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廣域市(達城郡)

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江河文化館──The ARC文化館,用優雅動感的水形像描繪出美麗的大自然。 The ARC利用“水”這一人類共同的主題,展現出江河文化的各個層面,其建築本身也與江河交相輝映,展現出優雅的姿態,既是一個綜合文化空間,又是一個藝術作品。地下一層的展覽區和藝廊與簡約大方的室內設計十分相配,1層和2層以水為主題的巨大環幕影像劇場以及三層觀景台等都為訪客提供豐富有益的看點。已成為大邱著名景點的The ARC借助其絢麗的夜景又一躍成為大邱的夜景地標建築。


全羅北道(完州郡)

位於高山面五山里的高山自然休養林,因四季皆能享受森林浴而受到矚目。這裡有落葉松、紅果松、脂松等密實的森林,以及闊葉林與奇岩怪石等,喜歡靜僻山林的人絕對不能錯過。春季的山頭,開滿了山躑躅等各種野生花;夏季時濃密的樹林與沿著溪谷蜿蜒的清澈溪水,能消去一身暑氣;秋天滿山的丹楓就像是整張攤開的火紅毛毯,令人讚嘆;而冬季的雪景,也是不可錯過的景緻。 * 區域面積 692 ha(設施面積 50 ha)


京畿道(城南市) , 龍仁


京畿道(加平郡)

位於京畿道加平郡加平邑鏡盤里的「刀鋒山自然休養林」是於2008年6月4日開始對外開放,內有森林之家與山林文化休養館等住宿設施,以及營火場、散步道路、山淋浴場、多功能運動場、停車場、淋浴間等便利設施。 刀鋒山自然休養林內,還有在奇岩怪石與松樹林間流淌的鏡盤溪谷、鏡盤湖、栗子樹林、松樹林間小道等自然景點,也鄰近加平的淸平水壩,是前往露營的好去處。


忠淸北道(永同郡)

寧國寺位於忠清北道最南端,與忠清南道交界的天台山(海拔714.7m),原本此地隸屬於沃川郡陽山面,後於1906年劃分入永同郡。1914年郡面統合,將陽南一所面與部分南二面統合為陽山面,直至今日。天台山南部有條68號地方道路,東西向連接錦山郡濟原與永同柯谷,為沿著錦江興建而成的道路,因此道路兩旁景色秀麗。此條道路與沿著虎灘川興建而成的501號地方道路相通,從68號地方道路切入501號地方道路,可看到寧國寺與天台山的路牌,於此左轉即抵達天台山下的停車場。從停車場沿著溪谷旁的登山步道行走,可達天台山。溪谷流經岩石絕壁間,沿途有珍珠瀑布、三端瀑布、三神岩等,風光明媚,而懸崖絕壁上可見來訪過此地的文人墨客刻留下的文字。沿著登山步道步行,會看到遼闊的盆地,而寧國寺即坐落於盆地西南方朝東的山麓上,盆地邊緣有兩條溪谷匯流形成三端瀑布,瀑布水湍湍下流形成溪谷,而沿著溪谷有通往寧國寺的道路。寧國寺位於忠清北道永同郡陽山面樓橋里天台山深山內,周邊景色秀麗。興建年代已無從考證,推算為新羅末年宣宗時期所建,高麗中葉成為繼承大覺國師義天天台宗的圓覺國師下山處後開始繁榮起來,持續至朝鮮時代前期,後因朝鮮的抑佛政策,勢力逐漸減弱,但仍延續著名剎的命脈,但20世紀初期勢力萎縮到短暫廢寺的程度。1934年由朱奉祖師重建,使其命脈延續至今。目前寧國寺內的寶物有圓覺國師碑與寧國寺浮屠、大雄殿前的寧國寺三層石塔與望塔峰的三層石塔。此外包含大雄殿在內,石鐘型浮屠與圓球型浮屠等被列入地方有形文化財名單之中。現存建築物除大雄殿以外,還有寮舍與山神閣、樓閣,附屬尼庵則有桂月庵。


慶尙南道(河東郡)


京畿道(加平郡) , 九裏

1943年被指定為韓國國民觀光勝地的清平湖畔,是加平美麗景觀的代表名勝,還可以嘗到辣魚湯、海鮮湯、山菜定食等鄉土飲食。


忠淸北道(堤川市)

玉筍大橋解決了因為忠州大壩建設與忠州湖的淡水問題,所引發的忠北水山面與清風面一帶的交通不便,連結國道36號線與國支線82號線,強化迂迴道路的連結機能,為提供來訪忠州、堤川、丹陽的旅客交通上的便利而建設的橋樑,長度達450m。 結構上將上弦材(建築構架上邊半月形的部材)像懸垂線般曲線化桁架形狀美麗,並強化支點部的韌度,設計成能夠行使像懸垂橋般的力學作用。從玉筍大橋眺望的丹陽八景之一的龜潭峰、奇岩絕璧的玉筍峰與清風湖畔的美麗景色,堪稱一絕。


慶尙南道(梁山市)

嶺南的阿爾卑斯山脈-迦智山道立公園(梁山) 與慶尚南道密陽市、蔚山市蔚州郡、慶尚北道清道郡邊界相連的迦智山海拔高達1,240公尺,迦智山道立公園主要是由靈鷲山、元曉山、千聖山等高聳山岳,以及通度寺、內院寺、石南寺等重要文化財產所組成的。 1979年11月5日由原先的國民休養林被指定為迦智山道立公園,公園內的靈鷲山更被稱作是’’嶺南的阿爾卑斯山脈’’,可見其自然環境是多麼秀麗宜人,也深受登山客的歡迎,靈鷲山下的溪谷涼爽舒適也是夏天遊客經常聚集之處。 迦智山道立公園的三大重點地區 迦智山道立公園以通度寺、內院寺、石南寺等寺廟為基準,劃分為通度寺地區、內院寺地區和石南寺地區各自形成獨立的區域。 通度寺地區指的就是以通度寺為基礎到靈鷲山一帶地區,通度寺是在新羅時代所創建的古廟,也被列為韓國三大巨剎之一。道立公園內具備完善的住宿及娛樂設施,也開發成為複合型國民休養地。 內院寺地區是以千聖山和元曉山為基礎所形成的,其山川靈秀的景色更是有名。內院寺是通度寺的末寺也就是女僧的寺廟。從元曉山的頂峰展望東海的美景最為迷人,山中有著值得讓人深深懷念的虹瀧寺等歷史悠久的古蹟。尤其是西南部溪谷上的虹瀧瀑布光是聽名字就能感受到其雄偉壯觀,在溪谷入口處的駕紅亭內也可以欣賞得到週邊秀麗的景緻。 石南寺地區迦智山則是以慶尚北道清道郡、蔚山市蔚州郡及慶尚南道密陽市邊界所形成的險峰,同時亦是密陽江的發源地。比鄰迦智山南部的天皇山海拔高達1,189公尺,此山南端的密陽江所形成的上游就是山內川,其河谷的部分在盛夏時節也是會結冰,因此被稱之為冰谷。另外在山林裡的紅流瀑布更是著名的觀光景點,而石南寺是位於迦智山東側山麓上的寺廟,內有寶物第369號石南寺服屠、地方有形文化財產第22號三層石塔等遺跡可供參觀,到了秋天楓葉及古松盛開也是欣賞大自然美景的一大好去處。


京畿道(漣川郡) , DMZ・板門店

上升OP是為了觀測敵軍動態的最前線觀測所。由飛龍部隊看守,24小時不間斷維持警戒任務。在觀測所周邊的非武裝地帶至今棲息著許多老鷹、山羊、野鹿等平常難以見到的動植物。在這裡透過望遠鏡可以一窺北韓軍人的一舉一動,定時還可以聽到北韓對南韓的喊話廣播。 事實上1號地道正位在非武裝地帶,無法提供參觀。因此在最接近的觀測所-上升OP製作的同樣規模的模型範本。1號地道發現於1974年11月15日,為北韓南侵的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