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公李舜臣銅像
 
首爾(鍾路區)
光化門的忠武公李舜臣將軍銅像,是由舊為政府部門團體的愛國先烈雕像建立委員會與首爾報社所共同主管下,於1968年4月27日建立而成。 李舜臣將軍像共高17公尺(銅像6.5公尺、基座10.5公尺),是一座站姿的青銅像。週邊有1艘龜甲船以及2座大鼓的模型。 而就在決定要設置哪位愛國先烈雕像,在位於國家的心臟地帶的光化門十字路口的當時,因為有風水學者指出, 世宗路以及太平路被貫穿,位於南邊的日本過於強大的氣勢會直衝而來,所以必須要抑制這個情形。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最後決定在光化門十字路口設立了李舜臣將軍的銅像。一來是因為李舜臣將軍為日本人最害怕的人物;二來則是因為李舜臣將軍是守護國家的愛國先烈的象徵,具有抵抗外敵、保護國家的意義。此外,李舜臣將軍銅像的性質比較接近具有象徵性的紀念碑,比起表現出李舜臣將軍的形象背後的事實,反而更加強調李舜臣將軍所留下的歷史意義。而為了表現出李舜臣將軍守護大海的偉大事蹟,在李舜臣將軍銅像前還設置了噴水廣場。

海女博物館
 
濟州道(濟州市)
 海女是指那些不借助工具下海捕捉鮑魚、貝類、海草等海物的女性。防水鏡、具有浮力的圓球及盛裝海物的網兜是海女全部的裝備。據稱,從事此種特殊捕魚業的女性除濟州外,也分佈於日本、俄羅斯等地。為將海女文化傳承下去,海女博物館得以在濟州海女抗日運動紀念公園內設立。 博物館1層的“海女生活”重現了海女曾居住的房屋,並陳列著海女們吃過的食物和使用過的工具。2層為“海女的勞作”,主要展放著海女在海中使用的工具和服飾等。此外,該展廳也繫統介紹了海女在抗日運動中的業績。博物館3層為休息廳,設有觀景台可眺望大海美景。  由眺望台下至2層,經左側階梯到1層後,便可看到第3展廳“大海”。此外,博物館建築外的草地上還散放著雕塑作品。濟州海女抗日運動紀念碑也豎立於此。博物館1層還設有紀念品商店。

南怡島
 
江原道(春川市)
南怡島是在1944年興建清平水庫時,被北漢江淹沒而形成,位於京畿道與江原道交界處的內陸島。1965年守齋閔丙燾先生(1916~2006)在這片原本只有土地與沙石的不毛之地上開始各類樹種的育林,1966年隨著京春旅遊開發株式會社的設立,南怡島作為綜合休養地使用,90年代韓國金融風暴時為克服景氣低迷,於2000年4月將商號改為株式會社南怡島。自2001年起南怡島宣告作為「文化藝術自然生態的清淨庭園」再創業,恢復正常營運,開始集中投資於環保與文化藝術的相關內容。於環保領域方面,與環境運動聯合及YMCA、YWCA等的市民環境團體一同舉行回收再利用運動、環境糾察隊、環境舒適度開發工程等;於文化領域方面,則持續贊助UNICEF、UNESCO等國際機關與底層作家群,以及從純美術至綜合藝術節等各種藝術活動。在1960~90年代,南怡島以作為小說家崔仁浩被翻拍為電視劇的作品《冬季旅遊》的外景攝影地,以及江邊歌謠祭的舉辦地點而為人所知,被視為遊客踏青郊遊的遊園區。2001年12月KBS電視劇《冬季戀歌》在此取景拍攝後,更是大大打響知名度,包括來自台灣、日本、中國、東南亞各地的亞洲觀光客遽增,使這裡搖身一變成為著名的文化觀光區。近年來更是吸引不少歐美、中東國家的遊客到此遊覽,也被居韓外國人推選為最想造訪的國際級旅遊休養聖地而備受矚目。至今仍維持每年平均150萬人次造訪的南怡島,為強化各種環保與文化藝術贊助,於2006年3月1日宣布轉型為如國家形態的特殊觀光區「南怡共和國」,成為自然與人彼此愛護、共生共存的「國家」,讓前來此地的遊客都能在這片廣大14萬坪的綠地休養生息,感受自然之美。

三島(some sevit)
 
首爾(瑞草區)
三島位於漢江盤浦大橋南端,為韓國境內最先建造的一個形狀為水上花朵般的人工浮島。原名人工浮島(音譯 三光彤彤島)的三島,於2014年重新改裝後更為現名,英文名「some sevit」包含英文「awesome」(令人驚嘆、誇張)和點亮漢江的三個島嶼之意。 位於首爾中心漢江上的三島,為能感受特殊的水岸風情與藝術文化的多功能文化空間,佔地面積廣達10,421 ㎡。三個島嶼與數位多媒體藝廊,分別被稱為佳島(some gavit)、彩島(some chavit)、帥島(some solvit)和藝島(some yevit),位於東側的彩島象徵日出展開活力的一天的太陽,散發燦爛的光芒;而中央的帥島象徵日正當中,在最高處以強烈光芒照亮四方;西側彩島則象徵日落的彩霞,綻放優雅而唯美的光輝;數位多媒體藝廊藝島則象徵夜晚矇朧的月光。 整個三島的周圍皆使用LED燈,島嶼形狀相似的曲線及打在建築外觀上的LED字體,每晚都華麗綻放,成為點亮漢江,為漢江夜景錦上添花的首爾新地標。

木洞室內溜冰場
 
首爾(陽川區)
為國內外冰上室內競技所舉辦的地方,具有國際規模的設施。地下1、2樓共有兩個溜冰場,因此即使舉辦比賽時,另一個溜冰場仍照常開放使用,為可盡情享受國際級設施的全天候溜冰場。內部有溜冰用品販賣店、餐廳、販賣部等附屬設施。

百濟文化園區
 
忠清南道(扶餘郡) ,
位於忠清南道扶餘郡的百濟文化園區是韓國最大規模的歷史主題公園,建構目的是為展示曾經絢爛一時的百濟歷史文化,同時也向世界宣揚百濟文化的優秀性。百濟文化園區內包括重現百濟王宮的泗沘宮、代表寺廟的陵寺、生活文化村、慰禮城、古墳公園、百濟歷史文化館、主題折扣購物中心及百濟之林等。此外由文化財廳設立的韓國傳統文化學校及樂天扶餘渡假村皆位於園區內,可在體驗歷史文化之餘,一邊享受運動、休憩、購物與體驗等活動。特別是2006年開幕的「百濟歷史文化館」為全韓國唯一的百濟史專門博物館,內有包括可了解百濟歷史與文化的常設展示室、企劃展示室、金銅大香爐劇場、i-百濟體驗場等多種展覽空間及教育設施。此外這裡更是舉辦1400年前大百濟的復活「百濟文化節」的主要活動會場,每年都會吸引大批的遊客前來參觀。

斗山藝術中心
 
首爾(鍾路區)
為了紀念斗山創立111年,在2007年10月1日開幕的斗山藝術中心,把從1993年開始經營的蓮崗廳擴大改建,除了音樂劇專門劇場「蓮崗廳」之外,還設立了藝術培養空間  「Space111」,以及各種設施空間「斗山畫廊」等。「蓮崗廳」是取名自前任會長朴斗秉的號,建立而成的音樂劇專門劇場,擁有620席的座位,其舞台、照明、音響、影像等所有設備都是世界級的水準,讓觀眾能夠更深刻的體會音樂劇的魅力。「Space111」有別於小劇場,能夠在此進行演劇、舞蹈、音樂、演唱會、電影觀賞等各種類型的公演活動,並且有許多優秀的藝術創作者活躍的從事創作活動。此外,舞台和觀眾座位是可調整的,可依據創作意圖而進行適當的調整,是培養有才華、實力的年輕藝術家的藝術培養空間。「斗山畫廊」是開放給任何人的免費藝術空間,227㎡ 的規模,可進行各種設置美術、表演、公演等,可用不同的角度擺設各種展示作品,不只如此,還可加裝舞台和照明、音響等的設備,甚至可以進行設置美術、行為藝術、表演等公演活動。以公演場內部為中心,從地上到地下都能夠觀看到天空的設計,內部寬廣舒適。另外為了攜帶小孩同行的父母準備了「母子席」。也體恤身心障礙觀眾,在地下3樓設計了方便進出入公演場的出入門。另外也有休息室,觀眾在表演休息時間可以多加利用。 

仁川青鱗魚生魚片街
 
仁川(中區)
江華島與仁川從以前就是有名的青鳞魚產地。其中,仁川九月洞綜合文化藝術會館對面的<青鳞魚巷>,從30多年前第一家販賣青鳞魚的店家開業以來,現在那家店雖然已經不在了,但在那家店的員工在那個區域繼續販賣青鳞魚,延續其歷史。聚集在仁川青鳞魚巷的生魚片店都以低廉的價格販賣青鳞魚生魚片與涼拌、烤魚、辣魚湯等美味的料理。青鳞魚在3月~4月中食用最為好吃。此時的青鳞魚最為肥美,不管是作成生魚片或烤魚、辣魚湯都相當合適。除此之外,青鳞魚醬作為調味料使用也能讓料理更加美味。* 青鳞魚又叫做蘇魚,據說青鳞魚生性急躁,被漁網抓到,在起網的瞬間就會惱怒而死。另外青鳞魚的內臟跟身體比其來相當的小,因此也用青鳞魚來比喻小心眼的人。

漢江市民公園汝矣島地區
 
首爾(永登浦區)
汝矣島漢江公園位於集結政治、金融、媒體的重心-汝矣島之上,擁有地鐵、公車等便利的大眾運輸,是上班族與市民們經常前往的地方。汝矣島漢江公園除了春天有櫻花季、秋天有世界煙火節之外,還有馬拉松大會等多種活動,是個擁有豐富活動與景點的公眾休息活動空間。 此外,栗島及汝矣島支流等地是首爾市區內自然保存較為完善良好的地方,具有生態學習場與自然親化公園等設施。還有在漢江重整復興工程後另外新增水光廣場、水上舞臺、噴水池、光之瀑布、鋼琴水道、節慶樂園、快艇碼頭、遊覽船搭乘處等設施,更加受到市民們的喜愛。

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
 
首爾(中區)
結合過去傳統建築與遺跡、遺物,還有現代最尖端科技的複合式文化設施「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公園內有首爾城郭與二間水門(265m、8,030㎡),除此之外還有東大門歷史館(1,313㎡)、東大門遺溝展示館(4,460㎡)、東大門運動場紀念館(339㎡)、活動廳(2,058㎡)、設計藝廊(400㎡)等。特別是為了紀念東大門運動場而留下的夜間比賽用照明塔2座與聖火臺都原封不動保存下來,還有經文化財發掘調查所挖掘出土的首爾城郭(二間水門、城垛),以及棒球場與足球場用地內包含下都監址在內的朝鮮前期~後期的建築址遺溝44處、朝鮮白瓷與粉青瓷器等朝鮮前期~日帝強佔期的陶瓷器等文物共1,0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