢水污染而逐漸被市民們遺忘。為挽救太和江進行了一連串的復原工程,才得以擁有現在的面貌。太和江上有一座以象徵蔚山的鯨魚與白鷺造型打造的不對稱‘十里竹田橋’,以及可觀察候鳥與自然景觀的‘太和江展望臺’。另外還有竹林公園、草地、紫芒園區、步道、體育設施等各種便利設施,不僅是受市民們歡迎的休憩空間,亦是擁有美麗自然景觀的候鳥棲息地。太和江上游流域的迦智山一帶為道立公園,週邊也有許多文化遺跡。

新北渡假村溫泉池
 
京畿道(抱川市)
新北渡假村溫泉池是位在首都圈的唯一一處碳酸鈉溫泉,不僅水質佳,週遭的風景也相當秀麗。同時,往來首都圈的便利交通也是深受觀光客歡迎的原因之一。 除了溫泉池以外,相除疲勞兼娛樂的波浪池、環狀河流、按摩池等應有盡有。不論是家庭訪客或情侶、好友之間一起來訪都相當合適。其他設施還有SPA設施、露天池、乾/濕式三溫暖、黃土房、冰室等。

慶州拜洞三陵
 
慶尙北道(慶州市) ,
慶州拜洞三陵是新羅第8代阿達羅王、第53代神德王、第54代景明王的陵墓,因三個陵墓集中在同一處,而被合稱三陵。 第一座王陵為新羅第8代阿達羅王(在位期間154~184)之墓,阿達羅王曾在百濟入侵抓走百姓時,出動軍隊並御駕親征,令百濟大為懼怕決定議和,並釋放俘虜們。古代的日本(倭國)也曾在阿達羅王任內派使臣前往新羅。陵墓規模為底圍58公尺,高5.4公尺,直徑18公尺。 第二座王陵為第53代君主神德王(在位期間 912~917,本名朴景暉)之墓,因前任君主孝恭王在沒有子嗣的狀態下辭世,百姓們便擁戴身為第49代憲康王女婿的神德王繼位。其在位期間曾受到甄萱(後百濟君主)和弓裔(泰封國君主)的入侵,並奮力抵抗敵軍。王陵的底圍為61公尺,高5.8公尺,直徑18公尺。神德王的陵墓曾兩次遭盜,1953年和1963年進行內部調查後,發現其陵墓為以碎石堆疊起來的橫穴式石室,與一般普遍認為是新羅墓葬形式代表的積石塚不同,可見經過統一新羅時期後,新羅的墓葬形式曾受北方高句麗古墳的影響。 第三座王陵為第54代君主景明王(在位期間917~927,朴昇英)之墓,景明王是神德王的兒子,曾與高麗太祖王建並肩作戰擊退了攻擊大耶城的甄萱。在位期間曾試圖與中國後唐建立外交關係卻功敗垂成。王陵的底圍為50公尺,高4.5公尺,直徑16公尺。

鳴聲山
 
京畿道(抱川市)
以秋天賞楓及賞紫芒花有名的鳴聲山(海拔高923m)位於江原道鐵原郡與京畿道抱川市的交界,與山麓的山井湖構成的風景格外有韻致,被指定為國民觀光區。傳說,建立泰封國(901∼918)的弓裔因亡國的悲痛在這座山裡痛哭,而山也跟著哭泣,因此以哭鳴的「鳴」及聲音的「聲」命名為「鳴聲山」。鳴聲山山頂附近平緩的山坡長滿茂盛的紫芒,自1997年起,每年秋天固定於10月中旬舉辦「山井湖鳴聲紫芒節」。山井湖的潺潺水波與滿山遍野的紫芒,更顯晚秋的情趣。鳴聲山與山井湖觀光區相連,亦設有登山路,可同時享受山與湖的閑靜,備受家庭登山客歡迎。若想一睹紫芒的壯觀,以10月中旬到下旬最為合適。

孤松崔鉉培先生紀念館
 
慶尙南道(巨濟市) ,
孤松崔鉉培先生誕生於蔚山,孤松崔鉉培先生紀念館即為其故居。崔鉉培先生不僅主導「韓文拼寫法」的制定,亦著有許多著作。其一生持續傾注心力於韓文的發展,開啟了韓文文化的創造與文字的科學化,引領了韓文世代的形成。

龜龍寺
 
江原道(原州市)
龜龍寺距雉岳山最高峰毗羅峰約6公里,是新羅文武王時義湘大師所創建,流傳著義湘與九條龍的傳說。傳說中,大雄殿的位置原本是座水池,那裡住著九條龍。義湘喜歡那水池的位置,想把水池填平建造寺院,於是與龍比試法術。龍先飛上天空,此時雷聲大作,下起大雨,所有山都沒入水中。龍覺得很滿意,但看看四周,卻只看到義湘在毗羅峰與天地峰繫了一艘船,並且在裡頭睡了起來。接下來換義湘施法,他畫了一張符放入水池中,水池的水就開始沸騰了起來。九條龍則因為太燙紛紛飛出水池,受到驚嚇的其中八條龍交出寺前的八座山峰後逃往東海,其中一條龍因為眼睛看不見而改至附近的溪谷棲身。因此這座寺又叫做九龍寺。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寺院逐漸開始沒落。有一天,有個老人出現了,他說是因為寺前的烏龜岩讓寺的氣變弱了,提議將烏龜岩的穴位截斷。依照老人的指示做了之後,寺裡的狀況更加慘澹,甚至考慮廢寺。這次換另一個僧侶出來說話,說是由於烏龜岩的血脈被截斷而導致寺的衰退,提議再次暢通烏龜岩的穴位,於是寺把名字改成龜龍寺。龜龍寺溪谷裡的龜龍瀑布、龜岩、虎岩、龍淵等風景都相當美麗。龜龍寺有大雄殿、普光樓、三聖閣、尋劍堂、說禪堂等,其中大雄殿曾多次翻建,但仍維持原樣。該殿爲木製建築,是朝鮮近代的基本建築形式-多包式,正面有三間,兩邊則各有兩間,爲“八作”式建築,被指定爲地方文化遺産第24號。整個建築未使用一根釘子。大雄殿內部有三尊木佛,從中可看出朝鮮時期佛像的特點。中間爲釋伽牟尼,兩側有菩薩像,與建築結構配合和諧。寺內還有普光樓等許多佛教遺跡。

靈鷲山
 
全羅南道(麗水市) ,
海拔510公尺的靈鷲山,坐落在麗水市三日洞及上岩洞交會之處,由於地勢平緩,風景秀麗宜人,成為全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每逢春天整座靈鷲山就會被萬花齊放的杜鵑花染紅,這裡同時也是韓國第一個可見杜鵑花花盛開的山岳,另外與位於慶尚南道昌寧的火旺山及馬山市的舞鶴山共同並列為韓國三大杜鵑花群落地。攀登靈鷲山較為低緩的部分僅需4小時的路程,相當適合家族一同出遊爬山。 靈鷲山每年四月份皆會舉行杜鵑花慶典,慶典期間靈鷲山山神祭、青少年寫詩大會、寫真展、杜鵑花小姐選拔大會、鄉土小吃街等多彩多姿的活動都會在此展開,提供來靈鷲山賞春的遊客豐富的吃喝玩樂體驗。依靈鷲山的登山地圖來看,可分成靈鷲山和進禮山,國家地理情報院自2003年5月17日起,決定將山的名稱正式由靈鷲山變更為進禮山,但人們至今依舊習慣稱其為靈鷲山。 麗水半島的主山即靈鷲山,同時也被當地居民公認為具有神靈保佑的山峰,在這裡舉行祈雨祭祀與祈禱的人甚多。在曾作為傳統祈福道場的錦城臺下建蓋的兜率庵祈禱道場流傳至今。 東國輿地勝覽及湖南麗水邑誌中有記載兜率庵的祈雨壇相當靈驗,古代地方首領們在祈雨季節時會在此舉行祈雨祭儀式等,一路流傳到舊漢末時代。另外在寬廣的靈鷲山山麓上,還有興國寺座落於此,寺廟創建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祈願國家興盛而成的。興國寺中留下包括大雄殿(第369號寶物)、大雄殿後佛幀畫(第578號寶物)、圓通殿、捌相殿等重要文化財。壬辰倭亂時代當時唯一僅有的300餘名僧兵水軍軍團,就是在興國寺中接受訓練而後使這裡聲名大噪的。 站在海拔510公尺的高山頂峰可以眺望西面南海上大大小小的島嶼及漁船,其風景之美麗難以言喻。

安城男寺黨公演場(안성 남사당 공연장)
 
京畿道(安城市) ,
安城市立男寺黨巴吾德兒風物團傳承著朝鮮時代最棒的藝術技藝者「巴吾德兒」的精神,並決心向全世界發展民族大眾文化-男寺黨遊藝。 安城男寺黨公演場第一次將男寺黨遊藝設為固定演出,將韓國美好的民俗文化傳播給大眾,同時還開發了多種體驗項目,欲使其普及化。此外營運有體制化的教育項目,旨在養成表演人才一同參與世界巡迴公演。每年搭配安城男寺黨巴吾德兒節,讓安城也能擁有世界級數一數二的專業表演與慶典。

神仙臺瞭望臺
 
慶尙南道(巨濟市) ,
神仙台指位於陶藏浦村和海金剛之間臨海的奇峰怪石,因景色迷人以至天上的神仙都曾下凡遊玩而得“神仙台”之名。黃色、藍色的怪石層層重疊,從路邊的台階可達。經過神仙台和加油所,就是神仙眺望台。於眺望台上,神仙台和周邊的海岸線一覽無遺。該眺望台曾多次成為廣告、電視劇的鏡頭,每年3-4月油菜花滿開,景色十分美麗。

金永甲藝廊(Dumoak)
 
濟州道(西歸浦市)
Dumoak藝廊是由深受肌肉萎縮症所苦的已故金永甲寫真作家,秉持毅力支撐著自己行動不便的身軀,親手將廢置的三達小學蛻變化身成為如今極具風格的藝廊。金永甲先生以對藝術的熱情加上濟州島生活的靜謐平和,為這間藝術館帶來許多令人讚賞的作品。日出、草原、海洋、雲霧、微風、天空等自然景象都與人類的生命緊密融合在一起,金永甲先生將這份感動和對萬物的情感呈現在自己的作品及藝廊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