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淸北道(槐山郡)

雙谷溪谷指起自雙谷村長10.5公里的溪谷。相傳退溪李滉、宋江、鄭徹等朝鮮時代的著名儒學家和文人對雙谷溪谷情有獨鍾,曾在此生活過。溪谷爲寶賠山、君子山、飛鶴山環繞,清澈的溪水穿過松林、流過岩壁,景色非常優美。


京畿道(華城市)

東灘湖水公園是沿湖畔有著寬廣草坪、大型露營區、芬多精森林等的市區綠色健康空間。園內還有順著貨櫃橋打造而成的步道,以及各式各樣的特色長椅,方便遊客在此盡情欣賞湖水景觀。此外也有運動設施、戲水區、自行車停車場等,可進行各種戶外休閒運動。其中最特別的要數華麗的大型水舞表演Luna秀,是東灘湖水公園不容錯過的景點。


濟州道(濟州市)

楮旨嶽屹立於翰京面楮旨裡楮旨小學向西北方延伸道路的右側,以山頂的火山口為圓心,山體四週在傾斜度和距離上都較為相似,呈圓形。楮旨嶽山頂形成有週長約900米,深達60米的漏鬥型火山口。 楮旨嶽山體四週栽滿了海鬆與各種樹木,形成茂密的森林。火山口裡則以落葉樹林和常綠樹林為主,主要由胡頹子樹、野薔薇、楮樹等構成,步行很難進入其中。 * 2007年第8屆“美麗之林”全國大賽榮獲生命獎(一等獎)


全羅南道(長興郡)

天冠寺位於全羅南道長興郡的天冠山,確切的創建年代難已考證,但相傳是新羅時代(BC 57∼AD 935年)通靈和尙所建。天冠寺從前叫做華嚴寺,曾有89個庵子及1,000多名的僧侶在此修行,在廢寺後於1963年重建極樂寶殿、寮舍與鐘閣等,並改稱天冠寺。 現在天冠寺雖然因年代久遠顯得有些老舊,但在充滿神秘之美的天冠寺有被指定為寶物第795號的3層石塔、全羅南道有形文化財第134號天冠寺石燈與5層石塔(全南有形文化財第135號)、塔山寺地石燈(文化財資料196號)等許多文化遺跡。 寺剎所在的天冠山,不但有許多奇岩怪石,春天的紅色冬柏樹、秋天覆蓋整座山的芒草原都相當有名。另外多島海的風景也吸引了很多觀光客前來。


江原道(麟蹄郡)

北面往束草方向,從46號國道右側外加平站百潭寺,過了永矢庵後,在走6km就會看到五歲庵。新羅時代在雪嶽山立下佛願的慈藏律師,於善德女王13年(644年)在這裡建立了一座庵子。朝鮮仁祖(1643年)時,有名僧人雪淨大師將其重建並改名為五歲庵,韓戰時期毀損重建至今。這個寺廟既是參禪道場又是祈願道場,聲名遠播,有許多僧人來此修行。金時習也曾在此待過,朝鮮中期致力於佛教復興的普雨也曾在此居住,近代則有憎侶兼詩人的韓龍雲。


慶尙北道(浦項市)

POSCO歷史館承載著POSCO的歷史、精神、企業文化以及願景,於2003年7月3日在浦項市槐東洞建成,是一座佔地面積9,917平米,建築總面積3,636平米,展覽面積1,983平米的三層建築。 其實,企業歷史館和博物館在發達國家並非罕見,但在韓國建立企業歷史館,從其總體規劃階段就引起了眾人的矚目。POSCO將重點放在“展現POSCO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真實的歷史館”,通過POSCO在鋼鐵不毛之地僅用30年時間成長為全球鋼鐵行業的領頭羊的發展過程,總結出POSCO人在逆境中勇往直前的故事,以期向訪問歷史館的年輕人註入夢想和希望。


江原道(橫城郡)

一來到橫城郡的安興面,安興豆沙包村即映入眼廉,路邊盡是一間間豆沙包專賣店,還有寫著「安興豆沙包村」的大型招牌熱切歡迎遊客的到來。這裡的店家約自1998年起開始營業,透過商品開發與信用建立、宅配服務的提供等,使安興豆沙包成為孝親的不二選擇。外皮Q彈、內餡甜而不膩是安興豆沙包的一大特徵,為使其更廣為人知,橫城郡也固定於每年10月左右舉辦安興豆沙包村慶典,讓遊客能盡情感受安興豆沙包的美味。


京畿道(加平郡) , 九裏

1943年被指定為韓國國民觀光勝地的清平湖畔,是加平美麗景觀的代表名勝,還可以嘗到辣魚湯、海鮮湯、山菜定食等鄉土飲食。


京畿道(抱川市) , 抱川

一東第一溫泉位於抱川郡一東溫泉地區的入口處,汲取地下800m的硫磺溫泉水和地下1,000m的優良水質,為首爾和仁川地區的旅客熱愛前往的景點。特別的是,尋訪一東和一東地區著名的一東排骨,週邊秀麗的白雲山、廣德山、清溪山、雲岳山等登山客,和羅山高爾夫球場等球客絡繹不絕。水質以硫磺成分為主,對風濕、成人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神經痛、婦女疾病、關節炎、各種皮膚疾病等皆有良好的治癒效果。 


慶尙南道(南海郡)

傳說因為石南寺位於迦智山(或稱石眼山)的南邊,而被稱做為石南寺。自今1200多年以前,道義國師於新羅憲德王16年(824年)創建此寺,期間歷經多次重建整修。壬辰倭亂時燒毀,後於1674年朝鮮憲宗15年,由卓靈、善哲禪師等人重建;1803年純組3年,由枕虛、守一等人整修;1912年,在友雲師父主持下,再度重新整修。1957年比丘尼仁弘禪師受任住持之後,寺廟的各個建築煥然一新直到現在。石南寺建築共有30餘棟,與聞慶鳳巖寺並列為韓國佛教曹溪宗所屬80多間禪院下的宗立特別禪院,因而聲名遠播。 韓國的南宗禪始祖道義禪師曾在中國修行37年,錦衣還鄉後因當時國家還無法接受他的核心理念,而獨自到雪嶽山陳田寺內教導弟子並等待時機,之後轉移至迦智山創建石南寺。石南寺屬於比丘尼的修道處,有許多比丘尼在此專注修行。這裡的三層石塔是824年道義禪師在護國願望下建造了下面2層基壇、上頭3層的石塔,原本的位置在大雄殿前面,1973年時移至現在的位置。寺內保存有蔚州石南寺僧塔(寶物第369號)、3層釋迦舍利塔、3層石塔(地方有形文化財第5號)、石南寺水槽(文化財資料第4號)等文物。 * 蔚州石南寺僧塔 (寶物第369號 / 1963.01.21) 建造時代 : 統一新羅 增塔是為了供奉著名高僧遺骨而建造的石塔,此僧塔高3.53m,為八角圓堂形,傳說為道義國師的舍利塔。完整保存了統一新羅末期的僧塔樣式,是非常卓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