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回玉淵精舍
 
慶尙北道(安東市) ,
* 柳成龍為研究學問所建 - 玉淵精舍 * 河回玉淵精舍是西厓柳成龍(1542~1607)在熟識的誕弘法師幫助下建造,做為他研究學問、培養弟子之處。西厓先生在遠志精舍落成後,因受不了靠近村落的繁雜,於是在江另一頭的芙蓉臺山腳下找了個新位置,但因家境貧寒,遲遲無法動工。誕弘法師得知此事後,承諾協助建造並負擔經費。1576(宣祖9年)動土興建,歷經10年,於1586(宣祖19年)西厓先生45歲時完工。搬遷後因可取道山腰小徑前往位於芙蓉臺西側山腳屬於西厓先生兄長(謙唵先生)的謙唵精舍,更增進兄弟間的情感。1605年(宣祖38年)因洛東江洪水,西厓先生位於河回內的三間草屋遭到沖毀,轉而隱居於此,並回顧壬辰倭亂而寫下《懲毖錄》(國寶132號)。 * 玉淵精舍的兩棟建築 - 洗心齋與遠樂齋 * 洗心齋以瞰綠軒廳堂為中心,左右兩邊各有一間房,做為西厓先生的書房使用。書房中寫著取自《周易》繫辭傳中的「意或從事於斯,以庶幾萬一爾」的句子,為有心就能期望實現其一之意。而廳堂綠軒之名來自王羲之的詩句「仰視碧天際,俯瞰綠水濱」。遠樂齋是西厓先生的起居室,也是撰寫《懲毖錄》的地方。有等待朋友來訪之意的遠樂齋,名稱引用自《論語》中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而2間規模的廳堂愛吾軒知名,則是從陶淵明的詩句「吾亦愛吾廬」所擷取。

昇日橋
 
江原道(鐵原郡) ,
昇日橋所在地區原為北韓所有,最初由北韓開始修築橋樑,於韓戰時停工。休戰後,此地為韓國所有,由韓國完成後續工程。之後於2002年5月31日被指定為登錄文化財第26號。

互動藝術博物館(인터렉티브아트뮤지엄)
 
京畿道(加平郡) ,
* 藝術與尖端科學的邂逅,既神奇又令人感動的五感體驗 * 在療癒與休息的城市──加平郡,韓國第一座互動藝術博物館於此開館。館內的美術品請到韓國知名藝術家一同參與,結合藝術與尖端科學,讓原本多少令人覺得有距離的美術品,變為各種新奇又夢幻的體驗。在這個新型態的展示空間,運用錯視效果與多媒體技術,讓遊客成為作品的一環,親身體驗與美術品互動的樂趣。

麗水忠愍祠
 
全羅南道(麗水市) ,
奉祀忠武公李舜臣的忠愍祠(史跡第381號)位於馬來山(385.2m)山麓,是宣祖34年(1601)體察使李恒福(1556~1618)於壬辰倭亂結束後,領受王命體察民心所向,命統制使李時言(?~1624)建設而成。1919年日據時期被強制拆除後,1947年以2間房屋延續祠堂命脈,最後在地區居民的努力下重建,並於1993年6月1日被列為史跡第381號。 * 忠愍祠下馬碑 忠愍祠入口設有一座高1.4m、寬42cm、厚10cm的小石碑,上書「下馬碑」三字。下馬碑主要設於宮闕、宗廟、文廟、聖賢誕生地或墓地前,以表示對君王或聖賢的尊敬之意。而立在忠愍祠前的下馬碑,也正顯示了此處的重要性。此碑原本位於東山洞石長丞旁,距忠愍祠100m處,後因開設右轉專用道而被遷移至現址。

龍眼岳
 
濟州道(濟州市)
位在濟州市舊左邑終達里的龍眼岳是海拔247.8m的寄生火山,各種類型的火口與熔岩山丘散在的複合型火山體。山岳的表面都是草地,相當美麗,是典型濟州火山岳的形象。山麓丘陵生有毛茛、老姑草、香薷等野生植物。因為山中有一處大幅陷落的窪地,好比龍曾經臥於此處一般,因此又稱為「龍臥岳」。從上往下看,火口的樣子好像龍的眼睛一般,所以也稱為「龍眼岳」。

鐵道博物館
 
京畿道(義王市) ,
1899年9月18日韓國的鐵路奇蹟發生了,火車鐵道建立了百餘年後,韓國鐵道博物館將歷史留下的諸多珍貴資料、物品、車輛展示了出來。1樓有歷史館和火車相關物品;2樓為電氣通訊、設施與建築、營運行駛等相關展示。除了室內展示場以外野設有室外展示場,蒸汽火車與總統特別車等30餘種鐵道車都陳列在這裡。另外博物館入口處於2015年5月更增加擺設了以往的總統專車,成為博物館的一大特色。

龍化海邊
 
江原道(三陟市)
龍化海水浴場位於三陟市區往蔚珍方向約24km處,一旁有龍化川流入大海,後方則有茂密的松林。呈半月型的美麗海岸線向左右延伸,結合兩旁的奇岩怪石,形成壯觀的景色。 每到海水浴場開放時間,各種設施與民宿、生魚片店、攤販齊聚,相當便利。海水浴場水深1~1.5m,沙灘長約1km,雖然規模較小,但比起其他人來人往的海水浴場顯得更為寧靜,吸引許多喜好漁村悠閒氣氛的遊客前來造訪。由於深入漁村,海水浴場風平浪靜,沒有明顯的漲退潮,相當適合小朋友們在此奔跑嬉戲。又因海邊有溪水流入大海,在海邊嬉戲之餘,還能一併享受淡水浴的樂趣。

千里浦樹木園
 
忠清南道(泰安郡) ,
千里浦樹木園(園長趙延煥(音譯)位於忠清南道泰安半島邊緣的泰安郡所遠面,被稱做'藍眼睛韓國人'的故閔丙渴(美國原名: Carl Ferris Miller)傾注40多年精神、嘔心瀝血所創立的韓國第一代樹木園。1962年購地、1970年起正式開始栽種樹木,以教育、確保及保存樹種多樣性為目標,僅開放相關領域專家、後援會員等進入,直到2009年才對外開放部分園區。整體面積達17萬坪,內部栽種以枸骨、木蓮、冬柏樹、楓樹、木槿花等五個屬為中心的13,200多種韓國最多的植物資源。不曾鑽研植物的藍眼睛外國人故閔丙渴創始人沒有結婚,將其生家財產投入開墾荒地建造樹木園,其崇高的精神與哲學成為許多人的榜樣,不僅獲得山林領域的首面金塔產業勳章,還列名於森林的名譽殿堂。

照明博物館
 
京畿道(楊州市)
照明館設立於2004年,2005年被登記為(第05-博-05號)韓國唯一的照明博物館。並設有以下設立宗旨。 ▪ 復原逐漸消失的照明文化 ▪ 展示光的過去、現在、未來,重新審視人類的照明文化 ▪ 創造出具未來發展性的融合性照明文化 ▪ 創立自然與人類共生發展的健康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