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祥海邊
 
江原道(東海市) ,
東海岸最大的名沙十里汽車露營勝地望祥海邊位於墨湖港北方3km處,作為國民觀光地,與附近的玉溪、鏡浦等組合成東海岸的衛星觀光地。總長1.4km的寬廣沙灘與青鬱松林(樹齡20~30年)、清澈的海水、淺淺的水(傾斜度2~4度,平均水深0.5~1m)等,擁有東海岸海水浴場中最寬廣、舒適的環境,海水浴場內也有停車場、露營場、淋浴間、共用洗手間等各種便利設施。海水浴場正上方就有汽車露營場,深受開自家用車前來的遊客喜愛。附近還有包含泉谷自然洞窟、武陵溪谷與湫岩燭臺石在內的景點,南邊海水浴場(魯峰、大津、於達、Hansem、Kamchu、湫岩海水浴場)比比皆是。與附近的墨湖港合為鄰近江陵~三陟海岸觀光地中的一個,因魷魚、海螺、海蔘、海鞘、比目魚等豐富的海產而顯得豐饒。

井邑詞公園
 
全羅北道(井邑市) ,
井邑詞公園位於全羅北道井邑市市其洞。井邑詞是5個百濟歌謠之一,也是用韓文字紀錄的歌謠中年代最久遠的。公園裡有著如同井邑詞的歌詞中描述,某個百濟女人每天盼望丈夫回家而變成石頭的望夫石。另外還有以井邑詞歌曲碑為主的祠堂、井邑藝術會館、井邑詞國樂院、市立圖書館、戶外公演場等。1996年12月,在公園內設立了以花崗岩製造,高2.5m的望夫像。望夫像是以百濟女人穿著略長的韓式短外衣、頭髮中分向兩旁盤起、兩手在胸前互握的樣子打造。為了讚揚女人在祠堂等丈夫等到變成石頭的婦德,每年都會舉辦祭禮。

伽倻山國立公園
 
慶尙南道(陜川郡) ,
伽倻山於1966年6月24日被列為史蹟與名勝第5號,1972年10月13日被列為國立公園第9號。伽倻山國立公園整體面積佔地76.256㎢,位於慶尚南道與慶尚北道交界處,海拔1,430M的最高峰象王峰(又名牛頭峰)高高耸立,山勢巍峨。伽倻山自古以來即以海東十勝地、朝鮮八景之一馳名,新羅時期曾為華嚴宗主道場,如今供奉八萬大藏經的海印寺也位於此處。  

[濟州偶來第15路線] 翰林~高內偶來
 
濟州道(濟州市)
濟州偶來第15路線是從翰林港飛揚島渡輪碼頭出發,為經過平繡浦口、聖老洞農產品集合場、惠鄰教會、納邑小學、錦山公園入口、百日紅路入口、高內峰下的下加里岔路,最後再到高內浦口的一條長達19公里徒步專道。一開始從翰林港出發,展現在眼前的是絶妙的景色,路途中除了海岸道路,還會經過村莊小路、林道、山路等各種充滿濟州魅力的風景。另外,第15路線與其他路線比起來,相對而言較長,路勢雖不陡,但途中會經過低矮山岳以及林道。

統營洗兵館
 
慶尙南道(統營市) ,
2002年10月14日被指定為國寶第305號,大小為正面9格,側面6間的單層八角屋頂。1603年(宣祖36年)為紀念忠武公李舜臣將軍的戰績而建立,完成後被三道水軍統治使營所使用。與景福宮慶會樓與麗水鎮南館同為韓國現存木造建築中平面面積最大的建築物之一。洗兵館的四面開放,內部沒有牆壁阻擋,只有柱子井然地排列著。前後面往內部的第2柱列各設有一根高柱,其上橫掛大樑,此高柱與邊柱間有退樑相連接。井字形地板中央部份突出一段,是供奉殿牌的地方。長臺石基壇上放置礎石,其上豎立圓柱,柱子上用昌枋構成。 

保寧銀杏村
 
忠清南道(保寧市) ,
* 敷染片片金黃的銀杏村 * 保寧銀杏村是位於忠清南道保寧市青蘿面烏棲山街上,被銀杏所環繞的村莊,又被稱為綠色農村體驗村或(青蘿)銀杏村。甫一踏入村莊入口,就有各式各樣的畫板迎接每位客人。不過銀杏村最引以為傲的莫過於銀杏樹。每到秋季,這個韓國最大的銀杏樹群落地就染上一片金黃,唯美的景色與韓國各地相較都毫不遜色。此外,1991年廢校的長峴小學,自2011年起成為農村體驗場與直銷市集。除了常態體驗和四季的農村體驗活動外,還有製作銀杏馬賽克、搖銀杏與撿銀杏果等呈現村莊特色的活動。 ​

靈巖陶器博物館
 
全羅南道(靈岩郡) ,
位於全羅南道靈巖郡月出山山麓下雅靜的鳩林,相傳百濟王仁博士和道岬國師皆是在這裡誕生,同時也是韓國陶器文化的重心地。 靈巖陶器博物館就是位在保有2200年歷史及傳統的鳩林村入口處,翻新裝潢完工的陶器文化中心建築於2008年4月正式開幕,博物館內的常設展覽室依時代分別展示靈巖郡出土之陶器、甕棺、統一新羅時代鳩林陶器及朝鮮時代靈巖的陶窯址出土物,讓遊客可以一次了解各個時代的靈巖陶器歷史。不僅是能夠直接前往體驗製陶的工作室,還有專門販售以靈巖黃土來製作的生活用品陶器和茶具作品等的靈巖陶器商場。 特別的是一踏進博物館視線馬上就會被入口處的擺置-韓國最早被挖掘出土的施釉陶器所吸引住,它是僅次於梨花女子大學博物館第二個依據挖掘調查被發現而聞名於學界的施釉陶器(第338號史蹟)。另外博物館內還有陶器體驗工作室、裝飾擺放以陶土燒窯而成的桌椅、甕缸等手工精巧作品的庭院,以及每年都會舉辦以黃土和陶器為主題的多樣化企劃特別展示會。 博物館週邊有王仁博士遺蹟地、道岬寺、月出山國立公園等眾多的文化遺蹟,每逢春天櫻花盛開飛舞在鳩林村一帶的櫻花道上,並且會在這裡展開一年一度的"王仁文化慶典"。

東萊邑城址(동래읍성지)
 
釜山廣域市(東莱區) ,
東萊邑城址包含自東將臺所在的忠烈祠後山,經馬鞍山再到西將臺所在的東萊鄉校後山的丘陵地,以及如今東萊區市街中心平地的部分地區,是典型的平山城建築,兼具山城與平地城優點的代表邑城。整個邑城據估最早約建於高麗末期至朝鮮初期。西元1592年(朝鮮宣祖25年)壬辰倭亂當時,在東萊府使宋象賢公的率領下,軍民上下一心在此對抗倭軍,使東萊邑城成為壬辰倭亂初期最大的激戰地。而後邑城被荒置多年,直到1731年(英祖7年)東萊府使鄭彥燮考量東萊作為國家門戶的重要性,才擴建了邑城,使邑城比壬辰倭亂時的城更具規模,成為如今留存的東萊邑城之前身。 東萊邑城原本有東門、西門、南門、北門、人生門與暗門,各個城門上設有門樓,東門為志喜樓,西門為心成樓,南門為無憂樓,暗門為隱一樓。其中最重要的南門還設有翼城,前方有洗兵門,後方有朱鳥門,形成雙層的構造。西門、暗門、北門為了保護城門,特別設了半月型的甕城。此外,還有設於城內高處以觀察敵情或指揮戰鬥用的東西將臺,以及望樓與15個堡樓。但在日據時代,以市區規劃之名,硬是拆除了從西門到南門位於平地上的城牆,連南門到東門的城牆也被拆掉變成民宅。如今只剩下以馬鞍山為中心一帶的山地還留有舊時的城牆。 2000年以後,透過考古調查確認了壬辰倭亂當時的城郭痕跡(朝鮮前期邑城)、壬辰倭亂後砌成的平地城郭痕跡、朝鮮末期修築的城郭,為東萊邑城整體的確切範圍、規模等相關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線索。而釜山市也針對毁損、荒廢或留存的城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調查與修復工程。

蔚山博物館
 
慶尙南道(居昌郡) ,
以蔚山的過去、現在、未來為主題,區分為展示蔚山從先史時代至近代軌跡的歷史館、作為韓國產業都市,呈現現場的產業史館、可感受蔚山所有一切教育匠人兒童體驗館等,是蔚山文化的時光機,亦是確立蔚山市民正體性的空間。 與蔚山大公園一起以親環境博物館為目標的蔚山博物館打造著高水準的展示與保存空間。為傳承並保存歷史文化,展示未來光明藍圖,強化研究與學習、教育機能的21世紀型先進博物館。 * 開幕日期 : 2011年 6月 22日

歌辭文學館
 
全羅南道(潭陽郡) ,
潭陽位於全羅南道北邊,擁有肥沃的平野、美麗的自然風光,為保存、繼承無數文化遺產歷史悠久的故鄉。朝鮮時代儒生們繼承像竹子般正直的儒生精神,批判不合理又矛盾的政治現實環境,一邊感嘆無法完成自己的大志,離開首都搬到南部地區,在潭陽一帶新建樓閣與亭子,創作詩詞歌賦,與自然絕景為伴。他們自修其身,並為培養後輩人才而盡力,後接獲國家的指示,盡忠報國,在國家有難之時,奮然起身站在最前線捍衛國家。在以漢文為主流的朝鮮時代,以國文作詩,其中歌辭文學發展最活躍,館內藏有李緒的樂志歌、宋純的俛仰亭歌、鄭澈的星山別曲、關東別曲、思美人曲、續美人曲、南極曄的鄉飲酒禮、忠孝歌等18篇的歌辭,因此潭陽被稱為歌辭文學的故鄉。 潭陽郡為了歌辭文學相關的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存,以及現代化的傳承與開發,自1995年開始促進歌辭文學館的建立,於2000年10月竣工。 有本館與附屬設施紫微亭、洗心亭、山房、特產品店、傳統茶館等。展示品除了歌辭文學資料外,還有宋純的傘仰集、鄭澈的松江集,以及漆版遺墨等珍貴遺物。文學館附近的息影亭、環碧堂、瀟灑園、松江亭、俛仰亭等為湖南詩壇的重要舞台,此為韓國歌辭文學創作的基礎,其傳統仍延續至今。 * 歌辭- 高麗末期出現的3·4調或 4·4調的韻文詩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