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山(首爾地區)(봉화산 서울)
 
首爾(中浪區) ,
位於首爾特別市中浪區的烽火山高160.1公尺,站在山頂上可眺望道北方的佛岩山與道峰山,甚至還能看到京畿道楊州一帶景色與位於首爾中心的南山。1977年7月建設近鄰公園,並為居民設置了各種便利設施,1994年更復原了峨嵯山的烽火臺。每年農曆3月3日(三巳節)在山頂附近的三神閣(道堂)舉辦被指定為首爾特別市無形文化財第34號的烽火山道堂巫神祭。

小白山國立公園
 
慶尙北道(榮州市) ,
小白山從朝鮮半島的骨幹─太白山中向西南方向分叉延伸,成為慶尚道、江原道、忠清道三個道的分界線。小白山於1987年12月被指定爲第18號國立公園,總面積320.50平方公里。其代表性的山峰爲毘盧峰,山頂長滿了野花和山躑躅花,從第一蓮花峰到毘盧峰的西北斜坡上分布著韓國規模最大的朱木群落。小白山東面坡度較陡,洛東江上游的水流在這裡滙入竹溪川,許多人都來此登山。從毘盧峰沿竹溪川而下是石侖礦山,再往下就是草庵寺。在這裡向下看,能看到石川瀑布和聖穴寺等。在這一帶的山谷中生長著嘉魚,這種魚只生長在清水中。毘盧峰向西南方有約4公里長的一條平道,再往下一點就到了蓮花峰。從第一蓮花峰經國立天文臺就到了第二蓮花峰。山的南面約4公里處有一處名叫竹嶺的高坡。從小白山第二蓮花峰向東有新羅時期的古寺喜方寺和毘盧寺,喜方寺的入口處有被稱爲慶尚南道第一瀑布的喜方瀑布。

外高山甕器村
 
() ,
外高山甕器村以韓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甕器村而聞名,在這裡可以直接看見傳統甕器製造的過程。整個村子以甕器作為裝飾,是極具特色風格的村莊。特別是每到下雪嚴冬,每戶人家燒窯的景致更是讓人感受到舊時村莊鄰居們和睦安樂共處的氣氛。另外還有新羅土器重現展,因此也成為學生進行校外教學的重要行程之一。 外高山里甕器村位於14號國道旁,與東海南部線鐵路相連,交通相當便利。自1957年起開始製造甕器,至今一年甕器的生產量可高達2億韓元,扣除夏天淡季時期外,銷售量維持增加狀態。甕器村目前為全韓國最大的甕器生產地,1970年代起,傳統甕器工廠一一進駐此地,目前約有9家生產業者營業中。在甕器會館裡透過專業講師的協助,可以親自體驗動手做甕器的樂趣。 傳統製作方法為桶窯(窯洞裡面放桶子,桶子裡放甕的方式),以低溫漸漸調高溫度的方式來燒窯,大約需等待8~10日左右的時間。近年來積極改良,也將燃料由木材、瓦斯等多種燃料混合使用,不僅使得甕器可通風良好,放入甕中的內容物也不容易變質。將甕器拿來當米缸使用時,甕內不但不會生米蟲,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鮮的好米。負責檢驗原料的人員需具備高水準技術,可作為開闢窯洞的地形條件比其他地區更為優越,另外與其他同業者聚集在同一地區生產,也成為市場的優勢條件。使用傳統土及含有生物的陶土,堅固而古樸的方式更沒有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

統一展望臺(高城)
 
江原道(高城郡) ,
統一展望臺位於休戰線與南方分界線交界處的海拔70m高地,是韓國能就近欣賞金剛山美景之處。站在這裡,金剛山的九仙峰與海金剛近在咫尺,天氣晴朗時,還能看到玉女峰、彩霞峰、日出峰等。展望臺腳下休戰線的鐵柵欄間彼此對峙的前線哨站,也讓人感受到南北韓之間的劍拔弩張。作為高城的代表觀光景點,每年有超過150萬以上的遊客造訪的此處,為了那些思念留在北方的家園與家族的失鄉人與祈願統一的民眾,設置了聖母像、彌勒佛像等宗教附屬設施,也有裝甲車、坦克、飛機等作為安保教育用的展示品。此外,在展望臺也可看到化金剛山陸路旅遊為可能,於2004年12月通車的東海線南北連結道路。(金剛山旅遊於2008年7月起暫時中斷)

釜山文化會館
 
釜山廣域市(南區) ,
1982年公開徵求設計、1983年10月動工,1988年大劇場第一區工程竣工開館後,1993年時完成了總佔地面積48,424㎡、平面建坪44,009㎡的大中小三棟大規模多用途文化藝術設施的10年大工程。開館已22個年頭的2010年4月,為了提供舒適的文化空間及有格調的公演,進行了大劇場的整修工程,並於2010年10月完工重新開幕。建築樣式導入韓國傳統家屋的特性,大劇場為正堂,而中、小劇場則為舍廊房。沒有特殊的外牆與大門,只有像傳統草屋的籬笆,提高與民眾的親近感。大樑形態的列柱上有著屋簷與飛簷的建築物構造展現了傳統美的氣質,屋頂的混凝土平面上裝飾著傳統屋瓦與紋樣,外部牆面上使用花崗岩,擁有莊重雅致的造型美。* 開館日 : 1988年9月3日

舟論聖地
 
忠淸北道(堤川市) ,
* 韓國天主教的搖籃,舟論聖地 *   位於堤川與原州國道邊的舟論聖地是韓國天主教傳播的發源地,在天主教會史上有重要的意義。這裡是韓國最早的信徒們為逃避迫害而躲藏的地方,以燒烤陶器與煎餅來維持生計,是養育信仰的教友聚落。 舟論聖地地理上是在雉嶽山的東南邊,是被高聳的九鶴山與白雲山山峰包圍的險峻山地,難以與外部連繫的山谷,步行10里山路即到達朴達嶺的山脊,經過忠州、清州就會到達全羅道,從堤川如果越過竹嶺則通往慶尚道,由原州則能抵達江原道,為交通要衝。舟論這個地名是指村落的山谷地形像是船的模樣,以漢字來寫即為舟論或是照發音也稱為徘論。 * 舟論聖地的由來* 在過去朝鮮時代時的行政地名為堤川縣近右面八松亭里陶店村,是燒烤陶瓷器的地方。舟論正式成為天主教信徒聚集之地,是從1971年(正祖15年)開始,推斷為辛亥迫害之後為躲避鎮壓而藏身此地。 1801年辛寅迫害時,黃嗣永藏身在這裡的窯洞中,寫下紀錄當時迫害情況與要求信仰自由與重建教會的帛書(用布寫成的文章),1855到(哲宗8年)到1866年(高宗3年)韓國最早現代化的神學教學機關--舟論神學校也位於這裡。此外,在1861年辭世的韓國第一個留學生金大建神夫與第二位崔良業神夫的墓地,以及1866年丙寅迫害的殉教者南鐘三的故居與安葬之處都在這裡。 舟論聖地在1911年屬於京城教區,於1968年時改為原州教區,至1979年時重新開發,直到今天。

英陵(世宗大王陵)・寧陵(ユネスコ世界文化遺産)
 
京畿道(驪州市) ,
位於京畿道驪州郡的世宗大王陵是朝鮮時代(1392-1910) 第4代王世宗及其王妃昭憲王后合葬的陵墓。王陵四周被石欄杆環繞,前有長明燈照亮(石制燈),另設有石虎、石羊、石馬等守護王陵。王陵內,除陳列同世宗大王業績相關聯的各種遺物和資料的世宗殿外,還有世宗大王銅像和舉辦祭祀典禮的丁字閣。王陵入口處是自擊漏(設有自動報時裝置的水錶)、觀天臺、測雨器等按原件複製的科學器具。* 英陵英陵為朝鮮第4代王─ 世宗(1397-1450,在位期間1418-1450)和其王妃昭憲王后(1395-1446)的陵墓,是朝鮮王陵中最早出現的合葬陵。世宗為1397年(太祖6年)朝鮮第3代王─ 太宗和元敬王后生下的第一個兒子,並於22歲登上王位,為朝鮮第4代王。世宗大王直到54歲過世前,在位32年間創造訓民正音,以及蓋建集賢殿,培養國家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水準。透過儒教治國和文化的興盛,帶給朝鮮時代不僅在政治、經濟、社會或是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位於京畿道驪州郡陵西面的英陵,原本在1446年昭憲王后死後建陵在光州瑞江。右邊的石室原為了世宗大王的陵寢而預先蓋好,世宗大王於1450年駕崩後,將予合葬。但之後以風水不好的理由搬移到現今的位置。而原本位於光州的石物(搭建陵墓的石頭),於1973年挖掘後,移到首爾清涼里的永徽園北方安置,並成立世宗大王紀念館。* 寧陵寧陵為第17代孝宗(1619-1659,在位期間1649-1659)和其王妃仁宣王后(1618-1674)的陵墓。一開始原位於健元陵西邊的位置,因屏風石(保護陵寢安置於上方如屏風般的四角狀石頭)出現縫隙,於是在1673年(顯宗14年),移至世宗大王陵(英陵)東邊的位置。寧陵的王和王妃墓,不像英陵般放置於左右兩側,而是以上下方式安置的方式,相當特別。根據風水地理而建的雙陵,是朝鮮王陵中的先驅。孝宗為第16代王仁祖與仁烈王后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於1649年即位後,進行軍隊制度改編、強化軍事訓練等,為了征伐清朝而樹立北伐計畫。除此之外,孝宗設立大同法(各地區以米取代特產進行納稅的制度)、以「常平通寶」為貨幣進行流通買賣等的經濟施策。

漢灘江泛舟
 
江原道(鐵原郡) ,
急流泛舟是6~8人同乘一條船順流而下,一路上可以欣賞自然美景,是相當受歡迎的冒險運動。另外,泛舟可以透過水上的訓練來加強自信心,並且培養果斷心、團體合作心、判斷力與耐力,激勵挑戰的意志,並透過與大自然的交流,可以消除日常生活的緊張壓力。 韓國的漢灘江、內麟川、東江3處是泛舟的好場所。漢灘江是韓國代表的泛舟地點,從90年代初就有很多的泛舟愛好人士來此泛舟。就算是走遍全國泛舟路線的人,也會因為忘不了漢灘江的魅力而再次來前來。有著'韓國的大峽谷'稱號的漢灘江一點都名不虛傳,擁有完美的泛舟路線,最近在上游承日橋往蓴潭溪谷一躍而下的高空彈跳也相當受到歡迎。

尚州自行車博物館
 
慶尙北道(尙州市) ,
自行車博物館1樓企劃展示室陳列世界名牌自行車與兒童自行車、古典自行車等世界各地的特色自行車,從初期自行車模型到最近的運動用自行車,以年表方式展示著自行車的歷史。博物館2樓則能看到韓國的自行車歷史。博物館前廣場可免費租借自行車,可與家人一同享受騎乘自行車的樂趣。    

康津高麗青瓷陶窯址
 
全羅南道(康津郡) ,
康津郡大口面一帶為韓國中世紀美術中具有代表性的高麗青瓷之生產地。1963年指定為史蹟第68號的高麗青瓷陶窯址,為9世紀開始至14世紀為止,500餘年間以集體的方式生產青瓷之地。分布於9個村莊、180餘個窯址,現在約18萬餘坪的地區指定為文化財保護區域。要說高麗時代以集中性生產青瓷的地方,除了康津之外,還有扶安等地。但目前以全國發現的400餘個陶窯址來看,大部分都分布在青津這一帶。這其中又為沙堂里所生產的青瓷,在技術層面上最具成熟,為青瓷生產的高潮時期。被國家指定為國寶或寶物的青瓷,有80%以上都出產於此,可見其技術的成熟性和其國際性的藝術價值,連法國羅浮宮都藏有這裡生產的青瓷。另外,康津比起其他地區,在胎土、顏料、氣候等各種條件上較佔優勢,一路領導韓國青瓷文化過來的康津,於高麗末期衰退後,600餘年間無法得到傳承,於1977年開始進行再現工程,並成功地再次呈現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