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原道(旌善郡)

High1高爾夫俱樂部位在海拔1,100m處,是韓國地勢最高的高爾夫球場。因氣壓減低,讓人更能感受到擊球瞬間高爾夫球高飛而去的快感。夏天氣溫也能維持在25度,相當舒適。高爾夫球場周邊種植了與周邊環境相近的樹種與花種,對生態環境的安定與環境維護來看都相當值得讚許。 雖然球場與首爾有些距離,但這裡提供了197間高爾夫專用客房,讓來到這裡的球友可以免去舟車勞頓的辛勞,兼具打球與放鬆的功能。另外從高爾夫專用住宿區望出去便是18洞的高爾夫球場景觀,令人驚豔又印象深刻。


忠淸北道(沃川郡)

以雙三層石塔聞名的,沃川龍巖寺 龍巖寺位於忠清北道沃川郡壯龍山半山腰上,周圍被蒼鬱茂盛樹林環繞包圍,顯然走過相當久遠的歷史。龍巖寺為大韓佛教曹溪宗第五教區本寺法住寺分支出的末寺,於新羅時代552年(真興王13年)由義信所建立而成。龍巖寺內的石塔豎立於北側較低矮的山峰上,採用一般伽藍配置設計,可讓人一眼望盡四周圍各角落之風景。根據高麗時代的山川裨補思想,藉由建構石塔或建築物可用來鼓振精神取代山川王國衰微的氣運。 龍巖寺著名景點,第1338號寶物 雙三層石塔 龍巖寺完整保留住第1338號寶物沃川龍巖寺雙三層石塔、龍巖寺磨崖佛像,以及龍巖寺大成殿內的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等珍貴的歷史遺跡。 與雙三層石塔模樣相同的石塔2基部份,被整齊並列建置於天然巖盤上形成雙塔。基壇上方第3層的塔身,更是以幾近分釐不差的比例塑造出相同高度的塔身豎立於此。石塔上許多部分都是採用花崗岩建成的,登上位於基壇第3層的塔身可見其具有相輪部構造。東塔高度為4.3公尺,西塔則是高4.1公尺,從規模面上看來兩座石塔有著微小的差異。東塔大致上雖保存完整,但西塔第2及第3層塔身的石核部分較結實,重新修復後更為堅固。 依石塔各部分樣式和石料的建構手法來看,簡略化的建成方式可推測出石塔為高麗時代所遺留下來的。


慶尙北道(軍威郡)

八公山位於作為韓半島支柱太白山脈的南側,地處洛東江和琴湖江的交匯之處,風景秀麗,猶如拔地而起的屏風。自古這裡就跻身於韓國的名山靈嶽之中,古人曾一度堅信此山是座靈山,因為從其山體的外形來看,仿若三尊佛像。 八公山的山頂由外形迥異的花崗岩而形成,突起而高挑,而山谷則有奇岩怪石和茂密的叢林所組成,更加彰顯了名山的風範。 八公山在1980年5月被指定為道立公園,原屬於慶尚北道,但自1981年7月1日,大邱被提升為直轄市後,隨著道和市的分劃,被分成大邱市的東區、軍威郡、缶溪面、山城面、孝令面一部分和永川市、溪谷郡、慶山郡、龜尾市、善山郡等。 供奉三尊佛像的三尊石窟、藏有普覺國師一然禅師著述的三國遺事的麟角寺,現均屬軍威郡歷史遺物的範圍。並且,這裡到處可見供奉的藥師佛,可謂是藥師信仰的發源地,有句話說,在這座上裡,遍地是佛,不論是山陵還是山谷,均可見到供奉著的佛祖,稱之為佛的國度也不為過。 八公山是一座使韓國佛教文化源遠流長,散發光芒的靈山,行在山中,或許是受到佛祖靈氣的點化,會讓人丟掉所有的雜念,得到片刻心靈上的淨化。


京畿道(利川市)

雪峯山海拔394m,位於利川市西邊橫跨東北到東南方向的鎮山,以前也稱作北嶽山,又因為山形就像是隻鶴展翅的模樣,因此又稱舞鶴山或浮鶴山。山勢不險峻,並有三兄弟石、燕子石、希望石等奇岩怪石。登山步道上湧出的泉水(藥水)就有8處,也有新羅金庾信將軍為了統一三國而建立的雪峯山城,和相傳新羅文武王時義湘大師創建的靈源寺等遺址,以及2001年世界陶瓷博覽會時新建的雪峯公園、市立博物館等景點,為不管是利川市民還是前來遊玩的觀光客都喜愛的名山。


江原道(麟蹄郡)

萬海韓龍雲先生,是在日據時代的黑暗時期心中永不熄滅民族之心,喚醒民族魂的韓國文學史代表詩人、佛教禪師兼民族運動家。為彰顯並宣揚大師的文學性、自由思想、進步思想與民族思想,東國大學特別設立萬海村,作為承繼與實踐大師精神之設施。


京畿道(安養市)

安養川發源於義王市旺谷洞的白雲山西側,經過軍浦市、安養市、光明市與首爾的衿川區、九老區、陽川區、永登浦區等,於城山大橋西側與漢江匯流。本河川因經過安養市而命名為"安養川",在朝鮮時代時稱大川·岐灘。


慶尙北道(榮州市)

毘盧寺是座落於小白山毘盧峰南端山麓的山寺,為680年(文武王20年)義湘大師所興建的新羅古剎,至今仍保有佛像、幢竿支柱等遺物,述說著此寺廟悠久的歷史。毘盧寺入口左側佇立著榮州三街洞幢竿支柱,為新羅時代興建而成,高4.8m,兩根支柱互相對望,兩支柱內側平坦,而前、後面的柱角與中心部位刻有條紋。此外還有支撐用的竿臺石與插竿用的洞口,整體結構非常縝密。 走進毘盧寺內,烏龜石雕上佇立著石碑,十分引人矚目,此即為眞空大師普法塔碑。真空大師為新羅王孫,進入伽倻山出家為僧。937年(太祖20年)晉見高麗太祖祝賀後三國的統一後圓寂辭世,因此太祖追封真空師號,並於毘盧寺興建普法塔碑。 此外,榮豊毘盧寺石阿彌陀與石毘盧舍那佛坐像為新羅末期9世紀後半所興建的佛像,石毘盧舍那佛坐像從其端正的身軀、圓潤的臉龐、生氣勃勃的肩膀線條等可看出其描繪著實際人間的面貌。石阿彌陀佛特徵亦與石毘盧舍那佛坐像類似,可知出自同一匠人之手。 毘盧寺珍藏著這般珍貴的文化遺產,除了小白山毘盧峰的壯麗景觀外,也增添旅客到訪的樂趣。 *主要文化財 - 榮豊毘盧寺石阿彌陀與石毘盧舍那佛坐像(寶物第996號)、三街洞石造幢竿支柱(地方有形文化財第7號)


慶尙北道(浦項市)


忠淸北道(堤川市)

用一杯茶靜養身心 茶療,顧名思義就是用茶來養病和保健的療法。遊客可在這裡品嘗各種用韓藥材制作的茶,還可以通過芳香療法來檢查健康狀態。芳香足療和韓方茶制作等活動也深受人們喜愛。


全羅北道(南原市)

韓國國樂的發祥地,藝術之鄉的南原,為了提供地方上的文化藝術愛好者充分的文化藝術空間,並展現旅遊都市南原的特色,因而設立了春香文化藝術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