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 Plus
 
京畿道(利川市)
利川SPA Plus採用500餘年前開拓的溫泉水源而聞名,其中溫泉水含有成分對於眼睛及皮膚疾病都有相當好的治療效果。SPA Plus為綜合型溫泉主題樂園,分為以親近自然的溫泉庭院主題SPA村戶外空間,以及溫泉三溫暖村的室內空間,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到這裡享受休息放鬆娛樂時光。利川地區最知名的地標利川米蘭達飯店擁有地下1層至地上10層規模的本館,以及地上3層的別館,設有8千餘坪飯店和1萬坪SPA,是利川地區最大的特2級觀光飯店。

南漢山城道立公園 [UNESCO世界文化遺產]
 
京畿道(廣州郡)
為守護漢陽的四大要塞之一,南漢山城道立公園守護漢陽城廓的四大要塞分別為北部開城、南部水原、西部江華、東部廣州,東邊的廣州即為南漢山城。坐落於首爾往東南方24公里處陷落至城南市往東北方6公里處,總長11.76公里(本城9.05公里/外城2.71公里),高度為7.3公尺。2000餘年前原為高句麗東明王的兒子,百濟始祖溫祚的王城,經歷羅唐戰爭後文武王13年(673年)所堆砌的漢山州,也被紀錄下來稱作晝長城。後代活用此山城並積極翻修加固,終於在朝鮮時代光海君(1621年)在位時得以完成最終修建。登上城內的最高峰日長山,遠至仁川的夕陽,近到首爾及京畿道一帶的景色遊客皆可以盡收眼底。 整座城廓週邊山勢高聳峻險,中間則低平易守。城內居住舒適方便,可說是山城的有利條件。城分爲內外城,周長9.05公里,高3~7.5公尺,東西呈長方形狀。城內曾建有皇帝避難時的行宮及各種設施,但不幸未能妥善保存下來。南漢山城四季景色怡人是首爾近郊著名的散步及兜風旅遊景點,春天有茂密的洋槐、夏天是由蒼鬱的山林將整座山包圍環繞起來,一到秋天楓葉映紅青山,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觀賞。* 南漢山城道立公園主要文化財1) 南漢山城(城廓)/國家史蹟第57號、南漢山城行宮/國家史蹟第480號2) 守禦將臺/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號建築山城時,東西南北四方各豎立4座禦將臺,也是現今僅存的一座。沿著城廓可以監視敵方,為兩層樓的木造建築3) 崇烈殿/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2號供奉百濟始祖溫祚王的祠堂,正祖19年(1795年)掛上崇烈殿匾額4) 清涼堂/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3號建築山城時,為被算計而冤死的李晦所建立之祠堂5) 顯節寺/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4號丙子胡亂時,為至始至終不願降服的幾位烈士所設立之祠堂6) 長慶寺/京畿道文化財資料第15號為維護保守南漢山城的9座寺剎中之一,可以窺探蓋建當時的模樣,保留的相當完整7) 枕戈亭/京畿道有形文化財5號8) 演武館/京畿道有形文化財6號9) 池水堂/京畿道有形文化財第14號10) 望願寺/京畿道紀念物第111號11) 開元寺/京畿道紀念物第119號

慈光寺
 
大田廣域市(儒城區) ,
鶴下洞意為鶴鳥飛下來的地方,自古以來流傳著神仙或是道人來到此地居住的故事。進入慈光寺,映入眼簾的是尤庵宋時烈先生在這蓋建書堂,教導晚生培養國家人材的吉地。週邊的300年松木環繞著書堂,表示歡迎之意。左側有個寫著星田影堂地字樣的石碑,星田代表著以前在這裡觀察星象相當清楚的地方之意。這裡因宋時烈先生在這裡建書堂教導晚生,因此在這裡設立石碑作為紀念。寺內還有個水池,裡面種植蓮花及鲤魚。靜坐在池邊的白椅上,放眼望去的是左邊的鐘閣、右邊的法堂,正面有個位在籬笆後面的井水和淋浴間、洗手間。踏上鐘閣2樓,擺著寺內的四物,即法鼓、雲板、木魚、梵鐘。話說敲法鼓是為了普渡四角禽獸。木魚則是由原木以魚的模樣做成,敲木魚時,代表活在水中的各種生物皆可得到救濟。魚在休息時是不闔眼睛的,因此也象徵修行者的勤勞精神。接下來是雲板,輕輕敲擊雲板是為了那些遊走在虛空中之物,可以減輕他們的孤寂和痛苦。最後則是早上28次、傍晚33次敲擊梵鐘,希望我們人們的心靈可以從佛陀身上得到救贖。三樓則是雄壯的法堂建築。雙手合十進入後,正中間寫著祖師殿字樣。* 沿革 – 1969年12月20日由tan-ho大宗師在儒城鶴下里創建。關於慈光寺 -東南方近龍溪洞、西方鷄山洞、北方伏龍洞。百濟時代為眞峴縣、新羅時為鎭嶺縣,到了高麗時為杞城府,朝鮮初期為鎭岑縣,1895年屬於鎭岑郡北面。 星田村是當時宋時烈、任憲晦等的學者們居住過的地方,東學運動當時,聽說曾聚集在這裡因而沒有受到激戰。[慈光寺指南]1樓祖師殿 – 供奉慈光寺的創建者像。2樓大雄殿 – 供奉佛陀、佛法和佛第子門守護的神衆壇。3樓寂光殿 – 供奉清靜法身毘盧疵那佛像本尊佛,左側為釋迦牟尼佛,右側為盧舍那佛。歡迎以這三尊佛為中心朝拜。

清州上黨山城
 
忠淸北道(淸州市) ,
鄰近清州市上黨山城是市民們休憩的場所。上黨山城這個名稱是三國時代從百濟上黨縣流傳下來,是個超過4公里的巨大環抱式石築山城。雖為統一新羅時代初期新羅的西原小京在清州設立的,但在三國史記裡面則記載為金庾信的第三個兒子元貞公築成。1716年肅宗42年以石城改建,壬辰倭亂時,宣祖29年(1956)大大的修築而成。長4.2公里, 高3~4公尺,城牆的高度不依的以石材垂直的築成,城牆主要是以內托工法的技術將沙土填充進牆中來建造的。東、西、南三個門幾乎依照原始樣貌保存下來,且三個門都築有門樓。山城正門控南門為半圓形拱門,做為便門的東門和西門則為方形門,並分別設有東將台及西將台。上黨山城1970年被列為古蹟地212號,山城內也建有韓屋村。

牛島海洋道立公園
 
濟州道(濟州市)
號稱島中之島的牛島位在濟州島東邊尾端的城山浦東北方約3.8公里處。由於樣子很像是一頭臥牛伸著頭的樣子,而取了牛島這樣的名字。從北濟州郡舊左邑終達里的海岸觀看,可以一眼從牛頭看到牛尾,欣賞牛島這特別的模樣。島約長3.8公里,海岸線總長約17公里,面積605公頃。牛島大約到了朝鮮肅宗23年(1679)設置了國有牧場之後才開始有人登島,開始有人居住則大約是從150年前開始。當時為了管理及飼育國馬,開始有人在島上往來,到了憲宗10年(1844)金石麟進士一行人入島後才正式有人在島上定居。牛島約有699戶、1,603人,主要從事漁業與農業。牛島擁有地勢緩和的沃土、豐富的漁場、牛島八景等上天賜予的良好天然條件,再加上濟州海女與石牆路等,讓來這裡的遊客就可以體驗到只有濟州島才有的獨特傳統文化與自然環境,就好比是個縮小版的濟州島。除了天然絕景之外,還有海釣、騎腳踏車、巴士遊覽、搭乘潛水艇、遊覽船觀海等有趣的行程。登上島上最高的牛頭峰(132m),可以俯瞰腳下的全島風貌,還可以眺望以蔚藍的海洋作為背景的濟州島城山日出峰美景。牛島的觀光大致上就是從這裡開始,然後再轉往其他景點一處一處慢慢觀賞。這裡的珊瑚海水浴場因電影'時越愛'(台譯'觸不到的戀人',李政宰、全智賢主演)的拍攝而更加有名,只要在附近漫步,看到雪白的珊瑚砂海灘和蔚藍耀眼的大海這樣完美的搭配,就好像自己也成了電影裡的主角一樣。這樣如畫一般的風景旁開設了一家與此相配的喫茶店兼民宿,點上一杯茶,坐在窗邊享受悠閒、欣賞海景,彷彿自己突然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在這樣的景色之中,讓人覺得也許像電影那樣穿越時空的愛情也可能真的會發生吧。具有這樣上天賜與,讓人不問塵世的自然環境,牛島每年都吸引了40~50萬人次的觀光人潮。北濟州郡有秀麗的自然景觀與清淨海域,為了帶動海洋觀光,2001年1月1日將島上2個港口(牛島港與下牛牧洞港)週邊與牛島海上一帶25,863㎢的區域指定為牛島海上郡立公園。另外,還新引進可以觀覽牛島水中美景的潛水艇觀光,更加具備海上觀光區的氣勢。並且在日出峰附近的城山浦港搭接不船只要不到15分鐘的時間,除了旅客之外還可以搭載車輛,真的相當方便。因此只要來濟州島的遊客都一定會來牛島觀光。* 牛島8景1) 晝間明月牛島東南部的"光台角"外型奇特,底部有好幾個被海浪侵蝕出的海蝕洞窟,上午10點到11點之間,照射在透明藍色海洋上的陽光被反射到洞窟裡,就好像潔白圓潤的滿月緩緩升起的模樣。2) 夜航漁帆在牛島隨處都可以看到夜裡點燈捕魚的漁船。尤其是鯷魚季(6-7月間),無數的漁船亮著形形色色的火光與渾圓的滿月構成了這樣的牛島絕色夜景。3) 天津觀山從島天津里的東天津洞港口觀看漢拏山,比在濟州島的任何地方觀看都還要來得美麗壯觀。4) 地頭靑莎登上牛島的最高峰牛頭峰(132m)俯瞰全島的景觀,山脊一帶的翠綠天然草原與海上景觀所構成的清涼美景。5) 前浦望島牛島的前海,特別是在北濟州郡舊左邑終達里海岸看牛島的話,島的樣子看起來就像是一頭海上的臥牛。6) 後海石壁牛島南方的牛頭峰下高20m,寬30m的岩壁相當壯觀,搭船到牛頭峰附近可以看到絕壁的紋路,就好像一條巨大的水流流向海裡一般。7) 東岸鯨窟位在牛頭峰下永一洞黑沙海岸的特別雙層的海蝕洞窟。要等到退潮才看得到入口,洞口雖小,裡面卻是相當寬敞,傳說以前是鯨魚的住所。8) 西濱白沙牛島西邊東天津洞與上牛牧洞的交界附近的珊瑚沙灘。是東洋唯一的珊瑚沙海灘,潔白的沙灘與湛藍的海洋形成的美景讓人讚嘆。* 島構成:本島1座* 面積:6.18k㎡

扶餘定林寺址、定林寺址五層石塔 [UNESCO世界遺產]
 
忠清南道(扶餘郡) ,
* 百濟寺廟的原址-定林寺址 *百濟將都城移至扶餘時期(538-660)的中心寺廟,挖掘調查時期於講堂址發現了寫著「太平八年戊辰定林寺大藏唐草」的字跡。太平八年為遼的年號,同等於高麗顯宗19年(1028年)。與這個字跡一同出土的文物數量,是此處出土的高麗瓦片中最多的,為能夠代表定林寺曾於高麗重建的文物。從伽藍配置形式看來,為典型的一塔式配置。從南邊起分別以中門、石塔、金堂、講堂的順序,建築於一直線上,周圍規劃有迴廊。但特別之處在於,包圍伽藍中心部份的走廊型態並非正四角形,而是呈現北方間隔較寬的梯形。從挖掘調查結果看出,原本寺廟前有蓮池,為了保護石佛坐像的建築建造於1933年。遺留有百濟時代建造的5層石塔(國寶第9號),以及高麗時代製作的石佛坐像(寶物第108號)。出土文物包含百濟與高麗時代的裝飾瓦片,還有百濟硯臺、陶器與泥土捏製而成的佛像等。* 國寶第9號的著名定林寺址五層石塔 *建造於扶餘定林寺址的石塔,在窄且矮的第一階基壇上豎立了5層的塔身。與新羅聯合消滅百濟的中國唐朝將帥蘇定方,在此塔留下有著「征伐百濟紀念塔」意思的字句,因而一度被誤稱作「平濟塔」,備受侮辱。基壇每一面中間與稜邊上放置著柱石,塔身部各層主石每個稜邊上都豎立著柱子,上下較窄、中間凸出的技法,是利用了木造建築內的肚凸法;薄而寬的屋頂石為屋簷四角微微上彎的淡雅姿態。窄而淺的1層基壇與表現出肚凸法的柱子,以及薄而寬的屋頂石等型態,在在忠實顯現出木造建築的型態,又並非一昧的模仿,而是表現出精練創意的造型,整體型態非常莊重美麗。與益山彌勒寺址石塔(國寶第11號)同為百濟時代流傳下來的唯二石塔,不僅是甚為貴重的歷史資料,透過精緻的造型美,更是散發出高格調氣度的美麗作品。此石塔與益山彌勒寺址石塔同為百濟時代建造的貴重石塔,可以稱得上是韓國石塔始祖。

龍王山近鄰公園
 
首爾(陽川區)
龍王山又名姆指山,過去在地理上屬於「千戶之地」的入口。相傳有位王曾夢到自己將為人所害。而那人就是住在姆指山下方村落,死去後將變身為龍奪取王位的朴氏老者,於是王以箭射死了朴氏化身的龍。而自此之後,姆指山也因為這個傳說,被當地居民以象徵王的「龍」字加上「王」字,將山改叫做龍王山。

許浚博物館
 
首爾(江西區)
為追念朝鮮中期學者許浚先生的學術業績和博愛精神,2005年3月23日許浚博物館成立。博物館由許浚紀念室、藥草和製藥室、醫藥器械室、體驗共建、内科和韓醫陳列室等構成,分為2層。博物館旁就是龜岩許浚公園和許家岩石。博物館内,除與許浚先生相關的資料外,更採用模型、影像、觸摸螢幕等尖端技術來展示豐富的館藏物品。

飛揚島
 
濟州道(濟州市)
抵達翰林港西北方的挾才海水浴場,一眼就可以看到飛揚島,島名意思是飛翔之島,是座小型的火山島。飛揚島位置上與翰林公園、挾才海水浴場、翰林港相近,具有特異的景觀。飛揚峰擁有6個山峰,而島的中央山頂有2個噴火口,島周圍有80多種豐富魚種與各種海鳥棲息,夏天是釣魚的有名場所。飛揚峰典型的雙重火山,山頂巨大的噴火口與古老的無人燈塔更增添飛揚島的風味,噴火口處有韓國唯一的野生飛揚樹群。飛揚峰的海拔高度(114m)雖然不高,但在山頂仍然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漢拏山的頂峰與山下大大小小的火山岳、一等一的海岸絕景、耀眼的挾才海水浴場都在眼簾之內。飛揚島於2001年春天完成環島道路建設,可以進行徒步旅行或自行車旅行,道路邊有由許多期岩怪石所組成的石頭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