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寺
 
全羅北道(南原市) ,
實相寺於新羅興德王3年(828年),證覺大師在實相禪門開山的同時,也創建了實相寺,這是屬於九山禪門中的一派。聽說如果這裡不建立廟宇的話,韓國的浩浩正氣將會流向日本,所以根據風水地理之說,在此地設立廟宇。丁酉再亂時,實相寺幾乎全毀,於朝鮮肅宗26年(1700年),再度重建。但在高宗19年(1882年)時,又毀於一場大火之中,僅部份建築倖存保留。寺內珍藏的統一新羅時代作品國寶第10號百丈庵,是高約5公尺的三層石塔,還有其他11多件的寶物。是目前單一寺廟中,擁有最多地方文化財的廟宇。寺院不位在山間,而是在廣闊的田野中,被蒼鬱的林木環繞著。寺廟入口有一座彎月型的解脫橋,過了拱橋之後,就能看到韓國傳統守護神的石像。

國立女性史展示館
 
京畿道(高陽市) ,
女性史展示館是韓國第一座以女性歷史為主題而成立的展示館暨文化空間,2002年12月9日開館於首爾大方洞。2014年9月1日轉移至京畿道高陽市,新址運用高科技與數位媒體來做展示,將過去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做結合。 固定展示室將韓國古代至近現代歷史洪流中,女性歷史的發展與人物做介紹。企劃展示室則提供更深層的女性史相關資料。本館除了分析過去的女性資料,更致力於推廣教育項目、開設無年齡區分的演講課程,擴展社會平等概念及女性史的認知。

秋月山
 
全羅南道(潭陽郡) ,
*全羅南道5大名山-秋月山* 與潭陽邑距離13km的秋月山(731m)是全羅南道紀念物第4號,亦是全羅南道5大名山中之一。樹林茂盛,又充滿奇岩怪石,向上豎立的石壁們就像城牆一般包圍整座山,僅西邊有方便通行的道路。從潭陽邑看秋月山,形狀好似一位躺著的和尚,從古至今一直是座名山,山上除了有藥草,更長有珍貴的蘭花。 秋月山下半部坡度較為平緩,老松樹們緊密地排列著,每到夏天便成為最佳的避暑勝地。 *秋月山的重要看點* 在抵達上峰以前有個名叫菩提庵的山寺,從秋月山山頂往下眺望可以看見潭陽湖和整片的風景,都是旅客來到秋月山不可錯過的景點。

南海錦山
 
慶尙南道(南海郡) ,
位於慶尚南道南海郡尚州面尚州里的南海錦山是閑麗國立公園內唯一的山林公園,被許多奇岩怪石覆蓋。1974年12月29號被指定為慶尚南道的第18號紀念物,2008年5月2號被升格為第39號名勝。這裡從二東面福谷開始到錦山8座山峰之間建有公路,附近還有尚州海水浴場,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  

春香文化藝術會館
 
全羅北道(南原市) ,
韓國國樂的發祥地,藝術之鄉的南原,為了提供地方上的文化藝術愛好者充分的文化藝術空間,並展現旅遊都市南原的特色,因而設立了春香文化藝術會館。

加七峯地區戰爭遺址
 
江原道(楊口郡) ,
加七峯地區被海岸盆地西北邊的盆地所包圍,外圍皆是高聳的山群。這樣的地理環境在韓戰當時,成為難以突破的地區。北韓軍在此設立了堅固的防禦陣線,雙方有了激烈的砲火衝突,但南韓軍相較處於劣勢。南韓在第5師閔耭植準將,與第27連隊長兪義濬大校等人指揮下發動攻擊,而北韓亦聯合眾多連隊反擊。至8月31日,在經過完整地偵查與布局,北韓軍終於在南韓軍強烈的攻擊下後退。但之後仍發生數次砲戰與肉搏戰,雙方始終僵持不下。最終南韓軍終於完全佔領此地區,與美軍及外國部隊共同守衛,而這裡就是所謂的加七峯地區戰爭遺址。

密陽演劇村밀양 연극촌
 
慶尙南道(密陽市) ,
位於慶尚南道密陽市的“我們戲劇研究所-密陽演劇村”(舊 月山小學)建於1999年,是有李允澤藝術導演主導的演習團體在此開發修建的,擁有500個席位的林中劇場,120個席位的室內劇場,週末劇場等,每年將定期在週末劇場上表演40~50次的精彩表演,遊客來此不僅可以親自觀覽各種表演,而且還能和演員做近距離交流,還可以參觀這裡的特色舞台制作所、服裝間、企劃室、錄音室、練習室等設施

德浦鎮教育博物館
 
京畿道(金浦市) ,
德浦鎮教育博物館是一座與教育有關的生活用品博物館,陳列著從50~70年代的小學教科書到木書桌、鐵飯盒等4千多件記錄過往歲月的物品。博物館1層是人性教育館,陳列著與地方愛、傳統文化、世界文化等6大主題相關的多種物品。博物館2層是教育史資料館,3層是農經文化教育館。

漆谷道開溫泉
 
慶尙北道(漆谷郡) ,
*位於漆谷的大型綜合溫泉──漆谷道開溫泉 * 道開溫泉於1998年6月1日開幕,設有寬敞的停車設施,為可同時容納2,000多人入浴的大型綜合溫泉。住宿設施、便利商店、韓式餐廳、停車場等設施完善,周邊則有松亭自然休養林、多富洞戰跡紀念館、倭館地區戰跡紀念館等景點。 * 在漆谷道開溫泉感受原始溫泉的舒適 * 漆谷道開溫泉為弱鹼性硫磺溫泉,富含硫磺(12.3mg)、鍺(0.01mg)、鈉(30.6mg)、氯(3.11mg)、氟(3.09mg)等成分。浴池面積為1,740.8m²(526.6坪),從地底下820公尺火山岩盤層湧出的35度弱鹼性溫泉水每天採水量為5,000噸,水量充足,約可同時供應20,000人入浴,同時由於未經淨水器等的過濾還原裝置,可說是原始中的原始溫泉。

毘盧寺
 
慶尙北道(榮州市) ,
毘盧寺是座落於小白山毘盧峰南端山麓的山寺,為680年(文武王20年)義湘大師所興建的新羅古剎,至今仍保有佛像、幢竿支柱等遺物,述說著此寺廟悠久的歷史。毘盧寺入口左側佇立著榮州三街洞幢竿支柱,為新羅時代興建而成,高4.8m,兩根支柱互相對望,兩支柱內側平坦,而前、後面的柱角與中心部位刻有條紋。此外還有支撐用的竿臺石與插竿用的洞口,整體結構非常縝密。 走進毘盧寺內,烏龜石雕上佇立著石碑,十分引人矚目,此即為眞空大師普法塔碑。真空大師為新羅王孫,進入伽倻山出家為僧。937年(太祖20年)晉見高麗太祖祝賀後三國的統一後圓寂辭世,因此太祖追封真空師號,並於毘盧寺興建普法塔碑。 此外,榮豊毘盧寺石阿彌陀與石毘盧舍那佛坐像為新羅末期9世紀後半所興建的佛像,石毘盧舍那佛坐像從其端正的身軀、圓潤的臉龐、生氣勃勃的肩膀線條等可看出其描繪著實際人間的面貌。石阿彌陀佛特徵亦與石毘盧舍那佛坐像類似,可知出自同一匠人之手。 毘盧寺珍藏著這般珍貴的文化遺產,除了小白山毘盧峰的壯麗景觀外,也增添旅客到訪的樂趣。 *主要文化財 - 榮豊毘盧寺石阿彌陀與石毘盧舍那佛坐像(寶物第996號)、三街洞石造幢竿支柱(地方有形文化財第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