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岩
 
慶尙北道(鬱陵郡) ,
<獅子岩>位於鬱陵島西部的西面南西里海岸,以日落的景色為名。這裡也是新羅時代(BC 57~AD 935)關於異斯夫將軍的傳說地。異斯夫受到新羅國王的命令,前往于山國(鬱陵島的舊稱)平定戰爭,異斯夫觀察到鬱陵島的地形和浪濤都非常的險惡,船靠岸的地方不適當,叫于山國的國王看放在船前面他事先用木頭作成的獅子雕像,並且預言他們全部都將死亡。于山國的國王看著獅子,內心非常的恐懼,脫下了頭盔(戰爭時戴的帽子),在地上磕頭向異斯夫投降,那時獅子的雕像(木頭刻成的)轉變成現在的<獅子岩>的傳說。 欲前往<獅子岩>的話,沿著鬱陵島從道洞港開始規劃的散步路線走約2小時,或是搭乘觀光巴士或計程車。 諮詢電話)鬱陵觀光諮詢電話 +82-54-790-6454(韓英)

盈德大所山烽燧臺
 
慶尙北道(盈德郡) ,
1982年被指定為慶尚北道紀念物第37號的<大所山烽燧臺>是朝鮮初期所建造,利用烽與燧來傳遞緊急消息的一種古代通信方式。烽燧臺設在遠處易見的高山頂上,點火後白天利用煙,晚上利用火光來傳遞信號。大所山烽燧臺便是能將盈德丑山浦的情況傳至首爾南山烽燧臺的地方烽燧之一。可與南方的別畔烽燧臺、北方的平海厚里山烽燧臺、西方的廣山烽燧臺、眞寶南角山烽燧臺戶傳訊號。大所山海拔282m,是盈德東南方海岸的主峰,山頂砌有防禦石牆,其內建有圓錐模樣的烽燧臺。大所山烽燧臺的保存狀態相較良好,被評價為可以了解朝鮮時代通信工具的優良歷史資料。

寧越高氏洞窟
 
江原道(寧越郡) ,
因壬辰倭亂時高氏家族曾於此處避難而得名,至今為止高氏家族炊煮過的痕跡、掛過鍋具的地方都被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高氏窟為韓國具代表性的石灰岩洞窟之一,推測生成於4億~5億年前,進入洞窟可以一窺鐘乳石的生成過程及奧秘。高氏窟整體長達3,388m的主窟及支窟中,對外開放620m的區間做為觀覽區。

月尾觀光特區
 
仁川(中區) ,
月尾觀光特區是一處以仁川老城為中心,展現了韓國近代歷史和文化的地方。通過仁川前海及其附近港口,流入近代文明的開港期歷史在一座座近代建築和文化遺產中彰顯的淋漓盡致。 在月尾觀光特區裡,在開港場處建造的中國城處處可見中國人的過去與現在,這裡有眾多中餐館、現代博物館和展館。每年春天,自由公園文化觀光慶典和鬆月洞童話村慶典在此舉行。 月尾島還建有可了解到韓國祖先移民史的韓國移民史博物館。此外,這裡還有各種遊園設施,非常適合年輕人約會。在遊客眾多的月尾文化街裡,可以品嘗到新鮮的生魚片和美味的咖啡。登上月尾公園內的展望台,可將港口和市內的全景一覽無余。在臨近港口的沿岸碼頭處,可以欣賞到魚市場熱鬧的場景和漁船來往的場面。在此進行大海垂釣、品嘗海鮮、海洋廣場漫步等活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 月尾觀光特區現況 1) 範圍 : 仁川廣域市中區新浦•沿岸•新興•北城•東仁川洞一帶 2) 面積 : 3,000,898㎡ 3) 觀光特區指定日期 : 2001年6月26日 * 月尾觀光特區設施現況 ○ 自由公園 : 麥克阿瑟將軍銅像、韓美建交100週年紀念塔 ○ 中國城 : 牌樓4處、韓中文化館、韓中院、清•日租借地警戒台階、三國誌壁畫、華僑中山學校、中國城、炸醬面博物館、意善堂、楚漢誌壁畫、華僑歷史館 ○ 中國城等開港場 : 原)濟物浦俱樂部、仁川近代博物館、原)海岸天主教教育館、韓德基督教100週年紀念塔、仁川藝術平台檔案室、仁川藝術平台、仁川開港場近代建築展示館、仁川開港博物館、原)日本第58銀行支行、韓國近代文化館、慧明丹青博物館、中洞郵局、禅光美術館(音)、各國租借地台階、仁川中區廳、日式街區、仁川市歷史資料館、虹霓門、新浦文化街、新浦國際市場 ○ 月尾島 : 月尾遊戲樂園(遊園設施)、海水足湯、月尾島遊覽船、戶外舞台、咖啡村、月尾文化街、月尾公園、月尾文化館、月尾展望台、韓國移民史博物館、仁川港閘門、仁川登陸戰標誌碑 ○ 沿岸碼頭 : 仁川綜合魚市場、沿岸碼頭海洋廣場、大海垂釣、海水湯、八尾島遊覽船、沿岸碼頭青鱗魚涼拌生魚片一條街、沿岸碼頭生魚片街區 ○ 月尾觀光特區附近地區 : 鬆月洞童話村(月尾觀光特區附近地區)、東仁川鲅魚街、仁川站、內洞聖公會聖堂、內裡教會、劉恒烈故居、龍洞大水井、仁川沓洞聖堂、典窩局址、鬆岩樸鬥星先生故居碑

東國寺
 
全羅北道(群山市) ,
建於日帝強佔期的寺廟,東國寺 東國寺是1909年依日本僧侶善應佛觀師父所建,日帝強佔期36年在日人僧侶們的管理下營運,直到1945年8月15日解放後回到大韓民國的懷抱,是帶有歷史教訓的寺廟。經歷日帝殖民與大韓帝國直到現在,是韓國現存唯一的日本式寺廟,連接大雄殿與寮舍齋的室內走廊是其特徵。與韓國有著華麗丹青的屋簷完全不同,毫無裝飾的屋簷與大雄殿外墻上許多的窗戶都顯露出日式色彩。作為曹溪宗第24教區的高敞禪雲寺的分寺,東國寺的大雄殿於2003年7月被指定為國家指定登錄文化財第64號。 東國寺原本的名字是錦江禪寺,錦江禪寺是1909年日本僧侶內田佛觀在群山建立佈道所後所創建的曹洞宗寺廟。日本佛教是1877年釜山開港後透過日本政府的邀請而傳入,最初是由淨土真宗大谷派開始傳揚佛教,1904年在群山建立佈道所後,日蓮宗在其後跟著傳入。事實上日本佛教傳入韓國的理由並非單純的佛教佈道而已,只是更明顯的反映出日本政府想將韓國同化的意圖,之後朝鮮總督府為了發揚日本佛教而在1911年6月3日發布了寺剎令。 以此為契機,日本佛教在韓國全國廣設別院、出場所、佈道所等。在錦江禪寺創建之前,群山有本願寺、群山寺、安國寺。創建錦江寺的的內田佛觀在1909年當時,以77歲的高齡在群山地區佈道傳教,並在群山一條通借了房子作為佈道所,1913年7月時移到現在的位置新建了現在的東國寺。 東國寺的意義 東國寺是日帝強佔期建造的寺廟,日帝強佔期所建的日式寺廟現在所剩無幾,這是唯一留存下來的地方。東國寺大雄殿於2003年指定為登錄文化財第64號。

下鳥島燈塔
 
全羅南道(珍島郡) ,
下鳥島燈臺是肩負引導連接南海岸與西海岸的航路水道要衝─長竹水道安全航海的重責,燈臺的光線可達39km遠。珍島與下鳥島間的航路潮流湍急較快,燈臺是航經此處的船隻們重要的航標燈。下鳥島燈臺建於1909年2月,已超過100年的歷史,燈臺高度為12m,佇立於斜度陡峭48m的奇岩怪石上,路經此地的船隻與旅客們皆會發出讚嘆聲。小鳥島的魅力在於海洋與陸地完美的融合,碧藍大海上大大小小散佈的島嶼與無聲響地航行在像湖水般靜鎰的海面上,轉過頭去馬上閑靜的農村景色在眼前展開。在新田海水浴場與Morakkae海水浴場所眺望的夕陽景色十分美麗,亦可參觀附近竹項島的鯷魚魚場與像鳥群般聚集在一起的小島群,增添特別的旅遊樂趣。* 最初點燈日 – 1909年 2月 1日* 結構 – 百圓形混泥土造(12m)* 燈質- 閃白光 10秒 1閃光(F1 W 10s)* 特色 - 位於韓國西南海沿岸海域潮流較快的長竹水道中央位置,為船隻的導航燈臺,鄰近景色秀麗

峨洋藝術中心
 
大邱廣域市(東區) ,
<峨洋藝術中心(舊東區文化體育會館)>為了透過文化、教育、體育等各個管道,讓東區居民擁有豐富的生活,於是設置了表演、展覽、文化講座、運動中心等各式各樣的設施。 會館內有大型表演場(1,165席)、多變型黑盒子劇場( 200席)、戶外表演場 (400席)、遊戲廣場等表演藝術空間,以及婚禮宴會廳。此外,還有游泳池、健身房等促進健康的體育中心。2013年3月1日東區文化體育會館也更名為峨洋藝術中心。 * 啟用日:2004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