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廣域市(東區)

* 自然與寺廟的調和, 八公山自然公園 (把溪寺地區) * 大邱市中心往北20千米支點處的太白山脈向南延伸,在洛東江和錦湖江交匯處矗立形成的八公山是由中央山峰-海拔1192米的毗盧峰、東峰-海拔1155米的彌陀峰、西峰-海拔1150米的三清峰所組成,行政區域規劃是隸屬於大邱市東區管轄,攜領永川市、慶山市、漆谷郡等四個市郡、總面積達30.593平方公裡。八公山在新羅時期被稱為“父嶽”、“中嶽”以及“公山”,在高麗時期被命名為“公山”後,直至朝鮮時期正式更名為“八公山”並延續至今。   另外,這裡作為佛教文化的中心,除了有大韓佛教曹溪宗第9教區的桐華寺之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寺廟,這裡的自然景觀保持的十分完好,山上樹林茂密,金達萊花和映山紅花是這裡的代表花卉,一到夏天,這裡還成為休閒納涼的好去處。      


大邱廣域市(寿城區)

2007年5月開館的壽城Artpia,是代表大邱的高級藝術中心;在表演、展示、藝術學院等三方面也是獨一無二的。其有別於其他展演場的外觀以及室內,讓壽城Artpia在經營上與其他展演館也有了差別化。 壽城Artpia的外觀,從正面就像是一隻鶴展翅飛翔的模樣,完全將舞鶴山的形象活生生地表達了出來。而從側面看來,壽城Artpia就像是一艘在蓮花池裡的船。此外,壽城Artpia也裝設了夜間照明設備,讓人在夜晚可看到其建築物上半部的屋頂以及垂直的線條所勾勒出的鶴的形象與噴水廣場。另外根據不同主題而栽種的造景植栽,也將壽城Artpia打造成大邱新的熱門景點。 壽城Artpia表演場內的觀眾席第一排與第一排相距21公尺,故其既為超大型表演場地,亦是可以讓歌劇、音樂劇、芭蕾、舞蹈表演、音樂會、演唱會等不同型態的表演藝術,自由進行演出的藝術中心。此外,這裡也是透過舉辦名牌展示會、藝術學院等介紹、體驗文化活動,讓民眾擁有更高品質的文化生活以及文化涵養的IT藝術空間。


大邱廣域市(東區)

八公山纜車因為坡度陡、纜繩長度較長,所以在欣賞風景的同時,還給人像是搭乘遊樂器材的刺激感。纜車的終站位於新林峰的山頂,這裡與毘盧峰山頂的祭天壇、東邊的冠峰(笠岩)大佛齊名,是祈福的代表性聖地。纜車的終站與祭天壇和大邱世界盃競技場呈一直線,整個地勢像是鳳凰張翼高飛的樣子,而纜車位於正中間,在風水學上為塊聖地。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1995年5月12日被列入大邱廣域市歷史文化財資料第29號的玄風郭氏12旌閭閣,為朝鮮中期英祖時興建的旌閭閣,是將宣祖31年(1598年)至英祖時褒賞郭氏一門的12旌閭(朝廷為褒揚忠孝節義者所賜的碑石或牌匾)聚集至一處的地方,建築物為正面12間、側面2間的規模,屋頂從側面看為八字造型的歇山頂,內部則有2座碑石與12個匾額。韓戰時部分建築物與一座碑石全毀,1963年進行重修,建築物與匾額為近代整修的,而12旌閭閣因一個村落郭氏一門即有12旌閭,前所未有,可說是重要的遺產。


大邱廣域市(中區)

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在經歷了2年6個月的施工期間,修繕了大公演場的屋簷與梁柱,並新建了表演支援館後,現以成為備有國際級音響設施的專業演唱會廳。演唱會廳(大公演場)有1,284席、chamber廳(小公演場)有248席、停車場可停放287輛車(地下停車場215輛、停車塔72輛)、展示室、練習室、便民設施等皆一應俱全。最特別是演唱會廳(大公演場)建造為將聲音聚集起來的showbox型態,拉近觀眾與演奏者的距離,提供更視覺化、聽覺化、動感的音響空間與設備。歡迎各國觀眾來此欣賞演出。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琵瑟山自然休養林位在琵瑟山南方照華峰和大見峰下方,是個風景秀麗出名的地方。在山的中間部分不僅有模樣奇特的奇岩山壁,川流不息的清澈溪谷也是琵瑟山的特色,到了春天,延著登山路線盛開的粉嫩杜鵑花更是吸引不少登山客的造訪。而冬天,則可以欣賞冰窟、冰塔,以及體驗滑雪橇等,是闔家大小一同出遊的好選擇。 另外,自然休養林內設有引用乾淨溪水的戲水區、散步道路、體育器材等。住宿設施則有森林小屋、露營場等,歡迎透過網站多加預約利用。


大邱廣域市(東區)

漆谷村位於大邱市東區屯山洞,其所在的地形是除了南邊以外,三面皆環山的盆地。其地名的由來一說是因為凹陷的山谷而得名,也有一說是因為周圍長滿了漆樹而被稱為漆谷村。另外從其另一漢字名稱「漆溪」來看,後者為真的可能性較高。1616年(光海8年)時,朝鮮中期的學者—臺嚴崔東集搬到此地居住,因而形成了慶州崔氏的同姓村。在進到村裡的路上,可以看到一棵樹齡高達350年的櫸樹,它被認為是漆谷村的保護樹。村子的地勢較周邊稍高,可以一眼覽收琴湖江支流。而當初為了避邪,在村前種植了樹林,現在已幾乎看不出痕跡。 經過有樹蔭和蓮花池的休息處,就能到達村裡。位於入口處則有兩棟300多年的巨大槐樹歡迎著訪客。當初是為了祈求村裡能風調雨順而種植的,樹高約12公尺,後方則有漆樹做成的招牌。漆谷村因為距離大邱市中心不遠,部分的建築都已改建成現代式,不過還是留存有不少古宅與古道,從傳統的石牆仍可看出舊時兩班的生活。慶州崔氏宗家所在的百弗古宅就位在村子的最裡面,由崔東集孫子於1694年所修建的古宅,是大邱地區中歷史最久的建築,現被指定為大邱民俗資料第1號,百弗則是朝鮮正祖時學者百弗庵崔興遠的號。進到大門後,舍廊和內宅都朝南,興建當時雖然舍廊是分開的,不過到1918年重建時就把舍廊與內宅改建在一起。古宅的右方是保本堂,是為了祭拜慶州崔氏的祖先,在1753年所建的。保本堂內有祠堂、齋室以及準備食物的庖舍。保本堂在韓戰時期也曾做為臨時學校使用,延著土牆走會看到旌閭閣,是為表揚百弗崔興源的孝心,在1789年所建的,裡面還奉有正祖所賜的紅牌。漆谷村是擁約有2.5公里的土牆、石牆的美麗村落。如果石牆經過的地方遇到了樹木,便會降低牆高,由此可以看出老祖先們順天應理的智慧。在百弗古宅裡除了有正祖稱頌百弗庵崔興遠所賜的文書,還有他們代代相傳的古書與戶牌,依退溪先生的聖學十圖所做的屏風與祭器等,留下了多種的文化遺產。附近還有天然紀念物1號「達城側柏樹林」,及不老洞古墳郡、八公山道立公園等景點。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以南平文氏的宗祠而聞名的三憂堂文益漸的後代子孫大約在500年前進入大邱,在仁興定居的則為其第18代後孫─ 仁山齋文敬鎬(1812~1874)。其原為了建立只屬於文氏宗族的村莊,而選在高麗時代的大寺院仁興寺的遺址建立了今日的仁興村。最先建設好的建築物為西元1920年左右建好的龍湖齋,亦即今日廣居堂的所在地。在80年代後期,此地大多為初期建造的草屋建築,直到100年後才逐漸形成現今的聚落。現在具有70多間瓦屋的仁興村的建築年代雖未滿200年,但仍保存著嶺南地區的貴族世家的風貌,而如此與週遭景觀融合的韓屋村也鮮為少見。


大邱廣域市(東區)

和平市場雞胗胡同於1972年建成,至今已有40年的歷史,市場主要販賣土雞,而剩下的雞胗則經過炸制後免費提供給購買土雞的顧客,後來反響良好,慢慢地形成了雞胗小吃胡同,深受大眾喜愛。      


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The Arc具有Architecture of River Culture及Artistry of River Culture的涵義,指盛載關於天、地球與文化,優雅且貼近幾何學與江河文化一切事物的建築與藝術品。在水的共通主題之下,The Arc成為一個和參訪遊客一同進化的複合演出空間與共同完成的藝術作品。整體內部裝潢設計摩登而簡潔洗練,有協調的地下1樓展示空間與藝術畫廊,1樓與2樓則設有以水為主題的巨大環形劇場,3樓則有能欣賞周邊自然環境的觀景臺,為參訪旅客提供了豐富而有益身心的各種體驗。 * 開館日 : 2012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