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南道(陜川郡)

伽倻山於1966年6月24日被列為史蹟與名勝第5號,1972年10月13日被列為國立公園第9號。伽倻山國立公園整體面積佔地76.256㎢,位於慶尚南道與慶尚北道交界處,海拔1,430M的最高峰象王峰(又名牛頭峰)高高耸立,山勢巍峨。伽倻山自古以來即以海東十勝地、朝鮮八景之一馳名,新羅時期曾為華嚴宗主道場,如今供奉八萬大藏經的海印寺也位於此處。  


慶尙北道(榮州市)

從慶北榮州市豐基邑往浮石寺方向,在路的右手邊可看到紹修書院,為韓國最早的賜額書院(所謂賜額是指君王賜贈匾額之意)。書院是培養、教育先賢的朝鮮私立教育機關,內有祭奉先賢遺像並舉行祭祀的祠堂、研究學問的講學堂,以及學生們寄宿的齋堂。紹修書院於1543年(中宗36年)豐基郡守周世鵬將其敬仰的晦軒安珦的祠堂建蓋於宿水寺址而開始,初期的名字為白雲洞書院,退溪李滉赴任豐基郡守之後,要求國家合法的認證,因此獲賜明宗親筆所寫的紹修書院匾額,蘊含「已經頹廢不振的儒學再次延續」之意。在紹修書院之後,各地建立了許多這類的賜額書院。當時官學逐漸散亂,而對性理學的社會風氣逐漸成熟,追隨退溪李滉、栗谷李珥等大學者的帶領。紹修書院於創立後350餘年期間,有壬辰倭亂時以慶尚道右兵士身分,死守晉州城戰死的金成一、宣祖時擔任左議政的鄭琢等多數曾師從退溪的門生,以及4,000多名儒生曾在此修學。這裡的史料展示館展示著記錄安珦傳記的《晦軒先生實記》、記錄歷屆擔任書院院長等職責官員人士的《院任記名錄》、記錄在此修學儒生名字的《入院錄》、登記來訪書院人士的《尋院錄》等160餘件藏書。紹修書院一開始入學的學生僅有10名,獲得賜贈匾額後,增加為30名。入學資格為通過初試或者鑽研學問的儒生。但是若不鑽研學問,分心於科舉考試上,或是違反淳風美俗的話,便強制退院。走進書院入口處,可看到平均樹齡為300~500年以上松樹群落組成的「學者樹」,呈現出儒生剛正不阿的氣勢。書院前500年的老銀杏樹默默見證了書院的歷史。環繞書院的竹溪水發源自小白山國望峰,為浸潤榮州玉土的洛東江源流。書院旁竹溪川邊有庚子岩與書院院生們作詩、討論學問的景濂亭、醉涵臺。站在紹修書院的出入口,正門有掛著白雲洞匾額的講學堂,左側有文成公廟、典祀廳,講學堂後方有日新齋與直方齋,右側有學求齋與至樂齋。書院後方還有史料展示館與忠孝教育館。


仁川(南洞區) , 仁川市區

蘇萊濕地生態公園位於仁川廣域市南洞區論峴洞,整個公園佔地面積350萬平方米。其中,以廢棄鹽田為中心的66萬平方米的空間開園於1999年6月。這裡的生態展示館是在鹽田倉庫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館內展示著百脈根、海棠花等鹽生植物的照片以及制鹽場景、蘇萊浦口的照片。2001年4月,濕地公園進行了生態學習空間擴張工程,分別建造了公園諮詢館、生物壁畫館、自然能源體驗館、仁川第21宣傳館、仁川環境NGO活動情況館。在展示館附近的自然學習場中為遊客準備了與生態公園植物及鹽田相關的教育影像,設有桌椅、屏幕齊全的教室。生態公園以小學生為對像,分別在每年的6~7月、9~10月每週開放五天,為學生提供20分鐘的學習時間。鹽田學習場是將廢棄鹽田進行複原後建成的,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這裡每天可以產鹽400~1,200kg,可直接觀察到生產食鹽的過程,看到形如圍棋棋盤般的鹽田和工人們用水車抽取海水的工作場景。特別是在取鹽時間(通常為下午4點)前往的話,還可直接參與下鏟鹽體驗活動。在鹽田學習場旁邊設有可赤腳進入捕捉螃蟹、挖採貝殼的泥灘體驗場。其週邊則是棲息著金魚、鯉魚的淡水蓮池。自1999年6月開園以來,這裡一直深受首都圈市民的喜愛,公園距高速路口僅有五分鐘的車程,在公園入口處立有標著“首都圈海洋生態公園-海洋探索自然學習場”的樹門。


全羅南道(靈岩郡)

* 美麗景觀與文化遺產眾多處-月出山國立公園 * 月出山是以月出之山為名,公園內有著與其名相符的美麗自然景觀與優秀文化資源,是融合了南道鄉土之情的朝鮮半島最南端山嶽型國家公園。向著木浦前海延伸的小白山脈,以突出於平地斷丘型態的月出山天皇峰(809m)為中心,山整體可以說是石頭收集的展示場般,由眾多奇石所組成。 這裡不僅是百濟王仁博士與新羅末期道詵國師的出生地,亦被稱作湖南的小金剛山。以天皇峰為中心,南邊有淡雅的無為寺,西方則有道岬寺,因此公園內擁有道岬寺解脫門、無為寺極樂殿、磨崖如來坐像等眾多文化財。過了月出山入口處的道岬寺約5km左右,經常有水聚積。抵達傳說有龍生活、像9個壇子般奇異模樣的九井峰,其下500m左右即是名列國寶第144號的磨崖如來坐像。 月出山最高峰上同時有300多個可以坐的平坦岩石,而月出山的雲橋又帶來另一種魅力。此橋距離地面約120m、長52m、寬0.6m,是韓國最長的雲橋。獅子峰左側山腰處的瀑布分成七段,一口氣傾洩而下的七峙瀑布甚是壯觀。通往道岬寺與無為寺的道路上,有著長滿一整片尾旺嶺的蘆葦,秋天時景色相當迷人。而在西海襯托之下的日落景觀,其景色之美難以言諭。 這裡四季各具特色,每到春天,杜鵑花和躑躅花應季而開;夏季時分,洪瀉的瀑布可以暫時驅散炎暑;來到秋天,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楓葉遍布山頭;嚴寒冬季,白雪靄靄覆蓋住山川,將周圍布置成一個純白潔淨的夢幻世界。 * 月出山的各種遺跡與景點 * 從王仁博士遺蹟地登往九井峰方向的路途中,可見自高麗時代由道詵國師所創建的道岬寺。還有山門解脫門(國寶第50號)、石造如來坐像(寶物第89號)、道詵國師守眉禪師碑等。 另外周邊擁有茂盛蒼鬱的古松和竹林,每逢夏季可帶來陣陣涼意,晚秋之時開滿丹楓的美景更是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觀。位於月出山南側溪谷的金陵鏡布臺也是著名的旅遊景點,附近的月南寺址內立有模傳石塔(寶物第298號)及月南寺址石碑(寶物第313號)等文化財,而西南側則有無為寺極樂殿(國寶第13號)和禪覺大師遍光塔碑(寶物第507號)等歷史痕跡保留下來。 ※ 春季野生花開花時期及地點 主要野生花 開花時期 開花地點 獐耳細辛 3月初 無為寺自然觀察小徑  


釜山廣域市(沙下區)

以寬廣的白沙灘與夏日青春慶典為名的多大浦海水浴場內,有個直徑60m、周長180m、最高水柱55m,世界最大的「夢幻夕陽噴泉(Dadaepo Sunset Fountain of Dream)」。「夢幻夕陽噴泉」為釜山首次利用音樂與照明配合水柱而形成的音樂噴泉,上演著各種五花八門、變化多端的夢幻音樂噴泉公演。此外,在噴泉廣場還舉行許多文化活動、表演及遊樂設施,附近還有沒雲臺、夕陽公園、多大浦海水浴場、乙淑島生態公園等景點,讓您在散心休憩之餘,能同時享受浪漫情懷。


全羅北道(金堤市)

位於母岳山道立公園入口的金山寺創建於百濟法王元年(599),776年由真表律師重新改建才有了大伽藍的風貌。寺院境内有被指定為國寶第62號的彌勒殿及10多個文化財,之外還有很多附屬的建築物,是湖南第一大的寺院。木造的彌勒殿是韓國唯一擁有三層法堂且上下内部相通的殿堂。每到春天從山的入口到金山寺一路盛開的櫻花,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造訪。在冬天也可以看到很多信徒來到彌勒殿拜菩薩像或圍著殿堂念經拜佛的樣子。彌勒殿的彌勒佛像是世界最大的室內立佛,三尊佛中央的彌勒佛像11.82m,左、右佛像8.8m。1999年開山1400週年紀念時建造的1400週年紀年館內有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 主要文化財彌勒殿(國寶62號)、露柱(寶物22號)、石蓮臺(寶物23號)、慧德王師真應塔碑(寶物24號)、金山寺五層石塔(寶物25號)、金山寺方等戒檀(寶物26號)、金山寺六角多層石塔(寶物27號)、金山寺幢竿支柱(寶物28號)、深源庵北崗三層石塔(寶物29號)、金山寺大藏殿(寶物827號)、金山寺石燈(寶物828號)


江原道(江陵市) , 春川

正東津時間博物館是以「人類與時間」為主題的主題博物館。透過具有藝術性與珍藏性的250多件世界各國時鐘,讓學生及孩童了解人類為了計算時間所付出的不斷努力,以及其背後有趣的科學原理。不但可以讓朋友、情侶、家庭之間了解到時間的重要性,並且能為帶來寶貴的回憶。


江原道(平昌郡) , 三陟

孝石文化村是小說家可山李孝石先生的故鄉,他的短篇小說《蕎麥花開時》的背景就在江原道平昌郡蓬坪一帶,當地每年秋季都會開滿美麗的蕎麥花。在這個純淨自然的環境裡,一面欣賞漂亮的蕎麥花與以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同時品嚐蕎麥麵、蕎麥涼粉、蕎麥煎餅、蕎麥花酒等佳餚,不但有益身心,也是文化與美食的完美結合。 自古以來,韓國人就很喜愛用蕎麥粉做成涼粉或麵食用,因此蕎麥涼粉或蕎麥麵並非只有在蓬坪才能吃到的飲食。不過在這裡的蕎麥料理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這裡的蕎麥料理使用在天然的環境中所生產的優良材料,並且融合了讓食物更加分的文化與美術。


濟州道(濟州市) , 中文旅游区

濟州偶來小路第16條路線始於高內浦口,途經南頭烽火台、舊岩碼頭、水山峰圍路、水山田路、三別抄最後一個將軍抗蒙精神的所在之地缸坡頭裡遊園地、古城叢林之路、青花村後最終達到光令1裡事務所,全程15.7km。途中包括部分上坡路,在經過新嚴碼頭後設有台階,中途還會遇到叢林,故而不適合推嬰兒車或輪椅的遊客前往。


江原道(三陟市)

大耳里洞窟地區有幻仙窟、觀音窟、梯岩風穴...等6個洞窟,已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第178號。之中的幻仙窟於1996年開始開發內部石灰洞窟,開放給一般人進入參觀。不只是洞窟,周圍還有德項山、燭臺峰、地角山等秀麗的山岳環繞,更有橡木皮屋、瓦屋、磨坊等豐富的民俗資料,附近一帶亦被指定為大耳里郡立公園,設立了許多便利設施。幻仙窟總面積6.2km,位在海拔500m的山腰處,為東洋最大的石灰洞窟,拱門型的洞口寬14m、高10m,有大量的洞窟水流出。在幻仙窟內部可以看到在韓國的其他石灰洞窟所看不到的華麗鍾乳石及經過許多階段所形成的生成物,可以觀察洞窟的生成、成長、退化過程。尤其是中央廣場的玉座臺與洞窟入口的萬里長城、香菇型鍾乳瀑布都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另外幻仙窟內10多個的大大小小洞窟湖水與6個的瀑布,讓人好像探訪地下溪谷一般。幻仙窟的地上幾乎都是由鐘乳石所組成,而直徑40m的巨大中央廣場可以容納數萬人的白沙地。幻仙窟的主要通路直徑都在15m以上,比起其他洞窟更加壯觀。幻仙窟全年氣溫都維持在11℃,由天花板及壁面滲出的水滴相當明顯,且不易滴落。幻仙窟內棲息有蝙蝠、馬陸等24種洞窟生物,在開放區域中也可以經常看到。* 規模:總長6.2㎞ / 開放區域1.6㎞/ 入口寬14m / 高10m,內部20~100m / 高20~30m* 氣溫:10℃ ~ 15℃* 幻仙窟由來的傳說很久以前,在大耳里村燭臺岩附近有個瀑布,有一個美麗的女人經常來此洗澡。有一天村民們來這裡,突然附近雷聲大作,落下許多巨石把女人的行蹤隱藏了起來。村民認為那女人是仙女轉世,就把降下許多巨石的地方命名為幻仙窟,並開始祭祀,祈求村落的平安。女人消失之後,燭臺岩附近瀑布的水開始乾枯,而從幻仙窟開始流出大量的水,形成仙女瀑布。天上落下的石頭現在還保存在通往幻仙窟的入口,在岩石上建了山神堂。另外還有一名法師為了悟道進入幻仙窟,但沒有人看到他出來,人們也認為法師也是仙人轉世,因此把法師的柺杖插在山神堂前,據說現在的欕樹就是那枝柺杖所變的。幻仙窟內法師所使用的暖炕與灶都還在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