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羅南道(麗水市)

興國寺就如其名“國家興盛的話寺廟也香火不斷”之意,為了祈福國家繁榮而設立的寺剎。位於麗水國家產業園區附近的靈鷲山之深山中,由普照國師於1195年(高麗明宗25年)創建,興國寺境內有大雄殿、圓通殿、捌相殿等重要的文化財。興國寺大雄殿(寶物第396號)設置的是窗櫺外型的門,一整排門可以整個拉開裡外開放為它的一大特色。大雄殿後佛幀畫指定為寶物第578號,興國寺入口處的虹橋,其美麗的姿態被指定為寶物第563號,肯定其珍貴的價值。除此之外,還有興國寺的盧舍那佛掛佛幀畵、水月觀音圖、羅漢圖等3件寶物。興國寺在仁辰倭亂時,這裡為300餘名僧兵水軍受訓的地方聞名。每年4月初開始一個月間,靈鷲山環繞著紅色的花海。花海從興國寺大雄殿後方,海拔439m的靈鷲山峰和海拔510m的Jillye峰的稜線一帶盛開,杜鵑花的群落以鮮紅的熱情在山頂上綻放,相當壯觀。並且在這時候會舉辦靈鷲山杜鵑花節。


慶尙北道(慶州市)

感恩寺是新羅第30代文武大王完成三國統一大業後,爲了借助佛祖的庇佑之力趕走日本海盜的侵襲而開始修建的,但文武王還沒有親眼看到感恩寺竣工就駕崩。其兒子神文王依據遺言,即位第2年(682年)修建完成。文武大王臨死前留有遺言,希望自己死後化為海中的龍,火葬後葬在東海繼續保衛國家。依據文武王的遺言其所葬之處就是大王陵,神文王爲感謝父親的恩惠而在寺廟完工後命名爲感恩寺。現在的模樣是1979年起2年間實施的挖掘考察後,透過所得資料依據建造當時的建築物地基所整理出來的。而且還發現了在金堂底下備有讓成了龍的文武大王有休息空間的象徵性特殊構造,與東邊通道的痕跡。高高聳立的兩座三層石塔的建造年代為統一新羅時代初期,能分割成數十個部分的組裝式建築法,整體高13.4m的石塔是新羅時代最大的。 


全羅南道(長興郡)

天冠山道立公園是以全羅南道長興郡冠山邑與大德邑邊界的天冠山(723m)為中心的道立公園,天冠山由於高聳參天的奇岩怪石與出眾的自然景觀,在1998年被指定為道立公園。天冠山與智異山、內藏山、月出山、內邊山同為湖南的5大名山之一。整座山都被岩石所覆蓋,嬰兒岩、獅子岩、佛祖岩以及天柱峰、桅杆峰、蘆葦峰等許多奇岩怪石與奇峯在山頂上佇立。由於山的模樣有如天子所戴的冕旒冠,因此被稱為天冠山。在山頂可以一眼看盡南海的多島海,向北可以看到靈巖的月出山與光州的無等山,天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濟州島的漢拏山。山頂附近有片寬廣的芒草原,每年秋天都會在山頂的煙臺峰(芒草平原)舉行‘天冠山芒草節’慶典。山腰處有座天冠寺,寺內保有天冠寺3層石塔(寶物第795號)、天冠寺石燈(全南有形文化財第134號)、5層石塔(全南有形文化財第135號)、長興塔山寺址石燈(全南文化財資料第196號)等文化財。附近除了有方便的住宿設施外,還有散步步道, 自然觀察園、兒童遊樂園、體能訓練設施等,以冬柏林與榧子林聞名的天冠寺自然休養林、由自然石石塔與有名文學作家的文學碑所組成的天冠山文學公園也都在附近。


江原道(春川市) , 原州

位於首爾北方80km、春川西南方10km處的登仙瀑布(溪谷),因地處京春國道邊100m溪谷內,而成為首爾、京畿、仁川地區市民們週末踏青與1日小旅遊的好去處。


慶尙南道(咸陽郡)

智異山國立公園於1967年12月29日被指定國立公園,為韓國第一個成立的國立公園。智異山國立公園橫跨3道(慶尚南道、全羅南道、全羅北道)、1市、4郡、15邑•面,面積高達483.022㎢,是現在韓國22個國立公園中面積最大的山岳型國立公園。智異山慶南地區有雙溪寺、大院寺、內院寺、法溪寺、七佛寺、實相寺等山寺。瀑布、溪谷等自然資源亦相當豐富,尤其是咸陽地區的七仙溪谷、韓信溪谷尤其著名。


江原道(華川郡)

破虜湖是1944年為攔阻北漢江峽谷建造的華川水庫,所產生的人工湖水。為10億噸水量規模的湖水,上流有和平水庫。一山、月明山等高山環繞,周圍風景十分秀麗。附近還有茂密的森林與清澈的溪谷,目前被開發成旅遊景點當中。另外未受污染的深水區裡有鯉魚、鯽魚、鮎魚、班鱖等淡水魚棲息,是備受矚目的釣魚點,因此吸引許多釣客前往。 破虜湖名稱是6.25戰爭當時1951年5月,中共軍10、25、27聯隊與海軍1聯隊將士,在一陣激烈地游擊戰之後,打敗中共軍,敲響勝利之鼓。華川貯水池為擊退賊寇的湖水,因此李承晚總統將其命名為破虜湖,並親自提筆揮毫。


首爾(中區)

西小門外十字路口廣場為朝鮮時代執行死刑之地,故西小門又名「屍口門」。過去主要透過西小門將漢陽都城內的屍體往城外搬運,而負責調查與關押犯人的義禁府也在附近,且有人來人往的市場,故常在此將犯人處刑,以警惕百姓不得犯罪或冒犯王權。 1984年於韓國天主教會發生名為「103位殉教聖人誕生」的在世界教會史上相當罕見的事件,由教宗親自為103位殉教者舉行封聖儀式。在103位殉教聖人當中,就有44位聖人在西小門外十字路口廣場的聖地殉教。而2014年由教宗親自主持的124位殉教者宣福禮中,亦有27位真福者在此犠牲。為悼念這44位聖人與27位真福者,特別建立了殉教者顯揚塔,至今造訪此處於塔前追悼的聖地巡禮者仍絡繹不絕。


慶尙北道(蔚珍郡)

聖留窟是座總長472公尺的天然石灰岩洞窟,目前被列為天然文化財第155號。聖留窟原名為“仙遊窟”,意指這裡的美景,連神仙都忍不住前來遊樂。但在壬辰倭亂(1592~1598年韓日間的第二次戰爭)時,洞窟前的聖留寺被大火燒毀,所以將寺內的佛像移至洞窟裡。自此之後,這裡便改稱為“聖留窟”。聖留窟內共有12個天然廣場、5個蓮花池、及各種鐘乳石和石筍等,值得一覽的景點。洞窟內最大的天然廣場,長25公尺、寬18公尺、高18公尺,讓人不得不佩服造物者的鬼斧神工。聖留窟內的溫度,終年維持在恆溫15~17度。


京畿道(華城市)

龍珠寺位於京畿道華城松山,設定找尋‘孝’為寺廟寄宿之目的。透過龍珠寺寺廟寄宿的傳統文化體驗,瞭解韓國文化與情趣,並經由活動感受家族的真正意義與其珍貴處。 ​


全羅南道(麗水市)

孫良源牧師殉教紀念館位於全羅南道麗水市栗村面,其原稱為愛養院。愛養教會附設的愛養院曾是痲瘋病患者的療養院,而在愛養院愛養教會擔任神職的孫良源牧師曾發起了口號運動與信仰運動,並在1940拒絕參拜神社後,被拘禁於麗水警察局。之後,孫良源牧師於韓國戰爭時被北韓軍人所槍殺。於是為了紀念孫良源牧師,便在1994年3月27日設立孫良源牧師殉教紀念館。 紀念館的1樓的展示室中,展示了孫良源牧師的照片與遺物,以及基督教相關的照片、書法作品等。2樓的展示室則展示了孫良源牧師在獄中所寫的書信以及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