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 海云台

Johyun藝廊由趙顯(音譯)代表,一開始於釜山的廣安里藝術村「藝廊世界」裡邁開第一步。後來歷經1999年的一次搬遷,2007年6月再度搬遷至新建成的海雲臺迎月路現址。 Johyun藝廊1、2樓的展示館和釜山市立美術館1樓的設有藝術商店,另外,首爾也有分廊。對藝術有興趣的旅客不妨來釜山或首爾的Johyun藝廊走一走吧。


首爾(城北區) , 首爾東部

懿陵為朝鮮20代君王景宗(1688-1724,在位1720-1724)與他的繼妃宣懿王后(1705-1730)的陵墓。景宗為肅宗與禧嬪張氏的長子,自小身體虛弱,即位4年,未能來得及留下治績即過世。宣懿王后於1718年被冊封為世子嬪,1720年隨著景宗登上王位,她也成為王后。依據記載,她個性溫柔,處世小心謹慎。一般來說,雙陵會分列左右兩邊,但懿陵則把王與王后的陵墓在小丘上以前後配置。這種配置形式最主要的原因是風水地理的關係,在不破壞自然的地形上,建造王陵的韓國民族自然觀(對於自然的觀念或見解)


忠淸北道(丹陽郡)

* 主要內容沉沒於歷史洪流中的高句麗曾是韓國歷史中的超強大國。向廣闊的大陸拓展土地的廣開土大王、打倒隋朝的乙支文德、讓唐太宗李世民屈服的淵蓋蘇文,因為有這些人物的存在,讓高句麗能夠不懼怕中國的勢力,與之敵對。但是新羅藉由唐朝的勢力而滅三韓統一後,對於高句麗這些英雄的事蹟被扭曲、貶低而消失不見。特別是根據中國所撰寫的歷史,對於淵蓋蘇文有不正確扭曲的描述,而韓國的歷史書上竟把這些不實的歷史全盤接受,犯下愚蠢的過錯。這電視劇以淵蓋蘇文文中心,將他所出生、生長的歲月戲劇化,確認韓國民族的政體性,讓深埋於地底下的高句麗歷史能夠重現於世人面前,並且喚醒民族的魂與正氣,展現雄霸世界的韓國未來目標。* 登場人物 - 少年淵蓋蘇文(李泰坤), 淵蓋蘇文(柳東根), 黃仁英(連水晶), 徐仁錫(李世民)* 規模 - 13,720㎡ (47個建築)


江原道(束草市) , 江陵

位於雪嶽山山腰海拔600m的金剛窟,由於山勢非常險峻,必須靠周圍輔助的棧橋和水泥階梯才能抵達金剛窟。洞窟大小約7坪左右,裡面有土器等生活用具和石佛坐像,估計曾是高僧修道的地方。從洞窟俯瞰千佛洞溪谷,景色極其美麗。從雪嶽洞出發,經過飛仙臺到金剛窟的登山路線約3.6km,約需1小時40分鐘左右。束草市內搭乘市區公車到雪嶽洞約需30分鐘左右。


慶尙南道(昌原市)

長福山公園位於馬山與鎮海之間的長福路尾端,有著鎮海關門作用的公園,1979年為了恢復山勢而加建公園,在公園內可將只屬於鎮海的平靜海洋一覽無遺。公園內有從鎮海女高入口處一直延伸到公園的1.5km步道,以及從長福山休憩所到Kumajin隧道長1km的步道。週邊有大光寺、振興寺等寺廟,春天時茂密的松林與櫻花相呼應,就像來到另一個世界。附近還有鄉土文化藝術設施的殿堂-市民會館、慶南文學的故鄉-慶南文學館,還有位於長福山山腰的遊樂設施-鎮海Parkland。


大邱廣域市(達西區)

2000年9月29日開館的大邱Kolon戶外音樂堂位於大邱頭流公園內,因地理位置優越,是相當受歡迎的地點。大邱Kolon戶外音樂堂擁有1萬多坪的草地廣場和可容納2萬7千多名的寬敞空間,不管是舉辦音樂會還是戲劇、音樂劇、歌劇及其他各種主題公演,皆相當適合,可說是沒有使用上限制的開放式空間。同時提供戶外休憩和公演觀賞功能的戶外音樂堂,提供不同與其他地方的文化性體驗,寄予暢達地方文化的期待,扮演提供市民更近一步踏進文化空間之角色。


大田廣域市(西區)

充滿挺拔銀杏樹與茂密落葉松的將太山自然休養林位於大田市西區壯安洞,周圍雖然沒有什麼太高的山,但因為擁有發達的溪谷,是夏季時很受歡迎的郊遊路線。 位於休養林入口處的〈Youngtaeul貯水池〉反射出淡雅美麗的風景,而休養林內包含有登山步道、山林浴場、體育設施、植物園、健康步道等設施。另外,休養林內的森林小屋、休養館與森林修練場等住宿設施則可透過網路預約。 預約網址) http://www.jangtaesan.or.kr/contents/app/informationOrder.jsp (韓)


慶尙南道(昌原市)

因成為慶尚南道著名賞櫻景點而聲名遠播的慶和站,原只是位於慶尚南道鎮海市慶和洞火車沿線上的簡陋車站,並於2006年起已停止載客服務。坐落於聖住寺站和鎮海站之間,沿著鐵道兩旁生長的櫻花樹形成一條景致絕美的櫻花路,與安民山及鎮海余佐川橋共同被列為拍攝櫻花外景的最佳地點。櫻花盛開的時節,可自由自在享受美景並沿著鐵道漫步,緩緩飄落灑在列車上的櫻花呈現出如夢境般的浪漫情景。電影《去天國的少年》及電視劇《春之戀(或譯春日的華爾滋》都曾在慶和站附近一條長800公尺,延伸至世和女中的鐵道邊櫻花路上拍攝取景。比起余佐川,這裡更能讓人輕鬆自在欣賞並感嘆櫻花之美,因此更受到戀人及家庭遊客們的喜愛。每年一到櫻花盛開時節,前來賞花的人潮絡繹不絕,自2009年起,每年軍港節期間會有櫻花慶典接駁車運行,凡是途經此處的火車都會朝西側方向運行,以便遊客們可以盡情觀賞滿天綻放的浪漫櫻花,近年更增設乾淨方便的化妝室提供給遊客使用。另外特別需注意由於此處為火車運行之鐵路,凡當火車行經時,請務必留意列車警報音提示及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引導。


首爾(瑞草區) , 首爾西部

1995年開幕的國樂博物館內,是展示著與國樂相關資料的國樂教育場所,能夠讓人一目了然的瞭解韓國音樂的歷史與音樂本身。博物館的琉璃館與中央廳內,國樂器們沉靜的外貌與音色靜靜的展示著,而透過動態的影像就能聽到想聽的聲音。中央廳內則可以看到宮中音樂與祭禮樂演出時所使用的編鐘與編磬、音樂開始與結束時使用的柷及Eo(老虎趴著模樣的樂器,背上有鋸尺狀凹凸),以及各式各樣的大鼓。


慶尙北道(慶州市)

石冰庫的意思就是用石頭做的冰庫,是古代的冰箱。這個在世界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的古代冰庫在新羅(BC 57-AD 935)的首都慶州的半月山上。這個優秀的古代遺蹟的外觀非常簡陋,但是不要因此而失望。走到石冰庫的入口附近,就會有陣陣冷氣襲來。石冰庫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這種神奇的結構體現了韓國古代先進的科學技術。石冰庫建在地氣寒冷的地方,地面和墻壁是花崗岩的,頂部是拱形,有通風口。建石冰庫的時候,最後用了很多很多的石灰,起到了防止外部的濕氣和雨水進入的作用。另外,冰庫地面是傾斜的,可以使冰融化後的水流走,花崗岩的頂部最後又抹了一層泥土,只留出了通風口。在這樣的冰庫裏儲藏冰的時候,使用了稻草來隔熱。現代的科學家在這裏做過試驗,用稻草隔熱保存冰時,6個月後冰只减少了0.4%。在古代,這裏保存的冰在夏天是上層社會最高級的零食。因此,韓國的很多歷史書上都有君王下令儲藏冰塊的記載。由此可推算,韓國至少在1500年前就開始建築並使用石冰庫。現在慶州的石冰庫建于朝鮮英祖14年(AD1733年),內部長12.27米,寬5.76米,是原貌保存較好的石冰庫之一。慶州的石冰庫是國家管理的遺迹,被指定爲寶物第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