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浦漢江公園
 
首爾(瑞草區)
盤浦漢江公園位於以盤浦大橋(潛水橋)為中心,上游是漢南大橋,下游則是銅雀大橋之間的漢江南端。特別的是在漢江文藝復興事業其中重要一環,正是在盤浦漢江公園的盤浦大橋橋墩兩側,設置總長達1,140公尺的月光彩虹噴泉,而其也在2008年榮登金氏世界紀錄之世界最長橋樑噴泉。每到夜晚,近200多個五光十色的燈光配合噴泉,讓漢江水面看起來就像是七色彩虹一般美麗動人。公園內還設有水滴遊樂場、直排輪專用溜冰場、足球場、籃球場等運動設施。遊客可以在此欣賞到廣闊漢江河面及蓋在江邊上的一座座高樓建築。另外,位於盤浦大橋與銅雀大橋間,還有與盤浦漢江公園相連的人工島嶼-盤浦島,主要建蓋目的是為提供市民一個在市中心內可作為休憩暨娛樂用途的空間。每逢春天黃色油菜花盛放,吸引許多喜愛戶外活動和散步的民眾前來賞花。此外盤浦漢江公園內還有生態學習場、快艇場、自行車專用道及野餐區等各式休閒育樂設施。

清州古印刷博物館
 
忠淸北道(淸州市) ,
印刷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金屬活字本“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又名直指),清州興德寺址於1992年3月17日開館的古印刷專門博物館,世界首創並發展金屬活字印刷,使祖先的豐功偉業得以永久流傳於後世,目前成為認識韓國印刷文化發達史的科學教育場地。另外,迎接資訊與文化產業的21世紀,古印刷博物館透過‘直指’的資料庫(data base)人類的公認價值創出、舉辦持續性的國際紀錄遺產研討會、透過與世界級印刷博物館(德國、中國等)姊妹結盟的研究、合作事業等,致力於讓韓國祖先們所完成的印刷文化能夠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並且發揮其中心作用。

東大門(興仁之門)
 
首爾(鍾路區)
原名為興仁之門的東大門是首爾都城的正東側關門,朝鮮時代太祖李成桂為防禦首都決定築城時,東大門也開始一併動工建造並於翌年完工。太祖5年(1396年)9月建立至今已有590年歷史,因經過多次整修及改建,最原先的圓形建築仍舊完善保存下來,後被政府指定為寶物第1號。 現在的東大門是大院君掌權時期的高宗6年時重新翻修建造而成的,原名為興仁之門,自日據時代起則開始改稱其為東大門。中間建置的虹霓門中擁有正面5間及側面2間的門樓,是棟2層樓的建築物,也是首爾八大城門之中唯一一座自外部起就開始費力建保護牆的城門,現今大門周圍城牆皆已拆除,僅剩保護牆和城門被遺留下來。後來將原本的車道改建為廣場,並設置照相區等,讓遊客能直接欣賞壯觀的城門。鄰近區域為東大門時裝城,總吸引大批人潮前來造訪。尤其是在時裝城一帶夜晚五光十射的大型照明燈對照之下,隱隱約約顯露著美麗光彩的興仁之門與之形成融合古今的特殊景色,使東大門成為夜晚遊客拍照留念的熱門景點。

Artrium廣場
 
首爾(永登浦區)
Artrium是所有人可享受的、舒適的談話空間,場地面積約450坪,是一挑高至屋頂的大型空間。以玻璃裝置天花板和牆壁,可在建築內仰望天空,營造了舒適的氛圍。作為提供各種活動的開放式文化空間,Artrium的中心設有圓形舞台,每月安排不同主題的免費表演。

外巖民俗村
 
忠清南道(牙山市) ,
約500年前禮安李氏遷移至外岩里民俗村,並從此安定下來形成單一姓氏的村落直到現在。石頭砌成的道路旁,有86間的瓦房或草屋。走在古色古香的石子路上,讓人深深地感受到村落的歷史。往道路兩旁的住家望去,處處可見柿子樹、杏樹、栗子樹、銀杏樹等等。除了村莊入口的守護神外,村子裡還有許多具歷史性的打榖機、碾榖機、水車、茅草屋頂等,讓人得以一窺朝鮮時代(1392~1910)的生活型態。石子路和路旁的果樹也具有濃厚的傳統氣息,在這樣淳樸的村莊裡,不管是彎曲的鄉間小徑,還是住宅間的矮牆,都給人悠閒、寧靜的氣氛。 民俗村裡最有名的房屋,就是靈巖郡長和李參判的住宅。靈巖郡長住宅的庭院裡,有著蒼鬱的古樹和天然的奇石,讓庭院顯得幽静而不凡,但目前已無人居住。聽說這間屋子的匾額,是由秋史金正喜所題,因此被指定為重要民俗資料。在這間住宅內,至今仍繼續釀造祖傳的蓮葉酒在販賣。這種傳統的蓮葉酒,已被指定為無形的文化財。先將糯米釀製成酒釀後,再加入蓮藕和松葉發酵即可。以前每到了春天,都要向皇帝進貢的蓮葉酒,味道和日式清酒差不多。 外巖里民俗村就像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將傳統生活的模樣、型態維持到現在。如果想把整個村落繞一圈的話,大約需1小時半。

松坡渡口公園
 
首爾(松坡區)
石村湖水北邊原位於蠶室西湖的南端渡口漢江上,經過歲月流逝土壤堆積,後已被新建的人工島所覆蓋。從廣津橋橋墩下至蠶室棒球場,就是現在石村湖水流經的松坡江和新川江沿岸新形城的汊流。1969年著手於開發漢江主流河床整頓工程時,決定將此江的部份水域填埋,剩下的則選擇保留原狀,直到1980年代初期重新整治湖水時才建造出現在的松坡渡口公園。「松坡渡口公園」是在松坡大路開通後,以東西來劃分成為東湖、西湖,並建構湖水公園來實現理想化的生態公園型態。慢跑步道及散步小徑皆設置完善,提供給市民遊客舒適的休憩空間。建於1971年的石村湖水源頭來自於漢江,面積為217,850平方公尺,蓄水量約737噸,水深達4~5公尺。

名人博物館
 
首爾(鍾路區)
2008年3月開幕位於鍾路區嘉惠洞的〈名人博物館〉不僅可看到韓國的舊面具,還有來自世界各國的面具,為首爾唯一的面具專門博物館。1樓有博物館附屬設施‘收藏’,地下一樓為博物館展示室。博物館內所珍藏的面具全部皆由館長長達30餘年親自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珍貴物品,超過500餘件。透過非洲、大洋洲、南美、印度、西藏、尼泊爾、中國、日本、東南亞等世界各國的面具、假面,可更深入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並可一睹韓國美麗的文化遺產。另外,「名人珍藏」內佛教雕刻、佛畫、佛教工藝、陶瓷器、近代美術、外國名畫等美術品。在位於1樓的咖啡廳消費即可免費參觀博物館。

Anjilang烤牛腸街
 
大邱廣域市(南區) ,
於Anjilang五岔路口處通向Anjilang街之間形成的Anjilang市場,因其美味的醬烤牛腸而綻放了新的活力。大約自1979年起,Anjilang市場的忠北食堂最先開始經營烤牛腸生意,1998年IMF金融危機以後為維持生計而經營烤牛腸的店家越來越多,逐漸地形成了今日的樣貌。物美價廉的Anjilang市場成為了市民們的休憩空間,並發展為年輕人的聚集區。2007年為改善經營,此地進行了廣告招牌的改換以及裝修,並增設洗手設施等,讓這裡的營業環境更加乾淨俐落。

奬忠體育館
 
首爾(中區)
位於中區獎忠洞2街,於1963年2月1日開館的奬忠體育館,為韓國第一座圓頂室內綜合體育館。體育館內設有包含籃球、排球、手球等球類與拳擊、摔角、舉重、韓國傳統摔角等國內外體育活動之場地。除此之外,也支援國際比賽、演唱會、韓國傳統表演等文化公演活動。* 經整修後,於2015年1月17日重新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