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龍山區) , 梨泰院・龍山

搭乘首爾地鐵一號線經過龍山站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整修良好的大型瓦房韓屋。如此一棟獨特的韓式建築便是韓國天主教會為紀念創立200週年,於1984年開始動工,歷經3年工程後完工的殉教聖地沙南基紀念聖堂。 沙南基於朝鮮初期被士兵們用來作為練武場,又名「鷺得」。此地亦曾被作為重刑犯處刑的場所。從1801年的辛酉迫害開始,己亥迫害、丙午迫害、丙寅迫害等迫壓天主教的事件發生時,有許多的天主教信者皆在此地被處刑。其中包括朝鮮第一位神父金大建(安德烈)、第一位來韓的中國神父周文謨,以及法國的英柏特主教等11名聖職人員與許多信者. 另外有9位聖人的遺骸被祭奉在小聖堂的祭臺。


首爾(江西區) , 首爾西部

鄉校是主導整個朝鮮時代韓國教育文化的重要文化遺產,是供奉和祭奠儒家大儒孔子及其他聖賢學者之處,在當時也擔負地方教育的使命,是如同今日的國高中一般的教育機關。陽川鄉校是首爾現存唯一的鄉校,建立於朝鮮太宗12年(1411年),並於1981年完成古蹟維護工程,將年久失修之處重新修復,內部共有大成殿、明倫堂、典祀廳、東齋、西齋、內三門、外三門等建築。目前這裡每年都於春秋兩季舉辦祭孔大典(釋奠大祭),還以當地居民與中小學生為對象,開辦教授漢字、書法與四君子水墨畫等課程,致力於推廣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及傳統文化的再獻。* 建築規模 – 大成殿 54㎡、明倫堂 77.91㎡、典祀廳 11.52㎡內三門 11.97㎡、外三門 18.63㎡、東齋 29.52㎡、西齋 29.52㎡* 建立時期 – 朝鮮太宗12年(1411年)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Art Link藝廊為了讓藝術品作家與給予藝術家能量的藝術收藏家、大眾間有更多的接觸,於2003年3月開館。Art Link藝廊不僅透過現場空間展示,還以線上呈現的手法更加促進了現代美術以及大眾的交流。 アートリンクは作品の作り手と芸術品コレクター、大衆を繋げるための空間で、2003年3月にオープンしました。ここでは、on/off lineの全てのツールを通じて、現代美術と大衆との円満な疎通を試みています。    


首爾(中區)

藥峴聖堂為長約32m,寬約12m,總面積396m²(約120多坪)的小規模聖堂建築。1886年(朝鮮高宗23年)容許宗教自由後,隨著天主教信徒的增加,而決定於明洞聖堂之下設立公所,此即為今日聖堂之前身。1891年由當時曾為明洞聖堂主教的Doucet神父於蛤洞購置土地,再由副主教Coste神父進行設計及監督施工,藥峴聖堂於1892年正式誕生。聖堂所在之處因在過去是栽培藥草的地區,為擁有許多藥草田的山嶺,故被稱為「藥田峴」,簡稱「藥峴」,泛指今日首爾萬里洞至首爾站一帶,聖堂之名也由此而來。藥峴聖堂做為韓國第一座西洋式聖堂建築而備受矚目。雖然有部分呈現歌德式建築的特色,但聖堂整體為呈現半圓形笨重的拱形屋頂與窗戶較窄等羅馬式建築特色的磚造建築。聖堂為十字型平面構造,側面窗檐高度較低,不採尖拱而採圓拱造型,而正面出入口與左右兩側突出的出入口窗戶部分,則各自呈尖拱造型的歌德式建築特色,可謂將兩種建築特色巧妙融為一體的優美建築。* 腹地面積 - 1,309㎡


首爾(瑞草區)

觀門寺位在首爾市瑞草區牛眠洞牛眠山底下,是首爾地區佛教佈教的重要寺院。1993年開始建設,經歷5年餘,於1998年10月完工。樓地板面積為6,700餘坪,地下4層樓、地上7層樓,是將現代與傳統融合的佛教建築。寺院內有許多先進設備,同時院內還充滿了佛教、文化、學術的氣息。 觀門寺位在牛眠山(海拔293m),因山長的像一隻臥倒的牛,因此命名為牛眠山。寺院正是位在牛眠山的「吉地」裡。山中清澈的小溪與泉水以及蒼鬱的森林,許多生生不息的動植物與觀門寺相伴,成為最佳的修養靜地。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世界裝飾品博物館位在有著文化街道之稱的三清洞巷弄裡,館內展出詩人兼散文作家館長李康媛於30年間,在世界各地60多個國家所收集的三千多樣裝飾品中的一千多件。這些在黑暗博物館閃爍著耀眼光芒的展覽品並非昂貴或知名的寶石,而是背後各自深藏著故事的裝飾品。一樓除了有刻劃地球五千年痕跡的琥珀、地球另一端男女使用過的手鍊與腳環、16世紀誘惑著歐洲人們的El Dorado黃金屋,而項鍊房內收集了技巧經驗豐富工匠們所製作的飾品,還有沉澱心靈的十字架房等。二樓除了展示著讓人不由自主陷入美麗幻想世界的面具和戒指外,還有其他美術展場無法媲美的<珠鍊與象牙房>,以及<近代裝飾品房>等。


首爾(江西區) , 首爾西部

龜岩公園由許家岩一帶所組成,許家岩為塔山下的天然石窟,據說陽川許氏的始祖許宣文於此誕生。而龜岩公園為醫聖許浚的紀念公園,公園名即取自許浚的號。許浚退職並著成著名醫書《東醫寶鑑》,名為許家岩洞窟之地正在此地。龜岩公園因奧林匹克大道的鋪設,將漢江的一部分截成湖泊,周邊林立的住宅則呈環湖之勢,儼然如一道屏風。公園內還有許浚為患者治療的銅像座落於此。另外,美麗的湖水中還矗立著盛載有趣傳說、古色古香、帶著一點紫色的廣州岩。在楊花大橋修建之前,此地最早為漢江下游渡江的主要渡口「孔巖渡口」,而旁邊即為可容納20多名壯丁都綽綽有餘的許家岩。多次戰亂如壬辰倭亂、丙子胡亂與距今不久的韓戰期間,許多人曾於此避難。廣州岩與旁邊的許家岩一帶,最早的歷史地名為「齊次巴衣」,相傳為百濟定都於漢城時期,祭祀土地神及穀物之神的岩石之意。


首爾(中區)

西小門外十字路口廣場為朝鮮時代執行死刑之地,故西小門又名「屍口門」。過去主要透過西小門將漢陽都城內的屍體往城外搬運,而負責調查與關押犯人的義禁府也在附近,且有人來人往的市場,故常在此將犯人處刑,以警惕百姓不得犯罪或冒犯王權。 1984年於韓國天主教會發生名為「103位殉教聖人誕生」的在世界教會史上相當罕見的事件,由教宗親自為103位殉教者舉行封聖儀式。在103位殉教聖人當中,就有44位聖人在西小門外十字路口廣場的聖地殉教。而2014年由教宗親自主持的124位殉教者宣福禮中,亦有27位真福者在此犠牲。為悼念這44位聖人與27位真福者,特別建立了殉教者顯揚塔,至今造訪此處於塔前追悼的聖地巡禮者仍絡繹不絕。


首爾(鍾路區)

史迹第465號的京橋莊既是曾經韓國臨時政府的活動空間,又是凡溪金九先生與世長辭的歷史現場。首爾市將韓國臨時政府的最後廳舍、凡溪金求先生的離世之地進行了複原,使其成為首爾市民了解近現代歷史的教育空間。在京橋莊的內部展有臨時政府時期的歷史資料,它於2013年3月2日(週六)起開始對外開放。 自1948年白凡金九先生逝世後,京橋莊曾長期被當作大使館及醫院使用,此次複原工程將原本變形的內部結構進行拆除,重點對遺留下來的建築本身面貌進行了修複。部分無法修複的地方則根據《朝鮮與建築》(1938年8月刊)中收錄的京莊橋的圖紙進行了重建。目前,京橋莊內主要展有韓國臨時政府時期的遺物、影像,設有信息搜索廣角,為市民提供多種了解歷史的渠道。


首爾(龍山區)

堂嶺殉教聖地位於距龍山電子商街徒步僅5分鐘的小山丘,為1839年長達一年的己亥迫害時,12月27~28日(農曆),10位天主教信徒遭到處刑之處。其中包含了被封聖的9位聖人,以及崔京煥聖人(1839年己亥迫害時殉教)的夫人,韓國第二位司祭崔良業神父之母李聖禮(Maria)。 己亥迫害當時,除了當時前住澳門留學的長子崔良業神父之外,李聖禮與5名子女皆琅璫入獄。父母與年幼的子女同時入獄之事為當時前所未見,亦不合國法,但朝廷卻未對這個家庭格外開恩,導致當時年僅3歲的老麼活活餓死在牢中。為挽救剩下4名子女的生命,李聖禮一度背棄信仰以換取出獄的機會,但就在孩子們為乞討離家之際,她又再度被捕入獄。年僅6~15歲的4名子女,為因自己而背棄信仰的父母感到憂慮,只能代父母乞討並前往獄中探視,以維持一家生計。 而後,在母親李聖禮即將遭斬首的前一天,年幼的子女們帶著乞討得來的米與錢拜訪行刑的膾子手,請求務必一刀就讓母親沒有太多痛苦的走。大為感動的膾子手因此徹夜磨刀,遵守了彼此的約定。 如此殉教的李聖禮因曾背棄信仰之故,最後無法封聖成為聖人。然而因這個令人悲痛的過去與堂嶺殉教聖地能一眼望盡首爾市區的優美景色,使別名「母親的聖地」的堂嶺殉教聖地,巡禮者絡繹不絕。在聖地附近,還有另一處殉教聖地,即純韓式建築的沙南基紀念聖堂,以及龍山家族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