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寺
 
忠清南道(扶餘郡) ,
位於忠清南道扶餘郡外山面,萬壽山山腳下的千年古剎無量寺,是由新羅文武王時期梵日國師所創建的寺院,歷經數次重修,才呈現今日的樣貌。此處也是韓國國內第一的阿彌陀佛道場,走過四天王門步入寺院,即可見到被指定為寶物第356號的無量寺極樂殿(韓國將供奉阿彌陀佛的建築命名為極樂殿或無量壽殿)。四天王門是最能感受無量寺之美的地方,能看到挑高2樓的極樂殿與五層石塔(寶物第185號)、石燈(寶物第233號)排成一列,相當壯觀,極樂殿內還有莊嚴肅穆的塑造阿彌陀如來三尊坐像(寶物第1565號)。而無量寺也是生六臣梅月堂金時習圓寂之處,寺院內留有其浮屠(保存僧侶舍利之塔)與肖像畫。此外,這裡的行政區域雖被劃入扶餘郡,實際上卻距保寧市區更近。

國立南海扁柏自然休養林
 
慶尙南道(南海郡) ,
慶南南海的南海扁柏自然休養林為扁柏樹叢生所形成的休養林,是享受南海的美麗景觀與舒適休憩的絕佳場所。附近有李舜臣將軍擊退日本水軍立下功績的〈忠烈祠〉等眾多歷史遺跡。休養林內散步道路、展望台、草地廣場等設施完善,住宿設施有山林之家、山林文化休養館、山林修練場、休養館、露營場等。可網路線上預約。網址:http://www.huyang.go.kr/huyang/namhae/rate/index.html (韓) 

佛影寺
 
慶尙北道(蔚珍郡) ,
佛影寺位於蔚珍邑西邊約20km處的天竺山西邊山麓上,是新羅時期的古老寺廟。以寺廟為中心,一直到下院里,總長約13km的佛影寺溪谷祕境連綿不絕。佛影寺為真德女王5年(651年)時義湘大師所興建,因蓮池倒映佛祖的影子而得名佛影寺。朝鮮太祖5年(1396年)因大火燒毀,隔年由小雲大師重建,之後的1500、1608、1724、1899年皆有重建紀錄。從停車場到寺廟的路上,以山太極水太極(風水)保護,非常有魅力。雖然是比丘尼的道場,但寺廟旁的蓮池與連池旁的菜園讓前來寺廟的人們內心能感受到一陣暖意。被指定為名勝6號的佛影寺溪谷,清澈的水與奇岩怪石、茂密樹林形成神秘感,雖然比不上雪嶽山千佛洞溪谷與五臺山武陵溪谷、寶鏡寺溪谷的雄偉與華麗,但仍然有著以天竺山為背景的精緻景觀。 * 主要文化財 1) 佛影寺應真殿(寶物第730號) 2) 佛影寺3層石塔(地方有形文化財第135號) 3) 浮屠(地方有形文化財第112號) 4) 佛影寺大雄寶殿(寶物第1201號) 5) 佛影寺靈山會上圖(寶物第1272號)

刀鋒山自然休養林
 
京畿道(加平郡) ,
位於京畿道加平郡加平邑鏡盤里的「刀鋒山自然休養林」是於2008年6月4日開始對外開放,內有森林之家與山林文化休養館等住宿設施,以及營火場、散步道路、山淋浴場、多功能運動場、停車場、淋浴間等便利設施。 刀鋒山自然休養林內,還有在奇岩怪石與松樹林間流淌的鏡盤溪谷、鏡盤湖、栗子樹林、松樹林間小道等自然景點,也鄰近加平的淸平水壩,是前往露營的好去處。

上升OP
 
京畿道(漣川郡)
上升OP是為了觀測敵軍動態的最前線觀測所。由飛龍部隊看守,24小時不間斷維持警戒任務。在觀測所周邊的非武裝地帶至今棲息著許多老鷹、山羊、野鹿等平常難以見到的動植物。在這裡透過望遠鏡可以一窺北韓軍人的一舉一動,定時還可以聽到北韓對南韓的喊話廣播。 事實上1號地道正位在非武裝地帶,無法提供參觀。因此在最接近的觀測所-上升OP製作的同樣規模的模型範本。1號地道發現於1974年11月15日,為北韓南侵的地道。

安興豆沙包村
 
江原道(橫城郡) ,
一來到橫城郡的安興面,安興豆沙包村即映入眼廉,路邊盡是一間間豆沙包專賣店,還有寫著「安興豆沙包村」的大型招牌熱切歡迎遊客的到來。這裡的店家約自1998年起開始營業,透過商品開發與信用建立、宅配服務的提供等,使安興豆沙包成為孝親的不二選擇。外皮Q彈、內餡甜而不膩是安興豆沙包的一大特徵,為使其更廣為人知,橫城郡也固定於每年10月左右舉辦安興豆沙包村慶典,讓遊客能盡情感受安興豆沙包的美味。

喬桐島(江華)(교동도(강화))
 
仁川(江華郡)
喬桐島是位於江華郡西北邊的島嶼,自從2014年7月喬桐大橋通車後,這裡的交通變得更加便利。在高句麗時代,這裡被稱為高木根縣,直到新羅景德王時期才改稱喬桐縣。後來在高麗時代,這裡更是中國使臣們前往當時的主要港口碧瀾渡途中,暫時停留的國際貿易經由地 * 大龍市場 : 由黃海道延白郡到喬桐島避難的失鄉人們,仿照延白市場的形式打造的巷弄市場。巷子裡處處可看到能喚醒鄉愁的壁畫與造景,以及保存完好、歷經悠久歲月的招牌。遊客可在理髮院、藥房等老店門口拍照留念,或參觀電視劇《魔法麵包店》(或譯《信有明天》)的拍攝地。在此還可以買到傳統零食米香,或造訪舊式咖啡館。 * 望鄉臺 : 南北韓分裂前,喬桐島與延白郡隸屬同一生活圈,兩地居民往來頻繁。但韓戰後,由北韓延白郡等黃海道到喬桐島避難的人們再也回不了故鄉。於是在1960年,這些失鄉民們於島上與延白郡僅一水之隔,肉眼可看見延白郡的地方立了望鄕臺碑,每年定期在此舉行祭祀。

羅州梨博物館
 
全羅南道(羅州市) ,
羅州梨曾被紀載在1430年的世宗實錄地理誌裡,當時便描述著羅州梨的高品質。從古代就一直栽培至今的羅州梨,於1967年開始正式外銷到世界各地,而1992年4月20日開館的羅州梨博物館正是為了宣傳羅州梨而存在。博物館內展示有羅州梨的栽培歷史、宣傳資料、民俗資料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梨子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