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淸北道(報恩郡)

以俗離山國立公園為中心的俗離山觀光特區擁有秀麗的自然景色和完備的休養設施。海拔1058米的俗離山作為韓國八景之一的名山,山峰高大、溪谷風景旖旎。從法住寺起,設有可欣賞到俗離山各種絕景的多種登山路線。 俗離山國立公園附近建有大量的住宿設施,法住寺、書院溪谷、萬壽溪谷、鬆香公園等景點也值得走上一遭兒。此外,在俗離山內還可見到飛鼠、日本小勾兒茶等珍稀動植物,稱其為自然界的寶庫也毫不為過。 俗離山觀光特區交通便利,便於前往。有連接韓國東西方行駛於唐津~盈德間的高鐵,距清州國際機場也僅有30分鐘的車程。因此,這裡除本國人外,也非常方便來自中國、台灣地區、新加坡等地的外國遊客前往參觀。 俗離山國立公園隨季節的變換會舉行俗離慶典、俗離山丹楓歌謠節、俗離山登山節等活動,特別是在秋天的丹楓季節,來此遊玩的遊客總是絡繹不絕。 * 俗離山觀光特區現況 1) 範圍 : 忠清北道報恩郡俗離山面舍乃裡、上板裡、中板裡、葛目裡 2) 面積 : 43,745,528㎡ 3) 觀光特區指定日期 : 1997年1月18日 * 俗離山觀光特區設施現況 書院溪谷、法住寺、萬壽溪谷、華陽九曲、俗離山天王峰、文藏台、三年山城、鬆香公園等


江原道(麟蹄郡)

萬海韓龍雲先生,是在日據時代的黑暗時期心中永不熄滅民族之心,喚醒民族魂的韓國文學史代表詩人、佛教禪師兼民族運動家。為彰顯並宣揚大師的文學性、自由思想、進步思想與民族思想,東國大學特別設立萬海村,作為承繼與實踐大師精神之設施。


京畿道(利川市)

雪峯山海拔394m,位於利川市西邊橫跨東北到東南方向的鎮山,以前也稱作北嶽山,又因為山形就像是隻鶴展翅的模樣,因此又稱舞鶴山或浮鶴山。山勢不險峻,並有三兄弟石、燕子石、希望石等奇岩怪石。登山步道上湧出的泉水(藥水)就有8處,也有新羅金庾信將軍為了統一三國而建立的雪峯山城,和相傳新羅文武王時義湘大師創建的靈源寺等遺址,以及2001年世界陶瓷博覽會時新建的雪峯公園、市立博物館等景點,為不管是利川市民還是前來遊玩的觀光客都喜愛的名山。


忠淸北道(丹陽郡)

小仙岩自然修養林位於忠北丹陽,修養林內流淌著溪水,可以盡情享受戲水的樂趣。另外,以好景色聞名的丹陽地區的著名景點和遺址分佈在週邊,也是觀光的好地方。週邊有散步小路,公用炊事場,森林小屋,山林文化修養館,樹屋,露營場等設施。可以通過主頁進行預約。


釜山廣域市()

光教山位於水原北方阻擋冷風,並環抱著商店街,是水原的主山。原本的名稱為光嶽山,高麗太祖王建改名為光教山後,流傳至今。光教山位於慶釜高速公路與首爾-水原道路間,南北延展約2km左右,屬於水原市上光教洞。山稜線非常幽靜緩和,山間樹林茂密,是很適合享受森林浴或當天來回的登山路線。 從前光教山曾是水原八景之一,是為光教積雪。當光教山下雪時,滿山樹上堆積雪的景色美不勝收,因而獲選為八景中的第一位。1994年起,因擔憂山林大火而在冬季(1個月)與春季(3個月)進行全面的入山統制。1995年秋天起,為提供住民休憩空間並為了擴大善用閒暇的機會,改為全年開放。但為了讓毀損的登山路邊與自然景觀依據山林自然環境自我修復,2003年2月1日起,實施3年為單位的光教山休息年制。 * 面積847ha,海拔528m(籠峰)


慶尙北道(浦項市)


仁川(江華郡) , 江華島

位於仁川江華郡內可面黃清浦口路的江華島黃清釣場是溪谷型貯水池,水面積約2萬3千餘坪、平均水深為2.5m~4m、最高水深超過15m,主要魚類有鯽魚、鯉魚、香魚、韓國鯰魚、冰魚。 另外這裡為了讓遊客可以享受度假,還設有民宿與組合屋,也有餐廳與商店。


京畿道(楊平郡)

2002年12月竣工、2004年3月正式對外營業的漢江生態學習園地是將南漢江的挖採場進行改造複原而成,過去在這裡流淌的南漢江江水給水生植物以及生態資源提供者淨化還原的生長環境,但由於大量的開採和伐木導致這裡水質變差,垂柳等植物滅絕,鳥類遷徙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惡果,而重新修複的園區則讓人們在遊覽時感受自然、保護自然、懂得自然的可貴性。 漢江生態學習園地是由環境部/漢江流域環境廳牽頭,環境保全協會管理的生態棲息空間,在這裡不僅能觀賞南漢江流域的美麗景色,同時還能學習到生態資源環境的重要性。


江原道(東海市)

萬景臺位於東海市廳東方1km左右的東海岸邊,矗立在龜尾山後山53號城山峰上,朝鮮時代光海君5年(西元1613年)時,由金勳建造。之後在風浪的侵蝕下損毀,60年前由三陟金氏們修復。登上亭子望向東方,就能將一望無際大海上波浪拍打的樣子盡收眼底。 金勳字元忠,號新堂,官拜通訓大夫司僕寺僉正,為悉直郡王渭翁的第17世孫,父君梧山良弼公曾在西元1510年(中宗5年)三浦倭亂時建功。新堂公金勳品性聰穎不凡、為人辦事正直。1613年(光海君5年)時返鄉,居住在桐淮里(新塘村)並建造了萬景臺,享受風光的同時,與海鷗相伴釣魚渡日。 東邊是沒有邊際的東海,北邊長長的海岸有著約10里的翠綠松林,與背後宏偉的頭陀山一塊兒在眼前展開,箭川江潺潺的流過高聳的懸崖下。萬景臺與三陟的竹西樓合為雙璧,詩人墨客絡繹不絕。1660年(憲宗1年)府使許穆欣賞此處後稱之萬景,1796年(正祖20年)府使俞漢專在此吟詩並留下了匾額。1872年(高宗9年)重建亭子,海石李敦相在亭子後面掛上萬景臺的匾額,公判金元植寫下了上樑文,漢城府尹李南軾加上了“海上名區”的牌匾。1924年再度重建亭子,名儒學家洪政鉉寫下上樑文,當代名書法家玉藍韓溢東在亭子正面掛上了萬景臺的匾額。現在的萬景臺由三陟府使公松亭宗總會後孫保存管理。


全羅北道(南原市)

韓國國樂的發祥地,藝術之鄉的南原,為了提供地方上的文化藝術愛好者充分的文化藝術空間,並展現旅遊都市南原的特色,因而設立了春香文化藝術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