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淸北道(沃川郡)

沃川鄉愁百里自行車道是能欣賞錦江蜿蜒流過的美景,在韓國現代詩的先驅者─〈鄉愁〉詩人鄭芝溶的故鄉品味文學的自行車道。在此兜風,能擺脫繁忙的都市生活,感受悠閒舒緩的鄉間風景與濃濃人情味。 騎著自行車造訪能一窺詩人生活的鄭芝溶故居與文學館,或沿著以櫻花道聞名的37號公路,前往以鄭芝溶的詩作為主題的長溪旅遊區,能親身領略詩人的文學世界。在大清湖畔的安南面一帶,還可以見到錦江環繞屯駐峰,形成如同韓半島地形的景觀。欣賞完優美的風景後,將進入因錦江行經而形成的一段美麗自行車道。沃川郡青城面的合金里與高堂里一帶的江邊道路,由於沒有舖設泊油,令人回想起舊時的鄉間小路。沿途還會經過韓國最美的休息站錦江休息站,以及螢火蟲與冰魚棲息的Anteo村與擁有史前遺址的沃川先史公園。整條自行車路線能暢遊〈鄉愁〉的故鄉─沃川,飽覽自然的好山好水與文學風景。 沃川郡主要有兩條自行車道,其中大清湖路線的「鄉愁兩百里自行車道」,是綠色鐵路(可攜帶自行車之火車)的自行車路線之一,可沿線欣賞大清湖景致。另一路線即為沿錦江前進的「鄉愁百里自行車道」,初學者也能輕鬆上路,經KBS的知名綜藝節目《2天1夜》介紹後,人氣更上一層樓。路線全程自沃川站出發,經由櫻花道與長溪旅遊區、江邊道路,再經過鄭芝溶故居與文學館,最後回到沃川站。


全羅南道(莞島郡)

朝鮮中期文臣兼詩人的孤山尹善道(1587~1671),於丙子胡亂時聽聞君王投降的消息,難忍鬱憤而決 意離開本土,前往濟州島。卻在途經甫吉島時,為此地自然風光所感動,而避居於此。 甫吉島為尹善道自仁祖15年(1637)51歲起,13年間磨練心志與文筆,創作出《漁父四時詞》與其他優秀的詩歌文學之處,他為島上岩石與山峰所題的名字,仍妥善保留至今。 整座園林有尹善道自樂書齋對面的小溪引水挖出蓮池,建成的「曲水堂」,以及於曲水堂對面山腹上開鑿而成的「洞天石室」,還有位於溪谷東北方的「洗然亭」,為尹善道在此讀書、遊船,與自然為友之處。 因此甫吉島可謂處處流露東洋的自然觀念與性理學思想,將自然美景與人工造景完美融合,使人能與自然合為一體,並感歎尹善道之慧眼的名勝古跡。


京畿道(楊州市) , 坡州(heyri村)

紺岳山自古就有石頭間同時冒出黑色與藍色的光的傳說,因此稱紺岳,即黑色石山之意。在坡州積城面,不管位於哪一處都看得到紺岳山,遠處遙望時看似山勢平穩,但一登上海拔675m的山頂,可見四方都是岩峰和絕壁。因此與加平華岳山、開城松岳山、果川冠岳山、抱川雲岳山並列為“京畿5岳”。紺岳山位於首爾和開城之間,天候極佳時,可清楚看到開城的松岳山、首爾的北漢山和東豆川的消遙山。 山頂山立有鄉土遺蹟第8號的三國時代古碑(高170cm),又稱新羅古碑。石碑字樣磨損,但字體與北漢山的眞興王巡狩碑相似。山頂西邊山腳下有座法輪寺和瀑布,將軍峰下方有林巨正館軍遭攻擊而戰死的窟。也為6.25戰爭時激烈的戰場,戰況慘烈到雪馬溪谷入口處設立了一個參戰紀念碑,為歷史上戰爭傷痛之地,直到1980年初期才開放進入。


京畿道(抱川市) , 抱川

一東第一溫泉位於抱川郡一東溫泉地區的入口處,汲取地下800m的硫磺溫泉水和地下1,000m的優良水質,為首爾和仁川地區的旅客熱愛前往的景點。特別的是,尋訪一東和一東地區著名的一東排骨,週邊秀麗的白雲山、廣德山、清溪山、雲岳山等登山客,和羅山高爾夫球場等球客絡繹不絕。水質以硫磺成分為主,對風濕、成人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神經痛、婦女疾病、關節炎、各種皮膚疾病等皆有良好的治癒效果。 


全羅南道(麗水市)

向日庵(文化財資料第40號)是韓國境內4大觀音廟中的一座,百濟義慈王4年由新羅的元曉大師創建,當時稱為圓通庵。高麗光宗9年(958年)允弼大師將此改稱為金鰲庵,朝鮮肅宗41年(1715年)仁默大師又更名向日庵。此處在圓通寶殿、三聖閣、觀音殿、龍王殿、鐘閣、海水觀音像復原、新建後,才具備了廟宇的樣貌。2009年12月20日因火災毀損的大雄殿(圓通寶殿)、宗務所(靈龜庵)、鐘閣,於2012年5月6日復原完成並舉行落成儀式。從村莊到向日庵的山路頗為陡峭,路段中間過了售票處後有可以繞道的階梯與平地。抵達庵附近,需從兩塊像房屋那麼大、如同石門般的岩石中穿過,巨石所在位置就等於其他寺廟的不二門。Impo村入口處有樹齡500年左右的冬柏樹,向日庵後面的金鰲山有王冠石、經典石、學士帽石、扇子石等。因南海水平線上的日出景緻非常壯觀而被稱為向日庵,周圍的石頭模樣像龜殼般而又被稱做靈龜庵。雖然位於海邊,但一點也沒有鹽份與黏呼呼的感覺,從向日庵前廣場到遙遠的水平線間,視野良好的南海風光與涼爽舒暢感無法言語。12月31日至1月1日舉辦向日庵日出節,為了前來觀賞日出美景的觀光客們甚多。前來的路上有防竹浦等海水浴場眾多,附近還有突山公園、無膝沙洲戰績地、天鵝渡冬棲息地、興國寺等。向日庵內有7座石頭洞窟或石頭裂縫,聽說通過了所有的石窟就可以許一個願望。為了許願,觀光客會從大雄殿和龍王殿間的藥水池旁之石頭和觀音殿後方的大石上丟錢幣,或是把錢幣放在像是烏龜形狀的石頭雕像之背或是頭上。


慶尙南道(巨濟市)

以清淨海域而自豪的著名觀光景點閑麗水道,是指位於南海,從全羅南道麗水市梧桐島通往慶尚南道統營市閑山島,全長50海哩的航道。像湖水一樣平靜蔚藍,5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像童話般,分布於其中的300海哩水域。而這片海域處處遍布壬辰倭亂時李舜臣將軍對抗日軍的戰爭遺址,可謂進行歷史教育的絕佳地點。 這裡也被指定為閑麗海上國立公園。穿行在島嶼之間,輕快向前奔馳的快艇,與落日餘暉下欲走還留、彷彿不經意浮在水面上的帆船,是閑麗水道獨有的極致浪漫。此外,這片海域的水溫和水質也被評為最適合魚類養殖之處,棲息著許多韓國出口魚類,是備受關注的海釣場。眾多海水浴場也分布在此海域的沿岸。


全羅南道(光陽市)

位於韓半島南端中央位置的白雲山(1,218m),為蘊藏鳳凰、豬、狐狸三種神靈之山。白雲山連貫從白頭山脈分支出來的湖南支脈,有550公里的蟾津江流過。以及山內富有900餘種的植物分布其中,生態豐富受到重視。山與山之間以蟾津江為界,和智異山對望。行走於山間,可望見雄壯的智異山和有如畫般的閑麗水道,為白雲山的魅力之一。登山路平坦好走,容易攻頂。山腰上有首爾大學的研究林,長滿了茂盛的樹木,900餘種的稀有植物在此自然生長,品種繁多僅次於漢拏山。站立於山頂上,北方的智異山陵線猶如360度全景圖般呈現在眼前,山前的深藍色蟾津江流經其中。東南方的億佛峰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其後方的閑麗水道也盡收眼簾。蜿蜒流過茂密的原始林,其顏色既清澈又乾淨的白雲山4大溪谷─成佛溪谷、東谷溪谷、於峙溪谷和金川溪谷,相當受來此避暑的遊客喜愛。特別是從玉龍面東洞村等地採取的楓樹藥水,聽說具有治療神經痛、腰痛等療效,因此在每年初春驚蟄時分,為了飲用其藥水,往往吸引人山人海的人潮前往。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金豐釀造場:在江華島體驗韓國古法釀酒的獨特風情 1. 概覽:田園與釀造的完美結合 金豐釀造場位於韓國仁川廣域市的江華島,專門釀造如馬格利(生米酒)、燒酒等多種韓式傳統酒。與規模化工廠不同,這裡始終堅持以“古法釀造”和“自然發酵”為核心理念,巧妙運用江華島出產的優質原料,讓酒液在甯靜的鄉土環境中孕育出更深層次的香氣與風味。對喜愛沈浸式文化旅遊、並想深入了解韓國傳統酒文化的旅行者而言,此地可謂值得放入行程清單中的一大亮點。 2. 歷史與特色:守護手工釀造的匠心 • 源自江華島的農耕文化 長久以來,江華島以耕地廣闊、稻米品質上乘而著稱,島上居民通常自釀馬格利、燒酒,為家庭聚會或農忙之余增添樂趣。金豐釀造場便是這一傳統的忠實傳承者:從選米、投料,到發酵和蒸餾,每一道工序都在島嶼的純樸氛圍下逐步完成。 • 堅守古法卻不斷探索 雖承襲古法,但在口味和類型上也兼顧現代人需求,偶爾推出小批量、口感獨特的新品種。即使如此,一切的根基仍是對“手工釀造”“自然發酵”的尊重與堅持,這使得每一滴酒都保有深厚的地域和文化烙印。 3. 遊客可參與的體驗項目 • 參觀釀造流程與試飲 在工作人員或導覽的帶領下,遊客能走近發酵槽、儲酒區等關鍵區域,了解原材料甄選、發酵週期和味道形成的原理。隨後,現場品嘗新鮮釀制的馬格利或燒酒,細細體會其微妙差異。若恰逢當季或節慶活動,還可能有特殊口味或限定版酒品可供品嘗。 • 互動式工作坊 釀造場有時會開放短期工作坊,示範傳統酒的基礎釀造工藝,包括洗米、蒸煮、拌曲、初發酵等流程,讓想要“親自上手”的遊客能夠直觀感受天然酵母的魅力。 • 農家院落與韓式建築氛圍 這片鄉土氣息濃郁的場地,或許保留著古樸的倉房、木梁結構的韓屋裝飾,十分適合放鬆拍照。在柔和的鄉間風光和恬靜的江華島節奏下,小酌一杯,更能體會“慢生活”的真谛。 4. 旅行信息與貼士 • 地理位置 金豐釀造場位於江華島(屬仁川廣域市),週邊景點包括歷史古迹(如世界遺產支石墓)、寺院、海岸步道等,組合成一條富含文化與自然風光的觀光線路。 • 開放時間與預約方式 釀造的週期、季節的不同,或官方活動安排,都可能影響開放時間和參觀形式。建議出發前通過釀造場官方網站或SNS了解最新動態,必要時進行預約。 • 交通選項 ① 自駕或包車:從首爾或仁川市區前往江華島通常需1~2小時車程(視路況而定)。通過導航搜索“金豐釀造場”或對應韓文地址可獲得路線指引。 ② 公共交通:先乘坐城際或市外公交抵達江華綜合客運站(Ganghwa Bus Terminal),再換乘當地公交或出租車前往釀造場所在地。 • 安全與溝通 雖有部分員工能用簡單英語或中文介紹,但更深入的釀酒原理或工藝問題,可能需要翻譯軟件輔助。若計劃大量品嘗酒品,切記避免酒後駕車,盡量選擇公共交通或有代駕等方式。 5. 將金豐釀造場納入江華島行程的理由 • 深入韓國傳統酒文化:比起在商超購買成品,更能與“發酵—蒸餾—熟成”等環節面對面。 • 獨特口感對比:當場飲用以古法生產的馬格利或燒酒,更具新鮮與圓潤口感,與市售量產有明顯不同。 • 可親手參與:工作坊等互動活動讓旅途故事更添精彩,既是文化享受,也是趣味體驗。 • 巧妙融入島嶼觀光:江華島以自然美景與文化遺產著稱,釀造場參觀能與其他景點(寺廟、古城、海岸)搭配,形成多層次的旅遊記憶。 結語: 金豐釀造場在江華島那片恬靜的田園風光裡,以傳統手工方式延續了朝鮮半島幾百年來對醇香米酒與燒酒的熱愛。當外界追求快節奏、量產化,它卻依然守護著自然發酵的時間與溫度,並將這種質樸且細膩的文化精髓通過參觀、體驗與遊客分享。若你渴望挖掘更深層次的韓國飲食與文化內涵,不妨到這裡品一杯原汁原味的馬格利,呼吸海島上的清新空氣,讓這份古老而親切的風味,為你的旅程留下難忘的珍貴回憶。


江原道(麟蹄郡) , 江陵

從圓通向寒溪嶺方向走14公里,在松林之中就是韓式山莊(面積48坪,約合158.4平方米)的將師臺。此處有瀑布的流水彙入寒溪泉,原稱紫陽田。吳德俊將軍爲了悼念6.25戰爭時期犧牲的將士們於1959年10月命國軍的勇士們修築山莊,並起名爲 將師臺。鷺山李殷相(1903~1982年)曾在此以詩來抒發戰爭的傷痛。路的對面有 將師臺的售票處,也是通過向大乘瀑布和大乘嶺的山路起始點。 將師臺周邊有大乘瀑布和“玉女池”。據說在大乘瀑布嬉玩的玉仙女被鬼怪蜈蚣追趕至此。這裏也是前往“鐵鍋池”、寒溪山城、天壁的遊客們休棲之所。這一山莊能容納100多人,規模可謂是相當大。從 將師臺渡過寒溪泉向上看,便是一座高峰加裏山(1519米)。它與勺峰、三兄弟峰一起形成峰嶺。


慶尙南道(南海郡)

傳說因為石南寺位於迦智山(或稱石眼山)的南邊,而被稱做為石南寺。自今1200多年以前,道義國師於新羅憲德王16年(824年)創建此寺,期間歷經多次重建整修。壬辰倭亂時燒毀,後於1674年朝鮮憲宗15年,由卓靈、善哲禪師等人重建;1803年純組3年,由枕虛、守一等人整修;1912年,在友雲師父主持下,再度重新整修。1957年比丘尼仁弘禪師受任住持之後,寺廟的各個建築煥然一新直到現在。石南寺建築共有30餘棟,與聞慶鳳巖寺並列為韓國佛教曹溪宗所屬80多間禪院下的宗立特別禪院,因而聲名遠播。 韓國的南宗禪始祖道義禪師曾在中國修行37年,錦衣還鄉後因當時國家還無法接受他的核心理念,而獨自到雪嶽山陳田寺內教導弟子並等待時機,之後轉移至迦智山創建石南寺。石南寺屬於比丘尼的修道處,有許多比丘尼在此專注修行。這裡的三層石塔是824年道義禪師在護國願望下建造了下面2層基壇、上頭3層的石塔,原本的位置在大雄殿前面,1973年時移至現在的位置。寺內保存有蔚州石南寺僧塔(寶物第369號)、3層釋迦舍利塔、3層石塔(地方有形文化財第5號)、石南寺水槽(文化財資料第4號)等文物。 * 蔚州石南寺僧塔 (寶物第369號 / 1963.01.21) 建造時代 : 統一新羅 增塔是為了供奉著名高僧遺骨而建造的石塔,此僧塔高3.53m,為八角圓堂形,傳說為道義國師的舍利塔。完整保存了統一新羅末期的僧塔樣式,是非常卓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