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雲門山自然休養林
 
慶尙北道(淸道郡) ,
大邱~慶南彥陽間公路(985線道)邊的雲門山自然休養林,位於嶺南7山之一的雲門山(又稱虎距山、1,188m)山麓上,被白頭大幹洛東正脈南部地區的文福山(1,014m)及嶺南阿爾卑斯山之稱的加智山(1,240m)等海拔1,000m以上的高峰環抱。不僅非常適合夏季避暑,也同時是個享受登山與森林浴的好地方。 休養林設施區內,擁有20m高、銀幕般傾注而下的龍尾瀑布,以及從沒有一點沙土的純岩壁上像串珠般流下的碧溪水溪谷,都是絕品風景。原生朝鮮紫莖等多樣化樹種的蔭鬱天然闊葉林地域,夏季樹林濃密,秋季奇岩怪石與形形色色的丹楓相呼應,而冬季深山溪谷固有的自然柔軟雪景與龍尾瀑布的冰壁甚為壯觀。位於東方2.5km分歧點處的雲門嶺,則可欣賞到東海日出。 * 區域面積 - 1,961 ha

芳東藥水
 
江原道(麟蹄郡)
芳東藥水位於麒麟面芳東里,被稱為<韓國知名藥水(韓國的名水)>,其水的味道非常獨特。含有豐富的碳酸成分,味道一絕,放入砂糖的話,會有汽水的味道是其最大的特色。除了碳酸之外,還有鐵、錳、氟等成分,有助於腸胃疾病改善和促進消化系統活動。芳東藥水有個傳說,據說300年前有個以採參為業的人在芳洞里內採到了60年生的山參,這山參稱為<六具萬達>,為神秘的名藥。而挖出山參的地方就開始有藥水湧出,即是今日的芳東藥水。據說喝下這藥水,有非常神奇的療效,因此至今旅客絡繹不絕。芳東藥水週邊有茂密的樹林、溪谷和瀑布,芳台山自然休養林也位於附近,因此成為麒麟面芳東里著名的觀光景點之一。

臨津江
 
京畿道(漣川郡) ,
臨津江發源自江原道以北,為北韓領土的平康、伊川郡地區,江水越過休戰線,流經漣川郡、坡州,最後流入西海岸。臨津江也是提起南北韓分裂之痛時,首先被想到的江。 臨津江江釣主要盛行於漣川的郡南橋與臨津橋一帶。臨津橋在4月穀雨(24節氣之一,農曆4月20日)前後,以「釣竹篙頭(魚名,又名重唇魚,學名Hemibarbus labeo)」馳名。 而郡南橋一帶水源豐富,在水流湍急之處盛行以捲線器釣魚。在此以釣竿釣魚時,由於用浮標判別魚是否上鈎十分困難,需注意釣竿尾端的變化,且以蛆做為魚餌較佳。

大乘寺
 
慶尙北道(聞慶市) ,
* 擁有美麗的創建傳說之地-大乘寺 * 四佛山大乘寺連同美麗的創建傳說一起,保有較為豐富的事蹟。創建以後的記錄並不詳盡,但依據《大乘寺事蹟記》記載,朝鮮宣祖37年(1604年)西聰大師重建了大雄殿西邊的僧堂,孝宗2年(1651年)敬穆大師重建了大雄殿東邊的禪堂。 之後仁祖8年(1630年)至肅宗29年(1703年)間,又經過桂潭大師、角仁大師、先林大師、惠彈大師、宗水大師、元應大師等歷屆住持的重修。當時寺內有大雄殿、應眞殿、觀音殿、十王殿、金堂、寮舍、鐘閣、一柱門、樓閣、水閣、廚庫、門廊等眾多殿閣滿布四佛山,使此地成為嶠南的大伽藍。高宗12年(1875年),木刻後佛幀從浮石寺移至此處供奉,雖然此後仍一直有爭議,但最後仍歸大乘寺所有。 1922年夏天,一場無名火將許多建築燒毀。經由義雲、翠月、德山大師等募款,於1927年將寺廟復原。但1956年1月又再次發生火災,僅剩極樂殿、冥府殿、山神閣等建築保存下來,隨後南仁、大休、雪月、正岩大師等又合力重建大雄殿、應真殿、大房、一柱門等。 * 大乘寺的創建傳說 * 四佛山原本的名字叫做功德山,但根據《三國遺事 》第3卷〈四佛山、掘佛山、萬佛山〉的內容來看,「竹嶺東方百餘里處有座山。眞平王9年(甲申年),突然有個用紅布包著,四面約10尺,且皆刻有佛像的大石頭從天降至山頂。王聽了這件事就乘車前往參拜,並在石頭旁邊蓋了大乘寺,且請了一名誦讀法華經的不具名比丘來主管這座寺。他將石頭的周邊清掃乾淨,並加以供奉,之後香火不斷。當時山被叫做德山或四佛山。而比丘死後入葬,在其墓上長出了蓮花」。寺廟因此以「天降四佛」及「地湧雙蓮」的傳說而聲名遠播。

羅岩聖堂
 
全羅北道(益山市) ,
羅岩聖堂是全羅北道益山市望城面華山里的天主教聖堂,為全羅道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聖堂。為了紀念朝鮮時代1845年,在中國上海受任為天主教神父後歸國的金大建神父,於1906年建造。此聖堂擁有1954年豎立的Vermorel功勳紀念碑,與1955年豎立的金大建神父殉教紀念碑。被稱做是全羅道地區代表性的天主教史蹟地,每年有許多天主教信徒前來。

玉溪書院
 
慶尙南道(陜川郡) ,
陝川玉溪書院是為收藏栗谷李珥的遺物《擊蒙要訣》與《海東淵源錄》等著作所建的書院。最早在英祖3年(1725)建於距今址4㎞處,之後因興宣大院君的書院撤廢令而被拆除,而後於高宗6年(1867)才在村落東側200m處重建。現今書院內留有講堂、溯源祠、內三門、外三門、管理舍等建築。

鳳谷寺
 
忠清南道(牙山市) ,
鳳谷寺位於松岳面南端,鳳首山的東北角溪谷裡。沿著林木蒼鬱的小徑前進,就可以看到宛如世外桃源般的清淨道場。在溪谷前的800多坪道場內,大雄殿和香閣殿位於東側,而北邊則有以「口」字型建築而成的寮舍。在寮舍的後面,設有洗手間和倉庫。在廟宇入口處的南方的小山丘上,則設有三聖閣。香閣殿和三聖閣,都是近年所建造的。反觀大雄殿和寮舍,則是古風僕僕的木造建築,仍維持著1891年西峰和尚修建此寺時的外貌。這裡也因為滿空禪師於乙酉年(1895年)7月頓悟法界性,所吟詠的「悟道頌」,而成為知名的佛教聖地。* 主要文化財鳳谷寺大雄殿及庫房(忠清南道文化財資料第323號)佛畫(忠清南道文化財資料第242號)

蝟島
 
全羅北道(扶安郡) ,
位於邊山半島西邊海上的扶安郡蝟島面是由食島、井金島、上旺嶝島、下旺嶝島等6個有人居住的島嶼,和24個無人島所組成。其中蝟島因形狀像是刺蝟,也被稱為刺蝟島。因蝟島是許筠“洪吉童傳”中杜撰的栗島國實際範本而被廣為人知,是個富庶又美麗的島嶼。蝟島近海的西海一代是魚群集結的黃金魚場,魚產豐富、人情味濃厚的蝟島實際上也是著名的釣魚處,島上原有的美麗景觀也因此越來越受到矚目。蝟島的美景分散各處,有漂亮沙灘與翠綠樹林的蝟島海水浴場、Nongum與Miyoungkum等不為人知的幽靜海邊等絕美景色。沿著秀麗的海岸環繞整整一圈的濱海公路,邊開車邊看著蔚藍的大海,可以同時享受大海與兜風的樂趣。這裡曾是高麗末期的水軍要地,也曾是朝鮮時期的官員流放地,所以蝟島還保存著其他島嶼上很難看到的古代官衙。另外,蝟島在正月初三會製作裝載一整年噩運的茅草船,並將它送到西海遙遠的地方,稱之為“茅草船祭(띠뱃놀이)”(重要無形文化財第82號)。蝟島的茅草船祭在西元1978年全國民俗藝術比賽大會中獲得總統獎而揚名。 * 蝟島海水浴場(위도해수욕장) 是扶安郡島嶼區內唯一的海水浴場,洋溢著特有的島嶼情趣,綿延1km的美麗沙灘與遠處可見的旺嶝島像畫一般展現在遊客面前。拱形的海水浴場就像個大盆,裝滿了暖和舒適的感覺。坡度平緩、海水不深,夏季時正好適合家族與避暑遊客們前來。來到蝟島海水浴場可以同時享受環島觀光與釣魚樂趣,在海水浴場觀賞日落風景也是極品。 * 內院庵(내원암) 內院庵的正確建造年代已不可考,推定大約是高麗時期所傳下來的。這裡流傳著炤知夫人來此處祈求生兒子的故事,因興建寺廟的土地與女人子宮形狀相似,據傳前來此處朝拜的話就能一舉得男。 * Miyoungkum海邊(미영금해변) 從箭幕里往西邊海岸沿著柏油路走,就能看到寬廣幽靜的沙灘-Miyoungkum海邊。小心的坐在美麗海岸岩壁與時頭間,這裡是個適合感受到島嶼情趣並享受安靜休憩時刻的地方。沿著Miyoungkum海邊後邊的濱海道路可以享受兜風或是在岩石上釣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