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鍾路區) , 市廳・光化門 

為提升市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機會,促進文化發展,財團法人世宗文化會館透過藝術文化空間的經營,以對首爾市民的文化福祉有所貢獻為目標,於1999年7月1日成立。 世宗文化會館站在顧客的角度經營,致力於提升公演品質的同時,也期許能成為舒適的休憩空間,因此在2007年進行大規模的整修,成為擁有世宗大劇場、世宗M劇場、世宗會議廳、美術館等各種設施的複合文化藝術中心。在公演的領域內,世宗文化會館以旗下的9個藝術團體為中心,藉由舉辦傳統公演、古典音樂、跨界音樂等各種體裁的表演,盡力使市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機會得以大幅提升。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濟州島最大的水上休閒樂園「濟州水世界」適闔家大小一同戲水的好去處,設施中還包含了可以消除疲勞的熱療室、強健身心的健身房、室內高爾夫球場等,是具有高品質的休閒娛樂場所。


首爾(廣津區)

由於1999年發生之京畿道華城市“See Land”火災、仁川市仁峴洞啤酒屋火災等事故,是奪走諸多幼童和青少年性命的大型慘痛事件。因而更加突顯出災難體驗設施的必要性,自此設立首爾市民安全體驗館,目的在於使人民透過經歷各種災難、災害體驗,來加強人民對災難應變的能力及安全常識。 首爾市民安全體驗館是一棟擁有地下1層樓至地上3層樓規模的建築,總面積達6,142平方公尺。一樓主題是自然災害體驗,包含有訓練中心、風災水災體驗場、地震體驗場、防災問答等設施;二樓主題是人為災害體驗,包含濃煙避難體驗、滅火器體驗、緊急救助體驗(心肺復甦術)、119報案實習等體驗活動;三樓主題是救助救難體驗場,影像館、安全常識問答、首爾市五大災難事列回顧等場地;而地下1樓則是動感影像館等設施。共分為20多種體驗項目,讓首爾市民透過實際體驗假想災難,來了解各種事故的危險性,並事前學習預防及應變要領。 在透過消防隊員的說明及直接體驗下,讓人民都能獲得在面對真實狀況時應保持冷靜應變,並且事前預防災難及災害的能力。 * 參訪前說明教育:所有參訪者在體驗前必須至體驗館1樓訓練中心接受安全教育及注意事項等教育


釜山廣域市(海雲台區) , 海云台

「Centum City溜冰場」由釜山新的觀光景點──「CentumCity」內的新世界百貨公司經營。為一頂尖的溜冰場,最多可容納500人,白天在自然採光中、夜晚在華麗浪漫的燈光下溜冰。本溜冰場可滿足所有年齡層的需要,在美食街可看望溜冰場,亦有文藝廳、休息室、顧客中心。


全羅南道(順天市)

位於順天市的順天灣,擁有佔地遼闊的蘆葦田。有別於稀稀疏疏四處散布的一般蘆葦田,這裡有著比人身高更高,密密麻麻生長的蘆葦田,為韓國最大規模的蘆葦群落地。蘆葦的種子在陽光下散發出銀色、金色的色澤,非常壯觀。另外當風吹來時,蘆葦叢全體一致地彎腰,有如海上的波浪,非常美麗。順天灣一帶並非只有茂盛的蘆葦田,雖然從遠處觀看好像清一色都是蘆葦田,但是走近看的話,會發現荻、馬蘭等植物也形成大大小小的群落。另外,在河口蘆葦田那邊還有七面草的群落。這裡也是白頭鶴、白枕鶴、東方白鸛、黑面琵鷺、蠣鴴等國際稀有鳥類過境棲息之地。除了稀有鳥類外,還有鹬、綠頭鴨、花鳧、大雁等約140種鳥類在此過冬、繁殖。


釜山廣域市(蓮堤區)

釜山綜合體育場最早有1986年建立的體操體育館,還有現代化室內體育館與棒球場、綜合室內訓練場、室內游泳池。2002年亞運會曾在此舉辦,世界盃相關賽事也在此舉辦過。21世紀以來釜山綜合體育場持續為釜山的文化發展與國際地位做出貢獻,為許多國際賽事與大會提供完善的場地。場地共可容納80,000萬人,面積為561,949㎡。


仁川(南區) , 仁川市區

為可用手直接觸摸、操作的體驗型博物館。為韓國國內最大規模的兒童博物館,位於仁川文鶴競技場內的仁川兒童博物館並非單純用眼睛參觀的博物館,而是可以用手直接觸碰、操作的體驗型博物館。仁川兒童博物館透過各種領域的相互作用展示品與教育性活動,幫助小朋友使其能以各種方式摸索並表達出自己獨特的創意,並且提供豐富的資料,讓小朋友能夠持續進行自發性與創意性的探索活動,為非形式性的教育機關。仁川兒童博物館內除了地球村文化探索、科學探索、教學工具探索、圖書探索、恐龍探索等各種領域的展示場以外,還有立體影像館、藝術體驗室等其他便利設施,不僅是為小朋友設立的體驗教育學習場地,亦是全家族可共同充實渡過休閒時光的文化空間。


濟州道(西歸浦市)

位於西歸浦市月羅峰山腳下的柑橘博物館為以濟州特產柑橘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展示著柑橘的歷史與文化、產業與勞動現場等各種主題內容,透過柑橘可一窺濟州人的生活風貌。在主題展覽室中可以各種方式與影像觀覽柑橘的歷史與種類、栽培方法、柑橘的起源、世界柑橘的風貌等,還能看到各種農器具與傳統民俗遺物。另外還設有3D影像室,以截然不同的方法展現柑橘的全方位風貌。


全羅北道(全州市)

凝聚天主教最初殉教者憾恨的死刑處 全州殿洞聖堂為史蹟第288號,被建於朝鮮時代天主教徒的殉教址上。此聖堂最初建造於天主教信徒們被處以死刑的全羅北道全州市殿洞豐南門外,朝鮮時代的全州曾設有全羅監營,天主教會所在的殿洞自然成為殉教址之一。正祖15年(1791)首位殉教者尹持忠(Paulus)與權尚然(James),以及純祖元年(1801)湖南的首位使徒柳桓儉(Augustinus)與尹之憲(Francisco)等,皆於此處受到迫害。辛酉迫害(1801年)時,柳桓儉與柳觀儉兄弟被處以戮屍刑(將死者屍體再次處以斬刑),尹之憲、金有山、李宇集等則被處以絞刑。為了紀念他們的殉教,1891年(高宗28年)法國Baudenet神父買下這塊地,1908年開始建造聖堂,並於1914年完成聖堂外部工事。此聖堂建造於日帝強佔時期,由設計首爾明洞聖堂的Poisnel神父著手設計,包含內部工事,共耗費23年完工。湖南地區最早的羅馬式建築全州殿洞聖堂利用灰色與紅色磚頭建造的建築外貌,與首爾明洞聖堂類似,算是早期天主教聖堂中數一數二的優美建築。混合拜占庭及羅馬樣式的聖堂,也是韓國國內最美麗的建築之一。最初聖堂建造於天主教殉教地的豐南門外,之後擴建至現在的位置。殿洞聖堂是湖南地區最早建造的羅馬式建築,於長方型平面上堆砌磚頭,中央及左右各有拜占庭樣式的鐘塔。內部的天花板為拱型,兩旁通道的天花板則為十字型交叉的拱型。聖堂建築物所使用的部分磚頭,是利用當時日本統監府拆除全州邑城的泥土所燒製的磚頭,並用鄰近全州邑城豐南門附近城牆的石頭作為地基石。


大邱廣域市(中區)

 * 慶北地區最早的基督教會-大邱第一教會 * 高宗32年(1895)原本位於釜山的北長老教傳教本部移至大邱,光武2年(1898)以4棟瓦房做為教堂使用。因信徒不斷增加,1908年建造了結合韓國傳統樣式與西方樣式的新教堂。1933年用信徒的捐款與中央教會的愛心款建造了新的教堂,並改名為第一教會。之後1937年李主列(音譯)建造了高33m的鐘塔,1969年內部整修,1981年在建築物後方增建了515.7m²(156坪)的禮拜堂。現在這座建築整體樣式為平面南北向的正四方型,正面中央有玄關,右邊建有簡潔的哥德式鐘塔。1樓為辦公室、幼稚園、青少年禮拜室,2樓全部用作禮拜室。大邱第一教會是大邱眾多教會建築中歷史最悠久的,是基督教對於近代化貢獻的象徵物,而且對於近代建築史來說也是非常貴重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