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龍仁市) , 龍仁

位於京畿道龍仁市文殊山山麓的法輪寺是觀音聖地許願祈禱的道場。現在包括大雄寶殿在內,還有極樂寶殿、觀音殿、比丘尼禪院、三聖閣、祖師殿、梵鐘閣及寮舍齋等佛殿軒昂坐鎮維持如法。以釋迦牟尼佛像放大3倍比例來製成的石窟岩重達53噸,左右補處侍奉的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佛像也有33噸重。相侖大師說:法輪寺是比丘尼高僧們的禪地,也是兩千多萬名佛門弟子向觀音祈願的聖地。玄巖方丈大師赴任之後,為了使法輪寺被列為龍仁市的代表寺剎,不斷地投注心力以及絕不停歇的每日向上蒼祈求,現今法輪寺也順利成為京畿道文化財產資料第145號,仍保留著統一新羅後代的三層石塔。


京畿道(坡州市) , DMZ・板門店

Camp Greaves在韓戰簽訂停戰協定後,50多年來一直是美軍第2師團506步兵大隊的駐軍處。直到1997年美軍撤軍,並於2007年8月將此地正式歸還給韓國政府為止。這裡妥善保存了將校宿舍、生活館、體育館等各種軍隊設施,是極具文化價值的近代文化遺產。如今則保留這些特色,變身為供一般民眾使用的和平安保體驗設施。這裡距離為防南北韓衝突而劃出的非武裝地帶DMZ南方警戒線不過2km,也是首座位於坡州民間人士統制區內的青年旅館。 由一棟美軍將校宿舍改裝而成的青年旅館,最多可容納240人。1樓為辦公室與小講堂;2~3樓為住宿設施;4樓為室內活動用的大講堂與餐廳。而為了滿足各個年齡層的遊客,還準備了安保OX遊戲、統一祈願迷你長丞、立木製作、特級戰士選拔、Camp遊戲廣場、DMZ挑戰金鐘等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


忠淸北道(堤川市)

* 清風文化財園區、卓越的自然環境與文化財*清風擁有秀麗的自然景觀及豐盛的文化遺產,但建造忠州壩時,清風面後山里、黃石里,水上面池谷里的村落與文化財曾陷入被水埋沒的危機。不過忠清北道廳從1983年開始,費時3年將淹沒的文化財,依原貌重新修復,建立了現今的文化財園區。 並在園區建有鄉校、官衙、民宅、石雕等43件的文化財,在4棟民宅中展示了1600餘件的生活用品。這裡有高麗時代所建的官衙宴會場所--寒碧樓(寶物第528號)與清風石造如來立像(寶物第546號)等兩件國家級寶物,另有進出清風府的關門八詠樓(忠北有型文化財第35號),朝鮮時代清風府衙門的錦南樓(忠北有形文化財第20號)、凝清閣(忠北有形文化財第90號)、清風鄉校古屋(忠北有形文化財第64號)等建築物與都護府時代府使與將帥的頌德碑、善政碑、烈女碑、功德碑等。在寒碧樓可以一眼盡收忠州湖美景,週邊還有飛鳳山、龜潭峰、玉筍峰、陵江九曲、錦繡山、丹陽八景、月岳山國立公園、山安堡溫泉等觀光景點。* 清風文化財園區的多個文化財與景點 ** 寒碧樓 (寶物第528號)高麗忠肅王 4年(1317),為紀念清風縣升格為郡而建的官衙附屬建築。1972年因洪水而倒塌,1975年才依原貌重新修建。本樓底部為石建土牆,在天然的基石上搭建圓柱,採收分取線方式(Entasis)的建築方式建成下方支柱與地板,上方樓房使用傳統柱心包系(使用栱包減輕支柱重量的建築方式)法呈正面隔為4間、側面3間的歇山頂(韓文稱八作)建築。樓閣的右方為正面隔為3間、側面一間的懸山頂階梯式翼廊(又稱耳堂,指緊貼大門的房舍)。* 凝清閣本建築用途不明,原建於寒碧樓左側,建造時間不詳,在明宗初期李滉(1501~1570)擔任丹陽郡守時始稱"凝清閣"。仁祖15年(1637),忠清監事鄭世規日記中有在此留宿的紀錄。高宗37年(1900),府使玄仁福曾重修此閣。原址位於清風面邑里203-1號,因興建忠州壩,於1983年在現址重建。2樓建築中,下層是以石頭糊土石所建,上層為正面3間、側面2間房的歇山樓房。建築物左側有木製樓梯,做為上下樓之用。* 錦屏軒 (忠清北道有形文化財第34號)這裡舊為清風府廳社的東軒(地方官員辦公之處)建築。清風在三國時代是沙熱伊縣,於新羅景德王時改為清風縣。高麗忠肅王時改為知郡事,朝鮮世祖時升為郡。顯宗初期改為都護府,高宗32年升為郡,1914年行政區域改制後訂為清風面。肅宗7年(1681)時府使吳道一所建,之後肅宗31年(1705)年由李喜朝重建,英祖2年(1726)時朴弼文重修,掛上了權敦仁親筆所寫的匾額。高宗37年(1900)府使玄仁福又進行全面整建。本位於清風面邑里203-1號,因建造忠州壩,1983年移至現址修復。是正面分為3間,側面3間的歇山頂房屋。又叫作明月亭,內懸掛了"清風館"的匾額。* 錦南樓 (忠清北道有形文化財第20號)原為清風府衙門,內掛有"都護府節制衙門"之匾。純祖25年(1825),清風府使趙吉源建造並懸匾。高宗7年(1870)府使李直鉉及37年(1900)年府使玄仁福都進行過重修,在1958年也有整修。原位於清風面邑里203-1號,因建造忠州壩,1983年移至現址修復。是正面分為3間,側面2間的八角形房屋,二樓的閣樓建在架高的石柱上。* 自然學習院花田 - 朝鮮菊、漢拏朝鮮菊、紫苑、馬蘭、鑽形紫菀花道 - 稻柳樹道、白躑躅花道、山躑躅花道、皋月杜鵑道、杜鵑花道* 清風後山里古宅本屋原為位於清風面後山面105號的民宅,因建造忠州壩,而在1985年遷址於此,是建於朝鮮末期的ㄱ字形歇山頂瓦房。以大廳地板為準,面向東南。大廳右側有2間房大小的對房(主臥房對面的房間),檐廊架高,下面放了炕灶以取暖。大廳的左側有起居室,在大廳的左後方設有專門祭拜的房間。房屋內部架構很特別,是韓國中部地區普遍可見的民宅類型。* 清風道化里古宅本屋原為位於道化里的民宿,因建造忠州壩於1985年遷於此地,是建於朝鮮末期的ㄷ字型廡殿瓦屋。中間有三間房大小的大廳,左側邊間有兩間房與兩間房大小的廚房,內有圓竹製的煙囪及在窗邊燒松明子的照明設施,是在太白山脈一帶山地民宅可以見到的特徵。從移動前的痕跡可以推斷出前方另有一間倒座房,原房舍的配置應該是口字型(類似四合院)。* 清風黃石里古宅本宅原為在清風面黃石里164號的民宅,因建造忠州壩於1985移至此地重建。房室的構造分為內房(正房)與外房,內房為正面4間、側面2間的歇山頂瓦房,為朝鮮末期的建築,從左到右分別是廚房、主臥房、起居室與客廳。主臥房與起居室前有一長檐廊,廚房與廚房分開在兩旁。檐廊、與客廳到廚房間方柱的名字都很特別。外房為正面3間、側面1間的草房。位於清風文化財團地勿台里到堤川約10km的路段,因為忠州壩的建設,打造了清風湖畔新都市,蜿蜒於5座美麗的錦繡山峰的山間道路,沿著此路一邊可以看到錦繡山的奇岩怪石,一邊可以盡享忠州湖的湖光景色,是非常適合乘車兜風的路線。另外在清風湖造填後所種植的樹木開始開花後,也成為受歡迎的賞櫻名勝。在櫻花盛開的4月中旬,會在清風湖畔舉行櫻花慶典活動。於清風湖畔櫻花慶典開始的前一晚,會有燃燈遊行和龍神祭,主要活動分為上下午,會舉辦各邑、面的民俗競技與體育比賽,是市民交流的園地,而其他活動還有櫻花寫真大賽,以及在地飲食試吃空間,讓大家可以嘗嘗地方美味。* 連理枝與連理木很靠近的兩棵樹,經過漫長歲月漸漸結合成一顆樹的現象稱為連理。因為兩者合而為一,常被用來比喻男女間堅定的愛情,也被簡稱為"愛情樹"。如果是樹枝長在一起叫連理枝,根長在一起即為連理木。連理木偶可見到,但是連理枝就很稀少了。不只是樹枝不易有機會與其他樹碰到,就算相遇也常因風的吹搖而無法相連。在中國傳說中常說比翼鳥與連理枝,雌雄比翼鳥的眼睛與翅膀各只有一隻,所以必須比翼齊飛。連理枝雖是兩根樹,但樹枝相連紋理相通,意指男女之間情深意重。唐朝詩人白居易於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悲戀的長恨歌中就寫到"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石造如來立像(寶物第546號)此佛像高341公分,就石刻方式來看應是統一新羅(約西元10世紀)的作品。佛像面容飽滿慈悲,厚實的雙頰上人中清晰,雙耳及肩。脖子刻有三道紋路(意指佛家三道),左手扶地。身披通肩衣(蓋於兩肩的法衣),內著內衣打結於腹部,法衣呈V字形層層落在法座上。1093年從興建忠州壩埋沒的清風面邑里,移至此地修復。在堤川遺物展示館附近6km遠處,是KBS大河戲"太祖王健"的水上拍攝場地,佔地約3,967m²(1,200餘坪)的腹地上,重現了水軍官衙4座、民宿4座、望樓(觀景樓)、船舶等古時高麗開城、禮成江、碧瀾渡港口等場景。而2km遠處的清風湖畔則有噴水秀(最高可達162m),在財團地裡也可以觀賞到幻想般的噴水表演。


忠清南道(扶餘郡)

* 百濟寺廟的原址-定林寺址 *百濟將都城移至扶餘時期(538-660)的中心寺廟,挖掘調查時期於講堂址發現了寫著「太平八年戊辰定林寺大藏唐草」的字跡。太平八年為遼的年號,同等於高麗顯宗19年(1028年)。與這個字跡一同出土的文物數量,是此處出土的高麗瓦片中最多的,為能夠代表定林寺曾於高麗重建的文物。從伽藍配置形式看來,為典型的一塔式配置。從南邊起分別以中門、石塔、金堂、講堂的順序,建築於一直線上,周圍規劃有迴廊。但特別之處在於,包圍伽藍中心部份的走廊型態並非正四角形,而是呈現北方間隔較寬的梯形。從挖掘調查結果看出,原本寺廟前有蓮池,為了保護石佛坐像的建築建造於1933年。遺留有百濟時代建造的5層石塔(國寶第9號),以及高麗時代製作的石佛坐像(寶物第108號)。出土文物包含百濟與高麗時代的裝飾瓦片,還有百濟硯臺、陶器與泥土捏製而成的佛像等。* 國寶第9號的著名定林寺址五層石塔 *建造於扶餘定林寺址的石塔,在窄且矮的第一階基壇上豎立了5層的塔身。與新羅聯合消滅百濟的中國唐朝將帥蘇定方,在此塔留下有著「征伐百濟紀念塔」意思的字句,因而一度被誤稱作「平濟塔」,備受侮辱。基壇每一面中間與稜邊上放置著柱石,塔身部各層主石每個稜邊上都豎立著柱子,上下較窄、中間凸出的技法,是利用了木造建築內的肚凸法;薄而寬的屋頂石為屋簷四角微微上彎的淡雅姿態。窄而淺的1層基壇與表現出肚凸法的柱子,以及薄而寬的屋頂石等型態,在在忠實顯現出木造建築的型態,又並非一昧的模仿,而是表現出精練創意的造型,整體型態非常莊重美麗。與益山彌勒寺址石塔(國寶第11號)同為百濟時代流傳下來的唯二石塔,不僅是甚為貴重的歷史資料,透過精緻的造型美,更是散發出高格調氣度的美麗作品。此石塔與益山彌勒寺址石塔同為百濟時代建造的貴重石塔,可以稱得上是韓國石塔始祖。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愛莉薇絲麗美麗城是以豐富多彩的韓國美容文化為概念來開發而成的複合式美容文化體驗館,美麗城以世界最大規模為傲,佔地約4500坪面積、擁有最多同時可容納2000多人使用的設備。美麗城的美容體驗項目採取事先預約制,有韓國式臉部按摩及皮膚管理項目、仿效韓流明星化妝、變身為圖畫中主角的把戲藝術照相體驗,及提供對皮膚膚質有益的食材而製成食物的自助式餐廳等,以合理優惠的價格使客人愉快享有多樣化的韓國美容文化體驗。


首爾(龍山區) , 梨泰院・龍山

國立韓文博物館將韓國的代表性文化遺產-韓文的歷史與價值做展示,並提供體驗、學習的機會。建築樓地板面積為1萬1,322㎡,地下1樓與地上3樓備有戶外學習空間、展示活動的草皮廣場與休憩區。1樓有韓文世界(圖書館),2樓為固定展示室與美麗世界(韓文文化商品店·品茶店)。3樓為企劃展示室、兒童專用韓文遊戲區、外國人專用韓文學習區等。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世界民俗樂器博物館為韓國首間彙集世界各地民俗樂器的博物館。從使用石頭、皮革、樹木、動物骨頭製成的balafon、Djembe、Didgeridoo、Angklung等非洲樂器,到中東、伊斯蘭、東北亞及太平洋島國的樂器,館內一共收藏了約70個國家的500餘件樂器。 在博物館中,不僅可以欣賞到各種樂器,還可以參與各種擊打樂器的體驗。除了樂器外,還有世界各地的傳統服飾、玩偶、農樂樂器等。為了滿足訪客知識上的各種需求,博物館更開設了音樂講座,配有可讓訪客深入學習樂器文化的藝術體驗空間。


濟州道(濟州市) , 新济州

山君不離是一處周長超過2公里的火山口,指定為自然紀念物第263號。這裡即是電影《戀風戀歌》中,張東健與高素榮在劇中漫步的外景拍攝地。位於濟州市東南面的平地上,直徑650公尺,深100公尺,周長達2070公尺。從天空中看山君不離,就像一個人工建造的圓形體育場。這裡植物的種類繁多,北面生長著溫帶樹木(紅刺樹、紅楠)和珍貴植物冬草莓。火山口的南面是典型的溫帶林(西木、楓樹、四照花等)。在火山口有限的空間內還生長著各種不同性質的樹木,在學術上備受重視。山君不離有用石塊堆砌而成的入口、石潭、火山口等許多可供觀賞的景致。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濟州東方飯店位於距離機場15分鐘車程的濟州市塔洞海邊,是間可眺望濟州前海美景的飯店,並緊鄰以夏夜散步路線聞名的海邊公演場及濟州港防波堤、生魚片村。外國人專用賭場就位於飯店地下一樓,擁有廿一點、輪盤、Daisai、百家樂t等各種遊戲。


大田廣域市(東區)

 尤庵史蹟公園為朝鮮後期的大儒學家-尤庵宋時烈先生(1607~1689年)篤學的地方。從1991年到1997年,總計共1萬6千餘坪的藏板閣、遺物館及書院等建築被翻修重現,1998年4月17日全新史蹟公園就此誕生。這裡不僅是保存著先生晚年教授弟子學問的南澗精舍、建築美麗獨特的的杞菊亭、宋時烈文集的宋子大全板等重要歷史價值文化遺產,另外公園內每一處都整修良好,也是居民們休憩娛樂的好地方。史蹟公園內最裡面左側就是被指定為大田市有形文化遺產第4號的南澗精舍和杞菊亭,參觀完南澗精舍可以前往左邊的遺物館,裡面擺有尤庵先生前遺物及了解先生人生的經歷介紹,在遺物館前的影璧門中間可以遠晀再現朝鮮時代書院形態的明正門景觀。再往書院方向裡走,右側就是代表訓練自己學會隱忍痛苦的忍含閣、左側是有著所有事情都要明確處理,人類心靈要清淨之意的明淑閣、正面則是指內心要正直的以直堂,以及審決齋和堅牢齋等建築物,最高處也有修建後遷徙來的南澗精舍。從明正門出來後,右側有美麗如畫一般的蓮花池和德布樓,德布樓加上寂靜的蓮花池更添加一層優雅的清新感,讓人陶醉於美景中忍不住發出驚嘆。另外史蹟公園每逢春秋都會進行祭享尤庵先生的奉行儀式,目的是緬懷這位在朝鮮後期堅持宣揚儒教思想的尤庵宋時烈先生,以及建立這座尤庵史蹟公園提供給後人感受到大學者尤庵先生的篤學精神和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