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中區) , 乙支路・忠武路・南山

國立劇場設立於1950年,是亞洲最早的國立劇場,共有國立劇團、國立唱劇團、國立舞蹈團和國立國樂管弦樂團4個演出團體在此進行活躍的藝術演出,並為了國民的藝術享受而努力,是韓國代表性的表演場地之一。


首爾(中區) , 仁寺洞・鍾路

韓國觀光公社旅遊諮詢中心TIC位於韓國觀光公社首爾中心的2樓,提供海內外訪韓旅客各種旅遊資訊與服務。不僅有韓英日中四國語言的韓國觀光景點、住宿、飲食等相關旅遊諮詢服務,還備有各種旅遊手冊與地圖等宣傳文宣免費供遊客索取。此外,內部還有醫療觀光諮詢中心等各種設施,多方面滿足旅客的需求。


首爾(永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在首爾的各個漢江市民公園中,包含汝矣島漢江公園在內,共有6個公園擁有游泳池。汝矣島戶外游泳池不僅費用為一般戶外游泳池的一半,低廉的價格外,更有徹底的水質管理,讓遊客能放心享受戲水與游泳的樂趣。此外,游泳池還設有販售游泳用品與簡單飲食的販售部等附屬設施,便於市民與遊客利用。* 位置 – 西江大橋下游戶外游泳池


首爾(鍾路區) , 大學路・城北洞

Arko美術館位於大學路馬羅尼埃公園內。大學路是許多青年人聚集的地方,戀人在這裡談情說愛,藝術人在這裡演出,很受人們青睞。Arko美術館就坐落於此,它是文化振興院爲促進韓國美術的發展而修建的。該館初建於1979年,儘管當時空間不大卻給美術愛好者帶來了希望。以低廉的租金提供藝術人開辦個人展覽用的場地,它爲韓國美術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因而在韓國美術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一席。在馬羅尼埃美術館舉辦的展覽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一般展覽,一種是企劃展。企劃展或特別展主要在一層的小畫廊裡舉行。作品需通過嚴格的審查才能展出,所以一般這裡舉辦的畫展都是值得一看的,而且是免費的。


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 海云台

電影殿堂卓越的建築造型與解體主義建築美學,是世界建築史上里程碑性的傑出藝術作品。佔地面積為足球場的2.5倍大,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屋頂建築設計,並且在大小屋頂下裝置有42,600組的LED照明設備,與水營江及碼頭公園的夜景相互輝映,交織成夢幻般的美麗景觀。電影殿堂主要可劃分為Cinemountain、BIFF Hill、Double Cone三棟建築,本館Cinemountain內設置專門播映體裁多元、兼具藝術性和大眾性的電影的3間放映廳,並擁有以韓國最高規格之表演舞臺而自豪的天空話劇場。電影殿堂為世界首座結合電影及表演藝術所成立之複合式影像文化空間,作為釜山國際電影節開幕式、閉幕式的主要會場,已成為世界電影界的新興聖地。4,000席的戶外劇場不僅能放映電影,也能像紐約中央公園大草坪、義大利維羅納圓形競技場一般,作為最頂尖的管絃樂團、歌劇、音樂劇、話劇、國樂、演唱會的場地使用,成為能讓觀眾享受各種型態的表演的開放舞臺與空間。電影殿堂也是釜山國際電影節力求超越亞洲,吸引全世界電影人前來,以及釜山夢想一躍成為全球影像文化中心的新起點。* 開館日 : 2011年9月29日


濟州道(濟州市) , 新济州

* 以優美風景而聞名的濟州月汀里海邊 *月精里海邊有著白沙灘與閃耀翠綠光芒的濟州大海,風景相當秀麗。周邊由咖啡街所組成,聚集了眾多種風格獨具的特色咖啡廳,相當適合在海岸道路兜風後,到此小歇片刻。此地也是濟州島極具異國風情的海邊之一,有機會不妨到此看著大海放空,感受美好的午後時光。


釜山廣域市(東莱區)

福泉博物館是在1996年10月5日開幕,並且以福泉洞古墳群的出土遺物為中心,展示出三韓時代到三國時代的釜山的歷史風貌的專業考古博物館。在這裡主要展出了經過7個階段所挖掘出的169座的遺跡,以及各種土器和鐵器類。 被指定為史蹟第273號的福泉洞古墳群的出土遺物,以及擁有各種形式的墳墓,對於解開神秘的王國──伽倻的謎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來源。此外,這些出土文物對於探究鄰近的日本的古代文化的起源,也被評價為極其重要的資訊。 福泉博物館開館之後,就展開了對埋藏在附近區域的文化財的調查與研究。如此一來,釜山的歷史和文化,更甚至是伽倻的真面目都漸漸地被發掘了出來。福泉博物館也扮演了將累積的研究成果透過研討會和專題展覽,提供給學者專家和附近的市民做學習歷史的角色。


首爾(城北區) , 大學路・城北洞

首爾城北區安岩洞高麗大學的室內溜冰場,具有30m*61m的國際規模。由於位在室內,因此一年四季皆不受天氣限制,隨時可享受溜冰的樂趣。


首爾(鍾路區)

位於北村韓屋村入口處的北村民藝館是可以親自觀賞體驗韓國有無形傳統文化遺產的空間,館內展示著無形文化遺產與大師們的作品、古代美術與現代美術作品以及其他各種具有紀念價值的韓國傳統文化遺產,另外遊客可通過傳統飲食文化體驗活動來了解韓國過去和現在的飲食文化變遷。 *開業日期:2013年4月5日  


慶尙北道(慶州市)

據韓國最古老的史書《三國史記》(AD1145創作)記載,新羅(BC57-AD935)文武王(AD661-681在位)14年(AD647)命令在宮城裡挖一蓮花池,做成一座小山,種上花草,還餵養珍奇動物。雁鴨池即是當時挖出的蓮花池,位於月城(AD101年建造的新羅時代的城)外側東北部。據1974年挖掘時的調查結果,雁鴨池呈球形,東西200米,南北180米,有大小不等的3個小島。目前的雁鴨池接近圓形,是沿護岸石重新修建而成的。<臨海殿址>本是新羅王宮的離宮,曾作爲東宮(皇太子或王位繼承人居住的宮殿)。之所以被稱爲臨海殿址是因爲過去史書中臨海殿出現次數最多。最初挖掘出土時,發現宮殿的建築物、回廊以及雁鴨池西側的5處樓閣的輪廓 。目前,依據考察結果重新修復了幾個建築物,尚未得以修復的地方只局部完成了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