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靑松郡)

據說大典寺是新羅文武王12年(672年)時由義湘大師所創建,壬辰倭亂時受到焚毀,朝鮮顯宗13年(1672年)新建之後的建築一直保存到現在成為寺內的主要建築。1976年整修普光殿時發現了1662年的上樑文。正面3檻,側面3檻的小規模建築天花板呈井字模樣,裡面供奉的是毘盧子那佛。


釜山廣域市(機張郡)

* 海岸線與松林的美景,日光海水浴場 * 日光海水浴場是東海沿岸南部海水浴場中最多家庭避暑客來訪的地方。美麗的海景搭配了白色沙灘與松林-江松亭。另外,附近的七巖一帶也有許多美味的生魚片餐廳,讓來訪的旅客有吃又有玩。 三聖臺矗立在沙灘中間,江松亭則位於左方。雖然傳說以前日光海水浴場延著海岸線有著百年的松林,但現已不復存在。而海岸線右方末端的鶴里村因棲於老松林里的鶴而得名。 日光海水浴場水深不深,且具備充份的休養地機能。不論是民宿或露營,或是其他便利設施都方便使用。還可體驗海釣、七巖漁港生魚片等。每年7月到8月中旬,漁村裡還會舉辦慶典活動,訪客可以一同共襄盛舉。


全羅南道(羅州市)

為保存、展示榮山江流域的考古資料,收藏湖南地區發掘的文化財而設立的國立羅州博物館,是首座不設在市區的國立博物館,也是坐擁大自然的歷史公園,能讓繁忙的現代人在此小歇片刻。 國立羅州博物館也是結合高科技與文化領域的公共文化空間,是第一個全館引進智慧型手機NFC技術提供展覽簡介的博物館。參觀遊客能利用智慧型手機認識各個展品,並利用社群網站分享,即時進行雙向互動。 而在博物館的6個庫房中,還有2處為開放型庫房,設置大型櫥窗讓遊客可一睹庫房內部的真面目。另外也擴大體驗空間、開放博物館的空中花園,多方面拉近博物館與民眾的距離。 * 開館日:2013年11月22日


慶尙南道(昌原市)

拉姆薩爾文化館秉持著‘保存溼地’的拉姆薩爾精神,在國內外持續的擴張,擔負著介紹展示拉姆薩爾公約的歷史和主要內容的教育責任。為了幫助民眾理解保存溼地的重要性,增進民眾對溼地的文化價值認知而建立的。拉姆薩爾文化館在韓國40餘處擁有溼地海報120餘件、CD15張、圖書100餘本,除了拉姆薩爾事務處外,是擁有最多拉姆薩爾相關資訊的地方。可看到以鳥類為圖案的亞洲30餘國、歷代拉姆薩爾總會參與的10個國家世界各國共1,060餘種郵票。 


()

西生浦倭城是於壬辰倭亂初期1592年7月(宣祖25年)至1593年(宣祖26年),由日本將帥加藤清正負責指揮,以石頭堆砌而成的16世紀末期典型的日式城郭。海拔高200公尺的山頂上為本城,往下中間的是第二城,緊接著在最底下的即是第三城。城牆高6m、傾斜15度、整體呈直角三角形。 本城上主要是將軍住宿的天守閣及稱為將軍水的井水,1594年(宣祖27年)四溟大師第四次來到這裡與倭軍進行和平交涉,仍舊宣告失敗。直至1598年(宣祖31年),在明朝麻貴將軍鼎力相助之下,最終奪回山城收復領土,並於一年後將當時與倭寇戰鬥中壯烈犧牲的53名勇士安葬於修建完成的蒼表堂。只可惜該建築在日據時期被全數破壞,未留下任何遺跡。據1872年「西生浦鎮城圖」中所記載,倭城中部分區域曾為朝鮮軍所使用過的鎮城。 * 大小 – 城周長 4.2km


全羅北道(高敞郡)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仁川江華郡華道面長花里泥灘一帶,是廣為攝影師所知,拍攝日落美景的絕佳地點。這個自長花里連至東幕里海岸的泥灘,不僅是韓國最美的泥灘之一,也名列西海岸三大日落拍攝地之一。漲潮時被平靜的水面覆蓋,退潮時一次露出全貌的泥灘,與被夕陽映成通紅的海水呈現出溫柔而莊嚴的色調,令人印象深刻。天氣好的時候,則可見到水面與太陽下方微微相連,形成Omega(Ω)的圖樣,別有一番情趣。


京畿道(加平郡)

明智山擁有茂密的叢林,距離首都圈較近,是一日遊出行的首選,它位於加平郡北側18千米處,海拔1,267米,是京畿道內繼華嶽山外的第二大高山。由於明智山高於週圍的群山,登上山頂向下方溪谷俯視會讓人產生恍惚之感,猶如坐在熱氣球中暢遊於天空之中一般。明智山山頂視野非常開闊,可以遠眺到國望山、廣德山、華嶽山、 刀鋒山等山嶽。由於明智山山勢並不陡峭險峻,故而冬季來此觀看山中積雪美景也是不錯的選擇。山間的丹楓在“益根裡溪谷-昇天寺-明智瀑佈”一帶最為美麗,因此這些地方種滿了闊葉樹。春季的明智山漫山開滿了金達萊花,夏季,明智山中長達30多千米的明智溪谷則成了首都圈遊客的避暑勝地。登山路線最為常見的是由明智山西側的上板裡登頂後,從東側的I益根裡下山。即使是登山新手也毫無障礙。


()

瑟島為阻擋洶湧波浪進入方魚津港的岩石島嶼,因海風雨波浪打在岩石上會發出巨大的玄鶴琴的聲音而被稱做瑟島。當從海上觀看瑟島時,就像是倒過來的蒸籠一樣,因此又被稱做蒸籠島;而整個島被巨大球顆玄武岩覆蓋,也被叫做玄武岩島。瑟島上引發波浪聲的瑟島鳴波則是方魚津的12景之一。1950年代末期建立的無人燈塔一直守護著瑟島,有許多魚類棲息於此,吸引眾多釣客前來。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金豐釀造場:在江華島體驗韓國古法釀酒的獨特風情 1. 概覽:田園與釀造的完美結合 金豐釀造場位於韓國仁川廣域市的江華島,專門釀造如馬格利(生米酒)、燒酒等多種韓式傳統酒。與規模化工廠不同,這裡始終堅持以“古法釀造”和“自然發酵”為核心理念,巧妙運用江華島出產的優質原料,讓酒液在甯靜的鄉土環境中孕育出更深層次的香氣與風味。對喜愛沈浸式文化旅遊、並想深入了解韓國傳統酒文化的旅行者而言,此地可謂值得放入行程清單中的一大亮點。 2. 歷史與特色:守護手工釀造的匠心 • 源自江華島的農耕文化 長久以來,江華島以耕地廣闊、稻米品質上乘而著稱,島上居民通常自釀馬格利、燒酒,為家庭聚會或農忙之余增添樂趣。金豐釀造場便是這一傳統的忠實傳承者:從選米、投料,到發酵和蒸餾,每一道工序都在島嶼的純樸氛圍下逐步完成。 • 堅守古法卻不斷探索 雖承襲古法,但在口味和類型上也兼顧現代人需求,偶爾推出小批量、口感獨特的新品種。即使如此,一切的根基仍是對“手工釀造”“自然發酵”的尊重與堅持,這使得每一滴酒都保有深厚的地域和文化烙印。 3. 遊客可參與的體驗項目 • 參觀釀造流程與試飲 在工作人員或導覽的帶領下,遊客能走近發酵槽、儲酒區等關鍵區域,了解原材料甄選、發酵週期和味道形成的原理。隨後,現場品嘗新鮮釀制的馬格利或燒酒,細細體會其微妙差異。若恰逢當季或節慶活動,還可能有特殊口味或限定版酒品可供品嘗。 • 互動式工作坊 釀造場有時會開放短期工作坊,示範傳統酒的基礎釀造工藝,包括洗米、蒸煮、拌曲、初發酵等流程,讓想要“親自上手”的遊客能夠直觀感受天然酵母的魅力。 • 農家院落與韓式建築氛圍 這片鄉土氣息濃郁的場地,或許保留著古樸的倉房、木梁結構的韓屋裝飾,十分適合放鬆拍照。在柔和的鄉間風光和恬靜的江華島節奏下,小酌一杯,更能體會“慢生活”的真谛。 4. 旅行信息與貼士 • 地理位置 金豐釀造場位於江華島(屬仁川廣域市),週邊景點包括歷史古迹(如世界遺產支石墓)、寺院、海岸步道等,組合成一條富含文化與自然風光的觀光線路。 • 開放時間與預約方式 釀造的週期、季節的不同,或官方活動安排,都可能影響開放時間和參觀形式。建議出發前通過釀造場官方網站或SNS了解最新動態,必要時進行預約。 • 交通選項 ① 自駕或包車:從首爾或仁川市區前往江華島通常需1~2小時車程(視路況而定)。通過導航搜索“金豐釀造場”或對應韓文地址可獲得路線指引。 ② 公共交通:先乘坐城際或市外公交抵達江華綜合客運站(Ganghwa Bus Terminal),再換乘當地公交或出租車前往釀造場所在地。 • 安全與溝通 雖有部分員工能用簡單英語或中文介紹,但更深入的釀酒原理或工藝問題,可能需要翻譯軟件輔助。若計劃大量品嘗酒品,切記避免酒後駕車,盡量選擇公共交通或有代駕等方式。 5. 將金豐釀造場納入江華島行程的理由 • 深入韓國傳統酒文化:比起在商超購買成品,更能與“發酵—蒸餾—熟成”等環節面對面。 • 獨特口感對比:當場飲用以古法生產的馬格利或燒酒,更具新鮮與圓潤口感,與市售量產有明顯不同。 • 可親手參與:工作坊等互動活動讓旅途故事更添精彩,既是文化享受,也是趣味體驗。 • 巧妙融入島嶼觀光:江華島以自然美景與文化遺產著稱,釀造場參觀能與其他景點(寺廟、古城、海岸)搭配,形成多層次的旅遊記憶。 結語: 金豐釀造場在江華島那片恬靜的田園風光裡,以傳統手工方式延續了朝鮮半島幾百年來對醇香米酒與燒酒的熱愛。當外界追求快節奏、量產化,它卻依然守護著自然發酵的時間與溫度,並將這種質樸且細膩的文化精髓通過參觀、體驗與遊客分享。若你渴望挖掘更深層次的韓國飲食與文化內涵,不妨到這裡品一杯原汁原味的馬格利,呼吸海島上的清新空氣,讓這份古老而親切的風味,為你的旅程留下難忘的珍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