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內水面環境生態公園
 
慶尙南道(昌原市) ,
鎮海內水面環境生態公園內的優秀自然環境生長著各種樹木與花卉,以及南部內水面研究所包含溼地在內的83.897㎥蓄洪區等構成了現在的親環境生態公園,這裡同時也是自然學習體驗場所與市民文化休息空間。生態公園內有莢蒾、腺柳、淮楊木,以及包含黃金蘆葦在內的紫萼、山葡萄、櫻花、水美人蕉、花菖蒲等65種各式各樣的樹木與花卉。

加平四季雪橇場
 
京畿道(加平郡)
加平四季雪橇場位於京畿道加平郡上面德峴里,鄰近朝宗川,而像是白玉般的溪谷櫛比鱗次,擁有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夏季為水上雪橇場,冬季為滑雪雪橇場,給孩子們製造美麗的兒時回憶。雪橇場主要設施有初級用/中級用滑雪道與電動平面步道,以及販賣部、餐廳、休息設施、男女更衣室、淋浴間、兒童/一般戶外游泳池、遮陽棚4座等附屬設施。加平郡四季雪橇場是首都圈唯一的家族休閒體驗空間,有許多與基本設施結合的各種活動,透過水上雪橇 + 陸上雪橇的經營,不僅夏季與冬季,是個一年四季無論何時都能享受雪橇樂趣的四季雪橇場。

峨嵯山
 
首爾(廣津區)
高句麗遺蹟寶庫“峨嵯山”位在首爾和九里市交界的峨嵯山,為海拔287m的小山,因山勢平緩,是九里和鄰近市民們經常利用的山行步道。約40分鐘左右上登山路後,就可一覽漢江和首爾市景。今日的烽火山、忘憂里共同墓地區和龍馬峰等範圍內,推測在朝鮮時代當時,統稱為峨嵯山。這一帶在三國時代形成的20餘座堡壘,經發掘調查發現關於高句麗軍事遺蹟的重要性,並於2004年指定為國家指定文化財。* 峨嵯山石質古墳 - 久尾川村西邊的岩石山在海拔125m處的石墓。磐石(寬而平坦的岩石)上以大石建造的墓相當特異,2個長石豎立著,一邊用來擋住入口,上方用板石蓋住。* 大聖庵 - 新羅647年建的寺剎,原名為梵窟寺。1921年開始才改為大聖庵,今日的大聖庵為1992年遭祝融之災後,重新蓋建的建築。* 溫達石塔 - 峨嵯山溫達石塔是位於藥水旁的石塔。目前只剩下石塔部分遺蹟。當時石塔的規模已無法查證,推斷為高麗時代的石塔。

翁渡瀑布
 
濟州道(西歸浦市)
翁渡瀑布若有似無地隱匿在森林之中,在大雨過後便會形成壯觀的瀑布,翁渡瀑布高 50m,和周圍的岩壁相融入,形成一幅美麗的風景。 這樣的美景讓翁渡瀑布被歸為西歸浦70景之一。

利川溫泉地區
 
京畿道(利川市)
利川溫泉為從首爾及京畿道最方便前往的溫泉,自日據時代起便被開發成為利川的著名旅遊景點。水質無色、無臭、無味,含有鹽化鈣、鹽化鈉、碳酸鈣、鎂等成分,尤其是富含大量的鈉,有效改善各種皮膚病、神經痛、婦人病、眼疾等。水溫為30度左右,雖然重新加熱後使用,但因為溫泉噴出量充足,足以供應室內游泳池與其他便利設施使用。目前提供溫泉服務的包括米蘭達利川飯店、溫泉樂園等地。

大邱樹木園
 
大邱廣域市(達西區) ,
*由垃圾掩埋場搖身一變成為市民休憩處的大邱樹木園*大邱樹木園佔地74,000餘坪,在1986年至1990年間,原為累積高達410萬頓的大邱市民生活垃圾掩埋場,後來為解決環境問題,自1996年起至1997年,政府以150萬㎥的建設殘餘用土將之重新覆蓋,形成高約6~7m的土地,再持續植樹,最後於2002年5月正式竣工。大邱樹木園也因此成為生態復原的最佳例子之一。大邱樹木園由針葉樹園、闊葉樹園、樺木園、野生花草園、藥用植物園、染料園等21個各式各樣的主題園區所構成,共計有400餘種約6萬棵的樹木,以及1,100多個花壇,上植800餘種計約13萬株的花草,還有40種約300餘個盆栽,與200種共有2,000多株的仙人掌。此外,更展有300餘盆造形獨特的奇石。而這個位於都心附近的都市型樹木園,也因提供日常觀察、校外教學、學習研究與休憩的功能,備受大邱市民喜愛。*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大邱樹木園有種類繁多的體驗活動,如專為兒童和青少年開設的體驗教室,還有僅於暑假期間開館的兒童自然學校,而青少年綠色學校則針對小學、國中、高中學生舉辦相關活動。此外,還另有造景教育指導者培育課程等多元的植物相關教育活動與課程。樹木園不僅地近頭流公園,也位於八公山與琵瑟山附近,因此到訪這兩大名山的觀光及登山客常將這裡一併列入觀光行程,或做為中途小歇的中轉站。

三陟海邊
 
江原道(三陟市) ,
三陟海水浴場距離三陟市區約1.4km左右,是保有長1.2km、寬100m廣大白沙灘的海水浴場。擁有鬱蒼茂盛的松樹林和乾淨的白沙灘,加上水位不深的關係,每年都吸引50餘萬名的遊客來此避暑。不只如此,也因為美麗的自然風景,使得很多韓國有名的戲劇、電影都來這裡取景,如電影《外出》、《春日走了》、韓劇《太陽的南邊》等等。不只是夏天,其他季節也擁有獨特的美景,也吸引了許多觀光客的來訪。※ 諮詢專線:+82-33-1330(中英日)

仁川港客輪站
 
仁川(中區)
仁川港客輪站由位於仁川港的國際客輪站與沿岸客輪站所組成,其中國際客輪站分為第1國際客輪站與第2國際客輪站兩處,而沿岸客輪站則主要前往各島嶼地區與濟州島。

江華泥灘中心
 
仁川(江華郡)
江華泥灘總面積約105平方公里,尤其是如此里、東幕里、東檢里等地相連的西南地區的泥灘共達90平方公里,佔據了約86%的面積。江華島是由漢江、禮成江、臨津江沖積而成,水將將泥沙帶到下游後慢慢堆積後,形成了小島。江華地區不僅有非常多的島嶼,海岸亦有許多深入陸地的峽灣。而因為水流和緩,故周圍的泥灘相當發達,泥灘現在亦以非常快的速度面積在擴大。特別是摩尼山南邊、席毛島、注文島、乶音島的西南邊,在退潮時所形成的泥灘更有長達10km。江華泥灘中心不僅有建築物,周邊還有可以觀察候鳥的地方,以及宣傳泥灘相關資訊並提供體驗泥灘的機會。

電影《實尾島》外景地영화 [실미도] 촬영지
 
仁川(中區) ,
實尾島是電影《實尾島》的拍攝地,隨電影升溫而成為新興的旅遊景點。雖然電影拍攝當時的種種設置如今都已拆除,但實尾島較其它島嶼鮮明不同的幽靜閒暇的環境,還是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電影觀眾。現在還沒有直接進入實尾島的方法,只有一條沙堤將實尾島同舞衣島連接起來。因此,遊客須得等到海水退潮時方能步行入島。相連的舞衣島因實尾島海水浴場及成片的鬆林,也是著名的避暑勝地。在實尾島拍攝的電影《實尾島》以韓半島南北分裂為背景,講述了由政府一手創立又遭遺棄的“684特種部隊”的故事,是韓國電影史上首部觀眾數突破千萬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