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麗水市)

麗水沿岸客輪站位在全羅南道麗水市,設立於1982年12月21日。 2007年5月經過整建之後,多了如: 等待室及停車場等設施。


全羅南道(康津郡)

淨水寺是位於全羅南道康津郡大口面龍雲里天蓋山上的寺院,其也被指定為全羅南道第101號的有形文化財,內有大雄寶殿、羅漢殿、鐘閣、山門(大門)、寮舍寨等。而在淨水寺的大門外,有著名的壬辰倭亂決戰地,往南邊3公里處還有高麗青瓷陶窯遺址──堂田里。


全羅南道(靈光郡)

位於佛甲山(516m) 山麓的佛甲寺為百濟枕流王(西元384年)時,隨著印度僧侶摩羅難陀尊者的到來,所建造的第一座佛法道場,故取其第一之意,名為佛甲寺。此外,靈光的'法聖浦' 亦是聖人取法而來的渡口,故將其從'阿無浦'以及'芙蓉浦'改名而來。登上自然形成的石階後,一眼就可看見天王門內的木造四大天王。據說此四座天王像是朝鮮中期的作品,且原本位於全羅北道興德的道詵國師所創建的緣起寺內, 直至高宗7年時,雪竇禪師重修佛甲寺後,才從荒廢的緣起寺遷移至此。一進到佛甲寺內,最先看到的便是在一柱門周圍形成的茂密的天然樹林,接著便是佛甲寺的各個文化財中,最顯眼的佛甲寺大雄殿(寶物第830號)。佛甲寺大雄殿為正面3間、側面3間的八角屋頂建築,因其未上丹青,故更添加了古樸的風貌。在佛甲寺共有萬歲樓、冥府殿、一光堂、捌相殿、七星閣、 香爐殿以及尞舍齋。沿著寺外的小路而上,便能看到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112號的大樟樹。樟樹的公花與母花在10月以及11月時會各自在不同的樹上綻放,故10月時可以看到紅色的梅實與樟樹花一同形成的美景。而佛甲寺也是秋天的賞楓名勝之一。秋天時,欣賞佛甲寺前的小路上方的水池前的山谷與山坡上被染紅的楓葉,可是秋遊佛甲寺的重點。沿著水池左側的小路前進,便可抵達冬栢谷,遊客可以一邊漫步於小徑上,順道欣賞一路上的風景。若是體力與時間許可,遊客也可經過冬栢谷,再至九水峙(音義譯)、海佛庵,最後到達佛甲山的頂端──蓮實峰(海拔高度516m)。在山頂上所看到的山勢就像是將佛甲寺層層包圍的蓮花花瓣,就算不是賞楓季節也相當值得一來


全羅南道(潭陽郡)

* 亞洲第一座慢活城市(Slow City)──潭陽清平三支內村 * 清平三支川村形成於1510年左右,東側為月峯山、南側則矗立著國守峰。流淌於村莊前的河川模樣猶如被鳳凰翅膀環抱在內,因而稱為三支川。村莊中間為草原,自古以來便出產豐饒農產品。以市道民俗資料第5號「潭陽高在宣故居」為中心,完善保存了數棟韓屋,加深了其作為傳統村莊的價值。 村莊的圍牆構造基本上為使用石頭與泥土堆成的土石牆,多使用稜角不分明的花崗石系圓石,型態包括將石頭與泥土層層堆起,可看見縫隙的圍牆,以及隨意推起的圍牆。大致上,圍牆下端為大石塊,越往上,石頭越小。以「S」字型自然彎曲的村莊內部道路呈現出靜謐氣氛,與古宅交相輝映。


全羅南道(寶城郡)

到江谷村可以體驗在傳統韓屋生活的一天。雖然一般被稱為江谷村,但是被指定為體驗村落之後,因為在行政單位上屬於全羅南道寶城郡得糧面的五峰里所以也稱為得糧村,這裡亦是廣州李氏的同姓村。江谷村直到現在仍保留了朝鮮時代的韓屋村模樣,是目前僅存的幾個鄉村之一。在這裡的傳統韓屋大部分都是19世紀後期由廣州李氏家族所興建,30餘棟的房屋依著五峰山排列在一起。在村裡有許多古木,櫻樹、木蓮樹、石榴樹等長年守護著此地。家家之間則生長著長春藤與竹子等,延著長滿植物的石板路散步,可以感受到韓國村落固有的情趣。


全羅南道(谷城郡)

泰安寺位於桐裏山下,新羅景德王元年(742年)由神僧3人所創建。高麗太祖時,慧徹大師重新修建,增加了132間建築物,將泰安寺擴建成一座大規模的廟宇,也是桐裏山派的中心道場。目前寺內珍藏有慧徹大師的舍利塔(寶物273號)、廣慈禪師塔(寶物274號)等4種寶物。另外建在桐裏山溪谷的凌波閣(地方有形文化財第82號),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景點。凌波閣在6.25韓戰時全毀,經過後來的修建,才以全新的樣貌出現在世人眼前。距離寺廟入口約1.8公里的凌波閣,就落在清新的溪谷和濃鬱的樹蔭之中。秋天時滿山火紅的楓葉,也是散步的絕佳場所。


全羅南道(海南郡)

右水營觀光區是為了紀念1597年忠武公李舜臣將軍擊敗日軍凱旋而歸的「鳴梁大捷」,將過去此地樣貌原封不動保存下來之處,於1986年被指定為國民觀光區,並於1991年設立鳴梁大捷紀念公園,成為鳴梁大捷的最佳歷史教育地點。觀光區位於能眺望鳴梁海峽之處,設有龜船等各種體驗空間,並固定於每年10月舉辦全羅南道代表慶典「鳴梁大捷慶典」,且於每週末進行鳴梁歷史體驗活動等,為遊客提供各種充滿可看性的活動與體驗。公園內處處設有重現壬辰倭亂當時義兵、官軍跟日軍戰鬥場面的雕塑,令人為當年激烈的戰爭而震撼。站在公園內的觀景臺,則可鳥瞰鳴梁海峽與珍島大橋,並見到鳴梁大捷塔、鳴梁大捷碑拓本、語錄碑、忠武公文物展示館等建築。


全羅南道(求禮郡)

位於全羅南道求禮郡土旨面的燕谷寺為西元543年(百濟盛王21年)時,由華巖寺的宗主烟起祖師所創建。壬辰倭亂時遭遇祝融之禍而燒毀,韓國戰爭時也無法倖免,但是在燕谷寺內仍保存了東浮屠、北浮屠等韓國國寶2件與寶物4件。 1981年3月1日,當時的住持在政府支援以及信眾的幫助之下重建了燕谷寺的法堂,其主要以花崗石與自然石建造地基。在新法堂建造完成以後,佛寺的修復工程亦陸陸續續地在持續著。燕谷寺的名稱由來,是烟起祖師初來到此地時,在位於現今佛堂的蓮花池中央,看到了因漩渦而飛走的燕子,故取名為燕谷寺。


全羅南道(順天市)

興輪寺為佛教曹溪宗華嚴寺的布教堂(宣揚佛法的法堂)。興輪寺位於順天市內唯一提供市民休憩的竹島峰公園之南側。1984年前為拉弓場,隨著拉弓場轉移至別地,改建法堂並供奉釋迦牟尼佛。 因為是近年來興建的寺剎,因此並無特別的聖寶文化財,但因位在市區內,是提供佛教信眾們一個來往方便的宗教信仰空間。 * 歷史與沿革 興輪寺為大韓佛教曹溪宗第19教區華嚴寺的分寺。據說是在朝鮮時代創建,壬辰倭亂當時為水軍的射擊場和華嚴寺、 松廣寺、仙嚴寺三大寺剎僧軍及大眾的根據地。但無留下關於具體的創建及沿革等紀錄。 解放之後,據說帶妻僧(已結婚之僧人)將土地賣出,直到約20年前,當時為拉弓場的使用地轉移至北側,並在此地蓋建寺剎。現今的建築全為1986年宗圓僧侣重建。經過宗源、宗三、宗西三位住持到現在為宗谷住持,扮演華嚴寺的傳教堂之角色。


全羅南道(求禮郡)

海拔高1,433.4m的萬福臺,是矗立於求禮郡山洞面與南原市交界處,位於智異山西部的山峰,北連鄭嶺峙,南接性三峙等山嶺。萬福臺正如其名,被視為充滿福氣的山峰,整座山皆由和緩的丘陵組成。而在風水地理學上,萬福臺也被列為智異山十勝地之一,是備受肯定的風水寶地,傳說因此地能讓許多人享有福份且長壽,故得名「萬福臺」。 此地也是智異山上最大的紫芒群落地,每到秋天,整座山頭便被白色的紫芒覆蓋,景色極其壯觀。在此眺望東南方的般若峰,更能實際感受到智異山山勢的巍峨雄偉。不僅秋天有紫芒可賞,冬季白雪靄靄的萬福臺也相當壯麗。自1990年代智異山溫泉世界於求禮郡山洞面開幕後,萬福臺作為鄰近溫泉的登山景點,更吸引不少登山客前來造訪。而每到春天山茱萸花季來臨,山洞面位安里的上位、下位村等山茱萸村就被敷染成一片金黃,於村中欣賞爛漫的山茱萸花,再登上萬福臺眺望智異山群峰,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