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江陵市)

大關嶺位於江陵市與平昌郡之間,高度832m,長約13km,為連接嶺東與嶺西地區的交通要衝,同時身兼文化傳播與天然分界的角色。"大關嶺”地名原自於本地人口中的"大滾嶺”,指其山勢險峻,上下山時不得不"爬來滾去”,而大滾嶺寫成漢字時就變成了”大關嶺”。在江陵生產的農水產,皆得經此運至嶺西地區,與嶺西生產的農作,在城山面邱山裡的邱山市集、蓮谷市集、羽溪市集(玉溪市集)進行交易。這些物品交易都由"二道販子”所進行,二道販子們行經的道路即為大關嶺古道,在此依稀能懷想古時儒生們背著行囊、穿著草鞋趕路的情景。 大關嶺古道現已為地區道路,是從前嶺東快速道路的一部分,不過因為人煙罕至,仍保有往日美景,每個坡道間都隱藏著舊時的回憶,全長為19.1公裡。 大關嶺古道分為自半程的下山路線與從大關嶺博物館或釜洞的上山路線。下山約需1小時50分,而上山要2小時20分,古道山勢平緩,許多家庭都會在此爬山,以下簡介登山路線。 從大關嶺山頂蜿蜒流下的溪水,於每個山溝轉角處便形成小瀑佈和水坑。清澈的溪水使得流過的區域常保冬暖夏涼。沿著高低起伏的群山與奇岩怪石,欣賞各種不同的森林景緻幻妙交融。開始時是一片翠綠森林,但走進森林深處裡便會發現野菊花。穿過菊花田後,可見一斜坡,此時便能開始體驗登山樂趣。 大關嶺古道在朝鮮中宗時曾由高荊山進行過拓寬,這裡又被稱為”哭著經過的坡”。官員們被派遣此地,遠眺到大海無邊無際,彷佛來到世界盡頭,便暗自悲傷地流下眼淚。離開時,卻因已日久生情、依依不捨,又不禁落下淚來,因而得其名。從半程到江陵市區的途中,可以想像當年粟谷李珥牽著母親申師任堂的手一同前往漢陽,他們走在這危險的山路上,內心想著今日一旦離家,不知何時才能再回來,在此好似能看見,申師任堂當時望著烏竹軒怆然落淚的畫面。另外,在大關嶺博物館可以觀賞到許多貴重的民俗古物。而在博物館搭車下山約5、6分鐘後,右邊就是城山面邱山裡地方政府的所在地。這裡有許多美食--用野雞肉製成的餃子湯、香辣濃郁的泥鳅湯、蒸鳕魚頭、炭烤排骨等,值得一試。


全羅南道(靈光郡)


慶尙北道(浦項市)

迎日灣所在地自古以來便被稱為溫井嶺、王魚谷、鍋谷,相傳有溫水湧出。1974年探測石油時,證實迎日灣一帶的地熱溫度位居全國之冠,1988年(株)迎日灣溫泉開發動工後,形成了大型溫泉休養區。 溫泉水主要成份包括鈣、鈉、鐵、鉀、鎂、氯、硫酸、氟、鋅、碳酸、硅、鐳、氡、鍺等,如同其他溫泉一樣含有各種無機質成分,為PH9.43的鹼性碳酸鈉溫泉。但因水溫為略低的35度,會再次加熱後使用。溫泉效能包括恢復疲勞,美容肌膚、預防老化、紓緩神經痛、關節炎、心臟病、改善肝功能。同時為韓國最晚發現的溫泉,洗完後將能感受到肌膚的滑嫩。


慶尙南道(統營市)

江口岸是位於統營的港口,以江口岸為中心,連接了大海、市場、文化空間、美食街等。


江原道(高城郡)

HANI薰衣草農場是有著「薰衣草傳道士」之稱的河德浩(音譯)代表於2006年創建,在3萬3000多平方公尺的土地上種植薰衣草之處。 原本於京畿道義王市經營香草店的河代表,因香草製品的原料需要薰衣草,而動了親自栽培的念頭。又因高城冬季下雪卻又溫暖,具備培育薰衣草的絕佳氣候條件,故決定在此開設農場。


濟州道(濟州市)

位於濟州涯月邑的Elysian濟州高爾夫球場,是以韓國的名門鄉村俱樂部為標準,而新誕生的高爾夫球場。Elysian不只是單純打高爾夫球的地方,還擁有會議室、各種活動和酒店級住宿設施的綜合高爾夫渡假村。6萬餘坪的新腹地蓋建別墅型住宿設施、游泳池等多樣化的附加設施。除了在這裡可以享受高爾夫的樂趣外,還提供休憩等的高爾夫渡假村為Elysian的目標。


慶尙北道(浦項市)

除了機器人還是機器人,機器人的世界 機器人已經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在這裡我們可以與機器人一起跳舞、畫畫,並且還可以親手操作機器人,在這一過程中您將對機器人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未來世界?各式各樣的機器人足以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全羅南道(羅州市)


江原道(楊口郡)

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出於侵略的軍事目的,在華川郡看東面九萬裡建成水力發電站,同時形成了一座人工湖,1943年竣工。為了紀念6.25戰爭中從北韓軍手中收複了此地 李承晚總統親筆揮毫,將此命名為“破虜湖”。湖上大壩發電量105,000kw,鲫魚、鯉魚豐富,是全國最好的垂釣地。1955年後李承晚總統在湖週圍建起了多棟別墅。湖畔景色迷人,是旅遊的好去處。1987年,在建和平大壩時,曾開閘排水,在露出的湖底部分發現了21座支石墓。在上舞龍裡還發掘出了1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用過的4,000多件文物,破虜湖一帶完好的保存和眾多新.舊石器時代的遺物。近年來,破虜湖又被發現是紀念物鴛鴦的聚居棲息地。


京畿道(廣州郡)

位於京畿道廣州市金鳳山山麓的分院白瓷館是一座專門展示朝鮮白瓷的博物館。由於在白瓷瓷窯上修建新的建築會破壞埋藏於地下的文化遺産,分院白瓷博物館就選擇對一所廢棄學校重新加以規劃後而修建起來。博物館外部爲鐵板,隨年月流逝逐漸變爲赤褐色,非常有特色。分院白瓷館內主要展出分院地區的出土物,因此形態完整、華麗的朝鮮白瓷不多見。不過,土層轉寫版(將埋有瓷器碎片的地層挖起挂於牆上展示)和陶片等主要展示物很值得一看。此外,博物館內還設有向遊客展現白瓷製作過程的試演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