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珍島郡)

每年農曆2月底的靈燈祭與6月中旬左右,珍島郡古郡面回洞村與村前屬於義新面的海域,海洋會從中間分裂開,又稱作「韓國版摩西奇蹟」。海水退去後,就會出現一條幅寬30-40公尺、長2.8公里的海路。有1個小時左右海路完全露出水面,然後慢慢恢復至原狀。這段時間內,回洞里會舉辦神秘海路慶典。珍島上流傳著一個關於桑婆婆的傳說。現在回洞村尖察山山脈尾端常有老虎出沒,所以回洞村又被叫做「虎洞」。某天老虎又出現了,村裡人們為了避難而全部逃到海上的茅島,只有桑婆婆來不及離開而獨自留了下來。於是桑婆婆每天都跟海龍王禱告,希望龍王能幫助自己和家人重逢。2月的最後一天,龍王託夢給桑婆婆說:「明天海上將架起一道彩虹,你踏著彩虹過海吧。」第二天,桑婆婆又到海邊禱告,海面突然一分爲二,出現了如同彩虹一般的圓圓彎道。茅島內擔心桑婆婆的家人與村民們敲鑼打鼓,踏著彩虹道走了過來。與家人們重逢的桑婆婆對著大家說:「因為我的祈禱出現了海路,能見到你們,我再也沒有遺憾了。」桑婆婆留下這樣的遺言後,安祥地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後,每年村民們都會擺設祭壇祭祀桑婆婆,因這天是桑婆婆靈魂登天的日子,所以又被稱為靈燈祭。人們又回到了村裡,村名也從虎洞改正為回洞。1975年駐韓法國大使前來珍島觀光時,目擊了珍島神秘海路的現象,在法國報紙介紹韓國「摩西的奇蹟」,而使珍島逐漸為世界所知。1970年後半起,配合靈燈祭的時間在珍島郡舉辦靈燈慶典。在海邊架設祭祀桑婆婆的祭壇,一併舉行龍王祭,另外還有跳招魂假神舞、Dasiraegi(出喪歌舞)、羌羌水月來、珍島輓歌、鼓戲等珍島固有的民俗公演。各式各樣特別的活動,吸引各地遊客前來。海邊祠堂供奉的桑婆婆畫像是由珍島出身的東洋畫家沃田姜智舟所畫,打開門的話就能眺望奇蹟的現象。* 珍島海路形成時間- 請參考國立海洋調查院網站 www.khoa.go.kr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寺廟寄宿綜合資訊中心位於曹溪寺對面,在地鐵3號線安國站與仁寺洞文化探訪路的交界點上。資訊中心為地下1層樓、地上5層樓的複合文化空間,內部由寺廟寄宿宣傳館、教育館、Book咖啡廳、寺廟飲食體驗場等組成,提供有關寺廟寄宿的資訊,並可直接體驗各種活動。


首爾(中區) , 市廳・光化門 

“HiKR GROUND” — 韓國的K-POP與藝術沙龍,為你開啓全新的探索之旅!         在首爾的心髒地帶,韓國旅遊發展局首爾中心誠攝推出了“HiKR GROUND”,一個重新定義韓國旅遊的多元空間,為你揭示韓國的藝術和文化珍寶。 一樓:“HiKR Wall” — 藝術與科技的交融 這裡可以讓你深入體驗由媒體藝術家Leeleenam呈現的“新都市山水圖”,與此同時,你還可以欣賞到全球韓流粉絲投稿的動人心弦的韓國旅遊視頻,讓你從多維度探索韓國的美麗風光和文化。   二樓:成為K-POP明星的機會! 你有機會在XR現場演播室親手打造屬於你的K-POP音樂視頻。更為特別的是,在這裡你還可以一覽裝置藝術家徐道濩的巨作《北牆》,與首爾標誌性的清溪川相得益彰,呈現出一個無與倫比的藝術空間。   三、四樓:深度體驗韓國本地文化 來到這裡,你將有機會沈浸在各種藝術、體驗和展覽中,深入探索韓國的本地旅遊資源,帶給你一個全方位的韓國文化之旅。 “HiKR GROUND”不僅僅是一個名字,它代表著我們熱情的歡迎(“Hi”)和對全球遊客的擁抱。特別是對於MZ一代,這裡將提供一個無限的探索和發現韓國多元文化的場所。 “HiKR GROUND” — 你的韓國探險之旅從這裡開始!我們誠摯邀請您來體驗韓國的現代與傳統交匯處,一個充滿驚喜和探索的旅程正等著你。歡迎來到韓國,歡迎來到“HiKR GROUND”,讓我們一起開啓這段卓越非凡的旅程!


大邱廣域市(中區)

* 美麗的羅馬式聖堂─ 大邱桂山洞聖堂 *大邱桂山洞聖堂於1886年大邱地區進行傳教活動的羅伯(Robert,A.P. 1853∼1922)神父,在現今腹地上買入並建立的。1899年以韓式木造的十字架型聖堂,在1年後遭祝融而全部付之一炬。這之後羅伯神父重新著手聖堂蓋建工程,費盡心思尋找韓國境內少有的鐵製材料,以及從香港、法國引進其他材料使用。再建工程歷時3年,於1902年完工。聖堂為大邱地區唯一留下的1900年代初期建築物。聖堂的平面以拉丁十字架 (Latin cross),中心的中殿(nave)和兩邊的十字型翼部(transept)構成。這種平面構造使得不管是建築外部或是內部空間,都可以很清楚的看見。建築整體是屬於厚重的羅馬式建築,另外加入尖塔和彩色玻璃等的哥德式建築要素點綴。* 大邱桂山洞聖堂的天主教意義 *大邱桂山洞聖堂在韓國嶺南地區讓天主教在此地落地生根,扮演中樞的角色。然而於1911年從朝鮮敎區分離,成為大邱大教區主教座本堂,初期由羅伯任命為主任神父。聖堂腹地內有紀念設計者的銅像和主教冠。聖堂建築東南方600餘公尺處有觀德亭,殉教紀念館有殉教者的30餘件遺物等和65件的遺物展示。


慶尙北道(安東市)

河回洞假面博物館位於重要民俗資產第122號的安東河回村內。河回村是韓國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民俗村,保存了國寶第121號的河回假面和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第69號的河回別神巫假面舞。河回洞假面博物館不僅可看到河回假面,還可在此一覽韓國各地的所有假面,甚至展示了世界各國的重要假面。 240坪的展示會場內展示了韓國流傳下來的各式假面舞會使用到的各種假面。像是黃海道的鳳山假面、康翎假面、殷栗假面,以首爾為中心流傳下來的山臺假面舞(榮州別山臺假面、松坡山臺假面舞);嶺南地區的野遊假面(東萊野遊假面, 水營野遊)和五廣大假面(固城五廣大假面、駕山五廣大假面、統營五廣大假面),還有安東的河回假面、寧海別神巫假面、靈光農樂雜色假面、醴泉青丹假面舞、江陵端午節的江陵官奴假面劇假面、男寺黨假面舞之一的回首假面舞,還有使用儀式來呈現的虛容假面和方相氏假面等,展示著各各栩栩如生的表情。 國外的假面以非洲一帶的假面為主,也將會同時展示巴布新幾內亞、墨西哥(中南美)、中國、印尼、紐西蘭、法國、所羅門群島等30餘個國家的假面。假面的用途有舞蹈、醫療、祈禱、演劇、治裝、喪禮用假面等,皆依照各民族和種族的特有造型及情緒來呈現各種樣態。假面的素材主要以木材為主,此外還有紙、葫蘆、動物的毛、皮革、烏龜等殼、動物的骨頭、石頭、泥土等各式各樣的材料。 河回洞假面博物館本館1樓為韓國館,別館1、2樓為韓國和世界館,還設有戶外假面舞庭院、研究室等,齊具各種文獻和視聽覺資料,可立體的體驗。此外,在戶外假面舞庭院設長期性的假面舞公演,對於傳統文化的保存及發展相當用心,提供給青少年一個相當完善活潑的體驗空間。


首爾(江南區)

*使都市、人與自然得以溝通的文化空間* 大宇建設最早自1994年起,即於公寓的建設中導入環境概念,而在2003年,旨在使人能於自然中享受健康與幸福生活的文化空間「PRUGIO VALLEY」正式誕生。在PRUGIO VALLEY中,人、自然與環境能融為一體,並體驗到新次元的生活文化。PRUGIO的參觀教學行程,首先是在休息室欣賞住宅相關宣傳影片,同時說明PRUGIO的特別設計與推出的住宅商品,接下來可於1樓大廳的相片畫廊感受未來式的風格與氛圍,再隨著鋼琴聲與燈光往2樓拾級而上,親身體驗未來的住宅文化、便利的尖端技術與新概念平面、大自然的親環境空間設計等結合各種要素的新住宅價值。同時,在此還能利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智慧型機器,設計出專屬的住宅並進行體驗。這裡並非僅單純介紹未來的住宅文化,而是運用了現有的尖端系統,讓參加參觀教學的青少年能進行各種有趣的體驗,對未來的住宅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觀教學行程] 宣傳影片→PRUGIO林間小徑(以四季影像組成)→未來館→PRUGIO高級宣傳館 [推薦年級] 小學高年級~高中生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位於韓國代表性的傳統街道仁寺洞之美麗茶博物館,是為推廣茶文化所建立的複合式文化空間。美麗茶博物館中不僅有伽倻時代到朝鮮時代與茶文化相關的茶器遺物,還展示了來自西藏與中國的茶具,並有收藏現代藝術家陶瓷作品的藝廊。茶商店中收藏了中國、日本、台灣、斯里蘭卡、印度、歐州等全世界約110多種的茶葉,也經營可以品嚐到綠茶、普洱茶、紅茶、花草茶等多種傳統茶的茶咖啡廳(Tea Story)。這裡所展出的茶具與茶類都是可以購買的,在能感受到韓屋精華的美麗茶博物館,不止可以了解茶文化並能品茶,所以很受國內外遊客的喜愛。


大邱廣域市(東區)

漆谷村位於大邱市東區屯山洞,其所在的地形是除了南邊以外,三面皆環山的盆地。其地名的由來一說是因為凹陷的山谷而得名,也有一說是因為周圍長滿了漆樹而被稱為漆谷村。另外從其另一漢字名稱「漆溪」來看,後者為真的可能性較高。1616年(光海8年)時,朝鮮中期的學者—臺嚴崔東集搬到此地居住,因而形成了慶州崔氏的同姓村。在進到村裡的路上,可以看到一棵樹齡高達350年的櫸樹,它被認為是漆谷村的保護樹。村子的地勢較周邊稍高,可以一眼覽收琴湖江支流。而當初為了避邪,在村前種植了樹林,現在已幾乎看不出痕跡。 經過有樹蔭和蓮花池的休息處,就能到達村裡。位於入口處則有兩棟300多年的巨大槐樹歡迎著訪客。當初是為了祈求村裡能風調雨順而種植的,樹高約12公尺,後方則有漆樹做成的招牌。漆谷村因為距離大邱市中心不遠,部分的建築都已改建成現代式,不過還是留存有不少古宅與古道,從傳統的石牆仍可看出舊時兩班的生活。慶州崔氏宗家所在的百弗古宅就位在村子的最裡面,由崔東集孫子於1694年所修建的古宅,是大邱地區中歷史最久的建築,現被指定為大邱民俗資料第1號,百弗則是朝鮮正祖時學者百弗庵崔興遠的號。進到大門後,舍廊和內宅都朝南,興建當時雖然舍廊是分開的,不過到1918年重建時就把舍廊與內宅改建在一起。古宅的右方是保本堂,是為了祭拜慶州崔氏的祖先,在1753年所建的。保本堂內有祠堂、齋室以及準備食物的庖舍。保本堂在韓戰時期也曾做為臨時學校使用,延著土牆走會看到旌閭閣,是為表揚百弗崔興源的孝心,在1789年所建的,裡面還奉有正祖所賜的紅牌。漆谷村是擁約有2.5公里的土牆、石牆的美麗村落。如果石牆經過的地方遇到了樹木,便會降低牆高,由此可以看出老祖先們順天應理的智慧。在百弗古宅裡除了有正祖稱頌百弗庵崔興遠所賜的文書,還有他們代代相傳的古書與戶牌,依退溪先生的聖學十圖所做的屏風與祭器等,留下了多種的文化遺產。附近還有天然紀念物1號「達城側柏樹林」,及不老洞古墳郡、八公山道立公園等景點。


仁川(中區) , 仁川市區

探訪仁川的歷史文化名勝——濟物浦俱樂部 對於計劃訪問韓國仁川的外國遊客來說,濟物浦俱樂部是一處不容錯過的歷史文化地標。這個俱樂部不僅是近代文化交流的見證者,而且也是仁川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 濟物浦俱樂部建於1901年,最初是為了服務於居住在開港期的仁川的外國人,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以及少數的中國和日本人。這些建築作為他們的社交場所,旨在促進不同國籍人士間的友誼和文化交流。 這座兩層高的磚石建築,具有典型的當時建築風格。它的內部設施齊全,包括社交廳、圖書室、台球桌以及網球場,為當時的外國居民提供了豐富的休閒娛樂設施。         ​ 隨著時間的推移,濟物浦俱樂部的功能也發生了變化。1914年外國人居住區被廢除後,它曾被日本在郷軍人會館和婦女會館等機構使用。1945年光複後,這裡一度成為在韓美軍的使用地。1953年至1990年間,它轉變為仁川市立博物館,1990年至2006年間又成為了仁川文化院。2007年,這個歷史悠久的建築重新被命名為濟物浦俱樂部,從而恢複了它的原始面貌和功能。 濟物浦俱樂部原名“濟物浦俱樂部”,但隨著租界制度的廢除,“俱樂部”一詞被日本式的漢字表記所取代,成為今天我們熟知的名稱。 今天的濟物浦俱樂部不僅是歷史愛好者的理想目的地,也是那些對建築和文化感興趣的遊客的寶貴財富。在這裡,遊客可以親身體驗到跨越時代的文化交流,感受那個時代的歷史氛圍。如果您計劃前往仁川,一定不要錯過這個獨特的歷史地標,它將為您的旅程增添更多的知識和樂趣。


首爾(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秉持著保守裡的進步精神,一路走來用心準備傑出話劇的劇團-Sanwoollim是韓國唯一獨立擁有專用劇場的劇團。1969年 12月,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薩謬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在韓國首演, 這部難以理解的作品-《等待果陀》(以下簡稱果陀),被詮釋得有趣易懂,打破人們對近代話劇的成見。透過這場韓國話劇史的轉捩點而誕生的劇團正是Sanwoollim劇團。以參演的林英雄為中心,其他參與《果陀》演出的演員們有志一同的成立了Sanwoollim劇團。成立至今Sanwoollim劇團已發表演出99場,不包含加場演出的部分,共將60多篇作品舞臺化。獲各類話劇獎和文化藝術獎80餘次,一步一步走向韓國的代表劇團。Sanwoollim劇團負責人-林英雄,及法文學者-吳證子教授伉儷,將個人財產全數用罄,於首爾新村弘益大學附近建造了一間地下2層,地上3層的建築物。因為從一開始就是以打算做為劇場建築來設計,所以中途要改做為其他用途並不容易,因此自1985年 3月 3號,Sanwoollim小劇場正是成為Sanwoollim劇團的專屬劇場至今。 * 開館- 1985年 3月 3號 獨立專用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