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貿易會展中心서울무역전시컨벤션센터
 
首爾(江南區) ,
首爾貿易發展中心作為可舉行專門展示會,博覽會,國際會議,大型主題活動,文化公演等多種展示活動的大型會展中心,附屬設施額和相關服務設施完善,是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專門會展中心。

銀河寺
 
慶尙南道(金海市) ,
銀河寺位於慶尚南道金海市三芳洞神魚山,傳說1900多年前長遊和尚將佛教從印度引進時所建的寺廟,規模雖然不大,但卻是新羅與高麗時期眾多和尚修行過的歷史悠久寺廟。此處因為是‘大佬鬥和尚(又譯:玩轉達摩)’的拍攝地而更為出名。

波來沼瀑布
 
慶尙南道(南海郡) ,
從迦智山下的石南寺前往南走就會到達德峴嶺,從此處再往南前進就會來到梨川谷。梨川的西側是天皇山,東邊是肝月山與神佛山的靈峰,形成梨川峽谷深山幽谷的景緻。這裡曾是如登泰山般,路途遙遠且危險,所以可以說是人煙罕至的秘境。肝月山與神佛山的西側往梨川谷山勢急下之處有座白雲洞,洞被山川環繞景緻優美,白雲則是比喻瀑布的流水。溪谷及瀑布每到夏季就有許多避暑客前來消暑,這裡也是享受森林浴的好地方,因此是登山客們絕對不會漏掉的行程。瀑布的水流入的池子就是梨川泉,梨來泉最後會流入洛東江。

月光路(Moontan Road)(문탠로드)
 
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
月光路(Moontan Road)位於海雲臺迎月嶺,有「在月光下輕盈漫步」之意。整條步道共有5個主題,分別為花眠路、中央路、鄰近路、同行路、邂逅路,全部走完約需1~2小時。在散步途中,還可看到大海觀景臺、體育公園、迎月和諧廣場、海月亭等景點。

金堂溪谷
 
江原道(平昌郡)
位於海拔1,173m的金堂山西邊山腳下,金堂溪谷的溪水潺潺流經此處。位於平昌郡平昌面和龍平面大和面間的溪谷,為平昌江的上游流域區。金堂溪谷較寬廣,突出的奇岩怪石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急流。3月下旬開始,春天來臨大地甦醒,到了4月底時,躑躅花開滿了整個山谷。 下金堂溪谷的方法可以從長坪沿著水流往下走,或是從安味國小往上走也可以。從大和里往平昌邑方向走的話,可以看到分上安味里和下安味里等標示的十字路口。這裡即有往金堂溪谷入口的標示,不難尋找。往安味國小方向右轉後,到介水橋為止為經過鋪設的道路。未經鋪設的石頭路從國道邊13.5km支點處開始。從這裡再往上一點,有著稱作鳳凰臺的奇岩。其名字為古人本來打算在這塊土地上開發墓地,突然間看到一隻鳳凰飛上空而取名為鳳凰臺。鳳凰臺後往上游走,為長達8.4km的石子路。在溪谷的對面,沿著水流可欣賞沿路的奇岩怪石及各種岩壁風景,並伴隨著清澈的溪水。這裡有著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330號的水獺主要棲息地,還可以抓到鯰魚。

獨島
 
慶尙北道(鬱陵郡) ,
獨島位於韓國最東端的鬱陵島東南角87.4公里的海域,總面積為180,902平方公尺,由岩石島組成的一個火山島。準確位置是在東經131度52分,北緯37度14分。新羅時代智證王13年(512年),異斯夫(真興王時期的將軍、政治家)把鬱陵島和獨島組成的于山國收歸為新羅所有,在歷史上有"六月于山國歸屬新羅"的記載。根據朝鮮時期(1392-1910年)《成宗實錄》記載,金自周曾對獨島(當時稱三峰島)的形狀進行過描寫。朝鮮時期,獨島也稱爲三峰島、可支島、于山島等,1881年改稱爲獨島。1906年鬱陵郡守沈興澤最先正式使用獨島的名字,1914年行政區域改編時又劃入慶尚北道。壬辰倭亂(1592年日本入侵朝鮮的戰略)後日本漁民更頻繁地出入鬱陵島和獨島的近海,於是安龍福就東渡日本,向日本政府確認鬱陵島和獨島是韓國的領土,並禁止日本漁民在兩島附近捕魚。對此史書上亦有相關的記載。獨島由東島、西島及其附近的36個小島組成,東島(海拔98公尺)有火山噴出口;西海(168公尺)無噴出口,是由火山岩構成的。東島和西島間有兄弟洞,東島還有天頂洞和海蝕溶洞,其海蝕階地和海蝕崖地形十分發達。1905年日俄戰爭過後,日本認知到獨島的重要價值,於當年2月22日單方面地將獨島改稱爲竹島,並規劃入日本島根縣。此後又一直主張對獨島的領土所有權,直至今日獨島問題仍然是韓日間重要的外交問題。現在獨島上駐有韓國的警備隊,他們在岩石上修築房屋,並建造簡易的碼頭。獨島上多處發現水質良好的礦泉,飲水問題也隨之順利解决。

浦項客輪站
 
慶尙北道(浦項市) ,
於浦項客輪站可搭乘前往鬱陵島等地之輪船。天候異變可能會導致航班有所變動,出發前請先詢問及預約 。

八公山道立公園
 
慶尙北道(慶山市) ,
八公山位於慶山市北方,海拔高1,193m,為新羅時代被稱為中嶽、父嶽的名山,擁有冠峰石造如來坐像(笠岩)、元曉寺、天成寺、佛窟寺等眾多新羅古剎與文化遺跡。

密陽嶺南樓
 
慶尙南道(密陽市) ,
* 韓國三大樓閣之一「嶺南樓」 *嶺南樓位於密陽南川江旁邊的衙東山,為第147號寶物,與晉州矗石樓、平壤浮碧樓同稱為韓國3大樓閣。嶺南樓東西長5間(註: 間為古代計算建築長度之單位)、南北4間,屋頂上帶有2層樓樓閣,並曾經是新羅5大名寺之一─嶺南寺的附屬建築,後來嶺南寺關閉,高麗恭愍王下令拆除之前的樓閣,並大規模重新修建,現在的建築是於1884年由密陽府使李寅在所重建。* 嶺南樓的建築與景點 *嶺南樓的附屬建築有凌波閣、枕流閣、四柱門、一柱門、天真宮,而嶺南樓內有許多當代書法家們的作品牌匾,院子裡的石畫也吸引了許多遊客的目光。 嶺南樓的枕流閣與主樓閣直接有月字形的階梯相連,使建築的佈置和構造更具特點,風氣雄壯,同時又展現出繪畫般的美麗精髓。另外,樓閣位於密陽江邊的絶壁上,景觀相當秀麗。1931年朝鮮總督府在選定朝鮮16景時,嶺南樓亦被選為16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