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尙北道(鬱陵郡)

山的形狀就如聖潔的人一樣故名聖人峰。一年平均有300天雲霧繚繞更加深人們對它的神秘感。山頂有如祭壇般的石頭上,有稱作將軍腳印的足跡。海拔984公尺的聖人峰率領兄弟峰、彌勒山、羅里嶺等大大小小的山頭。山毛櫸、楓樹等珍貴樹種所覆蓋的山頂,被列為自然紀念物189號。山間健行可從道洞或苧洞出發,在道洞經由大願寺上登山路後,可到達冠帽山底下的岔路口。若行走苧洞路線,清涼的風吹拂有如自然的空調般涼爽,更可以遊覽鬱陵島上有名的蓬萊瀑布,是盛夏觀光路線的好選擇。從道洞經由冠帽峰的登山路線約3小時內便可攻頂。聖人峰的冬季雪景也相當的壯觀值得一遊。


首爾(中區) , 東大門


慶尙南道(金海市)

* 金首露王的王妃許黃玉之墓-首露王妃陵 * 金海市龜山洞有座伽倻時代的陵墓,是駕洛國始祖金首露王的王妃許黃玉王妃陵(國家史蹟第74號)。為巨大圓形土墳,陵寢正面有以長臺石堆砌的平臺,周圍有寬而多的低矮石牆圍繞。陵前有著1647年(仁祖25)修築時所豎立陵碑,上頭刻著‘駕洛國首露王妃-普州太后許氏陵’兩行字。 陵墓的附屬建築有崇報齋、外三門、內三門、紅箭門,王妃陵位在山坡上,與一般坐落於平地的墳墓不同。陵墓前留有當初從印度帶來的婆娑石塔的石材,世宗28年(1446)時與首露王陵一同被列為保護區,紀錄中顯示曾於壬辰倭亂時期被盜挖,而現在的碑石與床石是仁祖25年(1614)年重新整頓安置的。 * 首露王妃許黃玉是? * 首露王妃名為許黃玉,在首露王7年(西元48年)16歲之際,從印度搭船前來駕洛國並成為王妃,西元189年離開人世。現在的陵寢是朝鮮仁祖19年時修築,維持至今。王妃離世前,膝下兩子改從母姓許,是為現今金海許氏的始祖。


首爾(東大門區) , 東大門

永徽園和崇仁園與其它的王陵相比簡樸而雅致,之所以說它簡樸,是因爲這裏不是王的墳墓,而是王的兒子和後宮的墳墓。在韓國的朝鮮時代(1392--1910),不同的身份地位使墳墓的結構也有很大的區別,從墳墓的結構可以淸楚地瞭解主人生前的身份。王和王妃的墳墓的叫陵墓,不但規模大,而且裝飾也很華麗。而兒子和後宮的墳墓則稱爲園林,比陵要簡單一些。永徽園和崇仁園分別是朝鮮時代高宗的後宮嚴氏和永親王的兒子李晉的墳墓。兩者結構大致相同,規模上永徽園比崇仁園稍大一些。進到園裏面,首先看到的是紅門,走進紅門就意味著你將進入一個神聖的殿堂。過了紅門是一條石路,石路的盡頭是丁字閣,丁字閣是供人們祭祀的地方。丁字閣的屋頂房檐上有許多被稱作雜像的石像。所謂雜像就是指屋頂房檐上像動物一樣的石像,它們的作用是驅趕惡魔,樣子有些像猴子等小動物。丁字閣旁邊有一個放著石碑的碑閣,這裏記載著被埋葬者的相關故事。丁字閣後面是墳墓。現在看到的永徽園和崇仁園也是特別管理辦公室所在地,它保存了古建築的原形,彎曲的房檐,窗格,屋脊都保存得非常完好。特別是在秋天,這裏到處都是楓葉,環境非常優美。入口兩側是石路,是一家人散步的好去處,也是戀人約會的上乘之選。


全羅北道(群山市)

群山機場位於群山市沃西面仙緣里,於1970年8月為了產業發展和作為美軍機場之用而開航,主要往返首爾地區。但於1974年3月由於石油波動的關係,為了減少石油的耗損而停航。後於1992年12月在美軍基地旁建設了今日的群山機場,飛行首爾金浦航線和濟州航線,年間高達45萬7千名旅客使用。 近年由於旅客銳減,因此飛金浦的航線於2002年5月以後中斷飛行。群山機場於1992年建立單層客運站後,每年有約38萬名的旅客使用,外部停車場可同時容納316輛車。  


慶尙南道(昌原市)

富林市場既是昌原的代表性傳統市場,更是知名的嫁妝商街,有許多新人特地來此訂做韓服。此外還有販售服飾、蔬果等各種商品。


光州廣域市(東區)

(株)Palace觀光飯店以低廉的價格提供顧客舒適且無負擔的住宿。從市廳約需20分、巴士客運站約20分、火車站20分、機場約30分。


首爾(鍾路區) , 仁寺洞・鍾路

'Teterot Salon'是首爾Chima Jeogori首爾經營的具有代表性的韓服品牌。 他們通過密切監控產品的設計構思、生產和銷售過程,擁有高水平的完成度。 特別是,他們擁有自己的工廠,可以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和更頻繁地更新新產品。


首爾(江西區) , 首爾西部

Mayfield飯店面積約105785.60㎡, 地下1層, 地上6層規模, 風格高雅的Lounge和西餐廳、傳統韓定食餐廳、戶外PlazaLounge等美食餐廳, 適合舉辦國際會議和各種活動的宴會廳, 可舉行婚禮和小型聚會的中 ·小宴會廳等共8個廳。本飯店為了滿足所有旅客, 準備各種客房, 包括暖炕和suite房, 寬敞優雅的202間的客房, 尤其擁有國內水準最高的健身房和歐洲風格的鐘塔和庭園, 是很浪漫的飯店。


慶尙南道(晋州市)

在南江的峭壁上有座矗石樓,為嶺南地區最美麗的樓閣。矗石樓於高麗時期高宗28年(1241年)所搭建,歷經8次的重建和補修。矗石樓為晉州城的南將臺,也稱作狀元樓。戰爭時,為保守晉州城的指揮本部;平時則作為鄉試(初試)的考場。625戰爭時慘遭祝融之災,後來經由市民們的力量建立了古蹟保存會,並於1960年復原。建築為八角屋頂式樓閣,樓閣下的石柱為昌原矗石山採集而來的,木材則採取江原道五臺山上的木頭。另外樓內懸掛有4塊扁額和文人墨客的詩。每年秋季,於晉州城一帶都會舉辦「晉州南江流燈節」,以獨特、五花八門的花燈與活動而自豪。