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爾(永登浦區) , 汝矣島・永登浦・麻浦

在首爾的各個漢江市民公園中,包含汝矣島漢江公園在內,共有6個公園擁有游泳池。汝矣島戶外游泳池不僅費用為一般戶外游泳池的一半,低廉的價格外,更有徹底的水質管理,讓遊客能放心享受戲水與游泳的樂趣。此外,游泳池還設有販售游泳用品與簡單飲食的販售部等附屬設施,便於市民與遊客利用。* 位置 – 西江大橋下游戶外游泳池


首爾(鍾路區)

將盒飯升華為藝術的 Su Ji Kim!可以跟她一起學習新的藝術盒飯。在料理課程中可以學習人氣藝人們的盒飯料理秘訣與藝術盒飯的表現形式。不僅有為韓國人準備的料理課程,更有為外國人準備的各種各樣的料理體驗。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西歸浦市擁有多元且優秀的自然景觀,以及暖和的南國氣候,可謂得天獨厚的文化觀光景點。尤其中文洞一帶於1971年被指定爲觀光園區,使西歸浦市發展為國際級的觀光都市。位於西歸浦市西邊尾端中文洞海邊的中文觀光園區,是韓國國內最大的綜合觀光園區,也是大規模的全方位休養地。在已開發68萬坪的中部地區園區內,有7個最頂級的住宿設施與太平洋樂園、如美地植物園、高爾夫球場、仙臨橋、天帝淵瀑布、中文海水浴場等許多值得一看的地方,吸引眾多海內外遊客,而在距中文觀光園區車程約5分鐘內的地方,還有騎馬場、修練場、射擊場等設施,相當便利。


首爾(中區)

圜丘壇是為了祭天而設的祭天壇,亦被稱為圜壇。其作用為提倡儒教治國的韓國及中國等地,舉行儒教祭天儀式的地方。 韓國首次的祭天活動是在高麗成宗2年(西元983年)的正月,其後遭受反覆地實施與廢除,直至朝鮮初期才明文禁止舉行祭天儀式。世祖2年(西元1456年)曾短暫地將祭天儀式制度化,並於1457年設立了圜丘壇。世祖10年(西元1464年)實施了在位期間最後一次祭祀儀式。圜丘壇再次被設立是在高宗34年(西元1897年),當時朝鮮將國號改為大韓帝國,由高宗出任國家的皇帝。至今在圜丘壇舊址上還留有建築-皇穹宇和3個石鼓。皇穹宇是在圜丘壇建成兩年之後,於1899年完工的。皇穹宇旁邊為祭天時使用的樂器象徵—3個石鼓。欲前往圜丘壇的訪客可至朝鮮飯店南北方的庭園,庭院中還留有皇穹宇建築。 * 面積 - 8,661.16㎡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正讀圖書館於1977年1月在首爾鍾路區北村舊京畿高級中學的舊址開館,內有49萬餘卷的藏書與16,300餘件的非圖書資料,附設的首爾教育史料館內藏有12,000餘件的教育史料,為首爾市立共同圖書館。 正讀圖書館提供給首爾市民最新的資訊,支援教養、學習等方面,致力於文化發展與終生教育。除了租借書籍、使用資料室與閱覽室外,每個月邀請作家演講,並舉辦寫真展、讀書會、玩偶劇、音樂會、跳舞大賽等文化活動。另外進行討論經濟、科學、社會等主題的教育特別活動,圖書館視聽教室每週三回(週二、四、日)電影放映,除圖書館使用外,並提供休閒娛樂。


慶尙南道(金海市)

蔚山工廠佔有相當汝矣島2/3以上面積(500萬m²)的腹地,由5個獨立的工廠設施組成的現代汽車主力工廠。34,000餘名的從業員在此生產一天平均5,600台的車輛。另外還擁有可同時容納3艘5萬噸船隻停放的專用港口,並有消防所、醫院、巡邏車,以單一工廠來看,可說是世界屬一屬二規模的工廠,為此引以自豪。此外,安置污廢水處理場和最尖端的環境保護設施,將工廠定位在讓環境永續發展的企業之上。


首爾(江南區)

*使都市、人與自然得以溝通的文化空間* 大宇建設最早自1994年起,即於公寓的建設中導入環境概念,而在2003年,旨在使人能於自然中享受健康與幸福生活的文化空間「PRUGIO VALLEY」正式誕生。在PRUGIO VALLEY中,人、自然與環境能融為一體,並體驗到新次元的生活文化。PRUGIO的參觀教學行程,首先是在休息室欣賞住宅相關宣傳影片,同時說明PRUGIO的特別設計與推出的住宅商品,接下來可於1樓大廳的相片畫廊感受未來式的風格與氛圍,再隨著鋼琴聲與燈光往2樓拾級而上,親身體驗未來的住宅文化、便利的尖端技術與新概念平面、大自然的親環境空間設計等結合各種要素的新住宅價值。同時,在此還能利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智慧型機器,設計出專屬的住宅並進行體驗。這裡並非僅單純介紹未來的住宅文化,而是運用了現有的尖端系統,讓參加參觀教學的青少年能進行各種有趣的體驗,對未來的住宅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觀教學行程] 宣傳影片→PRUGIO林間小徑(以四季影像組成)→未來館→PRUGIO高級宣傳館 [推薦年級] 小學高年級~高中生


大田廣域市(儒城區)

國立中央科學館是座收集、研究各種科學技術資料,並展示的科學文化館。最受到注目的是天體館,是由韓國境內最大的23公尺半圓形屋頂所建成。在天體館可以觀賞到浩大宇宙的真實面,也能了解人類對於宇宙探險的開發過程。園區內還擁有韓國唯一具國際水準的宇宙劇場,共有242個座位,依序入座。在劇場內可以親身體驗浩瀚宇宙的閃耀星空、在天體運轉模型中眺望夜空裡閃閃發亮的繁星,讓人不禁深深地沉醉。再加上超大型的環體影像裝置(Astrovision),讓觀眾彷彿身入其境地觀賞宇宙探險。在國立中央科學館中的常設展示區裡,展示有自然史、自然科學、科學技術等4,000多種資料。館中也設有韓國自然展示館,及陳列各種武器、國樂器的展覽區。另外還有展示大自然奧妙特區,了解大自然的力量,進而運用到交通、運輸上,促使人類生活的便利。往常設展示區外走去,高麗時代觀測星像的瞻星臺、磁浮列車、和草食性恐龍的巨大模型等,都是攝影留念的絕佳場所。觀賞完園內這麼多展覽後,對於大自然的奧妙、科學技術的原理等,應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在科學館內還設有電影院,可以同時容納776名觀眾,每天上午11點、下午2點整,各播放一場科學影片和宇宙探險等。


慶尙北道(慶州市)

據韓國最古老的史書《三國史記》(AD1145創作)記載,新羅(BC57-AD935)文武王(AD661-681在位)14年(AD647)命令在宮城裡挖一蓮花池,做成一座小山,種上花草,還餵養珍奇動物。雁鴨池即是當時挖出的蓮花池,位於月城(AD101年建造的新羅時代的城)外側東北部。據1974年挖掘時的調查結果,雁鴨池呈球形,東西200米,南北180米,有大小不等的3個小島。目前的雁鴨池接近圓形,是沿護岸石重新修建而成的。<臨海殿址>本是新羅王宮的離宮,曾作爲東宮(皇太子或王位繼承人居住的宮殿)。之所以被稱爲臨海殿址是因爲過去史書中臨海殿出現次數最多。最初挖掘出土時,發現宮殿的建築物、回廊以及雁鴨池西側的5處樓閣的輪廓 。目前,依據考察結果重新修復了幾個建築物,尚未得以修復的地方只局部完成了支架。


慶尙北道(慶州市)

1973年被發掘的155號古墳天馬塚,為新羅特有的積石木棺墳。高12.7m,直徑50m,在封土內部有以石頭堆積成的積石層。積石層裡則有長6.5m,寬4.2m,高2.1m的木房,中央放著木棺與墓主屍身。出土的文物共計有11,526件,而其中的天馬圖為韓國古墳中首次出土的珍貴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