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南道(公州市)

國立公州博物館安全保存和管理著忠清南道北部地區出土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1971年出土、鑒定的武寧王陵的文物,因此來到國立公州博物館,可以看到從武寧王陵出土文物。武寧王陵是百濟時代武寧王(501-523)和王妃的墳墓。目前的博物館就是爲展出武寧王陵的文物而新建的,國立公州博物館裡除武寧王陵文物外,還收藏有很多其他文物。國立公州博物館分爲2個展室,共收有包括19件國寶、4件寶物在內的1千多件重要文物。2樓的第1展室裡,展有出土於武寧王陵的文物,其中包括純金的腰帶、手鐲以及青銅鏡,尤其是按武寧王陵實際大小製作的模擬墳墓,能讓參觀者真切感受王陵內部。而1樓的第2展室,則按時代順序展出忠清南道出土的各種文物。參觀完2個展室,來到本館前面的庭院,可以看到公州一帶出土的石製文物,最引人注目的2個大石製盤子,這是古時候用來盛水的器皿。各種文物之間種有數十株70多年生的金松、海松、櫻花等樹木。這裡還爲參觀者提供舒適的休息空間。參觀完國立公州博物館之後,可以到博物館裏的文化商品賣店購買滿意的、可愛的紀念品。


慶尙南道(昌原市)

昌原市立馬山文信美術館位在俯瞰昌原市的騶山洞,是留有文信大師作品與藝術魂的地方。曾在法國留學多年的文信大師,歸國後花了15年的時間,建蓋了這座美術館。1994年開館的隔年,文信大師逝世。後來於2003年,其夫人依文信遺願「想把美術館獻給摯愛的故鄉馬山」而贈于馬山市,之後便成為市立美術館至今。之後昌原還另外建設文信原型美術館,於2010. 10月開館,展示116餘件的石膏原型作品。美術館分為第1展示館、第2展示館、文信原型美術館、戶外雕像展示場,共保存3,900餘件作品與珍貴資料。


仁川(南洞區) , 仁川市區

蘇萊濕地生態公園位於仁川廣域市南洞區論峴洞,整個公園佔地面積350萬平方米。其中,以廢棄鹽田為中心的66萬平方米的空間開園於1999年6月。這裡的生態展示館是在鹽田倉庫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館內展示著百脈根、海棠花等鹽生植物的照片以及制鹽場景、蘇萊浦口的照片。2001年4月,濕地公園進行了生態學習空間擴張工程,分別建造了公園諮詢館、生物壁畫館、自然能源體驗館、仁川第21宣傳館、仁川環境NGO活動情況館。在展示館附近的自然學習場中為遊客準備了與生態公園植物及鹽田相關的教育影像,設有桌椅、屏幕齊全的教室。生態公園以小學生為對像,分別在每年的6~7月、9~10月每週開放五天,為學生提供20分鐘的學習時間。鹽田學習場是將廢棄鹽田進行複原後建成的,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這裡每天可以產鹽400~1,200kg,可直接觀察到生產食鹽的過程,看到形如圍棋棋盤般的鹽田和工人們用水車抽取海水的工作場景。特別是在取鹽時間(通常為下午4點)前往的話,還可直接參與下鏟鹽體驗活動。在鹽田學習場旁邊設有可赤腳進入捕捉螃蟹、挖採貝殼的泥灘體驗場。其週邊則是棲息著金魚、鯉魚的淡水蓮池。自1999年6月開園以來,這裡一直深受首都圈市民的喜愛,公園距高速路口僅有五分鐘的車程,在公園入口處立有標著“首都圈海洋生態公園-海洋探索自然學習場”的樹門。


全羅南道(木浦市)

前東洋拓殖株式會社木浦支社(木浦近代歷史館)於1920年6月設立,為近代西洋風格建築物,亦是朝鮮日治時期的遺跡,現作為木浦近代歷史館使用。 * 前東洋拓殖株式會社木浦支社(全羅南道紀念物 第174號/1999.11.20指定)


忠清南道(禮山郡)

位於忠清南道禮山郡德山面德崇山的修德寺,為韓國佛教的重要寺院之一。修德寺的主要建築為1308年建造的大雄殿,被列為國寶的修德寺大雄殿為韓國最早的木造建築,自1528年至1803年為止,共歷經4次修建,但仍維持著過去的原貌。而寺內除了大雄殿之外,尚保有修德寺3層石塔等眾多文化財。* 傳說百濟時代創建的修德寺至統一新羅時代為止,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寺院丹青大幅脫落,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整修。當時的法師在籌措修建費用方面,遇到極大的困難。有一天,突然有位妙齡女子前來,自願到寺裡的膳房幫忙。由於她的美貌出眾,「修德小姐」的消息不脛而走,附近許多人紛紛前來,只為了一睹其廬山真面目。連日來寺裡都是人山人海,甚至新羅的宰相之子「定慧」還前來提親。女子表示要等佛寺修建完,才答應這場婚事,青年聽到答覆後,就把大量家產投入寺院的整修,使原本需要10年時間的修復工程,短短3年就圓滿完工。落成典禮當天,這名青年以大功德主的身分參加,他催促修德小姐和他一起離開,但女子卻說衣服沾到髒污要去換件衣服,隨而進入旁邊的房間,之後再無動靜。久等的青年忍不住打開房門走進房內,而女子馬上準備躲到另一間房。慌張的青年想挽留,但就在要抓住女子的瞬間,旁邊的岩石突然裂開,女子和房門憑空消失,徒留女子的一隻襪子,以及裂了一道大縫的岩石。從此之後,每逢春天在岩石裂縫處就會神奇地開出形如襪子的花。相傳那名女子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因此就以那名女子的名字「修德」作為寺院的名字。而愛上女子的定慧感到人生無常,到山頂上另建一座寺廟,即為定慧寺。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位在濟州市我羅洞漢拏山東部山麓的觀音寺相傳是高麗時代(AD 918~1392)以前的耽羅國時代(BC 476~ AD1005)所建立的寺院,但確實的創建者及創建年代已不可考。1700年代初朝鮮王朝以儒教為國教,因此當時濟州官衙將所有的寺院都查封,寺院消失了好一段時間,現在的觀音寺是比丘尼安逢麗觀法師在1912年重建的,經1964年補修後才呈現現在大韓佛教曹溪宗第23教區本寺雄壯的模樣。 境內有大雄殿、冥府殿、鐘隔閣、山神閣、不二門等,由於身為本寺,在濟州市內也具有許多傳教分院。 另外這裡還有1999年被指定為濟州島有形文化財第16號的大雄殿木造觀音菩薩坐像與濟州紀念物第51號王櫻花樹自生地、4.3遺跡地等,處處都有可看的景點。 寺院附近還有木石苑、山川壇、漢拏山、Eorimok溪谷、耽羅溪谷、犬月岳等景點。另外,登往漢拏山的‘觀音寺登山路’雖然比其他的登山路線險峻且辛苦,但能夠看到只有漢拏山才有的溪谷, 楓葉等祕境,仍吸引許多的登山客與觀光客前來。


全羅南道(木浦市)

木浦文化藝術會館為位於全羅南道木浦市龍海洞的文化空間,其於1997年7月開館,腹地面積達44, 100㎡、總樓地板面積則為8,704㎡。木浦文化藝術會館分為展示大樓與表演大樓,共有7間展示室、2間特別室,以及附有698個座位的表演廳。


首爾(鍾路區)

為了擴大美術館機能而創立在北漢山山麓上於1992年4月正式開館的Total美術館,是首爾近郊長興的Total戶外美術館的首爾分館,館內設有美術研究館、資料室、藝廊及戶外表演場等。 除了展示會以外,還可以舉辦音樂會、活動、演講、學術會議等各領域多樣化藝文活動,是以區域性高文化素養的地理條件而設立的複合型文化藝術空間。另外特別僅提供給會員享有教育課程及美術館音樂會等高水準的文化活動。


光州廣域市(西區)

* 為了記取5·18事件(光州事件)的教訓以及正確學習的空間,5·18紀念公園 * 5·18紀念公園是為了記取5·18事件的教訓,並教導後代正確的歷史始末而設,同時提供市民休憩的公園。 公園面積20萬4,985㎡,設有池塘與多種兒童專用學習場,可做為多功能學習與親近大自然的場地。   * 紀念公園的設施與參觀 * 5.18紀念公園有5·18資料室與可進行表演及活動的5·18紀念文化館、市民軍雕像·追思空間等。亦有象徵5·18精神的圓形水舞廣場。除此之外,還有5·18民主化運動學生紀念塔、光州學生教育文化會館。在公園的最頂端設有觀景臺,可以欣賞草地廣場、散步道路等公園景色。


慶尙南道(梁山市)

通度寺位於鷲栖山南部,由於寺內供奉著菩薩的真身舍利,因此沒有其他的佛像,這也是通度寺聞名的原因。通度寺名稱的由來是指通達佛法,濟度衆生。唐朝的慈藏律師持釋伽如來的真身舍利而來,於善德女王末年(646年)創建此寺。通度寺經過多次戰爭及入侵,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但據說其法燈至今從未滅過。寺內共有35座建築及法塔等,周圍有14座庵院。大雄殿被指定為第290號國寶,殿內沒有供奉的佛像,但其後的金剛臺階上却供奉著封存的釋伽牟尼的真身舍利。此外還有19個地方寶物及794件地方文化遺産,足以稱之為博物館。通度寺所在的鷲栖山自然景觀分外美麗,從寺院的入口到一柱門有排數百年的合抱松樹,寺院內有法鼓、鐘、夕照、蓮池,寺的後方還有瀑布、岩石等景致絕佳,因而譽有"通度寺八景"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