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南道(梁山市)

位於慶尚南道梁山市的伊甸園山谷渡假村,為了讓遊客盡情享受滑雪樂趣,提供高運輸能力的吊椅設備(每小時可運送11,000餘名遊客),以及備受各地滑雪好手矚目的專業級滑雪道。滑雪場內設有多種傾斜度和長度之滑雪路線,滿足從初學者到滑雪高手的各水準需求。滑雪場整體採用科學化設計,讓滑雪者能夠自由移動,並分散人潮的聚集,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級水準的滑雪勝地。來到伊甸園山谷渡假村不只可以滑雪,還有高爾夫球場及各項休閒運動設施供遊客盡情遊樂,另外還有專為宴會或會議所建置之宴會廳和會議室。此外,還設有往返渡假村的接駁車,更加方便遊客前往滑雪場度過歡樂時光。


首爾(恩平區)

北漢山於1983年被指定為國立公園,總面積(含道峰山)達80,669㎢。北漢山山頂的白雲臺(836.5m)、仁壽峰(810.5m)、萬景臺(799.5m)分別位於中,東,南三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因此在朝鮮時代這裡被稱作三角山。此外,北漢山在歷史中曾被稱為三峰山、花山、負兒岳等。而現在北漢山的名字推測源自於朝鮮肅宗年間北漢山城建立之後。


京畿道(龍仁市) , 龍仁

位在京畿道龍仁市器興區寶亭洞的「寶亭洞咖啡街」(又稱「竹田咖啡街」)裡有著許多於住宅區巷道內興起的美麗咖啡廳,相當受到人們喜愛。寶亭洞咖啡街的自然風光給人像是來到外國的小村莊一般,相當獨特,讓人印象深刻。具有特色的裝潢、色彩明亮的牆壁、窗戶上可愛的圖案等,也都相當吸引遊客的注意。在這條街上除了開業已久的「艾可的書齋」咖啡廳之外,也有新開的漂亮咖啡廳、餐廳、服飾店等各具特色的店家。在這條街不但禁止車輛行進,主要巷道上綠樹成蔭,還有許多裝潢可愛的咖啡廳,可以在此享用鬆餅、法式可麗餅等早午餐,度過悠閒時光。相當適合朋友、家庭聚會閒聊以及戀人散步約會。尤其是此處地近龍仁檀國大學竹田校區,因此也有像是「文化街節」、畢業展等大學活動與各種文化活動,將寶亭洞咖啡街形塑為極具特色的文化藝術之街。


首爾(中區) , 東大門


江原道(束草市) , 江陵

位於雪嶽山山腰海拔600m的金剛窟,由於山勢非常險峻,必須靠周圍輔助的棧橋和水泥階梯才能抵達金剛窟。洞窟大小約7坪左右,裡面有土器等生活用具和石佛坐像,估計曾是高僧修道的地方。從洞窟俯瞰千佛洞溪谷,景色極其美麗。從雪嶽洞出發,經過飛仙臺到金剛窟的登山路線約3.6km,約需1小時40分鐘左右。束草市內搭乘市區公車到雪嶽洞約需30分鐘左右。


首爾(城北區) , 大學路・城北洞

貞陵是朝鮮太祖繼妃神德王后康氏的墳墓。作為朝鮮開國君主的太祖,在尚未建國前,依據高麗的風俗,在鄉里與首爾兩地各有一位夫人,在故鄉之妻為韓氏,而在首爾之妻為康氏。韓氏為太祖誕下六子二女,且在太祖登基前去世,而為太祖誕下李芳蕃與芳碩兩兄弟與一女的康氏,在太祖登基後被扶正並封為顯妃,幼子芳碩也被封為世子,因而埋下了日後王位爭奪的導火線。太祖5年(1396年),康氏因病去世,太祖哀痛不已,將她追封為王后,並下旨修建貞陵。但在時隔不久的太祖7年(1398年),第五子李芳遠(後來的朝鮮第3代王太宗)因長期不滿最年幼的芳碩被封為世子,發動政變殺死所有康氏所出的王子,史稱第一次王子之亂。備受打擊的太祖無心政事,將王位讓給次子芳果(第2代王定宗),從此以太上王的身分退居殿後,並常到貞陵悼念康氏並供佛。後來因陵域過大,曾引起當時最高行政機關議政府朝臣的非難。太祖過世後,對貞陵的薄待變得更為露骨,當初因世子之爭對康氏懷恨在心的太宗,甚至下旨將原位於今日貞洞一帶的貞陵,移葬到現在城北洞的位置。因太宗之故而遭到破壞與忽視的貞陵,雖然顯得比其他王陵簡陋,但整體結構與其他王陵相同。過了紅箭門後即為祭祀用的丁字閣,旁邊也有放著石碑的碑閣,後面是王陵,有文官石像、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護衛在旁。但與別的王陵不同的是,一般王陵從紅箭門到丁字閣的路都是直的,而貞陵的路則是彎曲的。在非常重視形式的當時,路修成不同於別的王陵的彎路,可見貞陵在當時曾慘遭破壞。如今除了基石外,多數建築、石雕皆為第18代王顯宗時期所復原。


京畿道(坡州市) , 坡州(heyri村)

山葡萄農園就坐落在紺岳山(675公尺)山腳下,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故此地盛產山葡萄、山葡萄酒、山葡萄飲料等。山葡萄農園內有加工設施、發酵室、地下熟成室、地下熟成隧道等可供參觀,還提供山葡萄酒、飲料試喝。此外,山葡萄農園還提供給團體遊客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如製作山葡萄酒、山葡萄果醬、布丁、天然肥皂等活動。再加上現代化的自動露營場,最適合想要遠離都市生活、親近大自然的遊客前往。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三梅峰是市民公園亦是遊客喜愛的觀光勝地。在三梅峰的南方有靠海的獨立岩,峰頂設有八角涼亭-南星亭,西方則可望見馬羅島,視野豐富遼闊。據說在三梅峰的夜晚,伸手可以觸及南極老人星,讓遊客總是忍不住佇足觀望。這顆星星因厚厚的地球大氣層吸收掉藍光,所以看起來是紅色的,會命名為老人星則是因為其象徵長生不老而得名。另外,三梅峰不管是白天或夜晚都是相當適合運動和散步的去處。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黃鶴亭原本是光武2年(1898年)依據高宗禦令而在慶熙宮會祥殿北側石牆附近建立的射亭,用於練習射箭。1922年,日帝為修建京城中學而將慶熙宮拆除,在慶熙宮內的建築被出售給普通人時將黃鶴亭移建於社稷公園北側登科亭的舊址處,即目前所在的位置。黃鶴亭所在的社稷洞登科亭之處,直至韓末時期都是著名的射箭練習場。登科亭曾與景福宮西側仁王山山腳下玉洞的登龍亭、三清洞的雲龍亭、社稷洞的大鬆亭、樓山洞的風嘯亭被合稱為西村五射亭。以五射亭為首的首爾古時射箭場在日本侵略時期,隨著禁止傳統武術傳播政策的實施而逐漸消失。黃鶴亭射箭場自建國以來便聞名全國,在國家光複之後雖被繼續使用,但在6.25戰爭時因建築受損而終止使用,後經重修再次開放。射箭場的內靶子設於前方145米處,1977年實施了部分整修工程。黃鶴亭位於仁王山東側山腳下,面朝東南方。從正面看,東側的1間房前設有高於西側3間房的走廊,東側的礎石為長礎石。建築正面西側第二個房檐下挂著“黃鶴亭”的牌匾。北側最後一間房為地暖室,其余房間均鋪設了方格地板。柱間距離從正面西側向右開始分別為2,763mm, 3,051mm, 2,820mm, 2,793mm,從正面開始向後分別為2,787mm, 2,820mm。礎石的高度為290mm,長礎石的高度為970mm,橫梁支柱的高度為2,670mm。在建築長礎石基壇上建有四角柱子,正面及側面柱子上挂有七言絕句。正面外部柱子之間設有四分閣門,內部則是方形地板和蓮燈頂棚。整個建築作為亭子規模略顯偏大,但卻建得簡潔樸素,令人賞心悅目。在亭子西南方的後側設有泉水,其後的岩石上刻有歌頌黃鶴亭八景的詩詞,亭子右側的東北方則是韓屋閒天閣,其西側後方為鋼鐵混凝土建築射友會館。


忠淸北道(忠州市)

 韓國最早的天然溫泉-水安堡溫泉水安堡溫泉是韓國第一個被發現的溫泉,約從3萬年起便不斷湧出的天然溫泉。高麗顯宗9年(西元1018年)便以“有溫泉”的名稱記載,此外在朝鮮王朝實錄、東國輿地勝覽、輿地圖、青邱圖、大東輿地圖等30餘冊的歷史典籍中,皆有記載著這座歷史悠久的天然溫泉。近代溫泉的發展史包括有1885年設置露天型浴池,1929年使用現代化裝備開鑿出溫泉水洞口,就此開始具有真正溫泉的面貌。水安堡溫泉水是由地下250公尺處湧出,水溫約53度,酸度約8.3的弱鹼性溫泉。溫泉中含有鋰、鈣、鈉、氟、鎂等對人體有益的各種礦物質,水質不但柔和且輕爽。水安堡溫泉地區的地層不只是為遠紅外線,各種礦物質成分也都含量豐沛,是世界級知名的溫泉泉水。可了解水安堡溫泉歷史的古著水安堡溫泉曾被記載於朝鮮王朝實錄、東國輿地勝覽、輿地圖、青邱圖等30餘冊歷史典籍內,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溫泉。特別是依朝鮮王朝實錄中所示,太祖李成桂曾為治療褥瘡當時經常前往水安堡溫泉求診。另外根據其他古典文獻所載,不只權擥、權尚夏、安孟聃等達官貴族,就連一般老百姓也非常喜歡來到溫泉浴池戲水。尤其是在「洞規節目」及「禁松節目」中也有記載,在沒有醫療設施的當時,一年四季來自全國各地的浴客和患者總是比肩繼踵的湧入水安堡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