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高陽市) , 一山

位於北漢山國立公園的北漢山城是朝鮮時代(1392-1910年) 1711年建成的山城,高7m、長8km,具有1900年的歷史。北漢山城是爲了預防發生緊急情況時,君王捨棄都城裡的王宮避難用而建的行宮,因此是與都城完全無關的獨立的城。城牆長約8km,總共有15個門。北漢山城共有120多間房,規模雖不及都城的王宮,但也具有山中宮闕的雄偉氣勢。另一個特點是,利用以從白雲台向南蜿蜒的山梁和險峻的岩峰、山嶺、絕壁而建成。山城是朝鮮時代山城建築的代表樣式,由花崗岩造成,北漢山的山勢和古典的北漢山城完美結合。可以沿著北漢山城的城廓伸展出來的登山小路散步。秋天,北漢山的楓葉爲周邊景色增添了不少韻色。* 主要文化財1) 北漢山 眞興王巡狩碑址(史跡第228號)2) 磨崖釋迦如來座像(寶物第215號: 鍾路區舊基洞)3) 磨崖釋迦如來立像(寶物第657號: 恩平區津寬內洞)4) 太古寺圓證國師塔碑(寶物第611號: 高陽市北漢洞)5) 太古寺圓證國師塔(寶物第749號: 高陽市北漢洞)6) 盪春臺城(地方文化財第33號: 鍾路區新營洞、弘濟洞)7) 燕山君墓(史蹟第362號)


京畿道(高陽市) , 一山

京畿道高陽的元堂種馬牧場是專門飼育賽馬的牧場,於1997年開放給一般訪客參觀,每年的訪客數量持續在增加。元堂種馬牧場備有完善的散步道路,造景也相當美麗。遼闊的青青草原配上小山丘上低頭吃草的馬兒就像一幅畫,美麗的風景吸引了電影與無數廣告前來拍攝。另外,在都市附近擁有這樣寬闊的草原散步道路,亦是受許多家庭訪客喜愛的原因。在此放牧的馬匹共有數十匹,訪客可以近距離接觸這些馬匹,亦可參與伸手觸摸的體驗。而四處設置的桌椅相當方便訪客休息。牧場旁邊有睿陵、孝陵、禧陵、西三陵、元堂香草樂園,銀山楊樹與闊葉楊木等林蔭街道亦相當出名。每週一、二為公休日,週三至週日開放時間為09:00~17:00(冬季至16:30)。


慶尙南道(南海郡)

南海<加川梯田村>以環海的雪屹山麓一帶的山坡上,耕種有超過約108個石築的梯田而著名。梯田村位於其南邊,為一冬天難得下雪,艾草、菠菜等春菜最先收成的溫暖村莊。受海風影響,農作物的害蟲不多,適合種植有機農作物。此外,2007年起,每年都在此舉行能感受鄉村溫暖人情味與體驗農地泥土大自然的‘多漣漪農田節’。‘多漣漪農田節’由整田、草繩相撲、插秧、農田賽跑、背重物等各種傳統農耕文化體驗與精采豐富的藝術活動所組成,透過傳統與藝術結合的體驗活動,讓小朋友們實際感受農耕文化,提供他們學習文化遺產的機會。


江原道(三陟市) , 束草・雪岳山

甑山海水浴場悠靜且景色迷人,以日出聞名,與東海市湫岩海水浴場的燭臺岩相近。平均水深1~2m,暑假前來戲水的遊客甚多。 附近還有水路夫人公園,每到冬天,海鷗群飛來,呈現出浪漫的冬季風情。 在三陟轉運站搭乘10-1號市內巴士,約20分鐘就可以抵達。 諮詢) +82-33-1330(中英日)


慶尙南道(巨濟市)

玉浦大捷紀念公園是爲紀念仁辰倭亂(1592—1598 日本侵略朝鮮引起的戰爭)中抵抗倭寇取得木浦海戰勝利的李舜臣將軍(1545-1598 朝鮮中期武臣)而修建的。木浦海戰中,李舜臣將軍帶領將士擊沈來侵的26艘日艦,不僅取得木浦海戰勝利,也對後來的戰爭産生了重大的影響。木浦大捷紀念公園竣工於1996年6月,內有陳列朝鮮時代武器及李將軍遺物的紀念館、懸挂李將軍遺像的祠堂、高30米的紀念塔和可眺望周邊海景的玉浦樓等建築。玉浦公園靠海,海岸邊到紅、白兩色的防海堤相對,後面即是大宇造船所。隨著遊客的增加,爲安全起見,目前防海堤禁止遊客通行。


江原道(東海市)

墨湖港是1941年8月11日開港, 主要是作為無煙炭的貿易港口, 而後發展為漁港。墨湖燈塔於1963年6月8日建立, 保護船隻安全靠岸。位在海拔高度67公尺的墨湖燈塔是以鋼筋水泥建造的白色圓柱型燈塔, 高12公尺, 內部有兩層樓的結構。 附近更有座春天盛開迎春花, 夜晚照亮海邊的小公園, 公園附近有座小的海洋水產宣傳館, 可以了解海洋水產的變遷史, 提供給前來小公園的遊客及當地居民一個舒適的休憩景點。墨湖燈塔小公園是1968年鄭韶永導演的電影作品"即使恨,也要再愛一次"的主要拍攝地點, 為做紀念, 2003年5月在此設立了"電影的故鄉"紀念碑。墨湖燈塔位於墨湖地區海邊最高的位置, 讓海上船隻得以識別, 2003年10月設置了韓國開發的鏡片, 迴轉式的大型燈光在42公里外都可以看得見。 * 正式點燈日 - 1963年6月8日 * 構造 - 白色圓形水泥建築(12m) * 燈光 - 纖白光10秒1纖光(FlW10s) * 特色 - 位在江原道東海岸最大港灣墨湖港, 標示海岸線.


全羅南道(海南郡)

海南牛項里在1992年韓國資源研究所的地質學研究調查中首度發現了恐龍的腳印,其後在海南郡的努力之下,於1996年完成基礎調查,1997~1998進行綜合學術調查後,才有了現在的面貌。此外,依據學術調查的內容邀請全球知名學者專家,如研究恐龍腳印的權威,美國的馬丁‧洛克利教授、古脊椎動物學會的會長路易斯.雅各布斯教授、加拿大皇家蒂勒爾博物館的菲利浦‧柯里教授、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昂溫教授、瑞士索洛圖恩博物館的克里斯蒂安‧邁爾博士等,此行更獲得各專家對恐龍腳印及翼龍腳印的認證。之後以這些資料為基準召開了2次國際學術座談會,並在座談會中有了確立了此化石遺址的重要性。 被編列為天然紀念物第394號的海南牛項里恐龍與翼龍新腳印化石產地,其擁有的不單純只是作為化石遺址的價值,更是保存著地質史上無數謎題的重要自然遺產。海南郡將這些自然遺產轉化為供青少年們學習及體驗的空間,並將此命名為牛項里恐龍化石自然史遺址。


濟州道(濟州市)

龍泉洞窟是濟州島上的熔岩洞窟中,型態最典型的大型鐘乳石洞(總長約2,470.8m+α),內有約長140公尺的熔岩丘、熔岩床、熔岩瀑布等,相當壯觀特別。 不管是鐘乳柱、鐘乳石、石筍、洞穴珊瑚、洞穴珍珠等都生長得相當完整,讓龍泉洞窟相當具有學術與景觀上的價值。 * 面積 - 477,519㎡ * 時期 – 史前時代 * 歸屬 – 國家公有與私有 ※ 拒文岳熔岩洞窟系列被指定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有平金窟、萬丈窟、金寧窟、龍泉洞窟、堂楚物洞窟,目前對外開放的僅有萬丈窟一處


江原道(旌善郡)

為白頭大幹中心的山中寶庫,位於太白山的主山,海拔1,573公尺的咸白山麓的700~1,100公尺處,風光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