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春川市) , 原州

南春川站位於韓國江原道春川市,為韓國鐵道公社京春線上的火車站兼地鐵站。因江原大學春川校區在此附近,故又有副站名為「江原大」。原為京春線終點站的春川站,因2005年10月起開始實施的複線鐵路電氣化工程而暫時中斷營業,附近的南春川站即作為替代站點,成為當時京春線所有列車的起、終點站,直到2010年底工程全面竣工為止。


慶尙南道(居昌郡)


全羅南道(順天市)

在龍山觀景臺,能看到順天灣的代表景觀S型河道,尤以夕陽景色最為著名。從大垈浦口越過霧津橋,走過蘆葦田間的木棧道後,可以看到前往龍山觀景臺的山路。由於此地山勢如同一條龍臥伏於地而得名「龍山」,山脊也正如其名,長長延伸至多處。登上龍山觀景臺,彷彿化為一隻飛鳥,能將順天灣濕地盡收眼底,看遍山野、蘆葦與泥灘。每逢漲潮時間,還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水鳥齊聚泥灘的最高處,等待退潮準備覓食。


慶尙南道(金海市)

* 鐵器時代的伽倻文化, 鳳凰洞遺址* 作為伽倻時代代表性的貝殼墓地,2001年2月5日將1920年由考古學家最初發掘的會賢裡貝塚及金冠伽倻最大的生活遺址-鳳凰台合並指定為歷史文化遺迹。另外在遺址地還發掘出有關黃洗將軍和如意娘子的如意閣、黃洗石、伽倻時代的房屋,住址等歷史遺迹。 作為鐵器時代最早的,高7米,東西長度達130米,南北寬度達30米的鳳凰洞位於一座丘陵的山腰上,丘陵的南邊臨近會賢洞的村落,東北邊角落下露出的斷層面和丘陵之間則堆積了許多白色貝類外殼。而這裡的情況最早是在1907年便被得知,1920年才正式開始啓動發掘工作,並且經過數年、數次的學術討論及調查,才得知這裡是鐵器時代伽倻文化的重要遺址地,它的成功發掘也為韓國考古工作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經驗。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三姓穴出生的耽羅始祖高梁夫三神過著狩獵的生活,後與來自東方國家(碧浪國)的三公主舉行聯婚的小蓮池。雖然只是淺小的蓮池,三神在此舉行婚禮過後,濟州居民才增加,並開始從事農業活動。婚姻池旁邊就是三神舉行婚禮過後,佈置新房的洞窟,洞窟分為三部分,看來並非只是單純的傳說,在這可一窺濟州島始祖的蹤跡。夏季時芙蓉花綻放,就像晚霞般美麗。


全羅北道(全州市)

想要感受藝鄉或藝都全州的氛圍,那絕對不可錯過“全州市剛庵書藝館”。從象徵全州的豐南門開始,經過慶基殿,往東有梧木臺、鄉校、寒碧堂等所在地校洞全州川邊,於1995年開館的“全州市剛庵書藝館”,吸引眾多熱愛藝術的人們。這裡傳承從祖上留下來的書脈,書藝館是依照書藝界大師剛庵宋成鏞的意思所建。這裡收藏有秋史金正喜、蒼巖李三晚、檀園金弘道的作品,以及茶山丁若鏞的簡札等,共展示1,162件作品,是韓國唯一的單一書藝展示館。另外,最近在“全州市剛庵書藝館”北邊200m處建立了緬懷東學革命的東學革命紀念館,可以摸索回憶東學革命的痕跡。


江原道(鐵原郡)

孤石亭於1977年被指定爲國民旅遊區,是新羅(西元前57年~西元935年)真平王(579年~632年在位)時所建,當時爲10坪(約合33平方公尺)多的二層樓閣,韓戰期間被毀,現在的孤石亭為1971年鐵原的權力人士重建。孤石亭之所以有名,與其說是因爲亭子本身,不如說是因爲河中心有一塊高10米的奇岩巍然聳立。孤石亭一帶是韓國境內獨一無二的玄武岩噴出地帶,登上孤石亭的岩石,呈「S」形彎曲的漢灘江和奇岩怪石盡收眼底。此地以泛舟、釣魚而聞名,禁止游泳。「鐵三角地」的參觀需事先提交申請後參觀孤石亭,方可根據時間參觀戰跡地。參觀對象第二地道~鐵三角展望臺~「鐵馬欲奔」的牌子和留有火車殘骸的月井里站~白馬高地上準備戰鬥的赤匪~勞動黨舍廢墟等,約需三小時三十分。購買門票後,戰迹館管理辦公室分發民統線出入證,然後隨管理人員乘車於固定時間分出發。在參觀戰跡地,感受分裂的痛苦後,可以在鐵原溫泉的池中洗卻疲倦,也可在孤石亭樂園中與孩子們共同享受遊樂設施。


濟州道(西歸浦市) , 旧济州

山房山脈向海岸延伸時受到侵蝕作用,形似龍頭探入海中,故稱龍頭海岸。這裡有幾千萬年堆積而成的砂岩層。形似房間一樣深深凹陷的山洞以及寬闊的岩壁中侵蝕地層以美麗的曲線層層堆積,景色十分壯觀。通向海岸的路上有「Hamel漂流紀念碑」,這是爲紀念1653年漂流到此並在此居住的Hamel而建的。海岸的右側有柔軟的黑沙灘。此外在這裡還可看到海女們在賣剛剛抓獲的海參,緊靠著海邊有條散步道,海邊美景盡收眼底。


慶尙南道(晋州市)

韓國歷史上有許多事件與晉州息息相關,壬辰倭亂三大捷報之一的晉州大捷、壬辰倭亂時期的論介殉國、1862年全國性農民抗爭起始地的晉州農民抗爭等不計其數。晉州城在三國時代被稱做居列城,高麗時代則稱之為矗石城,延續至朝鮮時代時改名為晉州城。石造城牆總長約1,760m(4,359尺)、高約5~8m(15尺),城內有水井與泉水各3處,據說過去曾有軍倉。根據《東國輿地勝覽》中河崙所記載的城門記來看,晉州城原是一座古城,正確的建造時間已不可考。只知當時由於倭亂頻繁,高麗禑王5年(西元1379年)下令晉州牧使金仲光重新修建為石城。當時的城牆總長約為800步(韓尺)、高度比三人高,還分別有義正門(西)、智濟門(北)、禮化門(南),城外西邊有青川、南邊有長江(南江)流經,北方則有湖泊,湖泊和城牆之間還挖有戰時用的壕溝。這些高麗末期為了抵禦倭寇侵犯所修築的城牆,於宣祖25年(1592)壬辰倭亂時,更成為阻止倭寇向全羅道入侵的最佳關口。壬辰倭亂三大捷報之一的第一次晉州城之役引人注意的地方在於,當時城內只有3,800多位官兵,不僅成功抵禦兵臨城下人數多過10倍的倭寇,還阻撓了敵兵入侵糧倉地區的全羅道。1593年第二次晉州城戰,城內民、官、兵共7萬多人與超過12萬人的倭軍對峙11天,並在激烈的戰爭中全部殉難,這也是論介抱著敵軍將領投身南江自盡的戰役。晉州城處處充滿著忠貞愛國的故事,城內則有矗石樓、金時敏全城却敵碑、義妓祠、西將臺、北將臺、彰烈祠、國立晉州博物館、護國寺、戶外表演場等。* 義妓祠(慶尚南道文化財資料第7號)義妓祠內供奉著壬辰倭亂時(1593年)抱著倭軍將領投湖自盡的論介畫像與牌位,論介在晉州城失守之時,為了一報國仇家恨而引誘敵軍將領來到矗石樓下的義巖後抱著對方投江殉國。義妓祠是為了緬懷論介正義的忠貞愛國情操,而於英祖16年(1740年)由慶尚右兵使南德夏(1688~1744年)所建。建造以來歷經過兩次的整修,現今的建築是1956年義妓彰烈會募集民間善款修建。


首爾(江北區)

梧桐近鄰公園位於首爾江北區與城北區,共橫跨了江北區樊洞、彌阿洞等以及城北區月谷洞行政區,公園面積廣大,擁有大面積的樹林。公園內設有休息區、區民體育館、人造草地廣場、網球場、黃土指壓步道、散步道等多樣設施,為附近居民的休息與運動空間。 * 面積 684,366.4㎡ (約207,021坪) * 主要植物 - 樹種 : 櫟樹、松樹、迎紅杜鵑 花草 : 甘菊、荷包牡丹、龍爪花、菖蒲、紫萼、萱草、落新婦、玉竹、山麥冬、虎耳草、射干、福壽花、溪蓀、石竹、常春藤、玉簪、鈴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