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楊口郡)

想要在畫中呈現人的善良美好與真實感的畫家─朴壽根 朴壽根的畫風有別於梵谷的狂傲或是畢卡索的非現實革命,較接近米勒的真率。朴壽根用著善的眼光看待人生,讓其在韓國美術史上占了一席之地。位於江原道楊口郡的朴壽根美術館規模佔地200坪,不僅是畫家朴壽根老師的故居,亦館藏了作家朴壽根的藝術與人生,並且是肩負著代表地區文化的使命的空間。在朴壽根美術館可以欣賞到《坐著的兩個男人》等3副油畫與《樹與兩個女人》、《石塔》等版畫,水彩畫《繪畫顏料》等,以及數十件手稿。


釜山廣域市(東區)

故事工作室是作為山腹道路都市再生工程──山腹道路文藝復興的據點而建,收集山腹道路一帶居民生活故事的紀錄保管中心,每2個月會定期推出新的企劃特展。當初開幕時還特別舉辦了夜壺展,展出山腹道路年長居民寄贈的夜壺,以及他們的生活故事。而居民各自的故事也構成了此處的歷史,故事工作室將之收集並保管起來,成為日後各種文化創意內容二次加工的資源倉庫。 * 開館日 : 2013年03月06日


首爾()

始於2007年的“首爾文化藝術探訪活動”是首爾文化財團組織進行的,一項服務於廣大市民的文化活動。 首爾文化藝術探訪活動每年從4月持續到10月,在每月的第二週和第四週的週四到週六,探訪首爾各地多樣的文化遺產、旅遊名勝,以進一步了解首爾,感受到傳統和現代文明交織的文化魅力。 參加者要在出發日上午10點30分在市廳前的廣場集合,乘坐首爾文化財團提供的公交車開始探訪之旅。整個活動由關於美術、戲劇、文學、建築、設計等各種主題的活動組成,週四上午出發的探訪比較適合家庭主婦們利用閒暇時時間參加。週末的特別安排更適合全家出遊或戀人們約會。探訪參加方法:通過首爾文化財團主頁或電話申請報名,參加免費。   通過首爾文化藝術探訪活動,既可以遊覽首爾各處的文化藝術名勝,又可探知隱藏在浮華背後的深層的文化價值,發現那些平淡卻令人驚豔的美麗之處。


京畿道(加平郡) , 議政府

加平站於1939年7月25日隨著京春線的通車而作為一般車站開始營業(僅單線行駛),1950年6月30日因韓戰之故,車站建築遭毁,至1957年6月12日車站方修復完成。1980年11月1日,統一號列車(現已停駛)開始行駛後,至1984年11月26日,無窮花號亦開始在此行駛。1997年12月4日加平車站(舊站)竣工,車站移至距原址639㎡處。2010年12月21日隨著地鐵京春線的通車,新站正式啟用,加平站成為京春線地鐵與ITX青春列車複線行駛的車站。加平地名最早源於統一新羅的景德王時期,因此處風景秀麗,而被取名為「嘉平」。現則為漢字書寫之便改為「加平」。提到加平,首先想到的莫過於因2002年經典韓劇《冬季戀歌》在此拍攝外景大受歡迎的南怡島,如今南怡島已成為海內外遊客必不可少的行程之一,到訪加平遊覽的遊客也因此絡繹不絕。


京畿道(高陽市) , 一山

西三陵位於京畿道高陽市德陽區,由禧陵、孝陵、睿陵三個陵所組成。禧陵是朝鮮第11代王中宗的繼妃章敬王后的陵墓,陵的形式是僅由欄杆石(陵周圍由像是欄杆的石頭包圍,欄杆的每一個柱子都雕刻著蓮花紋路)圍繞的單陵。孝陵為朝鮮第12代王仁宗的王妃仁聖王后朴氏的陵寢,孝陵是將王陵與王妃的陵墓以欄杆連結的雙陵形式。陵墓以屏風石(為了保護陵墓,而在陵墓上方四面豎立像屏風的長四方型寬大石頭)包圍,兩邊轉角石上刻有雲朵,正面刻著十二支神像。睿陵是朝鮮第25代王哲宗的王妃哲仁王后的陵墓,兩個並排的陵寢以欄杆連結的雙陵形式。


京畿道(廣州郡)

享受美麗山景的同時品嚐美味的傳統飲食-南漢山城傳統美食村三國時代以來,南漢山城即為韓國史上重要的軍事要衝。自朝鮮時代第14代王宣祖至第23代王純祖在位期間為止,此處便一直作為國防堡壘,擔負起守護國家的大任。山城的主要建築於第16代王仁祖時全面竣工,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韓國重要的文化遺產。而位於山城內的南漢山城傳統美食村以傳統韓屋建築為主,販賣米飯套餐、橡子涼粉與土雞等傳統美食,目前餐廳數更多達70餘間。南漢山城位於京畿道廣州市中部面山城里南漢山的南漢山城,為朝鮮時代建成的山城,於1963年1月21日被指定為史蹟第57號。南漢山城為與北漢山城一起守護首爾(當時的漢陽都城)南北方的山城之一,活用新羅文武王時期所築的晝長城舊址重新建築而成,於朝鮮仁祖2年(西元1624年)竣工。


江原道(三陟市)

大金窟是與附近幻仙窟、觀音窟差不多時間形成的洞窟,以前由於洞窟入口尚未露出無法接近,經過長期的勘查,洞窟內部的神秘世界才終於被人所知。洞窟內部鐘乳石等洞窟生成物相當發達,沒有人為的破壞,保存相當完整,內部還有許多洞窟湖水及大大小小的瀑布。另外附近還設有生態公園,韓國第一條洞窟內部的單軌列車可以進入洞窟內部140m,可以體驗不一樣的洞窟探訪。* 洞窟內部型態與區域特性1) 人工隧道區域- 140m的水路型人工通道- 利用單軌列車通行2) 瀑布與廣場區域- 高8m的大型瀑布- 洞窟內部的單軌列車月台3) 鐘乳石區域- 棒型鐘乳石、洞窟盾牌、洞窟珍珠、奇特造型鐘乳石等- 多種型態的鐘乳石發達地區4) 湖水區域- 週長60m與30m,水深8~9m的洞窟湖- 從不可探測的區域湧出的大量洞窟泉水


全羅北道(益山市)

寶物第46號古都里石佛立像,是距離200m間相互對望的2座石像,各自高424㎝,梯形模樣的石柱上刻有臉、手等。關於佛像有一個愛情糾結的傳說,兩個男女石像一年內只有在陰曆12月時可以見面一解相思之苦,清晨雞啼時又得回到各自的位置。 石像頭頂上有四方形的冠,冠上又有四方形的罩子。四方形的臉上刻有細長的眼睛、短鼻、小嘴,這是民俗守護神的表情。脖子非常短,臉與肩膀幾乎黏在一起。身體沒有曲線,也沒有將腳表現出來,手則是畫在肚子上。衣服上沒有特殊花紋,僅以幾條線來表現。依據高麗時代製作的眾多石像上極為節制的身體表現,這個佛像也是其中的一個作品。


全羅北道(金堤市)

環繞著金山寺、歸信寺、水王寺、大院寺的母岳山,海拔793.5m,聳立於金堤平原東邊,可俯瞰整個湖南平原。1971年被指定為道立公園後,列入湖南4景內的一景,並擁有豐富的國寶以及寶物等文化財。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有著百濟時期法王元年(599年)在金山寺所建的10多件重要文化財。在此可以欣賞燦爛的佛教藝術,翻過母岳山,可到達位於東南方的大院寺、水王寺等寺剎,以及西方的歸信寺。位於金山寺入口的金坪水壩,也是個釣魚的好去處。母岳山從古時開始就為彌勒信仰的根據地,根據甑山敎的本部及30~40年代各種新興宗教的紀錄顯示,位於母岳山山腳下的大院寺、歸信寺、水王寺等寺剎,在以前大約有80多座左右。若想登山的話,經過金山寺到達深源庵後方,沿著陵線直上即可。在春季時,往山頂的路上開滿了杜鵑花,可邊走邊欣賞。到達山頂之後,一大片的金堤平原和萬頃江的美景盡收眼簾,甚至可以看到全州市和雲長山。從停車場到寺剎山門為止的櫻花隧道也相當值得欣賞。


慶尙北道(安東市)

芙蓉臺位在太白山脈的尾端,為高64m的懸崖上並可以一眼眺望安東河回村的地方。芙蓉臺這個名稱源自於中國古史,芙蓉也就是蓮花的意思。因為河回村的樣貌就如同蓮花般而來,加上這裡為眺望河回村視野最好的地方因而稱為芙蓉臺。在最早以前有著“河回北方的山丘”之意而被稱為“北崖”。而芙蓉臺下方為玉淵精舍和花川書院,洛東江蜿蜒曲折地流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