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山七峰
 
全羅北道(全州市) ,
提到全州就會想到完山七峰,提到完山七峰就會想到全州,完山七峰猶如全州的代名詞,是全州最具代表性的山。與古都全州一同延續至今的完山,其山脈延伸為湖南平原,成為全州、益山、群山三個市區的發祥地。 這裡不僅是全州市民的休息處,自古以來就是保護都市的地脈所在地,據說若有人破壞了山勢或山貌,將會造成極大的災難,因而得到妥善的保護。完山七峰的山勢與流向全州市中央的全州川相連,山中因有著歷史悠久的七星寺、美麗的杉樹林景觀與水質良好的山泉,吸引許多登山客於清晨造訪。山頂建有八角亭,登上八角亭觀景臺,彷彿天地盡在腳下,令人流連忘返。

香泉寺
 
忠清南道(禮山郡) ,
香泉寺是百濟時期的一座古寺,其位於金烏山的山腳下,相當靠近城鎮,對於禮山的居民來說是可以去輕鬆散步或是登山的好去處。它屬於都市外圍風景秀麗的郊區,而在前往香泉寺的道路,有許多座庭園住宅,進而形成了一個高級住宅區。 香泉寺有許多座舍利塔和九層石塔,是氛圍相當靜肅且整潔的寺院。其是於百濟末期義慈王16年時,由義覺法師所建造的。義覺法師將許多佛像裝載在石船,從中國來到了當時的烏山縣的海岸(現 禮山邑倉所里),為了要建造佛寺,花了一個月在船上誠心禮佛,某一天有一對金色的烏鴉飛來,並在石船的周圍徘徊,後來烏鴉居然在現今香泉寺的所在喝起了水,義覺法師也瞬間覺得四處充滿了香氣。所以這座山後來便被取名為金烏山,寺院也以香泉命名。 香泉寺春天時以一整片的百日紅美景聞名,秋天的楓葉更將香泉寺一帶都染得火紅。前往香泉寺的最佳時刻要屬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在餘暉中可以看到香泉寺最美的面貌。

金伊城
 
忠淸北道() ,
* 被稱為鐵甕城的山城,金伊山城 * 金伊山城建造在位於全義面正北方30里處的金城山(海拔高度424公尺)山頂上,往下看北邊是全義、天安方面,南邊是錦江一帶。其建造形式是典型的百濟山城,山頂上還有部分統一新羅初期樣式的城牆,而從。金伊山城的城牆週長約714m,利用陡峭的地形建造得非常堅固,故又名鐵城或金城,《三國史紀》裡的「金峴城」就是指金伊城。 * 金伊山城的構造和出土文物 * 金伊山城東部已經坍塌破損的相當嚴重,西城牆和北城牆的保存狀態也很差,只剩南部城牆保存還算完好。憑藉著遺留的城牆,西門,北門和東門的門址尚可以確認,而南門門址雖也已大體確認,但被崩塌的石材所掩埋。 另外,山城西北端的眺望樓上出土了部分陶器片,山城中心建築物內亦有瓦片出土。陶器片為醬缸,碗和鉢等硬質、軟質陶器的殘缺碎片;瓦片上則有褐灰色的魚骨紋。

八公山自然公園
 
大邱廣域市(東區) ,
* 自然與寺廟的調和, 八公山自然公園 (把溪寺地區) * 大邱市中心往北20千米支點處的太白山脈向南延伸,在洛東江和錦湖江交匯處矗立形成的八公山是由中央山峰-海拔1192米的毗盧峰、東峰-海拔1155米的彌陀峰、西峰-海拔1150米的三清峰所組成,行政區域規劃是隸屬於大邱市東區管轄,攜領永川市、慶山市、漆谷郡等四個市郡、總面積達30.593平方公裡。八公山在新羅時期被稱為“父嶽”、“中嶽”以及“公山”,在高麗時期被命名為“公山”後,直至朝鮮時期正式更名為“八公山”並延續至今。   另外,這裡作為佛教文化的中心,除了有大韓佛教曹溪宗第9教區的桐華寺之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寺廟,這裡的自然景觀保持的十分完好,山上樹林茂密,金達萊花和映山紅花是這裡的代表花卉,一到夏天,這裡還成為休閒納涼的好去處。      

寶城站
 
全羅南道(寶城郡) ,
寶城站是位於慶全線上的火車站,最早作為普通站開始營業,有無窮花號在此停靠,主要業務為輸送旅客、貨物與售票。寶城位於全羅南道南部中央,受到海洋性氣候影響,為知名的綠茶產地。

淨水寺
 
全羅南道(康津郡) ,
淨水寺是位於全羅南道康津郡大口面龍雲里天蓋山上的寺院,其也被指定為全羅南道第101號的有形文化財,內有大雄寶殿、羅漢殿、鐘閣、山門(大門)、寮舍寨等。而在淨水寺的大門外,有著名的壬辰倭亂決戰地,往南邊3公里處還有高麗青瓷陶窯遺址──堂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