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源牧師殉教紀念館
 
全羅南道(麗水市) ,
孫良源牧師殉教紀念館位於全羅南道麗水市栗村面,其原稱為愛養院。愛養教會附設的愛養院曾是痲瘋病患者的療養院,而在愛養院愛養教會擔任神職的孫良源牧師曾發起了口號運動與信仰運動,並在1940拒絕參拜神社後,被拘禁於麗水警察局。之後,孫良源牧師於韓國戰爭時被北韓軍人所槍殺。於是為了紀念孫良源牧師,便在1994年3月27日設立孫良源牧師殉教紀念館。 紀念館的1樓的展示室中,展示了孫良源牧師的照片與遺物,以及基督教相關的照片、書法作品等。2樓的展示室則展示了孫良源牧師在獄中所寫的書信以及古書。

首爾大冠嶽樹木園
 
京畿道(安養市) ,
位於安養的首爾大學冠嶽樹木園,是韓國自生植物、北半球植物收集、種植、保存、展示及研究的基地,在這裡可以接受有關山林的教育,得到相關信息,目前,這裡正在構築與國內外的相關機關的交流、協力體繫。

光陽梅花村
 
全羅南道(光陽市) ,
沿著智異山腳下蜿蜒的蟾津江前行,即到達隨處可見梅樹的蟾津村。這裡的村民們以種植梅樹取代榖物,每逢3月,梅花就如白雪落下般白淨美麗,又如天空的彩霞落到溪谷般壯觀。這裡從江面上吹來的暖風和充足的降雨量適合從事梅果農作,平均一個部落一年的收穫量超過100噸。梅花村的梅花在3月初沿著智異山稜線開始綻放,梅子採收期則在6月。 梅子與其他花朵不同之處在於開花季是春天來臨之前,夏天昆蟲活動活躍前採收,因此是最不需要噴灑農藥的天然水果。清梅果農園是全國最早開始集中栽植梅樹的農園,1930年間由栗山的金午天(音譯)先生所開墾而成。園內有樹齡高達70年的古木和整片梅樹園,農園後頭的竹林和製梅用的2,000多件甕器增添了些農家的莊園氣氛。蟾津村於每年梅花盛開的3月舉行梅花慶典。

栗谷先生遺址
 
京畿道(坡州市)
紫雲書院為供奉栗谷李珥先生(1536~1584)的書院,創建於光海君7年(1615),於孝宗元年(1650)獲賜匾額。肅宗39年(1713),追加供奉先生的後學沙溪金長生(1548~1631)與玄石朴世采(1632~1695)兩位學者。可惜之後在高宗5年(1868)因興宣大院君的書院撤廢令而被拆除。 栗谷李珥的父親李元秀本家在坡州栗谷,母親申師任堂本家位於江陵,李珥於朝鮮中宗31年(1536)在江陵出生,至6歲左右才回到坡州,13歲進士初試合格,自23歲至29歲9次科舉應試皆狀元及第。除了母喪期間與金剛山修禪的4年之外,李珥皆在此鑽研學問,離開官場結束仕途後,晚年也回到此處居住,直到49歲離世。 現在的書院建築為1970年修復,在高的臺地上建祠堂,周圍被四塊石(四方石)的石牆圍繞,三門前設有階梯,需拾級而上方能進入。祠堂的建築為歇山頂,拱包(斗拱)採翼工式。三門則是呈兩側門較低且屋脊尾端設有博風板,中間門高突的高柱大門形態。以儒學大家留名青史的栗谷李珥先生,其墓前設有床石,右側有廟碑,左右兩旁立有望柱石,墓壇下方則有文人石。此外,在栗谷先生遺址內,還設有展出栗谷先生與申師任堂遺物的紀念館,可免費參觀。而這裡不僅具有歷史價值,優美的景色,也使此地成為附近居民遊客週末野餐郊遊之處。 栗谷先生墓位於書院西邊,座落在其他親族的墳墓之間,與申師任堂墓呈上下位置。墓的位置較父母的墓來得高,是十分罕見的形態。栗谷紀念館位於供奉栗谷先生牌位的紫雲書院,在栗谷教育研修院第1研修館之內,共計展出栗谷先生與申師任堂約112件遺物。栗谷先生遺址包含紫雲書院建築在內,共有墓地、廟庭碑、三門、文成門、栗谷教育研修院、草坪廣場、蓮池、泉水、齋室等。每年10月初,這裡還會以栗谷先生秋享祭禮為主要活動,定期舉辦坡州的重要慶典「栗谷文化節」。

慶州感恩寺址
 
慶尙北道(慶州市) ,
感恩寺是新羅第30代文武大王完成三國統一大業後,爲了借助佛祖的庇佑之力趕走日本海盜的侵襲而開始修建的,但文武王還沒有親眼看到感恩寺竣工就駕崩。其兒子神文王依據遺言,即位第2年(682年)修建完成。文武大王臨死前留有遺言,希望自己死後化為海中的龍,火葬後葬在東海繼續保衛國家。依據文武王的遺言其所葬之處就是大王陵,神文王爲感謝父親的恩惠而在寺廟完工後命名爲感恩寺。現在的模樣是1979年起2年間實施的挖掘考察後,透過所得資料依據建造當時的建築物地基所整理出來的。而且還發現了在金堂底下備有讓成了龍的文武大王有休息空間的象徵性特殊構造,與東邊通道的痕跡。高高聳立的兩座三層石塔的建造年代為統一新羅時代初期,能分割成數十個部分的組裝式建築法,整體高13.4m的石塔是新羅時代最大的。 

延平島
 
仁川(翁津郡) ,
距仁川航程145km的延平島位於西海最北端,離北韓的駙浦里不過10km,是西海最大的漁港。從黃海道海州首陽山算起第七座島嶼的延平島,沉靜並珍藏著過去的面貌,因為模樣像是火車在海上奔跑般平整延棉而得名“延平島”。身為前哨防衛基地,1999年延平海戰以後,才漸漸成為令人矚目的避暑地。 延平島上開了韓國第一個以黃花魚場出名的海上魚市,而吸引不少人氣。朝鮮時代林慶業將軍在丙子胡亂時,為了攻打中國清朝而前往明朝途中,曾短暫停留在延平島,傳聞他在此用荊棘抓黃花魚。每年3月左右,島上漁民會在供奉林慶業將軍的祠堂內掛上五色旗,以danggoot與paegoot敲響鼓與鑼,舉行祈願船隻安全的豐魚祭(文化觀光商品)。村莊入口處可以看到花黃魚島銅像、展望臺,再加上黃花魚歷史館的開幕,使其成為抓黃花魚景觀再次受到關注的契機。 延平全島可徒步遊覽,需約3小時左右。因無社區巴士行駛,交通多有不便,但為了方便住宿的遊客,島上多利用箱型車接送。從碼頭到村莊約1.5km距離,徒步約20分鐘左右。 * 九里洞海水浴場 - 位於延平西北方的天賜自然海水浴場,可以瞧見北邊海岸的銀白沙灘長1km、寬200m,奇岩怪石、白色碎石及沙子整齊的攤開。沙子非常柔軟,海松與其相稱,非常適合享受夏季海水浴。 * 忠愍祠 (鄉土遺跡第1號) - 為朝鮮中期名將林慶業將軍的祠堂。將軍受了丙子胡亂的恥辱,為了攻打清朝而前往明朝途中,登上延平島,為了蒐集飲水與食物,折斷了無數的荊棘,並將其插在現今堂島南方的“Anmok”,退潮時捕獲了無數不知名的魚類。這就是捕捉黃花魚的由來,每年春天,全部的居民都會為了祈願豐收而舉辦豐魚季。 * 觀光展望臺 (黃花魚歷史館) - 2001年建立的這個場所,是為了重新將等同延平島歷史的抓黃花魚發揚光大,並提供教育第2代的地方。北邊天空無限美麗的夕陽,讓失去故鄉的失鄉民內心更為感動。在這裡可以一眼就看到1999年6月15日爆發的西海交戰址。 * 屏風岩 (烏石海岸) - 看起來像是屏風打開放著的樣子而得名,因附近有鈦礦山,鈦碎片被磨損後成為堆積在海岸邊的圓石(烏石),又被稱為展開的“烏石海岸”。退潮時露出的美麗黑色石頭,可說是連石頭收集者們都垂涎的名物呢。在小碎石攤上光腳行走的話,可以同時感受到指壓與熱療的效果。 * 人面岩 - 人面岩是位於大延平島南邊6.4km處的小延平島東南方的岩石,因近似人類側臉而被稱做“人面岩”,是延平島上廣為人知的岩石。這裡是旅客船抵達小延平島時,最先吸引觀光客目光的名勝。

乙支展望臺
 
江原道(楊口郡) ,
乙支展望臺位在楊口東北方27公里處,距離軍事分界線以南1公里的加七峰稜線上。1987年12月12日全經聯會長團訪問陸軍第1862部隊,提議建立安保教育館,並於隔年1988年5月31日提供部隊1億2,500萬韓元資金,乙支展望臺於焉誕生。在海拔高1,049m的此處,能將金剛山毘盧峰等內金剛景致一覽無遺,是現在位於最前方的安保旅遊景點,每年造訪遊客超過10萬人,對安保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展望臺為高10m,建坪98坪的水泥建築,原本僅能利用長7km的軍事作戰道路前往,隨著楊口郡道路鋪設工程的峻工,自1998年2月起,開放遊客當天進出。

階伯將軍遺址地
 
忠清南道(論山市) ,
階伯將軍遺址地 這裡是和百濟末期成忠•興首一起並稱為百濟3忠臣的階伯的遺墟碑,位於靠近黃山原野的地方。 1966年在發現廟的當時,破損得很嚴重,安置了支石後複原為了週長47.6m ,直徑15.15m, 高6.5m的墳墓。1976年 5月19日增添了墳土,並立了刻有“傳百濟階伯將軍之墓”的石碑。 百濟最後的將領, 階伯將軍 階伯 (?~660)是百濟的將軍。554年聖王在管山城戰死後百濟和新羅的關繫惡化。 641年義慈王即位後和高句麗聯手攻擊新羅。但是被孤立的新羅聯合唐朝伺機攻擊高句麗和百濟。後來由於義慈王政治上的失誤使得百濟處於混亂狀態,和高句麗的同盟關繫也漸漸瓦解。在660年(義慈王20年),蘇定方和金庾信聯合軍襲擊了百濟的軍事重地炭峴和白江,義慈萬給了階伯5,000名軍士出戰。階伯將軍以一敵百,經過了4次艱苦地奮戰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是最後百濟的軍隊還是敵不過聯合軍,階伯將軍戰死沙場。從此階伯將軍就懷著痛恨長眠黃山原野。

尚州博物館
 
慶尙北道(尙州市) ,
尚州博物館位於慶尚北道尚州市沙伐面三德里,為了勾勒尚州的歷史並系統性的管理、保存文物而設立。以企劃展示室、常設展示室、影像室、收藏庫等組成,展示室戶外陳列有洛上洞石塔等石造文物。

李承晚別墅
 
江原道(高城郡) ,
江原道高城郡花津浦有三座知名政治家的別墅,分別為金日成別墅、李承晚別墅、李起鵬別墅。李承晚別墅為韓國第一代總統李承晚所居住過的地方,1954年建造完成後,於1961遭到廢棄,1997年7月由韓國陸軍復原重建,1999年開放作為展示館。 李承晚構造簡單,從別墅內往外望去,可以一眼看到蔥鬱的松林以及花津浦兩座湖水,是花津浦湖畔的別墅中,景觀最好的一座。在此看著窗外的風景,可以感受寧靜平穩的悠閒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