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江陵市)

注文津港大多為貨船進出,是東海岸的主要漁港,約有350多艘船隻來來去去。由於地處冷暖洋流匯流的東海,因而成為盛產魷魚、玉筋魚、明太魚、鯡魚、鯷魚的漁場。剛下船的漁獲相當新鮮,能充分勾起觀光客的食欲,而能以實惠價格享用各種生魚片的特點,也吸引眾多饕客前來造訪。


京畿道(華城市)

2000年3月21日,華城恐龍蛋化石遺址被指定為國家文化財天然紀念物第414號。1999年4月25日,在華城市鬆山面古井裡一帶進行始華湖開荒造田運動之時,隨著人們對當地生態界和地質變化基礎研究的展開,在始華湖南側的荒地處發現了這座恐龍蛋化石遺址。在未被海水阻隔之前,這裡曾是無人生活的小島,形成於中生代白垩紀(據推測一億年前)的地表隨著始華湖海水的退去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在風化、侵蝕的作用下埋藏於地底的恐龍蛋也顯露了出來。迄今為止,在調查的12處地點中,已從30多個洞穴中發現了200多個恐龍蛋,目前正在針對被泥土覆蓋的部分進行精密調查,預計將會發現更多的化石。 大多數恐龍蛋為球形,呈暗紅色,表面有微小的氣孔,胎兒可通過氣孔來交換二氧化碳、氧氣和水分。恐龍蛋相對於其他蛋來說表面氣孔較多,這是因為恐龍生活的白垩紀時期年平均氣溫要比現在熱很多,甚至連極地都沒有冰河,在溫暖多濕的環境下,為了汲取氧氣,恐龍蛋的表面便生成了眾多氣孔。 氣孔過多雖然有助於呼吸,但卻容易造成水分流失。為防止水分流失,恐龍會在地上挖坑將蛋埋入地中,用沙子覆蓋其上。華城恐龍蛋化石遺址的恐龍蛋上端幾乎都已破裂,其中,蛋殼碎片散落於蛋中的表明恐龍在孵化之前已被其他動物所吃,相反,若在蛋中未看到散落的蛋殼碎片,則表明恐龍蛋孵化成功,小恐龍已脫蛋而出。此外,若蛋中有鵝卵石和蛋殼碎片,則可能是恐龍蛋在孵化過程中因洞穴坍塌被砸碎。 目前發現的恐龍蛋蛋殼為單面形態,據推測可能是脖子與尾巴較長的蜥腳類恐龍或鴨嘴龍等鳥腳類恐龍。在這一地區,除恐龍蛋化石外,還發現了大量的沼澤植物化石和底棲生物化石。根據發現的多種植物化石和恐龍蛋化石可以斷定這裡是古代恐龍的產卵之地。 華城恐龍蛋化石遺址不僅提升了韓國古生物學界對恐龍研究的水平與層次,還向世界展現了一個內容豐富的韓半島恐龍化石遺址,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前往華城參觀訪問。


忠清南道(錦山郡)

深幽溪谷、雄偉山峰與天然闊葉林,再加上山腰下人工造林地,成功展現人工與自然相互融合的地方,別名熬谷(Jijimigol)。鄰近大芚山道立公園與太古寺(傳統寺廟),附近還有梨峙大捷碑,紀錄了壬辰倭亂時為確保軍糧,將江虎視眈眈的倭敵引入溪谷內使用火攻而成功殲滅的功績。


全羅南道(新安郡)

位於韓國最西南端的黑山島,距離木浦約92.7公里,由11個有人島和89個無人島組成。黑山島的自然景色非常美麗,同周圍的群島同屬於多島海海上國立公園。黑山島沿岸有一條環島一週的道路,沿著這條路繞島一圈就能看儘黑山島美麗的自然景色和文化遺迹。島上的招靈木曾被指定爲天然紀念物,所謂的招靈木就是將折斷的樹枝放於佛殿上用來招魂的樹木。 路旁是常綠林和城隍堂,還有支石墓群、三層石燈、三層石塔和半月城等指定文化遺産。島上的黑山八景也很美麗,其中又以門岩蒼松、松前望月、明沙十裏的景色最爲有名。門岩蒼松是指門岩山上那一片蒼鬱的松林;松前望月則是在描繪正月十五時從松林仰望圓月的場面;而明沙十裏說的則是鎮裏村前那一片白色的沙灘。黑山八景是遊客公認的不可不看的風景點。


慶尙北道(靑松郡)

建於朝鮮後期的棲碧古宅位於中坪里平山申氏集姓村,是申漢昌從宗家分家時建造的5間規模建築,英祖15年(1739)由第4代孫申致龜擴建。引用申致龜先生的號而將古宅稱做棲碧古宅,正面6間、側面4間的ㅁ字型建築,依照著朝鮮後期士大夫嘉屋的形式建造。此處於1993年11月30日被指定為慶尚北道民俗資料第101號。


江原道(平昌郡)

龍坪渡假村是一家擁有9洞高爾夫球洞的俱樂部,而PEAK ISLAND則位於高爾夫俱樂部的對面,它是一家以家庭為中心的休養勝地,一年四季,美景各不同。這裏不僅擁有滑雪渡假村所應具備的自然景觀,渡假村內亦布置得相當充滿異國情調。


全羅南道(谷城郡)

鴨綠遊園區位於蟾津江和寶城江的交匯處。3萬多坪寬廣的白沙灘,是炎熱盛夏裡,避暑的最佳場所。由於夏夜清爽又沒有蚊子的騷擾,因此家庭式的露營場地,最受到歡迎。半月橋和鐵橋橫跨在江的兩邊,讓景色顯的更為動人。特別是寶城江的下游,是著名的釣魚場所,非常受到釣客們的喜愛。另外在江邊的餐廳內,也能品嘗到當地美味的馬蹄蟹湯、烤香魚和辣海鮮湯等等。


忠清南道(靑陽郡)

*在七甲山仰望美麗的夜空,七甲山天文台星星公園* 七甲山天文台位於七甲山韓峙山臨近的山中。擁有天體投影室、影像講解室、天體相片展示室,觀測台,主觀測室,補助觀測室等設施。七甲山天文台的主觀測室擁有6台韓國最大的天文望遠鏡。位於一層天體投影室則是運用FULL——DOME立體成像技術為遊客介紹相關知識。  


江原道(鐵原郡)

現在的鐵原平野DMZ已是候鳥們的樂園,秋收後的鐵原平野上,掉落的榖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自然生態保存良好的DMZ區域,純淨的水聚集在民統線(民間人士出入統制線)以北的貯水池,成為候鳥們最佳補給區。佔據江原道米生產量1/4穀倉的地區,秋收時掉落的穀物;以及為了供給農業用水所行程的民統線以北地區江山、土橋貯水池,水道內所流出的淨水。提供給候鳥們食物來源以及休憩區,因而成為冬天候鳥棲息地。在貯水池上飛翔所形成的群舞引起賞鳥客們的感嘆,平野上悠閒的丹頂鶴讓人聯想到孤傲儒生的姿態。成群的鴻雁與鴨類,能讓人感受到家族與戀人的浪漫,看完後有不虛此行之感。在此處最受歡迎的主角是丹頂鶴(天然紀念物202號)與灰丹頂鶴(天然紀念物203號),鐵原平野是白額雁的最大過冬棲息地,另外還有禿鷹、白尾海鵰、黑鷲等各種鷲類,以及綠頭鴨、花嘴鴨等110多種的鳥類在此過冬。鐵原是韓國國內最大的保安觀光地,有許多戰史跡地,以及曾為國民掠奪大本營的勞動黨舍等近代文化遺產分散各處,稱之為教育的重要場所也不為過。探訪時間以太陽升起時、正午起到下午2時間,以及日落時最為好,剩下的時間可以遊覽第2地道、月井站瞭望臺、勞動黨舍、白馬高地戰蹟地、到彼岸寺等休戰線附近的觀光景點。民統線以北地區的鐵原平野仍然限制一般人進出,因此自然生態保持良好,對於在現在生活中水深火熱的都市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休憩處。


全羅南道(順天市)

與昇州郡合併後,佔地面積變得更加廣大的曹溪山道立公園,內有松廣寺、仙巖寺等名剎,以及樂安邑城民俗村、大垈浦口蘆葦田等景點,是許多觀光客會慕名前往的地方。 沿著松廣面的住岩湖畔所形成的支石墓公園,是將差點因為住岩大壩建設(1984-1991年)而淹沒的史前遺跡區域轉移後復元的地方。在蟾津江的支流──寶成江的廣大流域內,包括順天、寶城、和順等三個郡內的9個面以及49個里,分散著許多的文化遺跡。而當地政府為了要對這些文化遺跡進行保存與傳承,便展開了挖掘及調查的作業。最後挖掘的結果,總計有4處舊石器時代遺跡、4處群聚部落(200棟)、24處 支石墓(400座)、1處綠青瓷陶窯遺址、4座石刻遺址等。 而最具代表性的支石墓群在被復元並移轉至18,000坪的腹地上後,為了供後人及郡民做為學習歷史以及休憩的去處,便在此建造了公園。在此地共有140多座支石墓、6座史前時代的半穴居、1棟石器時代的房屋、5座南北方的支石墓、燭台與石刻遺址等戶外展示區,以及展示支石墓裡出土的遺物的文物展示館,還有展示全羅南道依照時間年代所變遷的墓地型態的相關影像與文物的墓地展示館。而因為保存了許多歷史遺跡,整個公園一帶也被指定為全羅南道文化財第15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