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北道(茂朱郡)

有湖南第一樓美譽的寒風樓,與全州的寒碧堂、南原的廣寒樓並稱「三寒」。寒風樓確切的建築年代已不可考,但於壬辰倭亂(1592)時遭日軍焚毁。宣祖32年(1599),時任茂朱縣監的林懽因喜愛寒風樓的兄長林悌入夢相求而重建此樓。1783年,由當時的茂朱縣監林重遠重新修繕。寒風樓為歇山頂的雙層樓閣,規模下層正面3間、側面4間,上層正面三間,側面2間。目前僅開放於附近參觀,禁止登樓,周邊另設有近鄰公園與運動設施。


忠清南道(牙山市)

溫陽溫泉站於1921年6月1日由慶南鐵道株式會社所設立,一年後,於1922年6月1日作為一般車站正式開始營業。中間曾經歷1983年12月車站的重新修築並遷址,以及2005年元旦的鐵道廳轉換為鐵道公社。在2008年4月22日,車站再度遷址,隨著新車站的落成,同年9月2日天安至新昌開始複線行駛,溫陽溫泉站也於12月15日天安至新昌的首都圈地鐵(1號線)正式通車後,同時作為地鐵站與火車站使用,並在2009年6月1日Nuriro號列車上路後(2009年7月1日增班行駛),成為停靠站之一。


京畿道(加平郡)

位於京畿道加平郡加平邑鏡盤里的「刀鋒山自然休養林」是於2008年6月4日開始對外開放,內有森林之家與山林文化休養館等住宿設施,以及營火場、散步道路、山淋浴場、多功能運動場、停車場、淋浴間等便利設施。 刀鋒山自然休養林內,還有在奇岩怪石與松樹林間流淌的鏡盤溪谷、鏡盤湖、栗子樹林、松樹林間小道等自然景點,也鄰近加平的淸平水壩,是前往露營的好去處。


慶尙北道(靑松郡)

位於慶尚北道青松郡真寶面新村里的青松野松美術館是青松郡設立的美術館,開館於2005年4月29日。以獲贈的美術作品成立了這座美術館,包含青松出身的韓國畫家野松李元佐所藏的韓國畫及陶藝作品350件、國內外知名畫家與雕刻家們的作品50餘件,還有美術相關書1萬多本等。改建廢校的新村國小,建造了大中小展示室、美術圖書館、美術教育場,做為常設與企劃展場,並舉辦美術教育講座等。


慶尙南道(山淸郡)

仇衡王陵市為伽倻第10代君王的石墓,為金庾信的祖父──仇衡王的陵墓。而又被稱做仇亥或是讓王的仇衡王,是於西元521年成為伽倻的君王,直至西元532年,伽倻領土被新羅法興王佔領時,只維持了11年的政權。仇衡王陵是由石頭所建,而因為與仇衡王陵相似的石塔分布在安東與義城地區,故其亦被稱為石塔。另外,根據在『東國輿地勝覽』、『山陰縣山川條』裡,出現了「在郡縣40里的山中的石造陵墓,據說有4個面的陵墓皆是位高權重的亡者的陵墓」,以及其在王山寺所流傳下的『王山寺記』中的的紀錄,這座石塔才被認定為仇衡王陵。與一般陵墓不同,仇衡王陵位於斜坡的中央,並由高7.15公尺的階梯式石塔所組成。從正面看去,其共有7層石階;背面則是利用斜坡本身建造而成,與在平地所建的金字塔仍有差異。石墓的最頂端建造成橢圓形,中央則有寫著「駕洛國王陵」的石碑以及近期所設立的石雕此外,於朝鮮正祖17年(西元1793年)時,在王山寺中發現了裝有仇衡王與王妃的肖像畫、衣服 、弓箭的木盒。為了將其完好保存,還建造了「德讓殿」的殿閣。直至今日,仍會在春秋兩季進行祭祀。


全羅北道(完州郡)

位於高山面五山里的高山自然休養林,因四季皆能享受森林浴而受到矚目。這裡有落葉松、紅果松、脂松等密實的森林,以及闊葉林與奇岩怪石等,喜歡靜僻山林的人絕對不能錯過。春季的山頭,開滿了山躑躅等各種野生花;夏季時濃密的樹林與沿著溪谷蜿蜒的清澈溪水,能消去一身暑氣;秋天滿山的丹楓就像是整張攤開的火紅毛毯,令人讚嘆;而冬季的雪景,也是不可錯過的景緻。 * 區域面積 692 ha(設施面積 50 ha)


全羅北道(扶安郡)

開巌寺創建於西元634年,是百濟時代的一個幽靜廟宇。百濟滅亡後,百濟的百姓有3年期間,都在開巖寺進行百濟復興運動。開巖寺中的大雄殿,目前被列為寶物第292號。大雄殿建築物的本身具有一種淡雅、清新的氣質。而殿後的禹金石,就像守衛著大雄殿一樣,屹立不搖,讓人感受到大雄殿莊嚴的氣息。


慶尙南道(梁山市)

嶺南的阿爾卑斯山脈-迦智山道立公園(梁山) 與慶尚南道密陽市、蔚山市蔚州郡、慶尚北道清道郡邊界相連的迦智山海拔高達1,240公尺,迦智山道立公園主要是由靈鷲山、元曉山、千聖山等高聳山岳,以及通度寺、內院寺、石南寺等重要文化財產所組成的。 1979年11月5日由原先的國民休養林被指定為迦智山道立公園,公園內的靈鷲山更被稱作是’’嶺南的阿爾卑斯山脈’’,可見其自然環境是多麼秀麗宜人,也深受登山客的歡迎,靈鷲山下的溪谷涼爽舒適也是夏天遊客經常聚集之處。 迦智山道立公園的三大重點地區 迦智山道立公園以通度寺、內院寺、石南寺等寺廟為基準,劃分為通度寺地區、內院寺地區和石南寺地區各自形成獨立的區域。 通度寺地區指的就是以通度寺為基礎到靈鷲山一帶地區,通度寺是在新羅時代所創建的古廟,也被列為韓國三大巨剎之一。道立公園內具備完善的住宿及娛樂設施,也開發成為複合型國民休養地。 內院寺地區是以千聖山和元曉山為基礎所形成的,其山川靈秀的景色更是有名。內院寺是通度寺的末寺也就是女僧的寺廟。從元曉山的頂峰展望東海的美景最為迷人,山中有著值得讓人深深懷念的虹瀧寺等歷史悠久的古蹟。尤其是西南部溪谷上的虹瀧瀑布光是聽名字就能感受到其雄偉壯觀,在溪谷入口處的駕紅亭內也可以欣賞得到週邊秀麗的景緻。 石南寺地區迦智山則是以慶尚北道清道郡、蔚山市蔚州郡及慶尚南道密陽市邊界所形成的險峰,同時亦是密陽江的發源地。比鄰迦智山南部的天皇山海拔高達1,189公尺,此山南端的密陽江所形成的上游就是山內川,其河谷的部分在盛夏時節也是會結冰,因此被稱之為冰谷。另外在山林裡的紅流瀑布更是著名的觀光景點,而石南寺是位於迦智山東側山麓上的寺廟,內有寶物第369號石南寺服屠、地方有形文化財產第22號三層石塔等遺跡可供參觀,到了秋天楓葉及古松盛開也是欣賞大自然美景的一大好去處。


全羅北道(完州郡)

傳言這座寺廟是西元604年由瑞巖大師所創建。另有傳言,依據極樂殿重修記這本傳說故事,新羅末期崔龍角騎著馬在全國各地遊山玩水,到鳳山南邊時,抓著紫藤的藤蔓爬上山頂,在山頂某一草叢內發散著祥瑞的光芒。隨著光芒走去,有三隻鳳凰在那飛舞,於是他就在此搭建了圍鳳寺(威鳳寺)。威鳳寺現有建築物是主殿的普光明殿與極樂殿、觀音殿、羅漢殿、三聖閣、威鳳禪院、羅月堂、一柱門,還有寮舍房。現有建築物中的普光明殿是寶物第608號,內部中央安置有坐著的佛像-釋迦如來坐像,左右另有好幾尊站立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