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庵
 
忠清南道(瑞山市) ,
看月庵位於忠清南道瑞山市浮石面看月島里,是小小看月島上的庵子。為朝鮮太祖李成桂的王師無學大師所創建,因無學大師在此觀月悟道,而被稱做看月庵。看月庵位在退潮時會變化成為陸地的罕見島嶼上,與週邊島嶼在夕照下相互輝映。一輪明月從海面上升起時,其景緻更是無法用言語形容。

金浦文殊山城
 
京畿道(金浦市) ,
位於文殊山的文殊山城是史蹟第139號,朝鮮第19代王肅宗餘20年(1694)為了抵禦外敵,強化江華島防禦的一座山城。北門、西門、南門在丙寅洋擾(1866)時燒毀而未能保存下來。然而分別在1995年及2002年復原了南、北門。.城的總長度為6公里,目前尚未復原的部分仍有4公里。文殊山城周邊的風景更是秀麗宜人,山頂處可觀望到北韓的土地,過了漢江浦口則可以看到首爾的三角山,甚至可以俯瞰到仁川的前海景致。還有透過四季的變換,有著相當美麗自然風景的金浦錦江。此地也有意函著昔日韓國末年為抵禦受到外敵侵略而設立的山教育場,及新羅貞聖女王時期所創建的文殊寺。此外,不論Gunha-ri或城東里,處處也都是登山的絕佳去處(登山路線約50分鐘)。* 主要文化資產 - 文殊寺楓潭大師浮屠&碑(有形文化資產第91號)、文殊山城(史蹟第139號)

未堂徐廷柱詩文學館
 
全羅北道(高敞郡) ,
未堂詩文學館位於全羅北道高敞郡富安面仙雲里,這裡也是韓國代表性詩人未堂徐廷柱詩人的故鄉與長眠地。詩文學館附近有徐廷柱詩人的生家與墓地,以Jilnajae村廢校的仙雲小學分校作為紀念館。展示有煙斗與柺杖、信件、親筆手跡等未堂的遺物5000多件,以2個展示廳、書齋再現室、研討室、多用途室、展望臺等所組成。除了每年11月舉辦的<未堂文學節>,另外還有未堂文學獎頒獎典禮、未堂作文比賽、詩朗誦節以及各種紀念公演、學術會議等。

ALL IN HOUSE(올인하우스)
 
濟州道(西歸浦市) ,
2003年在韓國創下50%以上收視率的連續劇《All in》,隨著劇情的高潮迭起,觀眾的反應也愈來愈熱烈,因此在電視劇的拍攝場景設立了“All in House”,這也是韓國第一個連續劇紀念館。館中分別有“永恆之愛All In ”、“愛的音樂盒”、“秀娟Story”、“仁赫Story“等主體區。在“永恆之愛All In”館中,主要是描述《All in》劇作的原因、和背後的故事。另外李秉憲、宋慧喬等主角在劇中曾使用的道具,皆在此一一展出。“愛的音樂盒”館中,不但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音樂盒、現場還設有一個超大型的音樂盒,靜靜地播放劇中感人的音樂。女主角“秀娟“在劇中純白無暇的形象,都在“秀娟Story”館中,一一地刻畫出來。另外在“仁赫Story“主題區中,則能感受世界撲克牌大賽的臨場感。劇中緊張刺激的賭局、和至死不渝的動人愛情,都可以“All in之家”裡慢慢回味。

榮州Museom村
 
慶尙北道(榮州市) ,
慶尚北道榮州市文殊面水島里的Museom村與安東河回村、醴泉的回龍浦、寧越的仙巖村一樣,都是3面環水的代表性村莊。洛東江支流乃城川與榮州川匯流,流經太白山與小白山山脈前,將村莊的三面環繞,讓村莊就像陸地上的島一樣,並完整的保存其傳統樣貌。江邊有寬廣的白沙灘,其正對面是茂密的樹林,景色非常優美。最初是潘南朴氏朴秀於17世紀中葉來到此地並開始在這裡生活,之後朝鮮英祖時期,其曾孫女女婿禮安金氏金臺也搬來此地居住。至今為止,Museom村仍為以潘南朴氏與禮安金氏兩個家族所形成的集姓村為主,現在約有48戶1000人的居民,房屋中有38棟為傳統韓屋,16棟為朝鮮後期所建的典型士大夫家屋。禮安金氏又稱為宣城金氏,現在宗親會正式稱呼為禮安金氏。海愚堂與晚竹齋特別有名,與金圭鎮家屋、金渭鎮家屋等9處被指定為慶尚北道文化財資料與民俗資料。一過了進入Museom村的水道橋,就位在左邊的海愚堂是慶尚北道民俗資料第92號。海愚堂是19世紀末義禁府都事金樂豐所建,海愚堂則是取其號,傳言海愚堂金樂豐是興宣大院君的政治建言者。海愚堂古宅的匾額是興宣大院君所題的字,裡屋還保管有興宣大院君所寫的“大隱亭”匾額。Museom村裡另一個值得仔細觀看的家屋就是被指定為慶尚北道民俗資料第93號的晚竹齋,潘南朴氏的入鄉始祖朴秀於1666年(憲宗7年)所建的房屋是Museom村里歷史最悠久的韓屋。晚竹齋位於Museom村的中心點,其匾額是石雲朴箕陽題字。村中央還有19世紀初建造的民俗資料文化財第118號晚雲古宅,房屋名稱來自建造這棟房屋的晚雲金輝杰。晚雲古宅是詩人趙芝薰的妻家,趙芝薰透過詩“別離”歌誦Museom村的美麗。除此之外,Museom村裡還有代表性的富豪宅家屋金渭鎮家屋(文化資料第360號)、沒有牆的金廷奎家屋(文化財資料第362號)、留有實學家朴珪壽墨筆的朴在淵古宅等,都是很值得一看的傳統家屋。Museom村還有一個不能錯過的景點,就是350餘年歲月間連接Museom村與江另一頭的獨木橋。直到1979年水道橋建造以前,一直都擔任Museom村唯一對外聯絡道路的要角,長度足足有150m,但橋寬不過30cm而已,進出都需依靠寬度窄長度長的獨木橋。因為梅雨季節所帶來的江水都會將橋沖走,所以獨木橋每年都需要重新修建。之後因興建了水道橋而消失的獨木橋,近來依照原本的樣貌重新復原,每年10月都會舉行“獨木橋慶典”。據說原本要建造3座橋,往農地用橋、市集用橋與學童上學用橋,現在只有往農地用橋依照傳統形式建造。

一山兒童天文臺
 
京畿道(高陽市)
位於一山的延世大兒童天文臺以天象觀測設施與天文研究活動為中心,激發小朋友們對於宇宙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興趣,‘兒童天文臺’課程提供小朋友正確的自然科學相關資訊。這裡不僅有3m的圓形屋頂與滑動圓形屋頂,還有包含反射曲折望遠鏡在內等,觀測天象的主要裝備,並且營運定期的教育課程,教導簡單的天文用語與概念、有趣的星座故事等等,另外還有‘與爸爸一同展開的天象旅程’、‘週末家族教學’等活動。‘與爸爸一同展開天象旅程’每天晚上9~12點進行,可學習天象觀測方法與望遠鏡操作方法。‘週末家庭教學’週末上午10點到下午5點進行,播放天文宇宙科學相關的影片,並可參觀天象望遠鏡等天文研究裝備。提供充分體驗學習的機會,有許多來自首爾、一山地區的國小、國中生來訪,並且營運移動式天文臺,直接造訪學校。

韓國傳統文化體驗學校
 
忠淸北道(堤川市) ,
韓國傳統文化體驗學校位於月岳山國立公園內,利用學校建築物與新建生活館打造而成,為可體驗韓國固有傳統文化的地方。韓國傳統文化體驗學校已有80萬名國內青少年與家庭、僑胞、外國旅客等各種團體利用於各種活動日程上,依各團體需求體驗乘馬、國弓、製作年糕、摘玉米、單心線遊藝、ㄹ字遊藝等100餘種季節性韓國固有遊藝,可學習祖先們的智慧與互助的社會性。邁向21世紀的今日歷史與文化嚴重歪曲,青少年們逐漸遺忘國家文化正統性,為發展並繼承蘊含韓國民族精神與生活的文化,以及逐漸消失的歷史痕跡,成為世界文化強國的基石,本學校與專門指導老師致力於傳統文化體驗課程的開發。提供利用地區特產製作而成的料理供餐,且為讓學員能夠更安全地體驗文化課程,安排了持有專門資格證照的指導者在場,並且定期地實施安全教育,安全考量上無虞。

槐市里傳統村落
 
慶尙北道(盈德郡) ,
從大津海水浴場沿松川往寧海邑內方向再走一點,就可以看到<盈德槐市村>。此村落是高麗(918~1392)末儒學家‘牧隱李穡’的出生地,也是英陽南氏家族的人400多年間聚居的集姓村,保存了200多年以上的古宅30多棟,是可以體驗祖先們的生活與風貌的傳統文化村落。 以歷史體驗活動聞名的槐市里傳統村落擁有慶尚北道民俗資料第75號-英陽南氏槐市派宗宅等許多的地方文化財,保留著朝鮮時代後期慶尚北道地區的士大夫家住宅原來的形式,有許多學者與觀光客前來探訪。另外,在這裡每兩年於秋天會舉行‘牧隱文化祭’。  

楊口先史博物館
 
江原道(楊口郡) ,
楊口先史博物館展示了楊口邑上無龍里出土的舊石器時代的遺物,以及亥安面縣里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並以青銅器時代的遺物為中心進行展示。其更是能夠輕易了解韓國史前時代的第一座先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