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南區) , 仁川市區

Baro醫院擁有地上10層樓、地下1層,共141床病床的規模,設有人工關節門診、關節內視鏡門診、肩部門診、足部門診、脊椎門診、運動復健中心、內科與診斷門診、下肢靜脈瘤門診等特殊治療門診。在脊椎/關節手術方面,亦具備最先端的手術設備,共計有關節手術用之電腦刀手術設備、Calzzies微創手術顯微鏡等精密設備。 另外,Baro醫院亦為國際人工關節&脊椎手術教學指定醫院,擁有韓國最先進的醫療技術,並提供最頂級的服務,在海外醫療界亦享負盛名。


仁川(南區)

SPASIS使用富含礦物質,自地下456m處湧出的天然岩盤泉水。泉水的酸鹼質維持在ph6.3~7.0,硬度為20~40,有益肌膚美容,且透過「負離子水發電系統」管理水質,以每天供應乾淨的水。在3樓不僅有戶外的超大型橡木柴火汗蒸幕可感受大自然,還有濟州火山岩三溫暖、喜馬拉雅岩鹽房,黃土鍺元素暖炕房等設施,能促進新陳代謝,有益身體健康。4、5樓則被規劃為遊戲與休息空間,尤其這裡也以韓國唯一能享用炸雞啤酒的汗蒸幕聞名,吸引不少人慕名而來。


仁川(延寿區) , 仁川市區

延壽金眼科共有五位眼科專門醫生,各專精不同領域,故可提供全面的眼睛檢查或治療,並進行多種眼部醫療手術。就近視矯正手術而言,延壽金眼科從第一代的Lasik角膜屈光手術開始,已有15年以上的手術與治療經驗,並得到各種認證,技術高超,一年平均進行超過2千件以上的手術。而眼科常見的代表疾病─白內障,延壽金眼科也是仁川地區醫院級眼科手術實施件數第1名(白內障,2009~2012年),經驗十分豐富。此外對於老花、青光眼等的診療與手術都也持續進行觀察與診治,可以給病患全面的照顧。


仁川(江華郡)

德津鎮是高麗時代守護江華海峽的外城戰略要地,1677年設萬戶、軍官26名、兵100名、屯軍12名,配戰船兩艘,並管轄具有15門大砲的江華第一砲臺──南障砲臺和具有10門大砲的德津砲臺。1866年丙寅洋擾時梁憲洙將軍的部隊在夜間通過此地,並在鼎足山城擊退法軍取得勝利。1871年辛未洋擾時,韓國與美國艦隊展開炙熱的炮戰,重創美國艦隊。 1977年此地重新復原,並將朝鮮軍隊所使用過的砲臺重新製作後,設置在南障砲臺。


仁川(東區) , 仁川市區

期望能貢獻地方社會的仁川白醫院,是以「Inovative Brilliant Hospital」為經營主旨的綜合醫院,也是仁川東區唯一的民營綜合醫院,共設有11個診療科目,擁有20多名的專業醫師團隊。


仁川(富平區) , 富平

富平活力醫院為保健福祉部選定之關節專門醫院,不僅具備一定的規模,專業度也極受肯定。另外,富平活力醫院亦獲得了保健福祉部的醫療機關認證,具有客觀性的評價,是患者可以安心信賴的醫院。 富平活力醫院也以豐富的臨床經驗,發展學術研究活動,於關節炎研究所SCI &SCIE等級的期刊,發表了39篇論文,另外在國內外論文的研究成果則累積了57篇之多。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高麗高宗19年時為抵抗蒙古軍入侵,將王都遷移至江華島。此後高麗王室與蒙古軍於元宗11年時完成議和,再次返回首都開城。在激烈抵禦蒙古侵略的39年間,1232年6月由高麗高宗持著抗蒙的旗幟遷都至江華,並於兩年後的1234年完成官衙及宮闕的建設。當時佛教文化精髓的《八萬大藏經》就是在江華完成的,金屬活字也是在此處開發成功。1270年5月與蒙古講和返回開城後,江華城和宮殿也就此荒廢。朝鮮時代原在此設有行宮,但於1637年丙子胡亂時蒙受被清朝軍隊攻陷的恥辱。此後的高麗宮址上曾建造了江華留守府,現在僅留下東軒及吏房廳。東軒是江華留守府的建築,於1638年動工耗時16年才完成;而吏房廳則是在1654年(孝宗5年)時由江華府所建造的官衙,直到1783年正祖時代才被改建成ㄈ字型的建築物,並將面積擴張至79坪左右。現今所見的高麗宮殿遺址是於1977年重新修復完成的。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江華歷史博物館於2010年開館,位於世界文化遺產第137號江華支石墓公園內,是為了保存、展示以及研究史前時期到近現代在江華島出土的文物而設立的博物館。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普門寺位於江華道西邊的席毛島,是新羅善德女王4年(635年)建造的。 進入普門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600歲高齡的桧樹。桧樹後面是天然洞窟石窟庵,石窟庵是在巨大的岩石裡造的法堂,特徵是入口窄但內部卻很寬敞,裡面供有羅漢像。旁邊有巨大的磨石,是普通磨石的兩倍大,據民俗資料記載這塊磨石曾是僧人的炊事工具。普門寺裡不可不看的還有普門寺後面的磨崖石佛坐像和眉毛岩。眉毛岩上有約10m高的磨崖石佛坐像。這裡看到的西海景色也很美。 這裡的西海和沙灘很美,因此普門寺所在的席毛島經常出現在電影鏡頭裡。山、大海以及島嶼互相映襯,日落和海水浴場海岸線也特別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