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9月9日,日本水產實業專門大學實習船─快應丸於大浦前海觸礁,發生了4名船員死亡的事故,成為了建設虎尾岬燈塔的契機。燈塔由法國設計師所設計,中國技術者施工完成。1908年4月11日動工,並於同年的11月19日完工,12月20日進行點燈。燈塔完工時原命名為冬外串燈塔,1934年改為長鬐甲燈塔,又於1995年變為長鬐串燈塔,最後於2002年2月改為現今的虎尾岬燈塔。
虎尾岬燈塔位於韓國地圖類似老虎尾巴的迎日灣,是為八角形的磚造無鋼筋建築,僅以石材支撐;內部為6層建築,燈塔最高為26.4公尺。燈塔內部的天花板都繪有代表大韓帝國的李花文,出入門與窗戶皆採用古希臘神殿的拱型建築樣式。另外上端的圓形屋頂並連接八角形的外牆,越往下端漸寬。
燈塔所照射初的光線可遠達35公里,其在1982年8月被指定為慶北地方文化財,附近更設有燈塔博物館。
* 初次點燈日 – 1908年12月20日
* 構造 – 八角形磚造建築 (26.4m)
* 燈光種類 – 纖白光(Fl W 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